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天上班已经累得像狗,你还想用尽我的碎片时间?

2017-07-24 刘恋 新周刊

互联网延迟了工作的时间。图/Pixabay


在碎片化时代,时间不再是海绵里的水,而是散落一地的鸡毛。但是,把一地鸡毛收集起来,你并不能得到一只鸡。


文/刘恋

 

“乘地铁上班需要一小时,来回就是两小时,一个月就是四十个小时,你一周也只工作四十个小时,利用好这些碎片的时间,你就会比别人成功。”

 

听到这个,你还敢在上班的路上刷微博、聊微信、打游戏吗?毕竟从小爱因斯坦就对我们说,天才是1%的聪明加99%的汗水,鲁迅先生也言之谆谆地告诉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所以,你之所以不成功,99%是因为你不愿意挤时间学习。


时间就是金钱,无疑是当下最功利的一种主义。图/Pixabay

 

近几年来,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渐渐地成了一门“显学”。在某个碎片时段,人们读着“碎片化时间管理学”,倒成了一种消磨时间的办法,没准还能让人赶紧把饭吃完,以免把时间浪费在低等的食欲上,顺便给饭店提高翻台率。

 

然而,爱因斯坦那句话还有下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鲁迅的话也无法把握当下的时代,因为时间再也不是海绵里的水,而是散落一地的鸡毛,把一地鸡毛收集起来,并不能得到一只鸡。

 

亚里士多德说,“飞行的箭矢在每一瞬间都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不论把多少静止的箭矢集中起来,都不可能得到飞行的箭矢”。利用好每一块碎片化时间,把人弄得如紧绷的弦,也许只会加重这个“996”时代的病症,让工作与学习填满时间的间隙,扼杀你最后一点闲适。

 

互联网时代的工作时间是“996”——朝九晚九,一周六天。图/Markus Spiske


在碎片时间里学习,可能是无用功

 

在高峰期的地铁上读过书的人,一定不会想读第二次。狭窄的车厢里弥漫着汗臭味,嘈杂的聊天声涌入你的耳朵,每到一站你都要“腹背受敌”,经受好一番推搡。最要命的是,你要在狭小的空间里,伸出一只手,五指合力,夹住一本书,另一只手还要穿过人墙,紧紧勾住滑腻的扶手。

 

太狼狈了,读书的优雅氛围瞬间被击碎。

 

更令人沮丧的是,你利用了碎片时间,却几乎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如果愿意,你可以试着把所有的时间都塞满,把24个小时过成30个小时,结果一定是你没来得及成功,就已经把自己累死。


八小时工作制,名存实亡。图/Pixabay

 

当代人其实相当辛苦,目前执行的8小时工作制,和当年有很大不同。1817年,罗伯特·欧文等人勇敢地发起了一场运动,呼吁人们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应超过八小时。他的口号就是“八小时工作,八小时消遣,八小时睡觉”。现在,这项制度已经演变成了“八小时工作,一小时边工作边吃饭,无数小时加班”,睡眠时间不足八小时已是常态,消遣的八小时更是被交通、加班无限占用。

 

都这么累了,你还叫我利用碎片时间?那些时间本来就是给我休息和娱乐的好吗?

 

看起来很不积极向上的碎片时间,其实本来就是用作消遣休息的,只不过当代人没办法享受这段时间而已,我们大可不必因为没有利用好这些时间而自责,相反,我们还可以控诉一下:我明明应该在床上躺着,现在却要在地铁里挤着。

 

所以,碎片时间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尽可能让这段时间过得像那“八小时消遣”,越轻松越好,越无所事事越好。


你有多久没有无忧无虑地过一个周末了?图/picjumbo.com

 

听到这个闲人理论,恐怕会有“积极青年”跳起来批评:“这么不努力,会被时代淘汰的!”不过,别担心,科学家会替你反驳他:在碎片时间里学习,可能是无用功。

 

影响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是注意力,而不是时间,注意力集中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奇效;反之注意力不集中时,工作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差,甚至会引发焦虑烦躁的情绪。科学家斯丁·加德纳的调研发现,我们的大脑在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时需要完成两个步骤:“敏感性增强”和“高效选择”。所以在工作时我们必须兼顾两点:

 

1.不同时接受多项任务以避免在工作中被分散注意力。

2.即使只有一项任务也要减少干扰项的存在。

 

一个人根本不可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甚至连专心致志都很难做到。传说中有人通过碎片时间背完了一本牛津词典的,那真的只是传说而已。

 

影响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是注意力,而不是时间。图/Stocksnap

 

管理好你的能量,而不是你的时间

 

说到这里,你还记得八小时工作制么?

 

在这项制度实施之前,工人们每天都会工作十小时以上,如同拼命利用碎片时间的我们。后来福特汽车公司引进八小时工作制度,大幅度提高了工人的生产力,公司的利润率也在两年间得到巨幅的增长。这充分说明,劳逸结合有多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学家又为不愿利用碎片时间的“闲人”带来了一个好的消息——发呆很有用!

 

早在2010年,研究人员就发现,在放空时被激活的皮层和负责记忆的海马回的神经活动水平关联程度越高,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放空,发呆可以帮助记忆的形成。


发呆有助于工作。图/Pixabay


2012年,UCSB大学的研究者发表了一篇论文,题母就叫《走神 56 21484 56 12099 0 0 4307 0 0:00:04 0:00:02 0:00:02 4307发的灵感: 发呆有助创意的“生成”》。当时他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志愿者被要求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被分成四组,进行不同强度的脑力工作。完成上述任务后,所有志愿者再次参与了测试。结果发现,发呆时间最长的一组,测试成绩显著增加。不论发呆是否真的有这样的奇效,起码放空大脑会让你有一丝的闲适,让你在繁忙的工作中偷偷喘口气。


“管理好你的能量,而不是你的时间。”作家托尼·施瓦茨如是说。利用碎片时间是一个成功学的骗局,它让你把重点放在时间上,错觉自己过得很充实,却不知道已经把能量消耗在没什么用的地方。

 

其实那些挤在地铁里读书的人不见得有多成功,反而是在喧闹中闭目养神的人更潇洒。用好碎片时间的最好方法,也许就是不去用它。

 


小新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没有气泡水的夏天,最难将息


一部坐月子史,就是中国妇女的受难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