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和低调行事的五年:资助项目370个,资助金额达3.472亿元!
敦和基金会五周年宣传片首发
5月7日,一场规模不大却别开生面的交流会在杭州上演,来自公益、慈善、文化等领域的50多名专家、学者、公益机构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就“倾听与未来”展开主题交流。此举也拉开了敦和基金会五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而现场嘉宾对敦和基金会资助工作的诚恳建言及对未来文化、公益、慈善领域的真知灼见,也成为了敦和基金会五周岁最好的“生日礼物”。
聚力支持公益事业发展
成立于2012年5月11日的敦和基金会是一家资助型基金会,以“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人类和谐”为使命,成立以来,一直深耕于国学传承、慈善文化、公益支持等领域。五年来,敦和基金会发起支持了中国资助者圆桌论坛、中国公益筹款人联盟、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银杏基金会等重要行业平台、机构的成立和发展,策划实施了“种子基金”、“活水计划”、“优才计划”、“竹林计划”、“敦和雅集”、“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共建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等品牌项目。
截至2017年4月30日,敦和基金会共资助项目370个,资助金额达3.472亿元。其中国学传承项目71个,慈善文化项目27个,公益支持项目272个。这些项目既支持了中国文化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形成了敦和基金会在业界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秘书长陈越光在五周年交流会上发言
对于敦和成立五年以来的历程,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秘书长陈越光表示,在中国公益界漫长的道路上,敦和基金会是一个支持者和陪伴者,五年来在业界的温情注目和合作伙伴的倾力相助下,敦和基金会逐渐成长、壮实,在资助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无论是基金会的管理水平还是其项目运营,都还欠火候,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也是敦和在五周年之际,不以庆典而以倾听为主题举办这次交流会的初衷。他们希冀听到更多针对敦和项目的批评与建议,从而助力敦和今后的资助工作更聚焦、更深入、更高效。
开拓创新国学传承领域
在公益行业内,从事扶贫、济困、医疗、环保等领域的机构不胜枚举,但聚焦国学传承领域的公益组织却极为罕见。敦和基金会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015年收获责任中国公益组织奖
2015年,敦和基金会在确定了发展战略,以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业务方向后,在行业内缺乏相关成熟经验可以学习、借鉴的背景下,不断开拓创新,聚焦于国学传承领域开展资助工作,致力于加强对中华文化源头及本质的传承与探索,以现代创新方法解读、传播国学经典,深度挖掘前沿科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应用体验来切实推动国学传承。
2016年联合主办“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
2016年,遵循“探源性挖掘、传播性弘扬、原创性研究、体悟性实践”这四个方向性战略部署,敦和基金会持续、深入资助国学领域,通过与凤凰网、岳麓书院联合主办“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以“互联网+国学”的传播方式,推动国学研究与传播的健康发展;通过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创建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以中国文化为母体,与国际学术界合作,与东西方其他一流高校的汉学机构合作,共同推动世界跨文化对话系统的建立。
极力培育慈善文化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敦和基金会在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观察当前的公益慈善领域,思考怎样用传统文化来更好地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2016年初,敦和基金会开拓了慈善文化领域的资助项目,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促进本土话语体系、理论研究乃至应用工具开发。通过论坛、研究、课程等项目形式,支持公益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智库和学术新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证深入研究,倡导公益伦理、规则和文化,提升公益价值自信和专业能力,为公益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竹林计划第一阶段颁奖现场
为此,敦和基金会与合作伙伴精诚合作,相继推出了“中国传统公益探索与发现”项目、资助公益慈善青年学人的“竹林计划”、 “中国传统文化与公益理念的发展趋势研究”等精品项目,希冀通过努力,让传统文化为现代慈善插上隐形的翅膀。
灵活设计公益支持项目
在敦和基金会成立的五年来,资助时间最久、项目数量最多的还是公益支持领域的项目。对于公益支持项目,业内公益组织人士认为,敦和基金会尊重每一个项目的特征、意义,不局限于资助项目本身,而是把资助的灵魂融入到每一个项目设计,用资源的杠杆效应最大化地推动社会进步。
针对公益机构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实施了“公益优才计划”,通过资助设立专才专岗等形式,帮助成长期公益组织吸引并留住专业人才,提高机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针对很多初创期的社区公益组织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推出“活水计划”,旨在助其解决机构发展费用不足的难题,促进其关注并实现机构收入来源多元化,助力初社区公益组织健康发展。
敦和公益优才计划现场讨论
而在敦和的诸多项目中,不乏很多资助周期长、成果见效慢的项目,敦和基金会却耐得住寂寞,最大限度地给予支持。对此,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这样评价敦和基金会:“敦和基金会有一种比较长远的情怀和视野,懂得从未来看今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