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郭敬明式的青春已经过去了

2017-07-22 柴颖瑞 新周刊

《夏至未至》剧照。图/豆瓣


《夏至未至》所呈现的校园玛丽苏,是调色版的青春幻想。在80后、90后眼里,这样的青春,严重失真。而且,00后已经上场了,青春的代际更迭,将80后郭敬明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文/柴颖瑞

 

站在“青春市场”的风口,恐怕没有人比郭敬明更懂青春。曾经为80后的青春代言,继而在90后的青春中圈地,直到最近开始向00后展开攻势,他一直在和“青春”二字死磕。

 

郭敬明的青春生产线,确实给他带来过瞩目的成绩。曾经的《最小说》每期发行量都在50万册以上,凭借最世文化公司以及对青春作家的发掘多次登上福布斯作家富豪榜,《小时代》前三部累计票房13亿元人民币,这些都证明了郭敬明在洞悉青春市场和把握消费群体方面才能非凡。


然而,去年《爵迹》和《幻城》惨败,今年《夏至未至》不温不火,青春教主仿佛开始走下坡路。


郭敬明拍的广告。 图/新浪网

 

往日的青春教主,无法打动现在的年轻人

 

郭敬明是时代的宠儿。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他的黄金时代,他以一系列青春畅销书,收割了80后的同代消费者,作为事业崛起的基石。

 

然而,80后迅速成长,青春文学也开始降温。亚马逊中国发布的2014阅读趋势显示,青春文学在2014年图书排行榜中热力呈减退趋势;青春作家在最受欢迎的前十位作家中比重下降,经典文学更受大家的青睐。

 

曾经备受喜爱的80后青春文学作家。  图/腾讯文化


这时,大部分80后开始告别青葱岁月,进入工作岗位,为事业、房子、婚姻、家庭打拼,面临前所未有的现实压力。青春年代的“少年愁绪,伤春悲秋”,早已无暇顾及。曾经依托于80后一代青年的文艺消费,也出现了受众的断层和趣味的变迁。这种情况同样突显在一些互联网产品上,比如开心网、豆瓣、猫扑、西祠胡同等。

 

郭敬明是聪明人。他先人一步,将目光投向90后,同时打磨更多元的青春板斧,当起了电影导演。他最早闻到了中国的文娱消费市场风向的改变——从图书时代转向影视IP时代,并凭借《小时代》系列电影,一举登上青春题材IP的巅峰。

 

《小时代》在获得票房成功的同时面临许多争议 。图/豆瓣网


在国产青春文学的改编浪潮中,受众群体已经悄然改变。郭敬明的投资人曾说:“在当时国内青春题材电影中,《小时代》产品明确定位于16~25岁之间的青少年,已经决定了至少赚30%的利润。”《小时代》的成功,让郭敬明以为自己抓住了90后的青春。

 

当然,这仅仅是以为。很多红极一时的事物和人物,都没有能力向下一代消费者迁移,哪怕是得天独厚的郭敬明。去年的《爵迹》和《幻城》两部代表作改编电影的惨败,以及今年的《夏至未至》效果未达预期,郭老板才终于意识到,连90后也不在自己的射程范围之内了。


《夏至未至》所呈现的校园玛丽苏,是调色版的青春幻想。在80后、90后眼里,这样的青春,严重失真。而且,00后已经上场了,青春的代际更迭,将80后郭敬明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网友在A站对《爵迹》扑街,郭敬明泪洒路演现场的弹幕评论。 图/搜狐网

 

少年情怀终散场,青春何在?

 

郭敬明的成功,在于他对青春族群的心态把握。他所构建的青春,是一种明媚的忧伤,并且具有套路化的悲情设定,是少男少女撇开日常,在校园乌托邦里展开的爱与梦的追逐。这样的青春描摹,安抚了80后90后在青春岁月里的迷惘与孤独。

 

但这对00后并不奏效。00后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原住民,享受科技红利,而且相较于上一代群体代际出生率降低而存款拥有率提高,因而他们有更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根据CNNIC的统计,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年龄结构中,10-19岁群体已经占了五分之一,中小学生群体在网络上异军突起。

 

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图/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


他们可做的事情太多了,因而青春时光也更为丰富。追美剧、煲日剧、打LOL、拉局王者荣耀、追星、玩直播、看综艺、健身、旅行、交友……互联网带来了消费体验的升级,年轻人的智识和眼界也在升级。大多数年轻人的青春,“校花校草的爱情故事”只是微尘般的幻梦,更多时候是鸡毛蒜皮的日常——既会丧到无力吐槽,也有燃到元气满满的时刻。

 

00后在网络上玩得风生水起,也让众多投资人注意到这股新生的消费力量。眼见于此,聪明的郭小四,当然愿意纠正方向。今年夏天推出的《我们的少年时代》,正是希望抢夺00后青春市场的作品,片子启用了更年轻的TFBOYS作为主演,希望通过棒球少年的设定传达热血青春的意义。只是,靠偶像撑起来的青春剧,贩买的是粉丝还是青春呢?

 

郭敬明针对00后的新剧《我们的少年时代》。  图/豆瓣网


年轻人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想做这个时代年轻人的“青春教父”肯定会自讨没趣。

 

青春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们,曾经以光影斑驳的唯美主义创作气质,抓住了“独一代”少年的青春期软肋。他们强调“私我”的青春体验,当初那批青少年的焦灼与迷茫,在他们的笔下就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成长在自己心里都是惊天动地的事儿”。实际上,这种青春忧伤的主体,既是大历史中的小孤儿,又是市场经济的自然人。

 

郭敬明想要再定制00后的青春可能有点困难。 图/搜狐网


郭敬明戳中的,仅仅是青春的一个切面。他一直试图量身定制青春物语,不管是残酷还是热血。但是,互联网新时代年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青春的色彩斑斓,多元的需求难以定制。

 

青春是流动的,在一代代人身上绽放别样的光彩。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有不同的样式,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生活没有想象中残酷,生活有时比想象中更加蝇营狗苟。有那个忧伤的时间,还不如work hard, play har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