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小钢:资助的力量—非公募基金会资助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 基金会该咋搞

2016-09-08 CPFF8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

『基金会该咋搞』
论坛成立以来,一直通过主题研究、城市论坛和年度会议等方式关切当下基金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据这些历史素材,根据基金会工作逻辑,我们全新编辑整理出这些对当下基金会发展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和实操借鉴的干货,来和大家一起共享。本篇为第四篇。
【编者按】
作为基金会从业者,我们的责任就是实现这些资金的最优化利用。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就是提高诚实有效地为了公众利益而投资的能力——乔尔. J. 奥兹罗

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出台伊始,10%管理费设定的初衷是希望更多的基金会定位于资助型基金会。然并卵!


截至2016年9月5日,中国共有基金会5158家,而其中真正意义上的资助型基金会依旧屈指可数。刘小钢女士关于“资助的力量”的分享,汇集了冯仑、王石等一批具有创新探索精神的企业家通过SEE基金会在公益领域实践的智慧,值得基金会的出资方及管理者细细品味。

第四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2年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财劲其用,追求卓越”,出席年会的共有316家机构,共500余人。
以下为“专题论坛:基金会的资助之道”中时任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秘书长刘小钢女士现场发言精选。
刘小钢:资助的力量—非公募基金会资助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我今天的题目是《资助的力量》,我们认为资助是有力量的。同时这个题目也是可以引申的一个现象,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现在感觉到资助的力量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我今天从几个方面来跟大家分享关于资助的力量。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2004年6月5日成立,是由100名企业家联合起来办的环保社团。社团成立4年之后,我们成立了SEE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是这100个捐款人大家联合一起出资成立的。这就引发出来一个思考,这100名企业家2004年成立了一个生态环保协会,其实已经是一个做环保的平台了。我们的企业家们也花了很多时间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做慈善,为什么他们在4年之后又要成立SEE基金会?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是我们的企业家发现,我们100个企业家加上我们自己SEE内部的一个工作团队,在阿拉善做了4年,事实上工作做了很多,但是我们的资源没有办法释放出去,我们的影响力也没有办法释放出去。
也因此发现,如果说一个机构拿着这么多钱,然后自己用这个钱在某一个地方去做某一件事情,这样一种模式事实上是很难走得远,也很难发展得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可以做得更好的是要把SEE的资源汇集给更多的民间环保组织,然后我们跟民间的环保组织作为合作伙伴,一起达成SEE的使命、愿景,或者说我们共同的使命、愿景。这样我们的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做的更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自己做,变成了一个资助型的基金会,我们去资助全国的环保组织一起来去做环境保护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家们也发现了资助是有力量的。这是我们自己做项目释放不出来的力量,我们一定要用资金的力量,去支持全国的更多的环保人士、更多的环保社团,大家一起去推动,这样资助的力量就能够发挥起来。
  一、非公募基金会资助的历史

整个非公募基金会资助的发展,从1981年开始一直到2003年,这20年其实非公募基金会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发展的,公募基金会一直比非公募基金会发展得快。但是从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之后,为非公募基金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制度条件。在2004年的这个点上非公募基金会发展很快,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超过了公募基金会,到2009年发展到了非公募基金会的最顶点。这一两年有一点点回落,但是总的发展趋势远远超过了公募基金会。为什么?事实上我相信所有的这些捐款人也都看到了资助的力量,所以很多很多的企业家、个人,他们在2004年之后都纷纷用基金会的形式参与到中国公益慈善工作当中去。  为什么非公募基金会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能够发展的很快?因为它本身有很多优势:
首先,非公募基金会具有主观的能动性,可以让更多人参与。非公募基金会事实上是遵照每个捐款人的意愿,用这笔钱去达成我们的愿望。所以这个制度建立了之后,力量一下子就释放出来了。我们解决社会问题政府是主力,但是民间的这股力量通过非公募基金会这个平台释放出来了,跟政府一起去做了很多关于社会福利,推动社会进步的事情。
第二,非公募基金会有更强的民间的本土资源的动员能力。当我们能够自己去成立基金会跟一批朋友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从根本上调动民间有资源的个人和群体,大家可以联合起来,所以非公募基金会为这种力量的释放搭建了一个平台。更重要的一点,非公募基金会和公募基金会的区别是自主性比较强。SEE的捐款人将愿景和使命达成共识之后,就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事。而公募基金会、政府背景的基金会在这方面自主性就会比非公募基金会要差很多。
  二、非公募基金会资助的现状

