查看原文
其他

双非孕妈回顾考博路:在尴尬之境最后一搏

shujunliu 小木虫 2019-06-06

7月11日,收到浙大的录取通知书,尽管已是意料之中,还是有些许感慨。


从去年7月份开始有计划并着手准备考博,到现在整整一年过去了。如今,作为一名临产的二胎孕妈,回顾中间的过程点滴,不由得感慨万千,现记录如下,希望给这段特别的日子留点纪念,也给后来人一些参考。


一、33岁——最后一搏的机会


2016年7月,我33岁,中学老师,已婚,育有一2岁男孩。考博的想法之前也会偶尔闪过,但单身时有顾虑,婚后要考虑生孩子,生了孩子要喂奶养娃,似乎一直都没成熟的时机。


如今,入职8年,在这个城市从最初的仓皇无措到成家立业,已经基本站稳足跟。那时,刚放暑假,闲下来免不了多思虑,就希望通过考博在工作和事业上能找到一点突破口。33岁的年龄已经有点尴尬,但觉得这也是自己最后一搏的机会。


我本硕就读的尽管是一本院校,但既不属于985,也不属于211,算所谓的“双非”。当时硕士阶段读的比较文学专业,但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已经荒废了所谓的“专业”,于是决定考和工作有点相关的教育学专业。


考虑到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决定在职读。而离我最近的浙大和华师大都开设有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专业,结合自己一线教师的情况,我想考其中的“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最后锁定了浙大,主要考虑在同一个城市,很近,如果考上,也不用双城奔波了。


很认真地写了联系导师的邮件,静待佳音,让我欣喜的是导师很热情,欢迎我报考,同时也告诉我竞争很激烈,尤其是英语,会刷掉一大批人,让我好好准备。


本来内心有点小自卑,觉得自己的学历、工作、年龄都不占优势,生怕被嫌弃,更担心发出的邮件会石沉大海。得到肯定的回应后,我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二、一波三折的备考时期


英语已经荒废多年,打开可可英语网,随手挑了几段英语听力材料,看了几段文字,已经感觉有点吃力。看了一些别人的考博英语学习经验,发现重新开始学习的大有人在,也开始有了点信心。


从网上买了本《考研英语核心词汇》和厚厚的一本《名校考博英语真题及模拟》(后来才发现这个并不是最重要的)。然后,对着专业课推荐的参考书目又买了一摞书回来。老公戏谑地说,看来咱家要出个博士了!首先他对我读不读博并不是很在意,觉得太累;再者他也觉得没那么容易考上,就随我折腾下好了。


7月份还外出了一段时间,7、8月份有那么一个月的时间,我开始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抽出2个小时左右来看书复习。尽管老人也在帮忙带孩子,毕竟作为宝妈,还需要陪孩子玩耍睡觉洗澡买菜做晚饭等等杂事,能抽出4个小时左右安心看书已经觉得很奢侈了。


我把英语基础学习和做真题交替进行,比如,第一天看英语单词,听可可英语材料;第二天就做英语真题。当然,最初的进度是很慢的,听一段英语材料,开始听不出什么意思,就对着材料学习摘录,然后再听,往往一段一两分钟的材料可以耗费两个小时去学习。听的第一段音频资料是英国首相脱欧时的演讲,印象很深,学习完也很有成就感。


做真题更是蜗牛速,关键是我当时想当然地觉得,要从比较有挑战的北大的考博真题开始做,生词很多,一套题目可以要分三次做完,把不认识的词都查出来记在本子上,很夸张的是有时一套题目下来,笔记可以记N多页。让人欣慰的是,阅读理解题做下来似乎准确率还没有那么低,五道题也可以选对个三四道。


一个月下来,中间也因各种事情偶尔中断,但基本上还是连续的学习时间。在做了三套北大两套人大的考博题目,翻阅了一遍考研单词,听了几段听力音频,做了N页笔记后,似乎对英语的感觉又慢慢找回来了。


这期间也囫囵吞枣地看了一本专业书,时间就到了8月中下旬。看了一些网上的建议后,又通过网络渠道拿到了浙大近十年的考博真题和一些专业课真题资料。还买了本传说中很正点的《实用听力》。感觉粮食备全了,就等着一点点啃下去了。


孤军奋战的复习备考也是对意志的考验,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心情和心态,做到劳逸结合。到8月十几号时,就莫名地心情烦闷,刚好和小妹联系好去她家玩几天。就订了20号的高铁票,带着孩子去小妹家玩了。


尽管包里塞了一本书,一直到返回也没有打开过。在她家呆了几天后,我们又一起开车回老家参加外婆的的三周年祭。老公也回来了,我们又在9月1号还是2号左右返回杭州。因为G20的缘故,连开学都推迟到7号了。这个比较长的暑假就愉快地结束了。


意料之中的,开学后就是各种忙碌了。早上6点起床,6点半离开家,等回到家是往往是傍晚六点后了。一本《实用听力》塞在包里,忙里偷闲听下,到元旦时居然也听了三分之二。开车上下班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放放听力,练练耳,当然也会在心里自我表扬一下。当然,有时下班后也会做个翻译练练手。


至于经常放在办公室的那本教育史,也只能是平时少翻两页,周末多翻两页,本计划一个月看完的,结果到元旦连三分之一也没翻到。


2017年元旦时,我已经发现自己怀孕近两个月,二胎。身体状况也不好,低烧咳嗽不止,坚持上班已属不易,备考的事情完全放在一边。出于各种考虑,决定生下二胎。


再次拿起书本复习是春节后。离考博还有1个月。英语开始做浙大真题,到考前仔细地做了六套,边做边看真题笔记。专业书开始以一周一本的速度看,当然我对复试才考查的那门科目直接放弃复习,时间来不及啊。以历年专业课真题为线索做笔记。直到3月10号要去紫金港校区认考场,我都在抓住最后的时间紧锣密鼓地看书。


