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当代中国的18种性别偏见

2015-04-14 谭山山 新周刊



最高级的中立不是“我不想选边站”的态度,而是同情。这意味着你真的看到了更多东西,而不是简单地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阵营。

——苏珊·桑塔格


文/谭山山


1
女性回归家庭


关于“回归家庭”的呼吁不时被提起(政协委员张晓梅曾建议政府出台措施鼓励女性回归家庭),正如作家叶扬所说,“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正之一,在于对于这种选择没有更宽泛的包容”,男性应该鼓励女性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不应该只有“当好妻子”、“当好母亲”这两个单选项。真正需要改善的,是给女性提供更多元的选择空间。


2
养儿防老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人口13.6亿人,性别比为105.06(女性为100),男性比女性多3376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性别结构失衡,与“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等观念不无关系。抽取孕妇血液鉴别胎儿性别成为一门生意,有关部门为此开展打击“两非”(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专项治理活动。


3
男主女从


“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的传统观念仍然影响人们的选择。以汽车广告为例,坐在驾驶座上的绝大多数是男性(掌控方),女性要么坐在副驾驶或后排座位(从属方),要么站在车旁当“车模”(男性意识产物、意淫对象)。正如网络上针对“女司机开车不靠谱”的口水仗,男女双方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


4
严查妇科


自2005年实施至今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规定,女性公务员体检须检查淋病、梅毒等性病,并搜集体检者的月经史。而此前曾有查女性公务员双乳是否对称的报道。北京一公益机构因此致信相关部门,希望取消此项检查。


5
限招男性


全国妇联发表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2011)显示,被访女大学生中,有56.7%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性机会更少”;有91.8%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另据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发布的《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状况的调查报告》,在应聘过程中,68.98%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


6
延长产假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礼慧再次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将妇女的产假逐步延长,甚至可以延至3年,这样产假结束妇女出来工作时会更投入。这一建议听上去很美,实则暗藏性别不平等陷阱:婚姻、育儿总是被视为女性的分内事。这个时候就应该问一句:那爸爸在哪儿?


7
三八节=消费节


跟“光棍节”一样,“三八节”也被商家变成了消费节:“三八节促销,最懂女人心”;“呵护她宠爱她给她买……让她做一天女王”;“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可是这一天结束之后呢?所以有评论说,与其被充满俯视感地“温柔相待”(还是限时的),还不如每一天都被 “平等对待”。


8
教职女性化


中国社科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2)》显示:我国中小学女教师所占比例已达52.93%。其中,小学城市女教师比例高达79.39%。而在某些师范院校,男女生比例已接近1:4,已成“女儿国”。而这种不平衡无疑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影响。


9
理工男/文科女


相较于男性,女性更难成为程序员、核物理学家、哲学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安德烈·肯皮安认为,并非缘于男女智力上的真实差异,而可能缘于人们对这种差异的看法和假设。也就是说,认为男生更适合学习数学、建筑、工程等理工科,女生更擅长学习语言、文学、艺术等文史科,无论对男生还是女生都是一种偏见。


10
女博士=灭绝师太


学者于建嵘表示,自己招博士一般招男的,如果是女的,希望她已婚,不然会担心她嫁不出去;政协委员罗必良则说,“女博士在上大学时不找对象,是很大一件事——女孩子是一个产品,卖了二十几年,还没把自己卖出去”。这些看法暗含这样的逻辑:就算你读到博士,如果不嫁人,你还是失败的——典型的男性视角。


11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现在的问题是,就连女性也这么想。2013年,某婚恋网站联合全国妇联在2400多名大学生中做了一份婚恋观调查,有高达66.7%的女大学生持 “学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点,把自己定位为以男人为重心的“贤妻良母”。


12
女强人的家庭一定不幸福


女强人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兼顾工作和家庭”;女员工出差,领导总会问“你家里安排得过来吗”。这看起来是对女性的关怀和照顾,但对独立自主的职业女性来说,这是一种偏见:为什么身为女性就需要特别照顾?


13
女领导主要工作就是睡觉


“#春晚歧视女性# 真叫一个全面:从外貌歧视(矮的胖的)就业歧视(女领导靠性上位)到剩女歧视(police叔叔操心四十岁嫁不出去)再到整个对女性认知的歧视(二十块就领走的二手货,跟矬男在一起最伟大)……”网友@bellacasalalala 这条微博引起了广泛争议。尤其是“女领导主要工作就是睡觉”这种论调被当成笑点,太心塞了。


14
剩女


用是否结婚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本身就是对人的蔑视。“剩女”比“剩男”更不受待见则隐含性别歧视,其实,专家说了,“剩女”是伪问题,“剩男”才是大问题。也有人觉得“剩女”不算负面词汇,被称“剩女”就气急败坏太玻璃心,这恰恰从侧面说明对女性的歧视和不尊重达到了某种程度。


15
美女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洪晃认为,当下有一种“美女”文化,比如导演/作家/教授必须是美女导演/美女作家/美女教授,其实是淡化职业成分,强调性别与外表,女性的专业、素养、能力,被一句“靓丽风景线”就轻飘飘地抹煞了——换言之,女性被严重物化了。更可怕的是,女性也互称“美女”,没有意识到其中存在性别偏见。


16
中国大妈


广场舞主力、疯抢黄金的Chinese Dama……“中国大妈”成为负面标签,中年女性群体被边缘化、丑化、弱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叔”得到的多是赞美,被描述为多金帅气、有品位、有情趣的优质男人。


17
直男癌


“一个女人才华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会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给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因为这番话,学者周国平被戏称为“直男癌晚期患者”,即性别意识陈旧、保守。在直男癌阵营里,性别并不全是男,那些脑海中充满性别偏见的女性,也可以被归入这一阵营。


18
软妹纸是男员工的福利


某论坛上有一位女性发帖,抱怨同组的“小白兔”女同事被男同事百般呵护。跟帖中有人评论,说“老板雇她就不是干活的,而是给男员工调剂生活的,类似于员工福利”。把“软妹纸比例高”视为一项“公司福利”,在现实中并不少见。类似的例子还有大学招生时用“校花”来做宣传焦点。




◆本文刊发于《新周刊》2015年4月15第440期。授权转载请与“新周刊”微信后台联系,合作请发邮件至neweeklyteam@163.com。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微店下单本期杂志




回复以下 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李健丨大理丨宫崎骏丨程浩丨台湾丨土豪丨美剧丨妖孽丨刻奇丨阴谋论丨一辈子丨情人节丨身体与性丨游客帝国丨旅游大巴丨不想过年丨空姐丨中国男人丨中国笑点丨app丨新周猫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微博@新周刊

微信new-weekly

APPfor iOS / Android

官网www.neweekly.com.cn

新媒体合作邮箱neweeklyteam@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