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死亡身边
他们,
站在死亡身边
给亡者以生命的尊严。
他们,
站在我们面前
不握手
不微笑
也不和我们说“再见”。
但当人们在他们的悉心安排下
泪流满面,却平和宁静地
与死亡告别后
却都想紧紧拥抱他们——
他们的职业,卑微却是尊贵
他们,微小却是伟大
这世界
正是因为他们
兢兢业业殡葬工作者的存在,
才有最终的完美~
遗体接运师
曾亮亮和李梅景这对90后夫妻同在长沙市一家殡仪馆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将遗体接运回殡仪馆,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接尸员”。
亮亮今年27岁,但是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7年,梅梅也在这里工作了近4年。
因为这个职业,这对夫妻总是被人忌讳,也很少有人愿意和他们打交道。但是在亮亮看来,这份工作让他见到了太多的生离死别,长时间和逝者打交道的他们更能体会生命的可贵。
入殓师
2010年,上海动物园的一位饲养员在打扫虎棚时被孟加拉虎咬死,半边脑袋都被嚼碎,整个身体也被抓得稀烂,惨不忍睹。
面对这具遗体,从业20余年的入殓师王刚,在目光扫过逝者全身后,很快就操起手中的修复工具,进行修复……当亲属看到逝者如往常般安静入睡的模样时,一下子全部跪倒在地,无不感激王刚让逝者走得如此体面。
从业多年来,王刚一直潜心钻研修复技术。他曾凭借几张照片就修复了仅剩三块骨头的遗体,被称之为业内“传奇”。
凭借手艺的精进和3D打印等技术的引入,如今龙华殡仪馆的遗体面容修复相似度可达95%以上。王刚作为领头人,贡献最大。
葬礼司仪
在追思厅,有殡葬司仪引导亲属进行“生与死”最后诀别。在工作的第4个年头,25岁的刘思颖已经历过5千余场葬礼和告别。平均每天要主持3场这样或那样的告别仪式。
不仅要把控告别仪式全场,对逝者的人生进行总结,招待、引导前来的逝者家属、告别者。每一场葬礼,她都与逝者家属反复沟通,了解逝者生平,精心组织语言……希望可以通过语言让亲属的心灵得到慰藉。
火化工
他们是生命最后一站服务者,每天的日常就是,进到还没彻底降温的火化炉里清理炉膛;忍受着火化焚烧产生的煤尘和气味、在一两百度的火化坑面上捡灰、忍受长时间的高温灼烤……
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馆长李宁介绍,这里一年要火化两万多具遗体,平均一天要火化60多具,受当地习俗影响,火化工作通常安排在凌晨4点开始。
生死教育讲师
“很多人认为殡葬行业只是处理逝者遗体的,但这种看法很浅薄,人除了物理生命,还有精神和社会生命,这部分生命的终结质量也很重要”,在上海从业5年的顾洋说道。
如今,她利用业余时间去医院做临终关怀、为家属做哀伤辅导,还独自研发了一系列“生命桌游”,希望以轻松的游戏方式聊死亡。
纸扎设计师
老式自行车、照相机、可以打开的名牌包包……这都是80后纸扎师傅欧阳秉志的扎作,经过他巧手制成的作品不下百件。
新潮精致的扎作引来许多关注和定制订单,都寄托着生者对亡人的思念。订单最快的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最慢的可能得花上一个多星期。尽管最后所有的纸扎都会付之一炬,但他还是会尽全力做到逼真,也不会觉得可惜“如果作品能解开生者的心结,实属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代祭扫者
近两年,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代客扫墓等新形式的祭祀活动流行起来。
河南洛阳00后女孩高葳葳在清明节期间的工作,就是帮助无法到园的家属,代替他们帮已逝的亲人送去鲜花、供品并擦拭墓碑,传达逝者家属的哀思,一场祭扫持续半小时,要向逝者90度鞠躬9次。“这个过程没有觉得是在工作,而是感觉他们都是我的亲人一样。”
致敬!
站在死亡身边的最美劳动者
@所有人
如果你身边
有感人的劳动画面,
快来「申工社」投稿吧~
参与方式
点击申工社微信号菜单栏【工社活动—最美劳动者】或【服务大厅—最美劳动者】进入活动通道,点击【上传作品】,输入姓名、单位、手机号,作品标题、介绍,相同作品请勿重复提交;
点击【我的作品】,实时查看审核信息、作品编号。
投稿要求
照片需突出镜头感,画面生动感人,具有新闻性;
投稿作品须为jpg格式,每幅照片长边需大于2000px,数据3M以上,竖图更佳;
有生动朴实的拍摄背景描述,突出普通劳动者鲜明的形象;
投稿作品请勿添加水印或文字;
投稿作品必须为本人原创,如因侵权行为引发相关的法律纠纷,需本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如果你被照片中的人物感动
欢迎进入申工社微信号菜单栏
【工社活动—最美劳动者—作品展示】
为他们点赞~
来源:重庆民政、大米Video、广东民政、澎湃新闻、一人一城、人文档案馆等
本期编辑:王冰鑫
往期推荐
“你骂我妈干嘛!”客服回怼客户被解雇!法院:正常应激反应,公司赔30万!
“亲爱的骑手,你的配送服务年龄到限了!”美团骑手被限制年龄?网友:理由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