老公问,你觉得准备得怎么样?我说,如果再给我一周的时间就好了。他说,哦?只需要一周就够了,看来准备得也不是很差嘛!是的,我当时觉得,如果再有一周,可以把最后一本专业书看得更透彻些,可以把以前做的英语笔记再好好消化下,把一些翻译的经典句型再看看,感觉再上考场会更踏实。


然而,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实际情况只允许我做到这一步。我就是一个二胎孕妈,我就是在上班,我就是一个两岁半男孩的妈妈,我就是不能把孩子完全抛在老家只顾自己看书。那就这样吧!就自信地考吧!


三、带着宝宝去考博


上午英语3小时,下午专业课三小时。老公开车把我送到考场,就自己找了个地方呆着等了。在楼前等着时,我试听下收音机,居然悲催地发现收不到信号,而先一天试音的时候还是好的,我开始紧张了,直到进到考场都没有收到信号。幸好考场有备用收音机,给了我一条生路!


浙大考博英语听力是一直被吐槽难度高的,最奇葩的是还要单独划线,满分20分的听力,你达不到他的划线,即使总分过关也不算,妥妥被卡。


这次A部分的听力居然有篇是《实用听力》的原题,我却只觉得遗憾,因为写错两个单词,而如果稍微谨慎点还是可以避免的,或许这篇短文当时也没有在意,也没有烂熟于心,才会忙中出错的吧!3个小时一晃而过,最后的汉英翻译写到手酸。出了考场,感觉难度中等,而且预感听力线因为这篇原题一定会飙升。


中午,我们去餐厅二楼点了菜,体验了紫金港餐厅的物美价廉。因为二楼是可以现金结账的,所以当天人很多,大眼一看很多年轻人边吃饭边侃侃而谈。老公说,你看,他们肯定也是来考试的,还结伴来,应该是一个学校的吧,真没想到,这些追求进步的有志青年还蛮多的。我说,嗯,乖,等我在这里读书了,天天带你来这里吃饭啊!


吃完午饭,考场前的警戒线还没有拆除。我们就在草地上坐了会儿,我还临阵磨枪看了看专业课的笔记。拿到专业课试卷后,我笑了。试题卷上五六道题目,答题卷就是一打白纸本子。题目论述为主,随你发挥,随你写,随你编。三个小时,手不离笔,写满了一册本子。如果你问,你看的专业书准备的笔记有用吗?当然!这是毋庸置疑的。


除了知识性很强的题目需要你精准的储备,即使是论述,也要有理念和思想在,甚至我在网上看的专业性的论文也能给我很多启发。在最后三分钟,我才停笔。不知论述得够不够好,但起码自己尽力了。


出了考场,松了口气。在博士入学考试的的横幅前留下了自己的“倩影”,照片上的我有些发福,怀孕四个半月,已经略有孕态。


回到家,老妈让我赶紧喝水补充食物,她心疼我,担心我三个小时的考试能不能坚持下来,能不能累坏,对于结果如何她是最不在意的。我对她说,考试前觉得仅有一点希望,考试后觉得自己也尽力了,希望似乎又多了一点,胜负各一半吧!


不管怎样,初试就算翻篇了,不再提了,成绩怎样,就随它去吧!然而,还是偶尔会想起,会有期待,会想去看下网上挂出的英语听力答案。


四、走到最后,得幸家人的支持


3月28日晚,查出成绩,英语65(12),专业课76。本已经快要入睡,一下子又清醒了。根据历年的分数线,英语和专业课一般都在60,关键就是听力线了,看往年也没有超过过11分,隐隐感觉能进入复试。尽管看到网上牛人晒出的分数都很高,没法跟人家比,但我已经满足了。


果然,半个月后一个周六,我得知自己已经进入复试。看到差额复试的比例在1:1.3,还是很忐忑。毕竟自己是一个孕妇,又多了一个被嫌弃的原因。


然而,一切都还顺利,感谢浙大的公平公正。


4月19号,复试通知的文件正式出来。开始着手准备各种资料。两份专家推荐信很快搞定。


4月20号,周四。下午前往紫金港校区进行资格审查和体检。


又开始狂啃专业书。


4月25号,周二。8:30-11:30,专业课笔试。奋笔疾书,手酸腰疼。结束后匆匆赶回学校上课。身心疲惫。


4月26号,周三。下午1:00。先是一个小时的笔试。然后面试。


当天晚上,已经得知,复试通过。


5月份,尽管在读博问题上还经历了程序上的一波三折,但最终能够成行,也很幸运,让我心存感恩。


如果没有父母在生活上给了我很多照顾和帮衬,没有老公的精神支持,没有他的开拓进取让我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我也不会在考博之路上走到最后。


如今,静心待产。面临即将出生的二宝,九月份上幼儿园的大宝,下半年即将开始的博士学业,产假后的工作,每一样都是挑战。前路漫漫,前途未卜,生活不易,但我足够相信。


本文作者:小木虫用户shujunliu,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话题讨论。



“小木虫(ID:emuchnet)”是小木虫官方微信公众号。始创于2001年。面向高校科研群体、企业研发人群,致力于为中国科研提供免费动力,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专业学术科研交流平台!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