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年代香港电影的痴狂和荣光,舍周星驰又有其谁?

2016-09-18 裴谕新 新周刊



谁制造了周星驰?真正把星爷从一个香港明星提升到一代喜剧大师、解构高手、无人企及的批判现实主义者……当属一帮高智商高素质的内地星迷。 


文/裴谕新


如果重新回放那部曾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如痴如醉的《射雕英雄传》,你必须时时集中精神,才能够在里面艰难地觅到周星驰——一个以死亡结束了他几秒钟匆匆亮相的无名侍卫。在拍了几十部喜剧巨片之后,周星驰显然乐于和大众一起玩味他走过的唏嘘坎坷,因而1999年揉和了他自身经历的《喜剧之王》,让星迷们看得笑中带泪,以致于有人对这种快感的“打折”提出了抗议。 

谁也没有疑义的是,1984年以“跑龙套”身份踏足影视圈的周星驰,已经以其独一无二的无厘头式幽默,一人开创了香港电影的新方向。周星驰式的演技在香港蔚然成风,甚至在香港无线电视的预告表演中我们也能看到仿周的痕迹,而新近兴起的古惑仔影片,更与周星驰此呼彼应。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这里就不去说了,反正周星驰成了香港片酬最高的演员之一,虽然所获得的各种奖项与其票房相比单薄了些,但让每一个和他配戏的新人都能变成新星,让每一个扑风捉影胡乱编些周星驰绯闻的娱记都充满了成就感,让每一个打上“周星驰”做旗号的网页都能吸引来眼球,甚至让电影中的每一句精彩对白都能成为新新人类的话语架构……这些痴狂和荣光,舍周星驰又有其谁? 

有人说,90年代整个香港社会都快速成长,生活节奏的急促影响了日常的生活秩序和生活观念,人们对娱乐的欣赏需求也开始转向多元,高强度的生活重压让人们寻求获得身心松弛的方式,于是,周星驰的电影应运而生了。他把更加丰富的重叠多变的喜剧要素填加在他的电影中,应和了反英雄、反潮流的时代背景。周星驰的成功,毋宁说是以商业机制为目的的香港电影的成功。 


1984年,周星驰还是一个小龙套。


制片商:商眼识“小人物英雄” 

80-90年代初,香港喜剧电影由许冠文、黄百鸣、张坚庭等瓜分天下,他们最通常的角色是无助的英雄或破落的无产者。当周星驰最初在电视剧《盖世豪侠》中,以自创的“无厘头”演绎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小人物英雄”时,立刻被制片商看中,开始为他度身制作。 

甫一开始的“无厘头”电影,其结构是次要的,周星驰自身的表演魅力成了生产喜剧效果的有力支撑。周星驰总是以“无名小卒被欺负后来一鸣惊人”的套路出现,追捧者也百看不厌。这些刚一卖座就被冠以“无厘头”标签的电影开始成为香港喜剧电影的主流。 

不过,“无厘头”所依赖的只是周星驰的个人魅力,很难想像,《逃学威龙》或《龙的传人》由许冠文或黄百鸣来演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在看多了周星驰的没落小人物的僵化形象之后,观众对此的反映却是:要么趋之若骛,要么不屑一顾。有人开始预测:无厘头电影将走不过1995年。 



电影《逃学威龙》。


导演:导尽星爷潜质 

没有等到那么久,1992年《审死官》上映,不少曾经对周星驰嗤之以鼻的观众,竟然也被“无厘头”折服。在“椰子屋”评选的1992年十大中文电影里,《审死官》和《阮玲玉》、《东方不败》等榜上有名。周星驰也获得了亚洲影帝的称号。这一次,制片商应当感谢的,是曾经执导过《阿郎的故事》、《东方三侠》、《天若有情》……的导演杜棋峰,而不仅只是周星驰的单人表演。 

是王晶精明地最先发现了周星驰所具有的可控制的搞笑能力,李力持则力图强化周星驰的明星地位,刘镇伟把周星驰的反叛形象推至极顶……导演杜琪峰的出奇之处,在于他并不像王晶一样只单纯依赖周星驰的表演魅力,而是运用了这种表演方式去堆砌主角宋世杰与其他角色的对应关系。 

《审死官》走出了初期周星驰电影的剧情公式。杜棋峰在宋世杰和其妻之间所下的笔墨,是周星驰电影里头最为认真刻划的一次。事实上,《审死官》的受欢迎,对以后的《九品芝麻官》和《算死草》(整人状元)等等的古装无厘头电影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宋世杰和其妻两人的性格对比和爱怨交织造就了电影中的主要喜剧元素。这是之前在大牌女主角纷纷沦为花瓶摆设的周星驰电影里十分少见的。 



电影《审死官》。


编剧:编大话编出光环 

到了预言者言之凿凿的1995年,“无厘头”非但没有走向没落,反而以一部被奉为经典的《大话西游》,把一股“周星驰热”,烧向更为辽阔的大陆。研究《大话》在大陆的成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通过一系列对大陆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完全解构,比如:权威--唐僧--啰里八嗦的可笑的无力的“政治老太太”;英雄--孙悟空--见利忘义的土匪;忠诚--唐和孙的关系--孙悟空不断背叛唐僧;责任--护卫唐僧取经--孙悟空一再拒绝……上述所有的元素,使这部电影成为颠翻国内价值观念的代表作。再加上青年人的逆反心理,所以大学生们从中找到了强烈的共鸣。 

