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赏老城建筑,忆往昔辉煌 | 走读城市 · 龙导尾

眼前一亮的 807创新空间 2022-05-14



— 龙导尾·社区情 —


1月14日&1月21日

两个周末,两条路线

「807图书馆」 X 「广州街坊情」

联手打造

我们走进了年味浓浓的龙导尾社区

在感受浓浓社区情的同时

共同探索社区建造模式

关注本土历史文化




路线1


仁济直街




联鹤大街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连体式公寓,是当时中西结合的创新


区域局部开发的第一种模式

——商业地产




趟栊门


西关大屋大门的第二道门,整个看上去就是一个大的木框,中间横架着十几根圆木,通风透气,提高民居安全指数。




林氏凉茶


保留广东传统凉茶的原汁原味,与市面上商业化的出产模式有别,是根据各人所求、症状兑出来的,真正体现“对症下药”。




80年代个体户涌现,形成小市集,形成了社区建设的第二种模式,相对而言比较杂乱无章,居民按自己的需求建设。



英记

买买买!吃吃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13125z2log&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三种社区建造

——骑楼街




“骑楼要有街才有意义”


冷巷有学问

巷子通常比较窄,因岭南太阳直射不多,多数斜射,受热程度不同,形成冷巷效应。


龙溪首约


河南龙导尾社区有五十多条名字含有龙字的街巷,其中“龙溪首约”是十三行首富潘振承在河南购地建宅后为纪念祖籍福建龙溪(今漳州)而命名的。



潘家祠


第四种社区建造

——家族地的改造




路线2


从海幢码头出发



途径海幢寺



漱珠东市


离开海幢码头,穿过正在搭建海珠花市的滨江西路,我们来到了漱珠东市。



以前的漱珠东市是原来漱珠涌汇入珠江处的市集,而经过多年变迁,现在周围楼盘林立,当年风采不复存在,已成历史。



成珠酒家


走出漱珠东市,沿着南华中路,我们来到了成珠酒家的旧址。


成珠酒家

成珠酒家源于1745年伍秉鉴家开设的成珠馆,清末易手后转作茶楼,以小凤饼闻名遐迩,1929年南华路动工建设,遂将其一分为二。及后1933年海珠桥开通,往来河南更为方便,成珠楼发展迎来高峰。可惜1985年忽发大火,将旧式骑楼烧毁,民间后来便开始传说有关成珠楼的鬼故事,最后成珠楼1999年宣告破产结业。现在酒家旧址已被地产商开发作为楼盘,只剩对面一家售卖成珠小凤饼的店铺。



成珠小凤饼,就是现在家喻户晓的“鸡仔饼”


成珠小凤饼

清朝咸丰年间,广州富商伍秉鉴尚来好客,成珠楼常迎贵客。有一天上宾到访,刚好遇上大厨外出,只剩一个女丫鬟小凤,但“有客到”,总要拿些东西出来待客。于是小凤机一动,用腌制过的肥猪肉和面粉,做出了咸香可口、日后家喻户晓的广东名食“鸡仔饼”,又名“小凤饼”。



潘佩如别墅


离开成珠酒家旧址,往前走一小段路,我们来到了河南区最早的西式建筑,潘佩如别墅。


潘佩如别墅前


潘佩如别墅

别墅建于1908年左右,屋主为粤垣电灯公司经理,十三行第一代首富潘振承后代,潘佩如。该电灯公司成立于1901年,选址在当时广州南城牆五仙门外,故名五仙门电厂,係全国第一间火力发电厂。别墅设有私家码头,供潘佩如坐船通勤,面向一线江景,饱览广州城。如今的别墅早已成为公家用地,曾作为海珠区老年大学,现在正在进行修葺翻新工程。



漱珠涌


离开别墅,走到马路对面,绕过海幢寺,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漱珠涌。


漱珠涌今昔对比


漱珠涌

据记载,漱珠涌的最早名称是南溪,又有叫运粮河,经营同孚行的潘振承家族1776年在涌之西岸购地建宅,观其形状似是卧龙漱珠,故改名漱珠涌,后更于涌上建筑三道桥,利便通行。其两岸曾经酒肆林立,夜夜笙歌。由于人口密集,淤塞严重,广州市政府于1967年左右将其改造作沉箱式下水道,上铺石板作街道,80年代后半条街逐渐发展成社区街市



溪峡街


往里面走,我们看见了一排西式建筑风格的公寓,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溪峡街。


溪峡街

1802年,在十三行经营怡和行的伍秉鉴家族于在漱珠涌东岸购地建宅,后花园与海幢寺相邻,为纪念祖籍地福建省溪峡乡,将家祠外街道命名为溪峡街。然而在两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库亏空,清政府下令由十三行商人代为偿还赔款,在鸦战后开设“五口通商”而失去外贸垄断优势“身家缩水”的十三行商人们只能卖地还债。



伍家祠道教会医院旧址



伍家祠道教会医院


此处是清末基督教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所建的医院。传教士为了让中国相信基督教,在国内四处建设医院、教堂、学校,试图吸纳更多中国信徒。当时传教士看见中国由于分娩技术的落后,孕妇和婴儿死亡率很高,因此在中国建医院,希望用西方先进的分娩技术提高婴儿的存亡率,使中国人相信基督教的神圣所在。如今的教会医院已经不再是宣扬基督教的地方,而是被改建成为幼儿教育机构。



“小姐楼”


伍氏宗祠“小姐楼”


如今的伍家产业,就剩下隐藏在边角处的“小姐楼”。旧时的丫鬟被称为小姐,顾名思义“小姐楼”就是丫鬟住的地方


因此小姐楼才会被建在整个伍氏家族的角落处,但也因为它的不起眼,在战乱和政治斗争中却得以存活,如今成了伍氏家族过往的见证者,述说着这个早已没落的家族的辉煌历史。


南达堂



马涌边 · 大合照



我们已目睹了太多旧区拆除,重建仿古建筑的例子

也听闻了太多古镇原住民迁移,商铺入驻毁灭原本文化气息的故事


而如今最鲜活的广州历史博物馆

就存在于龙导尾的街头巷尾里

她见证了这座城的沧海桑田

陪伴了一代代人的风云岁月

记录着最本土的平民生活痕迹


她仍未老去

仍期待遇见更多的有心人

将老广州最原始的面貌,讲给他们听


你会是其中一员吗?

如果我们不想老区大拆大建

可以如何想象它的现代化?



主讲人

电车



「廣州街坊情」成员、导赏员,对广州本土文化兴趣浓厚,在海珠区做社区导赏已有三年经验,希望为本土文化保育与传承出一份力。


主办单位


「廣州街坊情」

成立於2010年夏

是由一班關注廣州本土文化的

年輕人組成的民間團體

主要以老社區導賞的方式

讓公眾體驗本土文化的各方面


「807图书馆」

聚焦人文体验×思想交

倡导知识共享×公共参与


文字▕ 电车 红衣绮霞 tina

图片▕ 晓清 红衣绮霞 毛毛虫

编辑▕ 永杏



年后807&电车继续带你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