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条·故事1】1杯20元的咖啡让聋哑人月入8000,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你知道吗
在星巴克还没有进驻香港之前
有一个人开了一家咖啡厅
用一杯咖啡
玩转公益
有爱,一条就够!
P君小心翼翼地把咖啡端到客人面前,她什么也没说,只微微一笑,便准备转身离开。
“麻烦再来一份西多士”
“……”
“Hey,服务员,麻烦…”
“……”
“喂!你们怎么这么没有礼貌!”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她是聋哑人。” 我跑上去解释。如果你常来我的咖啡店,对这一幕应该不会陌生。
香港有我的时候还没有星巴克
Hello, 我是林博聪,香港人。16岁那年,我中学毕业,来到尖沙咀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当实习生。我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利用本来不多的假期,我继续上学,进修酒店与饮食管理学学位课程,短短5年,我就升到宴会经理,服务整个香港最有钱的一帮人,连英国王储来港都是我服务的,这样的工作经历让我开始接触咖啡。
1997年,我专门跑去美国三藩市学习咖啡烘培,抱回一大堆的笔记和资料,却在机场全弄丢了,我坐在机场苦笑,庆幸还好咖啡烘培的学习像是一种技能的习得,它像学会骑单车,学会游泳一样,是丢不了的。
我喜欢满世界跑,记得有一次在法国巴黎,我走在香榭丽舍大道上,街道两边的咖啡店一下钩住了我,我坐在露天咖啡馆,品着最正宗的法式咖啡,思绪飞到云霄,假如我开咖啡店,要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取一个深奥的法国名字?算了,就叫巴黎咖啡吧。
见证香港电影甚至整个经济兴衰的茶餐厅
但我的第一家店却是茶餐厅。回归前后,香港的经济一直不是很好,唯独茶餐厅好赚,我决定离开酒店,去开茶餐厅。我的生意也一直很好,但茶餐厅的食物成本、工资、租金实在高得离谱,虽然好赚,但怎么赚都不够付租金。
还是开咖啡店吧。1999年我在登打士街开了第一家咖啡店。旺角的登打士街,是一条非常平民,甚至可以说是‘蛇龙混杂’的一条街,和喝咖啡完全不搭,我却在这里开了一家‘纯白’的咖啡店,白色的桌子,浅色的墙和地板,把酒店的那一套带过来。
同样的质量,酒店卖四五十块的咖啡,我在旺角只卖十块一杯。刚开始客人并不多,当时香港没什么咖啡店,连星巴克都还没进来。街坊们经过都觉得好奇怪,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一定会很贵,但进来一看,才10块!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吧,我们的店门口就开始排起长龙。生意越来越好,我在马路对面又开了两家分店,不安现状的我在百忙之中依然选择继续进修硕士课程。
咖啡店旁边有一家聋哑人中心,有一天,一位聋哑人进店问可不可以请他做服务员,我心想,为什么不可以呢? “好啊”,第二天就来上班了。在这之前,我并没有接触过聋哑人,但我觉得,他们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除了不会讲话。
刚开始时沟通确实存在障碍,不像现在有微信,有智能手机,那时我们只能用纸笔交流。
在培训上面确实要付出比较多的时间,不过他们专心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培训的时间,他们有同龄人没有的自律和专心,我开始聘请大量的聋哑人,现在我咖啡店大约有一半都是聋哑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扫扫二维码就可以下单点餐,几乎不需要语言的交流,所以有些店干脆所有员工都请聋哑人。聋哑人之间有自己的一套语言,我们教会一个,这个聋哑人就可以去教其他聋哑人,是个可复制的过程。
当然,由于沟通不便带来的误会是常有的,但我不喜欢刻意强调我们店的不同,在我店里,除了收银台前一个小小的提示牌外,再看不到任何标注有聋人服务的标识。我想给这些聋哑人最平等、最自然的尊重。
2000年,星巴克进驻香港,越来越多人开始认识咖啡,我趁着这个势头,陆续又在不同地方开了很多家巴黎咖啡。每一家店,我都坚持聘用聋哑人。
我用剩饭剩菜
赢了新鸿基和美国通用
香港旺角的登打士街并不长,跨过荃湾线两边加起来只有680米,步行10分钟,却挤了30多家咖啡店,大家开始恶性竞争,偷工减料随之而来,租金不断翻倍又翻倍,逼我上二楼,于是,巴黎咖啡成为了全香港第一家“楼上咖啡店”。
星巴克、麦咖啡、太平洋咖啡这些卖股票的超级大公司纷纷抢占香港的咖啡市场,我一个人单打独斗实在是撑不下去,所以选择了特许经营模式,和政府合作。这不仅让我在短时间内开了很多店,还让巴黎咖啡的知名度一下子打开了。最高峰的时候我开了28家店,几乎遍布全香港,那时候我是香港咖啡界协会主席。
