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风得意飞盘疾

陆娜 电厂 2022-05-14



记者 陆娜

编辑 高宇雷


如果露营是2021年中国年轻人休闲生活的顶流,那么2022年一定是飞盘。

 

4月21日20点,在GUTS运动社群2群里,新一周的四场飞盘活动20分钟就被群友们预订一空。发起人Linda感叹又突破了售罄时间记录——上周是40分钟。随后“求加场”的需求就纷纷在群里接起了长龙。

 

这只是过去半年多“飞盘热”现象的一个缩影。GUTS成立一个月就增长到700余位成员,据不完全统计,类似的飞盘社群在过去一年从个位数增长过百,全国目前已经有过万人开始参与这项运动。

 

飞盘融合了橄榄球、足球和篮球玩法,场上选手随机分为两队,通过传导飞盘到指定区域得分。由于入门简单且不鼓励肢体接触,在后疫情时期为都市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户外选择,同时飞盘还是除了双打之外唯一支持男女同场竞技的运动,更为其赋予了很强的社交属性。

 

飞盘的破圈一方面源于资深玩家和品牌的深耕,使得飞盘文化的沉淀能匹配涌入的关注度,并持续为新玩家提供能量,增加运动频次。另一方面,借助线下市集、线上综艺和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传播与种草,飞盘在短时间迅速成为一种潮流生活方式。

 

在爱好者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针对年轻人的消费品牌也纷纷开始了以飞盘为主题的联名合作。飞盘的盘面能承载品牌logo还能体现设计和审美,除了耐克、阿迪等运动品牌,三顿半、Leica、Seesaw等消费品牌也出了一些飞盘的联名周边。lululemon,这个以瑜伽服广为人知的运动品牌,更是在今年的年度用户答谢会主题上选择了飞盘而非瑜伽,并开始在全国推广这项社群活动。

 

但问题是,“飞盘热”可持续吗,轻装备的飞盘自身发展空间有限,这是一门好生意吗?

 


飞盘是夏天的滑雪

 


“冬天玩滑雪,夏天玩飞盘。”这是目前在户外运动爱好者圈子中流行的一个共识。同时,飞盘轻装备、易上手、避免身体接触的特点也使得其降入了运动准入门槛,让更多人在疫情当下找到的新的锻炼、娱乐途径。


区别于滑雪处于近两年冰雪运动文化的推广和发展背景,飞盘运动在国内重新兴起有以下几个增长节点。

 

Gravity引力星球运动社群主理人、国家飞盘青年队主教练Josh认为,飞盘重新兴起的契机是基于露营文化近两年在国内的发展。重装备的露营之中,飞盘作为便携性高的器材,为不少露营人提供了户外场景娱乐的新选择,从而在露营圈子中最先流行起来。

 

与此同时,在线下另一端的创意市集上,飞盘也有积极亮相。去年6月,Josh先后受邀参加了上海三场市集活动并推广飞盘文化。Gravity社群正是基于在“安高若集市“市集的纳新正式发起的,随后又在聚集美食、音乐和潮人的万人线下聚会“伍德吃托克”市集亮相。借助市集入口,Gravity一周内就纳新超过500人,并在半年内增长至超过5000人。

 

在更为大众的层面,综艺则发挥了更强势的宣传作用,无论是《脱口秀大会》上小北的段子,还是彭于晏、周迅、张钧甯等演员在不同节目练习飞盘留下的身影,都是在传递着飞盘“火了”的信号。而Josh也被三档综艺邀请为明星们的飞盘教练,他告诉电厂,“从去年6 月份到现在,上海有近 30 来个新社群出现”。

 

借由上述场景的曝光,飞盘自此进入大众视野,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孕育开来。和滑雪、露营的发展路径一样,以小红书为代表的新兴社交平台,成为了飞盘主要的流量聚集地。一方面飞盘爱好者在平台传播飞盘文化、潮流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平台的种草逻辑也让大众更快找到接触飞盘社群的入口。

 

逐渐破圈的过程中,小红书发挥的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Josh在分享自己社群的增长数据时提到,今年1月以后近9成的玩家都来自于小红书的曝光。


