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益传播官的奇葩说 | 不管新年旧年,架还是要吵的

2016-01-02 仙儿&兔子 807创新空间


很多人问:怎么最近传播官都不出来跟大家见面啦?

答案是:他们忙着学习(sibi),没时间!


但是,时间眨眼就到了2016年,【2015公益传播官培育计划】的课程已经是倒数第二节啦!

一周前,他们刚刚举行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辩论赛(si bi da zuo zhan),小七已经整理完毕。一起来回顾12月27日的传播官课程吧!



1



只有猜不到,没有想不到!主办方了解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和课程培训,未来传播官们可是有不少困惑,不仅是实习工作上的问题,也有不断接触了解后,对公益理念产生的问题。因此,主办方果断选取了”辩论赛“这一方式作为突破口,让未来传播官们各抒己见,让公益理念越辩越明!


辩论是有规则的吵架,所以先看规则:


本次辩论赛秉承严肃的原则,参考奇葩说以及国际群英辩论赛的三人制赛事进行。


未来传播官辩论赛流程


第一轮 立论环节

每位辩手作2分钟陈述,对方辩手提问回答1分半,如此循环3轮。


中场休息 2分钟


第二轮 自由辩环节

双方交替发言,每方4分钟。

第三阶段 总结陈词

任一辩手作3分钟总结陈词,梳理比赛。



第一场 A组流浪汉倡导利弊

第一场 A组

辩题: 以CSR环球的流浪汉倡导为例;通过模拟测试的方式,倡导公众对特定议题的关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正方:公益倡导和社会创新组 VS 反方:儿童教育组


背景 2015年9月的深圳慈展会上,有一位乞丐四处走动,身上挂着牌子要和别人握手,结果有不少人握手拥抱,也有人不愿让他驻足在摊位前。原来,这是CSR环球发起的一次倡导行动。志愿者假扮乞丐寻求握手,拍摄受测者反应并上传至网络。以此提醒公益人关注被遗忘的一些群体,真正做到平等接纳。




图片来自CSR环球官方网站


但这一方式却引来诸多争议,人们对于这种模拟测试的方式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欺骗和道德绑架,有人则认为形式创新值得鼓励。究竟如何?请看未来传播官!


嘉宾站队

嘉宾梁逸支持正方,他认为用实际行动倡导公益值得赞赏,支持行动派!

另一边嘉宾张以勋选择了反方,他很早就曾在传播官课堂上提出:所有的道德测试都是不道德的。


不知道今天的辩论会不会令两位老师有所改观呢?



Ready?

Go!




正方立论提出模拟测试的方式可以让每个人都可以亲身参与,感受直接而强烈,能更好地反思自己;另外,这样的传播方式传播力较高,能造成更广泛的影响,引发大家进一步的讨论,这对于议题的深入讨论是有利的。


反方针锋相对,提出了以下几点:

一、测试不具科学性,慈善展会中不仅有公益人,还有各种身份的人,不同人对于流浪汉逛慈展会有自己的判断,怎么能一种标准衡量所有人?另外,相对封闭的测试环境也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二、CSR环球测试后的报道明显针对公益人,报道标题是“有善心公益人士,竟如此对待流浪汉”,视频当中有很强的批判性,这是一种道德绑架!

三、我们想想真实生活中真的有乞丐在慈展会中闲逛吗?大家很容易就知道这是一种作秀,不会真正关注。


接下来,战火就烧到了道德绑架的问题上,看看他们之间的火花!




正方:模拟测试中,人们的心理反应会经历一段挣扎时间,这样会让当事人印象深刻,更多反思。

VS

反方:大街上不是也能常常看到乞丐乞讨吗,你每路过一个乞丐不都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吗?何必要以这样的方式呢?



反方:你在事后以“有善心的公益人士竟如此对待流浪汉”为标题,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绑架。

VS

正方:是否道德绑架在于做事的方式,CSR环球事后写信告知参与者真相,说明他倡导的真诚,以及对被测试者的尊重,这就不是道德绑架。


反方:大家真的因此而关注这个议题了吗?有多少人因此去反思了,大多数都是在批评和攻击公益人没有善心而已。

VS

正方:流浪汉倡导也许还有一些不太好的地方,但是可以引导;另外不管讨论哪个维度,只要引发关注引发讨论思考就说明行动有意义。




/ 不要害怕“道德绑架”这个词 /


嘉宾梁逸:正方今天很害怕“道德绑架”这个词,所以一直在被追着打。但是其实不用这么害怕,你可以问一下在现场,什么样职责的人会拒绝握手,是保安、公益人还是路过的人们还是。。。其实寻求握手带来的冲击力会带来一种意识觉醒,而不是道德绑架。我们应该进一步追问,什么是道德绑架,道德绑架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从传播效力来讲,这种新型的行动倡导方式,例如现在的冰桶挑战等必然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它能引发大家的关注和讨论,这也是一种意义。


最后,模拟测试方式会不会引致舆论失控,这不是发起事件的媒体的责任。整个事件中参与的人有很多,后续的每个部分对事件发展都有推动力,都要负责。



/ 所有的道德测试都是不道德的 /


嘉宾张以勋:首先有一句话是“所有的道德测试都是不道德的”,这个判断是由伦理学家经过研究得出,有一定依据。

测试假设了人性都是良善的,但是人性可以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选择。

第二,人在压力下的选择是不真实的。模拟测试营造了一种压力,人们可能会迎合主办方,可能会顾及周围人的眼光;