这次基金会研究报告的数据,200多家非公募基金会的调查结果,运作型、资助型基金会是156比88。认真地分析这88家资助型基金会里,其实大多数都是资助给了民间公益组织以外的其他机构,资助给了政府机构、学校、研究机构、其他的基金会等等。而民间公益组织他们在第一线,在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活动,事实上他们是最需要资源的,而只有13.5%的资源是倾斜到了民间公益组织的工作中,80%多的资源都没有进入一线的服务型组织或者是公益组织去支持他们的工作。而这88家资助型基金会,真真正正资助的只有19家。事实上,现在真真正正支持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也就只有8.9%,还不到9%。我们认为资助的力量如果要释放的话,它应该支持一线工作和服务的民间公益组织,应该向下倾斜。只有向下倾斜,把所有公益力量重新整合起来,民间的力量才能发挥到最大。 基金会倾斜到民间公益组织的资源太少,现在基金会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整个资源结构失衡。基金会的资源很重要是钱,现在钱的来源非常非常多的依赖于企业。而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或者民间社会比较发达的国家,很多的钱是来自于个人,所以我们现在的资源结构不是特别合理。
第二个问题是公益资源的严重垄断。2010年58%的社会捐赠流向了政府部门,或者是有政府背景的慈善会,或者是红会系统。其实这个无所谓,无论是流向了政府背景的这些慈善会或者是红会系统,它也是一个基金会,理论上它也是应该将这些资源倾斜给在一线服务型的组织。但是这类组织的转型非常难,只有1.3%的捐款是流向了慈善会以外的社团、一线的民间服务型组织。从这个调查看到我们整个资源倾斜的方向、流向是有问题的。所以基金会有资源,但我们民间的一线服务型组织非常非常缺乏资源。这两个资源怎么对接,怎么样将这个问题能够有效的解决,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极大的挑战。
从民间公益组织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2011年我们调查了469个的民间公益组织,来自于大陆本土基金会的资助只有11%,本土基金会对于我们整个民间公益组织的支持是很不够的。而且30.5%的民间组织,他们的资助规模小于5万元。真真正正在一线工作的民间组织非常缺乏资源,大陆本土的基金会真正去支持民间组织的资源比例非常小,说明我们基金会资助的力量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三、非公募基金会资助的展望

基金会资助理念和模式的变化和演进。
2004年-2007年,非公募基金会的数字一直在稳定地增长,但是更多的非公募基金会还是倾向于传统的运作方式。捐款人捐了一些钱,然后再筹了一些钱,我们自己去做一些慈善的工作,一开始还是以这个为主,然后是没有很大的社会效应。
2008年5·12大地震之后,很多的基金会开始有更多思考,因为灾害太大了,光靠这些基金会自己去做项目事实上是做不了的,所以很多基金会,包括南都基金会就开始去支持在一线的民间组织去救灾。红十字会里面的壹基金,花了很多资源去支持在四川救灾的组织,对整个公益发展有很大的促进。
2009年,第一届的非公募基金会论坛召开,慢慢触动了整个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然后在2010年和2011年,大家就在思考,我们每一个基金会在整个行业里面要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从公益价值链来考虑,基金会到底是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很多的基金会都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今年,我们基金会的资助理念有很大的转变,开始考虑怎么样重心向下。这里罗列了基金会的几个模式跟大家分享。
第一种类似于服务购买,基金会去资助一线民间组织去做我们基金会想做的事情。
第二种是项目资助,基金会去资助一线机构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像上海的联合劝募为一线的民间组织去筹款。
第三种是伙伴合作策略,一种是怎么样陪伴我们的新生伙伴成长,像千禾社区基金会;还有是大家联合起来共同去面对一些比较大的社会问题。像SEE就是联合了国内最优秀的民间组织,大家来共同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去面对一些很大的环境挑战的问题。
第四种是孵化培育,比较典型的是郑卫宁慈善基金会,他们成功孵化了很多残疾人组织,让这些残疾人组织、残疾人有发展的空间。我们的基金会从一开始筹到钱,到自己去做,到慢慢的用一些不同的模式去资助其他的组织去做,一步一步形成了公益价值链,基金会就是一个肩关节、胳膊肘。
一线的服务型组织,它可以做得很多,也可以做得很深,但是因为在一线工作,所以辐射面有限。如果我们能够一直往上走的话,可能会离一线远一些,但是整个辐射面和能够影响到的组织会越来越多,或者是受助人群会越来越大。
更有效地去发挥资助的力量,是一定要想办法把自己做成肩关节这个位置,然后在肩关节这个位置上去给力,去给我们很多的枢纽型组织支持,然后去给力给一线的民间服务型组织。如果把大家都能够连起来的话,整个民间社会影响力就会非常大。从整个演变的过程来讲,从传统型逐步去开始尝试资助:有一些原来是单纯的资助项目,到现在有战略型的资助;有一些原来是支持个别的组织,到现在变成了行业的资助;从原来是资金的简单资助,到现在变成了资金、战略和能力提升的这种立体的资助。这就是我们说的非公募基金会可以发展的路径和去向,还有从关注短期的结果和需求到关注长期的社会影响力。 此外,我们必须要关注的是公募基金会。我们刚才说58%的钱是流入了政府背景的基金会,那他们现在其实也在痛苦地转型。如果整个基金会系统,都能够把资金、资源往下倾斜,去支持我们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和他们的服务工作的话,那我们整个民间的力量会越来越大。

大家看到这一幅图是朱健刚老师讲的湿地环境,任何一个生态环境都是由多种生物组成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基金会,作为服务型组织,作为各种各样在民间社会里面推动社会进步的组织,如果我们能够在自己的位置上去充分释放我们的力量,我们把它联合起来将会成为非常巨大的影响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资助的力量!这是我们想看到的愿景,我们希望民间社会大家可以互动,可以互相给力,到最后有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存在,我们相信公民社会一定可以发展的很好。




基金会该咋搞系列


何道峰: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沉重的使命!

非公募基金会的行业使命和社会角色

开篇:珍惜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去肩负历史的责任!


邀请函
第八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年度盛会
时间:2016年11月22日-23日地点:上海东方万国会议中心主题:新格局新想象门票:899RMB



报名通道


点击了解年会详情>>>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报名哟~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

China Private Foundation Forum, CPFF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 (China Private Foundation Forum, CPFF)自2008年发起以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已连续举办八届。论坛通过举办行业年会、发布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研究报告以及开展一系列行业交流与能力建设活动等,积极有效地推动着非公募基金会行业的健康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