小红书上的飞盘内容

 

小红书在站内策划发起了#快乐都是飞盘给的 #一起分享飞盘 tag,目前已有超过5万条飞盘笔记,绝大部分发布时间都是在近半年内。其今年1月发布的《2022十大生活趋势》显示,去年一年中飞盘相关内容的发布量同比增长6倍。同时,小红书还邀请全国各地的飞盘俱乐部加入小红书飞盘联盟,目前已有约100 家俱乐部加入。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红书的宣推策略之下,飞盘的潮流属性被放置于运动属性之前,甚至和穿搭发生了联系。2022年一月,小红书还与UAU.ART城市艺术联盟联合举办了中国首个艺术飞盘展:U.F.O.艺术流动体”。

 

一些飞盘资深爱好者认为小红书带偏了大众对于飞盘的认识,当下的潮流飞盘已经脱离了运动竞技的主要属性。但也有一些乐观的声音认为这只是一个流量入口,起码能有更多人借此接触到飞盘,再被这项运动所感染。

 


爱好晋级,社交出圈



事实上,飞盘早在上世纪末就被外企员工带入中国。彼时,飞盘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曾有过一段热度,国内由此也发展出聚集同好的飞盘俱乐部。部分沿海高校也因引入外籍教师,陆续创立了大学生的飞盘社团。

 

这其中一些爱好者延续了对飞盘的关注和热爱,并投身于飞盘推广和产业建设。翼鲲飞盘创始合伙人CEO徐颖峰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对当下飞盘热抱有积极心态的一员。

 

翼鲲飞盘2008年成立,徐颖峰回忆最开始创业时全国玩飞盘的不会超过100人,而团队则带着推广这项运动的愿景开始了垂直领域的深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目前主要业务主要包括三个板块。

 

飞盘制造是目前翼鲲的主营业务,也被徐颖峰称为其业务的底层支撑。去年一年,翼鲲飞盘的营收接近6000万,每年基本保持在150%-200%的增长,且超过70%产品营收来自海外,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作为亚洲第一家获得国际飞盘协会官方认证的飞盘品牌,翼鲲飞盘打破了国际顶级赛事上只用北美飞盘品牌的局面。

 

除此之外,翼鲲飞盘还将业务扩展至专业培训,以及大型赛事平台的搭建。徐颖峰说,“国内本身的市场规模不大,目前我们更多是负责推广的定位,处于投入运动普及和飞盘教育的过程。”

 

2019年,徐颖峰和团队成立了杭州飞盘文化,聚焦赛事、培训、推广,并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的独家授权,协助体育总局社体中心起草运动标准,以及独家运营中国大学生联赛锦标赛的资格。

 

国内另一家飞盘头部品牌则是艾克飞盘。2007年,创始人王念飞观察到飞盘在国内市场没有厂商可以生产,便决心填补这个空白。

 

2016年,王念飞成立深圳乐奥体育,专注于赛事及培训,同样在努力打通产业上下游。截至2020年底,累计培养了超500名飞盘教练员。同时,乐奥也在学校飞盘教育上发力,并从日本引入了更安全的躲避盘项目(飞盘材质为海绵),目前已经将飞盘课程送入20多所校园,并每年举办青少年飞盘赛事。

 

整体而言,飞盘运动目前所集合的产业形态主要也对应三类,产业链上游主要是由翼鲲和艾克承担的飞盘及周边装备的制造,中游是培训、赛事承办等业务,下游则是俱乐部或社群。而近一年的飞盘热更多是在社群层面的出圈,强调的是飞盘的社交属性。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外的大型飞盘赛事都无法推进,翼鲲飞盘也将飞盘文化的推广策略转移到了破圈化的宣传。

 

不少运动、消费品牌在过去一年关注到飞盘的出圈现象,积极找到飞盘品牌开展联名和社群活动。翼鲲飞盘曾与TX淮海共同打造“飞盘跟风局体验活动”,并邀请艺术家颜磊推出联名飞盘。除此之外,翼鲲飞盘还与中国李宁、携程旅物等多个品牌开展了联名活动。