不过巴黎咖啡最闪亮的一次登场是赢得香港2005年义工比赛的冠军,当年的亚军是新鸿基集团(香港首富),季军是美国通用,这件事还得从一个盒饭说起。
千禧年前香港的经济依旧没有好转,店铺楼下空地有很多流浪汉盖着纸皮在睡觉。当时巴黎咖啡店每天都会有剩余的食物,丢了实在浪费,凌晨三四点关门之前,我们就把这些剩余的食物变成饭盒,员工坐车回家就顺手拿十个八个饭盒去派。
巴黎咖啡馆每天凌晨关门前总会迎来一批特殊的人,他们是周刊记者。这些记者工作到很晚,稿件交付印刷后,会来吃点东西再坐车回家。我们派饭盒的举动引起《壹周刊》一个记者的注意,然后我们就见报了,全香港都知道了我们在做这件事。
毁誉参半。有人指责我们可以降价,但免费送实在太没有商业道德了。巴黎咖啡那时候一个饭大概三四十块,但街边的一些小店一个饭大概就卖6、7块,是流浪汉平时主食,我这样一送,那些小店没人光顾了。
可能是大家看问题的方向不同吧,管理学有一个句子很打趣:在商业里面,那些流氓不恐怖,老实人做自己以为正确的事这才是最恐怖的。所以我一直反省自己是不是那个老实人。
大多数人还是支持我们的,比如说东华三院、救世军(香港有名宗教及慈善组织),特别是救世军,他们决定和我们一起把这个免费送餐的活动做大。
获得义工比赛冠军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后来我陆陆续续又获得了一些奖,2006年企业创意大奖,同年的世界杰出华人及荣誉博士学位,2007年的HSBC Living Business Award杰出奖,最近我又刚拿下了社创之星的12星,本月20号我将去参加社创之星年度的总决赛。这刷新了人们对公益的理解。公益不是那些超级上市公司的专利,我们巴黎咖啡不过是小小的咖啡店,但我们也可以做公益,而且可以比那些大公司做得更好。
现在在香港中环、旺角也还有叫巴黎咖啡的咖啡店,但已经不是我的了。 鼎盛时期,我在香港有30多家不同的咖啡店,都是和不同医院、法院、政府合作的,会聘请大量的聋哑人、双失青年、单亲家庭、退休人士。但特许经营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实际权力并不在我手上,很多时候我只是一个牵头的作用,赢了一些,也输了一些,输的是对品质控制权,政府可以不考虑盈利,但我毕竟是个商人。所以在2009年,我放弃了特许经营,起身前往上海。
我知道什么是社会企业,但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界定我的企业。我很清楚自己是一个商人,我的咖啡店招收聋哑人,从来没有申请过政府的任何补贴,可以做生意,又可以贡献社会,我觉得这样就很好。
用一杯咖啡玩转公益
一杯10块的咖啡成本可能不到1块,但真正到农民手里就不知道剩下几毛了。咖啡豆说白了就是一个农业产品,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消费品,对世界经济影响极大。南美洲的贫困国家大量种植咖啡豆,但咖啡豆并不能维持他们生活,咖啡青豆的价格被一压再压,种大半辈子咖啡豆,可能还是供不起孩子读书,世代困在咖啡田里,这就是公平贸易问题。
我是个商人没错,但我不想做这样的生意。来到上海,我去过贫困学校探访,发现云南、海南贫困地区的学校都有咖啡种植,但在当地没有好的销售渠道。于是,我和这些学校合作,用公平的价格购买他们种植的咖啡豆。
一杯咖啡就可以玩转公益,除了购买公平贸易的咖啡豆,巴黎咖啡还会和上海一些高校,比如复旦、交大合作拓展咖啡店
我们也有自己的义工团队
不仅是我,我身边的朋友也会不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来帮助弱势群体。
我是一名基督教徒,但我不认为我做的事与我的信仰有直接的关系。信仰让我爱身边,爱世界,但并不是说只有基督徒才会做这件事,我相信所有心中有爱的人都会关心、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
从1999年走进巴黎咖啡的那位聋哑人算起,16年来我们已经培训了近400多名聋哑人咖啡师。有时候我跟师傅们聊天,他们说因为自己听不见,
55 28629 55 15792 0 0 1875 0 0:00:15 0:00:08 0:00:07 3119以心无杂念,便会专注的去做每一杯咖啡。这就像一个艺术家雕刻一件艺术品,一生只做一件事。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P君。
P君走进我咖啡店之前,已经很久没有工作了,现在工厂的工作越来越难找。她来到我这,不但工资和健全人是一模一样的,还可以免费接受咖啡师培训。从咖啡师到副店长到店长再到经理,最后她选择自立门户,和丈夫一起回到老家开了一家小咖啡馆。见证她从一个需要救助的人到有了积蓄,自己当老板的整个过程,我感到说不出的快乐。这就是我一直坚持的‘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她不再为三餐温饱发愁,开始有了自我认同,这对她身边的人,对她的下一代,都会有极大的好处,他们的自我认识不同了,生命也会大有不同。
不过,小小咖啡店能招收的聋哑人总是有限的,我怎样才可以帮助更多的聋哑人呢?
