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9张罚单2819万元!2017年第三方支付机构罚单大解析!

2018-01-02 圈圈 支付圈

随着严监管时代来临,监管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启了“罚单”模式。这些年来,非银行支付机构急剧膨胀的同时,在备付金、结算、“二清”等方面出现违规,行业乱象频现。去年以来,央行不仅收紧牌照发放,严控市场准入,同时开始清理和整顿存量机构的各种违规行为,将日常行为纳入监管之中。

罚单频出:对日常违规行为不手软

据支付圈统计,2017年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共开出109张罚单,累计金额共计28198337.36元。约为2016年罚单数量34张的3倍

年度最大罚单金额5338441.77元

其中处罚金额超过百万级别的罚单共计9张,领跑2017年度罚单榜首的是易票联支付有限公司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规定、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被没收违法所得1779480.59元,并处违法所得2倍3558961.18元罚款,处罚合计人民币5338441.77元。这也是易票联本年度的唯一一张罚单。很明显这个“榜首”当的既尴尬又心酸。但是对于机构而言,能保住牌照比什么都重要。

杉德和盛付通已经是本年度第三次领罚单了。根据信息显示,杉德支付本年度共计罚款2079141.8元,盛付通共计罚款1286600元。

年度最小罚单金额10000元

处罚金额为1万元的罚单共计9张,主要违规类型为未按规定报送业务数据或未按规定办理相关变更事项。

年度最多违法行为类型:违反支付业务规定

据支付圈统计,最多的违法行为类型为违反支付业务规定,央行对此类违规共开出52张罚单,其中百万级别的罚单共6张,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1785696.89元位居榜首。

其次为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共计开出21张罚单,80%的罚单在9万元以下。

排行第三的为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共计开出11张罚单,其中罚款金额在20-60万之间的罚单共计6张,3-9万之间的罚单共计5张。

年度罚款金额最狠的类型:反洗钱

据支付圈统计,2017年度第三方支付机构反洗钱罚单共计5张,其中2张百万级罚单,2张50万级罚单,1张29万罚单。整体可以看出,央行对违反反洗钱规定的处罚力度较大。

上海人行领跑罚单数量之最

据支付圈统计,上海人行2017年度火力全开共开出了49张罚单,成为本年度“最繁忙”的分行。罚款累计金额高达1201.74万元。刷新历史罚单记录,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紧随其后的是人民银行长沙支行和济南分行分别开出10张和9张罚单。上海辖区内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唯一一家没有挨罚的机构:上海申鑫电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以前的上海优乐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0万元处罚金额占比75%

从罚单金额上看,1-3万元的罚单数量为40张,占比37%左右,4-10万的罚单数量为41张,占比38%左右。10万至50万的罚单数量为5张,占比4%;而50万至100万的罚单数量为12张,占比11%;100万以上的罚单数量为9张,占比8%。

整体来看,1-10万元的罚单数量为81张,占比75%。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支付机构的违规行为属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整体处罚金额并不大,但是罚单数量却是2016年全部罚单数量的3倍。同时也传递出一个信息:再小的违规行为也将被纳入到监管之中,没有谁可以侥幸逃脱。

支付宝微信首次领罚单

最令市场关注的是,5月,财付通和支付宝两大支付巨头同时收到了所在地央行分支机构的罚单,尽管金额只有3万元,但这是两家机构首次被公开处罚。在此之前,不断祭出监管重拳的央行,更多的将目光聚焦在线下收单领域。

监管收紧竞争白热化是主因

目前,监管机构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不断收紧,以及同业竞争的白热化,是导致今年第三方支付行业罚单频现的主要原因。而在当前的环境下,多数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面临的生存及竞争压力仍在不断增加。

“除了一些互联网和在线下收单有规模的机构在盈利外,大多数支付机构还在微利或亏损状态,这也是很多支付机构开始打擦边球 ,甚至违规、违法操作的原因。”一位支付领域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行业运行报告显示,支付机构收入规模参差不齐,超过100亿以上的机构仅2家,10-100亿的9家,1-10亿的46家,1000万-1亿的71家,1000万以下的95家。移动支付寡头格局明显,更多的机构沦为了配角和陪跑,市场白热化的竞争导致很多中小机构的生存空间被碾压。

刚刚出台的281号文明确提出要稳妥推广支付业务,共同维护支付服务市场健康持续发展,不得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排除、限制竞争,同时不得以低价和补贴手段拓展市场,此举有助于遏制市场的恶性竞争,为中小支付机构争取生存空间。

支付行业洗牌与整合不可避免

自2016年以来,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处罚频率和力度明显加强,第三支付机构的违规牌照注销、违规受到巨额罚款等措施不断加强,严监管和防风险已经成为央行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的主基调。

截止目前,央行合计注销了24张第三方支付牌照,2017年共计注销了19张支付牌照。其中,9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是因为违规不予续展,另外10家则是由于业务合并被注销。

随着217号文、281号文和296号文的逐步实施与落地,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机构的清理将被推向新的高潮,条码支付市场将面临全面洗牌与改革。

此前央行通过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在树立政府监管权威,严格整治支付市场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已摸排确认的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机构共243家。目前,处于核查取证阶段的无证机构有28家,已进入清理整顿阶段的有215家,其中137已完成整改,27家正在整改中,51家已被出具行政认定意见并移交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8家已由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随着监管层对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强化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持续,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洗牌和整合将不可避免,央行也将逐渐加大对支付牌照的注销力度,从而规范第三支付市场。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日前表示,支付业务属于重要的金融业务,无论是国有经营主体、民营主体还是外资机构,不管从事的是哪种业务,一律实行准入,一律纳入监管。要借对外开放东风,进一步扎牢政府监管的制度笼子,对支付业务全覆盖,对违规行为零容忍,不管是哪家机构违反监管规定,坚持有反必查、有查必罚、罚必从严,培育敢于监管、勇于出手的监管精神,营造合规光荣、违规受罚的行业文化。

2017年度第三方支付机构109张处罚名单表(部分↓↓↓)

(扫描二维码联系客服,获取高清109张罚单全部名单表)↓↓↓

支付圈正在参加人气自媒体评选活动,

希望所有的支付人给我力量!

点击“阅读原文”给10号支付圈投上宝贵的一票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