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6-07



刘雅林副校长主持讲座


讲座现场


4月6日,巴蜀中青班“名师讲坛”开讲。学校全体校长、中干和中青班学员在行政楼迎来了一位熟悉的老朋友——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先生。

三个小时的讲座中,李老师以自身的教育故事串起了他对于“教师如何获得职业幸福”的回答。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有无数张孩子的脸庞见证着李老师的成长之路,他们被烙印在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中,更被烙印在李老师的心里。令人惊叹的是,每一位李老师教过的同学,他都能记得模样和名字,听着他如数家珍般地讲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不就是教育幸福的模样吗?


面对讲台,你专心备好每一堂课;

面对孩子,你耐心教学传道解惑;

面对家长,你用心交流分析沟通;

面对评比,你积极备赛反复打磨;

面对考核,你踏实勤奋不断努力……

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你都不允许自己落后,

为了追求“优秀”,你拼命奔跑着,尽管已经喘不过气来……

来,慢下来,坐下来,我们听名师李镇西老师为你讲述他的故事。

他说: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幸福的关键词是创造、梦想、专业和爱”

《太阳报》的调查显示,近八万份的调查报告发现,所有的幸福感都源自这四个关键词,与“优秀”无关。李镇西老师的幸福课从他对职业的享受开始。一张张泛黄的旧照片、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带领现场老师回到了八十年代……当李老师乘车外出学习,孩子们会依恋地拉着他的手,甚至列车开动,孩子们还不舍地追着跑。“试问,还有什么职业能有这样的待遇和享受?”李老师的发问耐人寻味。保有一颗童心,付出爱,便会得到孩子们的依恋,这种体会妙不可言。



“没什么好逃避的,遇到什么困难,就研究什么问题”

“为什么医生看到疑难杂症都觉得是好事,而老师总是抱怨后进生?抱怨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呢?”李老师鼓励老师们把每一个后进生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此作为自己进步的好机会。他详细讲述了他当校长时,学校一名叫唐燕的老师从害怕做班主任到做好班主任,以至后来调至行政岗位后仍申请要做班主任的经历。他说,教育与反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困难存在,也就失去了教育者存在的必要了!在繁忙的工作中,李老师每天晚上在回家路上把车停在路边,写好教学日志才回家的往事,任校长期间,他也记录了485万5千余字的校长日志。正是这些不断的研究和反思,使得李老师成为了解决问题的高手。



“好老师的标准必须包含‘会转化后进生’”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和认知的堆积。”李老师引用教育家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中的名言,反复强调教师千万不能把自己局限为知识的传授者,不能让教育等同于做题,这样的教育只会培养出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为对学生们来说,“知识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如果教出的学生仅仅满足于知识,即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和不健全的。他讲述了“未来班”中许多位同学的故事,每一个平凡的孩子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下,成为善良、快乐的好公民——公交车司机、教师、美容院老板、特警、法官、破解科学难题的院士,在李老师眼中,他们都是成功的学生,都是自己的骄傲!当他们再次聚会,唱起年少亲自邀请谷建芬老师谱曲的班歌时,那画面令在场的每一个人动容。



“请把自己放在历史的长河看今天”

面对职业的困境、发展的瓶颈,抱怨是人之常情,对此,李镇西老师告诫老师们“如果你对职业不满,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职业心态”。当我们学会在历史中看待当下的自己,心态便会平和很多。他专门讲到他在建校十周年时带领全校师生在校园中埋下了送给百年校庆的礼物——教案、钢笔、卡片……这些物件那么小,却又构成了那么真实而生动的教育现场。当它们在未来被挖掘出来时,难以想象那时的科技会发展成什么样,但没有人会怀疑,属于人文的温暖将历久弥新。和这些物件一同埋下赠给百年校庆时的后代的,还有李校长的一封信,他满怀深情地提笔写了这封信,信中道:“天地之间,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我们给学校留下了什么?这是世世代代武侯实验中学的师生永恒的思考。我的答案是,给学校的未来留下充满人性的温暖回忆。”



“不要为了小概率的事而放弃大概率的事”

状元也好、名人也罢,并非学校教育的初衷和全部,所有的教育者和优秀的学校都应把眼光放在全体同学上,带领和引导他们成才,成为最好的那个他自己,就是教育最美妙的意义。李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做老师不要分文理,也不能分文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位教师都首先应该是一名语文老师”,读写听说应该是教育者的标配技能。他分析了当下的“董卿热”,告诫老师们,教师比主持人更应该有宽阔的视野和温暖的人文情怀,切不能以忙为推脱,以自己是学理科的为借口。“不停地实践、思考、阅读、写作”,这正是李老师传授给老师们教得有价值,活得有幸福感的秘诀。



“人生短促,但不灭的记忆将永远充满温度。把每个班的打造成一个童话,导演成一部大片,谱写出的回忆,就正是属于你自己的《致青春》。”

“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光荣就印在历届学生的记忆里。”李老师不光这么说,更是用三十余年孜孜不倦的一线教育教学在实践着这份体会。

我们的青春都会逝去,你会拿什么给它镀金呢?



当我们真正与教育同在,与孩子们同在,我们就永远年轻!于是,你是优秀的,更是幸福的!

 ——巴哥蜀妹与所有巴蜀人共勉



重庆巴蜀中学

http://www.bash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