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鏖战大交通,微信向后支付宝向前

2017-12-08 支付圈

微信和支付宝在交通行业的争夺正在白日化,上周马化腾刚在从重庆体验完用乘车码坐缆车,这周支付宝就连续三天依次拿下上海地铁、广州公交、厦门公交。


四年前的打车大战拼的是正规军之间的战斗力,作战双方滴滴和快的背后分别站着微信、支付宝。面对“小额”、“高频”、“刚需”,以及各需要各个击破的公交行业,四年后,微信和支付宝各自从擅长的领域撬动资源在不同城市发起游击战。


一个乘车码,微信支付宝的两种解决方案


公交行业相对传统且区域化明显,啃下这样的硬骨头并不容易。微信和支付宝使出了浑身的劲提供解决方案,微信主打“小程序乘车码”,支付宝则主打基于乘车码技术的“电子公交卡”。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乘车码”的来龙去脉,这是我们讨论两者差异化的前提。相信大家都挤过公交,知道上公交车讲究一个“快”字。平时我们在超市付款码已经足够快,但在公交场景里还不够。况且,移动的公交车网络稳定性较差,还可能进入隧道等无信号区。2015年年底,支付宝率先推出了“双离线技术”,解决了网络欠佳情况下的支付问题,也提升了付款速度,达到0.3秒之内。去年8月,支付宝首次在杭州公交车上线了“乘车码”试运营刷支付宝坐公交。


这个技术也是双方解决方案的基础。因此,在乘客付款时两者的解决方案本质上都是设备扫描乘车码。但不同在于,微信上的“腾讯乘车码”这个小程序是总开关,用户可以点击二维码顶部切换城市。而在支付宝上,用户需要领取本地的电子公交卡,相当于整合会员卡、乘车码等,把传统的实体交通卡给电子化了。


微信选择去中介化,支付宝选择共赢


在公交地铁这个问题上,微信主要采用了小程序乘车码模式,支付宝则是“电子公交卡”模式。两种模式各有千秋,但核心的问题在于,用户属于谁的?在笔者看来,微信小程序的模式偏中心化,大量的用户操作会基于“腾讯乘车码”本身,少部分则会选择单独进入“卡包”、搜索相应小程序等方式进入。支付宝的方式则更去中心化,相当于每个公交集团在支付宝上有自己公司的电子公交卡,可充值,有优惠,甚至可以跟现有的公交卡后台打通,共同管理。


这个问题背后,是微信比支付宝更有颠覆行业的决心和毅力。这里不得不谈到刚才提到的公交的行业利益格局,对中大型城市来说,一般一卡通公司和公交地铁是公交行业的主体,前者负责发卡,后者是提供乘车服务。


微信的模式下,只要公交集团愿意,收款和清算都可以完全绕过一卡通公司,实现去中介化。原因很简单,渠道和用户都在微信上,降低了一卡通公司的议价能力。马化腾在前几天接受采访时说“腾讯做的是去中心化赋能,让赋能者自己建房,并拥有后续的房子、用户等资源”。不过,一卡通公司可能会问,用户本来在我的手里,现在变成无法关注的小程序二维码,凭什么?


相对于越来越讲颠覆的微信,支付宝则更愿意平衡各方利益寻求共赢。电子公交卡的模式下,可以把收款、清算等环节继续交给卡通公司,不会冲击原有的“一卡通-公交”的模式,也不需要对原有系统进行大规模的升级。同时,对公交公司来说,电子公交卡的品牌辨识度也会高于小程序乘车码,用户对服务的认知是建立在公交公司上的,不会因为电子化而弱化。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服务的可扩展性。目前小程序乘车码主打简洁,功能上聚焦付款。但一卡通公司很重要的盈利点在于通过储值、月卡等多样化的服务,实现资金沉淀,创造更多收益。现在坐公交的主要是原来用现金的乘客群体,但未来只带手机出门的人会越来越多,有实体公交卡的人群也有一部分会选择电子公交卡。根据武汉媒体7月时的报道,武汉支付宝电子公交卡的领取数量已经超过100万,几个月后这个量级肯定已经大幅度增长了。


互联网行业里常说,阿里擅长服务商业,腾讯擅长服务用户。有一个细节值得说道,在支付宝武汉电子公交卡的界面上,有一个引导用户下载公交公司App的广告页。背后隐藏的一个前提是,在支付宝看来这是你运营的地方,你有权在不触碰我底线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对产品有洁癖的微信也许并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看来加个广告页会破坏用户的利益。


一个是让用户记住“腾讯乘车码”,一个是让用户记住“武汉电子公交卡”,这是微信和支付宝分别给出的答案。

你会喜欢

“支付宝收款”业务下线返佣终止?吓出一身冷汗,真相在这里!

突发!银联发布终端安全认证新规则,POS/mPOS过检难度加大!

136家涉嫌无证支付机构名单曝光!

最新61家POS收单牌照公司名单(全国收单34家,区域收单27家)【附联系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