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阳在巴蜀,这是否是你期待的旧日时光?
“爷爷/奶奶,您好。重阳节到了,这是我们自己做的茱萸香囊,逐寒驱虫,送给您,祝您身体健康!”
世界在信息化的时代下愈渐趋同。
而我们依旧与众不同,源于中华文化的哺育;我们能在风浪中前行,赖于中华文化的支撑;我们认同追求美美与共,得于中华文化的浸润;中华文化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我们的守护与传承。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并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未被遗忘,我们依旧守护。
——————————————
《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重阳节素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亦被称为“茱萸节”。头插茱萸,或系于手臂,或佩戴在身,以辟除恶气而御初寒,在唐代尤为盛行。一般由妇女、老人、小孩佩戴,男士佩戴流行于宋朝。
| 制作茱萸香囊所需物品
少年们怀着热情与好奇,想要穿越到“茱萸节”的时代,将重阳的习俗带回到巴蜀园。那些优秀传统与美好的祈念,我们不曾忘记。
| 巴蜀学子制作茱萸香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自陶渊明“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后,菊便由一种名不见经传的药草成为了被代代称颂的美姿。
戴菊、赏菊、购菊、答菊,菊花门、菊花窗,点菊灯、吃菊花、游菊园……从唐至宋,确未辜负“无菊不重阳”的盛名。菊花酒作为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亦有明目养肝健脑的作用,重阳之时,也未曾缺席。
| 酿制菊花酒所需物品
少年们一心一意,向往着“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的爽朗,怀揣着“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的期待。往时与今日相逢,我们烙印于心。
| 巴蜀学子酿制菊花酒(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注:未成年人禁止饮酒
——————————————
少年们在巴蜀园用手编织了“重阳”的意义,以脚步留下了“非遗”的足迹,是温情,亦是记忆。
| 巴蜀学子赠送茱萸香囊
——————————————
重阳与除夕、清明、中元一样,都源于人们辟邪祈福的观念。在后来的发展中,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民俗习惯,也有同一风俗的不同表现形式,登高辞青、祭祖赏菊、晒秋食糕、遍插茱萸等等,无一不是为着“佳节又重阳”的喜悦和庆祝。
新时代下的中国,重阳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这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老人节”。
重阳节时值丰收之秋,以新收成的作物叩谢天地,感恩一年风调雨顺;告慰祖先,感谢庇佑,将这丰收的喜悦与先祖分享,以求年年岁岁皆如此。如今,那份“叩谢天地”变成了“篁岭晒秋”,绘就了“中国最诗意的秋天”;祭祖亦有保留,每年农历九月初九9:50,陕西省会开展祭轩辕黄帝的民祭活动,华夏儿女共同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祭典亦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人一家整整齐齐登山祈福,期望山神庇佑,长生不老;清人“都人结伴呼从,於西山一带看红叶,或於汤泉坐汤,谓菊花水可以却疾。又有治肴携酌,於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帝京岁时纪胜》)。若重阳时节,人们都能结伴游山,凌峰赏秋,郊外饮酒,身佩茱萸,也就没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叹惋。
《鹤山县志》记载:“于秋初放纸鹞,是日(九月九日)以火断其线,任其随风而去,谓之‘流鹞’,以除疾病云。”孩子们会由大人带着制作风筝,任其高飞,去晦留福。《绛州志》中载:“妇女归宁(回娘家),各携枣糕以还。”女儿们便会带上亲手制作的寿桃面点回娘家,祈愿父母健康安宁;父母回赠花糕,愿女儿的生活蒸蒸日上,顺心遂意。
——————————————
“每个节日都是生活的仪式感。它像一条船,从时光深处行来,满载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感情,或是祈愿,或是铭记,或是欢庆……至今时,又撞上我们的诸般情愫,继续远行。”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特别提醒:巴蜀中学微信公众号原创文章,
如需转载,敬请联络。
THE END
策划 | 策划宣传中心
统筹 、撰稿 | 余萌
图频 | 马腾飞 胡珊珊 张思敏 余萌 杨梅
编辑|杨梅 余萌
审校|戴金洪 刘欣
总编|宋杰
热文回顾
• 巴蜀荣耀 || 3金7银!生物竞赛10人获清华北大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您终是巴蜀人!
巴蜀中学
地址 : 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电话 : 023-63002371
点亮“在看”,也为我们分享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