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题丨雁来衡山

2015-09-02 沐墨 中国旅游文学

南飞,至此歇翅停回。黛眉轻点雁城,阳煦山飞,衡力无边。这是初来衡阳,对南岳衡山最初的印象。静山如如,我比较喜欢一种基调,而今日见衡山静中欲飞之势,除了朝圣、敬仰和赞美,更甚清喜自在。远古洪濛,山从海而起,联结天地,一直以为山比海更沉稳,坚定,观照人生世相,我们需要这种山的精神。


古书上看过清人魏源的《衡山吟》,诗云:“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的确,衡山如一把脱鞘灵剑,剑上云纹萦绕,显得跃然欲飞之势,神性十足,活力无限。怪不得有人把衡山称作“万寿山”,成语“寿比南山”一说更是彰显了世人对衡山的敬仰与厚爱。


乘车直上半山亭,你可见到很多提着沉沉香烛的信男善女,在专门的登山道上艰难前行,有些甚至还带着轮椅座着的,怀里抱着的,一同前行,我等被都市浮化的心,是无法理解这样一种信仰的。路边有几家叫卖香火的小店,店主热情地见人就招揽,却一一被我拒绝,没有那样虔诚的心,我始终不敢轻易地碰触那神圣的香火,惟恐惊扰了那山上长眠的天神。往广济寺方向的岩石上“平直真诚”似乎能够照应我此时的心境。世人都想安康长寿,虔诚地走向高处,走向佛的心里,走向一个可以预见的有佛光普照的路上,生存无论多么艰难,带着这样一种期许和信念,总是好的。


经过南天门,神话传说中天宫的门户口之一,如实竟在现实中南岳衡山赫然而立,不得不让人产生如临天界的幻觉。过南天门,离祝融峰就不远了,这个天神的故事听说过很多,史册也确有其人,他是中国上古帝王、上古巫族的大巫,共工颛顼争为帝,共工怒触不周山,南岳衡山这块天,眼看着就要塌陷,百姓惶惶不可终日。祝融竭尽全身的灵力,如一根柱子般顶在天地之间,最终稳住了大局,保全了天下生灵的性命。“地涌一峰秀,高撑南天楚”,以如今祝融峰的地势和故事的渊源来看,完全吻合。也就在这刻里,我隐约懂得了途经身边的那些信男善女,为了能在天亮前上到山顶的“祝融峰”上香求平安,背着贡物于步行五六个小时到山顶虔诚地祭拜。当我也同那些信男善女一道爬上祝融峰时,对这座保佑天下苍生的寿山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如此神山,观月观日观云海,林深泉甘,香火缭绕,春有玉兰花开香飘满山,夏有麻姑凌波微步,秋有层林尽染金光普照,冬有窗含西岭千秋雪景。衡山的美景,不胜枚举,其内蕴更甚至深厚,从上古至近代,中国宗教文化及重大历史改革,都可以在衡山找到相应的推动力。


从令人高瞻远瞩心存敬畏的祝融峰返程,沿衡山中轴线直走。香炉峰下,一座貌似南京中山陵宏伟陵墓,庄严肃穆地立在松柏掩映的翠峦环抱之中。这便是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修造的忠烈祠。上山烧香的香客途经此地,也不忘进来给这些为民族解放而战斗的忠烈们上上香。没有香炉,香客们也很遵守忠烈墓肃穆氛围,只敬献不焚烧,只缅怀不磕头。仰望那七七纪念塔,那高大坚固的石碑,以及那些忠烈名字的遗像,一股清气肃然从心底升起。


衡山地势幽蔽险要,古代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日寇装备精良、武器先进,铁蹄很快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武汉、广州失守后,国民党抗战中枢移到重庆,南岳成了抗日大本营之一。一九三八年蒋介石在衡山主持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提到了阵亡官兵不能及时掩埋的惨状,为此,国民政府下拨专款,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公墓。忠烈祠建成后,先后遭日军、文革两次大破坏,但当局有识之士还是对此进行了比较完善的修复和保护,也可慰抗战英烈于九泉。时至今日,立足国共两党之争的抗日观虽仍未消除,但这些烈士是我中华民族的英雄,这是不争的事实。天神高悬天际,亦为人间烟火所动,他翅间的清风,终将吹散历史的迷雾。


从忠烈祠出来,坐在山腰上看落日下的一幕瀑布,隔空而落,远处有松风一点点地靠近,让人忍不住发起呆来。其实,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天地初开,朝代更迭,人生苦短,相对于巍巍衡山的变迁,都不过是一瞬间而已。我们能做的,便只有谦卑,感恩,珍重,让那些生命与光阴里最本质的东西,随行云流水融于世而存于世。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有喜欢的文字,请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