 

同时,翼鲲飞盘也与一批新兴社群开展了深度合作,不仅为其提供产品支持、并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参与活动解决方案的策划。成立仅一个月的GUTS运动社群就是翼鲲支持的社群之一。

 

GUTS的主理人告诉电厂,因为自己本身就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关注到身边很多朋友最近都在玩飞盘,体验之后决定让更多朋友一起加入这项运动。联合发起人在此之前就有一个近8000人的斯巴达社群,所以很快就招募到了第一批的活动参与者。

 

GUTS邀请到了一位国家队的飞盘队员作为教练,同时请来摄影师对每次活动进行图片直播,不到一个月,目前社群人数就已经突破了七百人。看到目前的发展态势,两位发起人正在考虑之后是否要全职来做这件事,并集中目光于青训,“这是一个更大的市场”。

 


社群、培训成为商业变现手段


除了头部的两家飞盘品牌之外,也早有很多飞盘的资深爱好者和飞盘文化的传播者,已经将视角对准了飞盘培训。

 

Josh担任第三任队长的上海之翼飞盘俱乐部,是上海第一支本土飞盘俱乐部,已经运营十年。他告诉电厂,“其实包括全国的地方性俱乐部,这么多年一直就是这么几家,我们也是去年6月开始做飞盘的社群,之前一直都在发力专业飞盘竞技的培训,这和围绕新人和大众做活动的培训重点是不一样的。”

 

在此之前,Josh已经有了自己稳定的全职团队,主要盈利点都来自于专业培训。不仅上海体育学院和一些中小学体育课采购了他的课程,同时面向社会的俱乐部也会有一周十二三场的训练。去年飞盘的出圈,也让Josh意识到可以转化思路,在更大众的层面去推广飞盘文化,便开始投入面向大众的飞盘社群运营。

 

有人曾计算一场飞盘社群活动的运营成本,场地算在1500 块钱,一个人收120块钱,一场招募40个人,似乎一场活动就能赚3000块钱,月收入数十万。但事实上,如果只是通过租赁场地来经营飞盘活动社群,把它变成谋生的手段,还为时尚早,何况社群收入是整个组织团队的收入,还需支付教练、器材、提供飞盘、手套、摄影等服务费用。

 

Josh告诉电厂,“我们做社群的出发点是尽可能让大家都能接受到更专业的飞盘培训,让大家体验到飞盘精神,有好的飞盘体验,并且把飞盘运动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对于其他新入局的飞盘社群而言,可以借鉴的经验则是如何增加可持续的B端收入,包括通过转化C端社群的流量和价值,比如作为供应商组织服务主盘主题的团建活动,以及和品牌进行资源置换或联名合作。

 

KUBA是YONSEED飞盘俱乐部的主理人,从2014年开始推广飞盘文化,因为飞盘轻便、易于保存同时具有丰富运动精神的特性,KUBA曾把飞盘带到黔东南、大凉山和藏区,参与协助支教项目。

 

在商业化探索方面,KUBA已持续七年合作开设千岛湖飞盘夏令营,通过飞盘项目为营地教育带去差异化特色。去年开始的飞盘热带来的间接影响是飞盘在营地内容占比的提升。“原来可能有1/4时间是让孩子们进行飞盘训练的,现在可能占到一半比例,对应的是我们的收益也会提高。”

 

KUBA目前的社群也有近两千人,但他同样不急于去扩张和变现,对他来说现在更重要的事情依然是飞盘文化的推广,尤其专注在青少年群体的训练。KUBA平时开设的长期训练队伍也主要由青少年组成,他希望未来成员们能够接触到更加竞技的层面,持续地参与一项运动,培养团队精神。KUBA表示,这是一个想要长线做下去的事情。

 

Josh最后和电厂分享道,“很开心这半年有很多新朋友加入到推广飞盘的队伍中来,在花心思如何变现和建立商业模式之前,希望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飞盘精神和技术,这是推广以飞盘为主题的社群的基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