我想用1杯20元的咖啡
让聋哑人月入8000
中国人饮用茶和咖啡的比例大约是99:1,中国咖啡市场的潜力是巨大。传统的店铺增长员工太慢,想要帮助更多的聋哑人,避开租金,增大竞争力,我们需要把员工变成直接活动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以人为单位,不应该以店铺为单位。这就是1公里咖啡的雏形。
为什么叫1公里咖啡?在我们一公里咖啡项目当中,每位聋哑人会免费获得一个背包,这个背包中装着十几款咖啡和一些制作咖啡的小机器,客户可以通过我们的app下单,通过GPS定位,定点1公里范围里的订单都会推动到那个聋哑人的手机上。整个项目当中,我们只会收取5%的管理费用,其他95%的收入都会进如聋哑人的口袋。聋哑人是整个项目中最大的老板,我们把成本大约控制在20%,如果一天卖30杯咖啡,那么聋哑人月收入就能达到8000。
一杯咖啡从下单到送到客人手里,我们预计的时间是10-15分钟,而实际制作咖啡只需要3-4分钟,剩下的时间是给咖啡师走那一公里路的。
这么短时间内做出来的咖啡会好喝吗?当然,我自己做了咖啡这么久,我明白怎么控制咖啡的质量,咖啡质量在于咖啡的底,这取决于原材料、和咖啡的烘培,而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咖啡师需要控制的就是水的温度,如果可以保持100度的水,就可以达到咖啡厅95%的水平。
一公里咖啡的logo是一只蚂蚁背着一个超大的纸杯,这蚂蚁代表咖啡师,背着背包就可以去卖咖啡了。也许你会担心这咖啡杯会压垮那只小小的蚂蚁,但据力学家测定,一只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拖运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聋哑人士就像蚂蚁,他们不是只能接受他人捐助的弱势群体,他们只是某些方面不擅长而已。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人在新加披。我是来做演示的,星展基金会表示对我们“一公里咖啡”项目感兴趣。
每次演讲时,我总会谈发展规划,像一个时钟一样,我想先在上海铺开,然后往下走,江苏、浙江,然后南下深圳、广州,再到中部,然后到西部,最后再去北京。说不定随着一公里咖啡的壮大,以后还会有一公里的面啊,一公里的云吞啊什么的,哈哈哈,不过这些都太远了,我还是先把脚下的这一公里走好吧。
——该项目由社创之星推荐
“有益条”公益传播联盟,由众多认同公益传播的新媒体同道联合发起,以传播助力公益。我们倡议认同公益传播的新媒体朋友加入“有益条”,每周拿出一条来助力一个公益项目。让爱心得到传播,让传播带来改变。
如果你的新媒体平台也想为公益传播尽一份力,我们欢迎你的加入。
如果你正为公益项目缺乏影响力犯愁,如果你需要有人为你登高一呼,请赶快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添加“有益条”为好友
加好友请注明“传播平台”或“公益项目”
排名不分先后:
人人公益、刺猬公社、公益资本论、新浪公益、网易公益、凤凰公益、新华公益、社会与公益、公益时报、滴滴公益、搜狐公益、天柱文化慈善、公益慈善论坛、阿拉善SEE、旧闻评论、沙拉传播、公益华夏、善达网、盈远传媒、益先生、中大公益传播、千禾公益学社、当代公益、汇医在线、快公益、春雨医生、南友圈、江心洲、腾讯大浙网、知道分子、创事纪邮报、CSR环球网、酷播、凤凰文化频道、108度金融私董会、信息时报爱心档案、无冕财经、亿友公益、公益新疆、媒创意、凤凰评论家、政能亮、同道学园、羊城地铁报、中大青协小助手、菜鸟理财、点行善、轻奢网、锦麟公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临汾志愿者、TCL公益基金会、做公益、爱飞扬公益、新然创意手工制作、益帮人、蓝天下的至爱、807创新空间、益箩筐、上学路上、宁夏青年社会创新发展中心、中华环境、益周刊、东莞正阳社工、我能实验室、海南省电视台新闻频道《大爱海南》慈善公益栏目、爱暖人间义工协会、广州市绿点公益环保促进会、摇善、百灵鸟行动、创意仓社会发展中心、京师公益、新三板千人汇、GEP新生活环保、善导功德、blind-maker、泊来品、川大服务学习、乐助乐仁、北达博雅、公益北京频道、随手做、民贷天下、中山有爱青年、母乳家园、东莞鹏星社工、粤穗社工、社创客、乖乖糗事、益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斑马没有迷失方向、库尔勒市志愿服务协会等
“有益条”聚合万千公益行者
有爱,一条就够!
一起用一杯咖啡玩转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