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万机架,电信北方核心汇接节点开工!
近日,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京津冀大数据基地项目正式在天津开工,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容纳约4.2万个机架的容量,成为中国电信在北方的核心汇接节点之一。
(图片来源:北方网)
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基地
4.2万个机架
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基地位于天津市武清区高村镇汇旺路南侧的武清高村科技创新园。项目占地面积16万㎡,规划建筑面积37万㎡,直接投资102亿元,计划2022年全部建成,届时能够提供约4.2万个机架的能力。
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基地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通信工程项目之一,将按照专网进行层级清晰、架构扁平的IDC网络建设,同时直连全国骨干数据网。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电信在北方的核心汇接节点之一,助推区域通信网络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中国电信天津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赵昱锋在开工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基地是天津市重点项目工程,预计可带动京津冀地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上下游产业链近500亿元的投资,是积极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此前疫情爆发,各地项目纷纷推迟开工。近期,陆续有项目复工或开工建设,如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
这些项目如何进行疫情防控的?数据中心项目怎样一手抓建设一手抓防疫情?笔者对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基地的防疫措施进行了一些了解,写在这里,以供参考。
据悉,该项目已有60余名项目管理及施工人员进场开展工作。首先项目部对进入工地现场时,设置了严格的检测和要求:施工人员如想进入工地,需经过区域外测温登记、区域门前扫码登记并再次测温、手部消毒、鞋底消毒4道防疫岗,严格配备口罩后才能进入工地开展工作。
(图片来源:北方网)
其次在人员施工组织中,项目部同样制定了两方面防控手段:
一方面结合进场人员登记信息,利用基于中国电信大数据云计算优势提供的实时疫情信息进行信息核查比对,针对务工人员来源地实行分级隔离防控机制,安排人员分期分批有序返岗;
另一方面结合工程前期的施工内容,根据工种、班组和施工作业面,采取“小班制”模式,同时注重合理安排轮岗排班,切实保障施工人员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在施工组织中疫情防控不缺位。
近期陆续有数据中心项目计划复工或已复工,施工现场人多且杂,为避免因小失大,此类疫情防控措施一定要做好。
4.2万个机架,102亿投资,中国电信在北方的核心汇接节点之一。如此重要的数据基地缘何花落天津?从近年来京津冀相关政策及市场发展,或可窥见一般。
过去两年间,随着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的应用广泛落地,IDC市场规模与需求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北上广等IDC传统优势地区不约而同的收紧对数据中心的政策限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IDC产业发展和市场格局变化。
以北京为例,2018年9月,北京市政府公布《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年版,指出“全市层面禁止新建和扩建互联网数据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中的数据中心(PUE值在1.4以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中心城区全面禁止新建和扩建数据中心。”
京津冀一体化,在北京难建新数据中心,天津与河北便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新选择。在便利的城际交通帮助下,天津到北京只需半小时,地理优势之外,更有机场及港口,交通优势同样明显。
天津市此前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促进大数据等产业的发展。
2018年,天津市建立促进大数据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同年12月,天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天津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自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2019年1月,天津市大数据产业联盟成立,《天津市大数据发展规划(2019—2022年)》正式出台实施。
同年6月,《天津市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3年)》正式发布。
借助当前IDC产业发展的机遇,又有北京地区的“溢出”优势及政策推动,天津的IDC市场将更加火热。笔者认为,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基地落地天津不会是孤例,近年还将有类似的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持续花落天津。
名家大讲堂
免责声明:除本微信公众号原创的图文之外,本号发布的链接或转载图文版权及责任均由原发布者享有和承担。如果链接或转载的图文有侵犯第三方权利的,请联系本号,本号将即刻断开链接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