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惊!数10万斤"黑"粉条正流向你家餐桌,看着难以下咽

2016-12-20 河北经视 河北经视

上好的纯红薯粉条素有“人造鱼翅”的美称,是咱北方人冬季餐桌上的主角之一,无论是火锅还是炖菜,都少不了红薯粉的身影。每年的12月份,正是红薯粉条的加工生产旺季,最近记者走访多地的粉条销售市场和加工作坊,发现畅销的纯手工红薯粉条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j035766c218

看点

1

畅销手工红薯粉 竟是三无“土特产”

石家庄市平山县,是红薯粉条的主产地之一。在石家庄很多超市和土特产店里,产自石家庄平山的手工粉条颇受欢迎,只要一打上“绿色天然”、“纯手工”的标签,价格就必然不菲,



但是,记者发现,这正规厂家的高档粉条,包装却有点含糊,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一概没有,是典型的三无产品。好在,另一家店的“丁西冶”红薯粉,标注了完整的生产信息。记者驱车来到了这箱粉条的原产地——平山县丁西冶村,找到了村里唯一的一家粉条加工厂。



看点

2

“合作社”虚有其表 论销售各显其能 

记者走进“平山县晟冶薯业专业合作社”,车间里污水横流、村民徒手加工的场面,让记者有些意外。



在平山县下奉良村的“坝东”薯业专业合作社,一位社员说,他们的粉条很受市场认可。不过,这个在当地工商部门实名备案的所谓专业合作社,却也是由各户单独进行粉条的包装和销售,合作社其实只是一个“空壳子”。


平山县东小齐村的“小齐岭”红薯专业合作社,比前两家要正规得多,有专门的厂房、晾晒场和冷库,年均产量有5万斤,并且还注册了商标。但也仅仅是注册了商标,并不具备其他手续。


看点

3

小作坊生产火热 卫生状况不堪直视

在平山县烟堡村,一个不足四十平米的院子里,七八名工人正在忙着加工粉条,简易的灶台上糊满了黄泥和粉浆,淘洗粉条的水盆浑浊不堪,临时晾挂粉条的地上也是污水横流。



工人每次搅拌时,都从旁边的编织袋里抓一把东西掺入红薯粉浆,而编织袋上标注的是——食用明矾。业内人士介绍,从2015年1月开始,国家才允许在粉条加工中使用含铝添加剂“食用明矾”,但对用量要求严格,每公斤粉条的铝含量不得大于200毫克。



看点

4

数10万斤“黑”粉条 正流入市场!

记者经过走访,粗略计算了一下,12月这一个月的时间,就会有数10万斤食品卫生状况难以保证的红薯粉条流入市场,并最终流向大家的餐桌。看到这小编也是心里哇凉哇凉的,真不知道该说啥好了。






编辑:三林

荐读NEW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