这不能不让人由衷佩服《大话》的编剧技安,他的才华竟然还使得他在解构的同时,还在建构——他讲了一个执着的爱情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部“媚俗”的片子,因为创作者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已经猜透了读者的喜好,然后开始生产。 

其实,这个片子真正最成功、最具有原创性的还是电影的对白。其中,作为配角的唐僧的对白尤其精彩,这个人物在整部戏里基本上全靠语言来丰满起来的--非常精彩。无怪乎看过《大话》的人一提起“你妈贵姓?”,就抑制不住地想笑。 



电影《大话西游》。


配角:不可或缺的配料 

在周星驰的片子中,导演、编剧、甚至出品人出演角色是很平常的事:李力持曾经出演过《回魂夜》、《破坏之王》,刘振伟演过菩提老祖,王晶演过整蛊专家、上海滩赌圣,黎应就在百变形君中有过表演等等…… 

这不是说周星驰的配角人人都能演的,只能说,即便是一个小小配角,在周的影片中也必须是沟通很好的人来演。因此,相对于他们的客串,一些配角的配角都十分出彩。就拿《喜剧之王》来说,这部剧中的角色都十分好,街坊中有一个不穿裤子的小孩,一个抱洋娃娃的女孩,一个用英语唱粤剧的老头,嫖客中有一个耳朵里爬虫子的极品,还有洪爷的奶奶…… 

至于被大陆星迷称为周星驰左臂的吴孟达,相信因为他而爆发的狂笑,强度一点不逊星爷。不管在哪部电影里,他都可以时而猖狂时而窝囊,好色如命兼好财如命,正好借以衬托星爷的“高大全”或者“贱小残”。难怪他以与星爷合作20次的履历,荣登“星爷配角榜”榜首。而被尊为星爷右膀的大陆周星驰配音,虽则成就了星爷与大陆极为良性的沟通,其名字却连铁杆星迷也无法考证。至于那些光彩夺目的女配角,除了兼有衬托星爷的作用外,闹出些花絮绯闻,其作用就更妙不可言了。 


电影《九品芝麻官》。

传媒:传言是宣传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出道以来周星驰就绯闻不断,有趣的是,周星驰向来不谈绯闻,少有正面回答感情问题的机会。但在电影宣传期,他却不介意靠绯闻来造势,也因此常常让观众彷佛雾里看花,从来也分不清真假。很少有艺人能像周星驰一样有这么厚的保护色,又不计较形象,因为观众分不清真假,对他也不会有好感,周星驰的反应却是:啊哈,随便你啦! 

其实周星驰的善于利用传媒,并不仅仅在于他对绯闻的利用上。巩俐成了香港人最关注的大陆明星,周星驰就重金聘请她出演秋香,结果这部片子不仅在香港创下票房新高,也让大陆的影院跟着忙得个不亦乐乎。内地人还在报纸上大骂巩俐让一个香港“庸俗”演员玩得像个傻瓜,周星驰却有办法让巩俐继续合作,直到没了票房这才罢手。


“小燕子”从大陆红到香港,周星驰立刻大赞赵薇有“女周星驰”气质,还放出风来要“专一”等待小燕子的档期,结果传媒们在借助于赵薇的最新动态来填充版面的同时,总忘不了顺便报道一下星爷。其实星爷远没有到气数已尽的时候,就这样懂得“防患于未然”,可见其多么地善于与传媒合谋。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内地星迷:倍增星光 

真正把星爷从一个香港明星提升到一代喜剧大师、解构高手、无人企及的批判现实主义者……当属一帮高智商高素质的内地星迷。 

充分展现周星驰艺术价值的《大话西游》,在香港票房却打了个大败仗,这一跤摔得狠,周星驰从此元气大伤,再也不肯做大场面了。但是《大话西游》却培养出一帮够级别的影迷:在中文的网络世界里,至目前为止,有关《大话西游》网站131个,有关周星驰的网站却只有84个。至于中国最牛的清华BBS大话西游版,更成为影迷理直气壮迷上《大话》的旁证。 

在内地,《大话西游》可能是周星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他们可以以最专业的态度没日没夜地摆弄那些盗版碟,把每一句台词都敲下来,然后把整理的成果和心得都贴到网上,等待着为同类们的每一次点击陶醉;他们可以引经据典、由浅入深把有关周星驰的一切剖析得入木三分;他们可以发挥无穷的想象和创造力一遍一遍地刷新那些《考研版》、《大选版》;他们更乐意在论坛和微博里和“同是天涯大话迷”的人一起彻夜不眠……


他们不同于那些怀有暗恋情结在集体等待中狂呼“我爱你”的追星族,他们是星迷,是他们使星爷的熠熠星光,从娱乐圈投射到更深更远的领域,以致有了一种真实的分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