第三,后期报道其实存在人身攻击,跟乞丐握手和善良之间不一定是等号吧,公益人不能被神化,公益人也是普通人,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另外,这个活动的传播效果如何,一直没有评估结果呈现。最后,流浪汉的问题不能寄希望于个人,它在于整个社会的关注。



第二场 B组网络调侃语言

辩题:在公益传播中使用网络调侃类语言,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正方:公益传播组 VS 反方:公益支持组




什么是网络调侃类语言?如:屌丝、女汉子、凤凰男、直男癌、女博士、农民工等,因网络语言涉及面特别广泛,这里主要探讨针对某类人群的网络用语,不限于以上列举。这类语言在网络上盛行,公益传播是否可用呢?


正方首先剖析了辩题词汇的语境,提出在当今网络大环境下,青年是互联网传播主体,而他们思想活跃,创造力强,公益传播应该用他们的语言与之对话。


反方则认为长期使用调侃语言,会让公众产生误解,对公益传播产生不好的印象,不利于公益传播的长久发展,也会降低传播的可信度。




正方:在快捷发展的社会里,对方辩友想要谋得长久发展。可倘若连此时此刻发声都无法获得关注,就面临淘汰的危险,更何况是长久?

VS

反方:今天早上上课的时候也说了,公益是一个朝阳行业,它的未来我们有信心。

(现学现用,做的好!)


反方:我方认为过度使用调侃类语言会造成过度娱乐化。例如像冰桶挑战,大家都只关注它的娱乐性趣味性,却没有更深一次去了解“渐冻人”,反而只成了又一全民娱乐事件。

VS

正方:但是我方认为不可否认的是“冰桶挑战”的确让“渐冻人”这种罕见病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并引起更多的讨论与关注。



这一场辩论异常精彩,为说明问题所在,辩手们不惜自黑,拿自家媒体说事;也有把对手的微博微信阅读量研究得透彻的,不得不说,你们也是蛮拼的。




/ 要注意被“调侃”的对象是谁 /

辩手如此用功,引得一旁观察的靖子也要发表意见,她认为调侃类语言中需注意被调侃的“对象”是谁。你会发现如“农民工”、“走鬼”都是指向社会阶层较低的人群,这些词语不加分析地使用,将可能加深大众对特定社会群体的歧视

/ 关注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 /

嘉宾梁逸也认为,使用网络调侃类语言,应关注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女魔头”其实源于大家对女上司的刻板印象,对于女性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词。女权运动家大部分时间总是在被动地反驳社会添加在其头上的污名化网络语言。而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个有趣现象:女权运动者在批判运动中,又引入了“直男癌”一词。经过反复争论,“直男癌”一词又被女权运动者带入了主流视线。最后,使用网络用语时应注意从“话语”的角度多加思考背后的社会影响,不能麻木使用。


/ 违背公益原则的词坚决不用 /

嘉宾张以勋则提出,正方立论不严谨。我们在公益传播对网络语言不是全盘接受的,肯定是好的、正面的词才用。如果有些词违背公益的原则,那坚决不用。如果是正面的词,其实会拉进我们与受众的距离。


小百科-----何为话语?
网上有一种说法:话语权是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出现频率甚高的一个词。葛兰西的“领导权”、福柯的“权力话语”、哈贝马斯的“合法化”、罗兰·巴特的“泛符号化”、鲍德里亚“仿像”等思想极大地丰富了话语理论,为研究媒介话语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话语理论研究的多元化趋势使得我们有必要从传播的角度来思考媒介话语权对传播信息内容的影响以及对社会行为产生的作用。
61 25576 61 15792 0 0 3669 0 0:00:06 0:00:04 0:00:02 3669ction>




最后有个问题:

没有网络调侃词汇,我们的公益传播就做不好了吗?

大家都认同九姑娘的一句话:

读懂了生活,才能有好的故事!”



你也能参与的辩论赛!

知道大家也手痒痒/嘴痒痒? 那就快来参加我们的线上辩论赛!

我们设置了一个投票环节,你可以在其中投票,再到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也可点赞支持你认同的观点。


点赞数排名前两位的可以获得ICS绝版行李牌!







第一场 A组

辩题 :以CSR环球的流浪汉倡导为例。通过模拟测试的方式,倡导公众对特定议题的关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第二场 B组

辩题:在公益传播中使用网络调侃类语言,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文字整理:仙儿&兔子

注: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配图除注明外均来自807创新空间


2015公益传播官培育计划


这里有...


跨界导师

专业指导


传播督导

陪伴成长


资深机构

开拓视野


公益传播官培育计划由22家机构联合发起,计划将持续6个月。本计划旨在通过“联合培养×跨界教学”的方式,让热心公益的青年以实习的形式深入参与公益事业。我们相信青年的力量可以推动公益传播的新发展,更希望可以让青年们在此成长为一个有行动力的公益实践者。


这不止是一份实习

更是一次人生可能性的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