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们溜进了骑楼,撞见了一个暂停在八十年代的广州

2017-08-12 新周刊


羊城是个多雨的城市,

一首简单的童谣勾勒出了老广州的下雨天。

当年人们不惧风雨,

在雨天穿着花鞋、担着干柴上街,

让他们“有恃无恐”的恩物就是骑楼。

广州的骑楼群兴起于上世纪二十年代,

当时的广州总督觉得广州城

“道路狭窄,交通闭塞,车来马往不便”,

于是大兴土木建起了骑楼,

短短十年间就建成了四十公里长的骑楼街。

后来从南洋归国经商的华侨也开始在广州

建起了杂糅中西建筑风格的个性化骑楼。

工匠在钢筋水泥的欧式建筑上,

安了玻璃和木格组成的满洲窗;

在窗棂下挂上鸟雀啾鸣的漆木鸟笼……

充满想象力的骑楼开始改变广州城的模样。

要说把骑楼“商住合一”的功能

利用得最淋漓尽致的,

那一定是这条骑楼最早出现的街道

晃荡在一德路,

很容易产生走进了曼谷的唐人街

和槟城的乔治城的错觉。

追逐打闹的小屁孩,

谈笑风生的师奶,

各种肤色的外国人,

还有懒洋洋的猫咪,

都在骑楼下变得风情万种。

纵观全球海味街,

只有一德路这一条延在骑楼下,

连内街小巷都不放过。

广州本地人固然最爱,

港澳同胞也慕名而至,

鱼干大虾随时列席恭候。

老板在档口前起一张小木桌,

放几条长凳,桌上摆一壶茶,

和三两员工邻居围坐一起品茶聊天,

一有买主上门就立马起身商定价格。

上世纪八十年代,

当大多数的中国人还在盘算着每月开支时,

一德路却几乎每天上演着一夜暴富的传奇。

鲍参翅肚,黄花木耳,干贝鱿鱼......

这些或名贵或廉价的海味干货

成就了新中国的首批万元户。

无论白天黑夜,晴天雨天,

骑楼的镂空廊道都能保证顺利买卖,

走一圈下来,

全身每个毛孔都塞满了海水的咸味。

广州以前有句歇后语戏谑说

一德路“咸鱼”(死人)最多,

然而事实证明这里的商人脑筋比谁都活泛。

当年在一德中路甚至诞生了

广州市咸鱼商业协会,

可谓是“咸鱼翻生”的最佳范例。


一德路在明朝时是广州城的南城墙

和当年十三行货物的仓库所在地,

上世纪二十年代广州拆除城墙,

自东而西拆出了一街繁华。

清朝时这条路上还曾有过两广总督的府邸,

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

被英法联军的大炮夷为平地。

法国人在废墟上修建了教堂,

取名“圣心大教堂”,

从此全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在广州落户

巴黎圣母院前有著名的花神咖啡店,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前有五十欧

一杯咖啡的佛罗里安咖啡馆,

而圣心大教堂前面的广场上,

却只有拉面、木桶饭和酸菜鱼,

以及随意卸货的大小商贩。

总督衙门没能把这里变成政治权力中心,

天主教堂也没能造出一个宗教文化中心来,

以前是果栏、菜栏、鱼栏,

现在依然是果栏、菜栏和鱼栏。

教堂两侧是整齐划一的巴洛克式骑楼,

复古路灯下还悬挂着别致的花篮,

据说是为了迎奥运重新翻修的,

充斥着后天雕琢的痕迹。

然而当目光落地,

磨损严重的水泥楼梯里面,

竟然藏着骑楼初始状态的花砖,

旧时光的魔力让人忍不住拾级而上。

二楼一户人家的阿姨正好把木门拉开,

于是我们仿佛一脚踏进了八十年代。

不足十平米的客厅里,

整齐地摆放着木床、木桌和木椅,

日用品繁杂又利落地镶嵌在屋子各处,

剥落的墙皮和木头格纹的天花顶

诉说着这里的与众不同。

接待我们的是这家的保姆周姨,

她在这里照顾独居的童婆婆。

童婆婆上世纪六十年代就住在这里了,

三个儿子相继在这里出生,

大孙子在这里住到了八岁才搬走,

逼仄的空间里最多的时候住了七个人。

儿子们成家后雇了周姨照顾两老,

爷爷14年去世后童婆婆独居至今。

距周姨回忆,

这里还有三个房间,

以前的租客搬了之后租金没断过,

大概是觉得每月四十元租个房间

堆放杂物也挺值。

从前十人共用的厨房如今童婆婆独享,

只剩一口炤台看起来有些空旷。

抽水马桶也是最近才装上的,

阳台上拉起一道屏障就是简易的厕所,

比起以前要去公共厕所方便已经好太多。

只剩一半空间的阳台上,

绿植被照顾得很好,

朝着阳光看去,叶子片片透亮。

临走时临街的三个窗户有微风吹进来,

这时才突然开窍,

租住在一德路另一端的陈叔就没这么幸运了。

在医院做清洁工、工资只有两千元的他,

选择和另外两个重庆老乡蜗居在

这间月租九百元的阁楼里。

残破的墙皮只能用牛皮纸糊起来,

年久失修的阁楼地板吱呀作响,

千疮百孔的天花板乌云一般压下来,

浑浊的色调仿佛给生活蒙了一层灰。

陈叔倒是不在意,

对他来说租金和上班路程

才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骑楼里旧时富商的生活切面

在这里已经无迹可寻。

楼下的一德路依然熙熙攘攘,

行人只能在拥挤的车道上和

大货车、私家车、拉货板车们斗智斗勇。

老城区的衰落让一德路成了

盘踞在市中心的货物中转站,

骑楼的二层大多让位给了批发商,

它们再一次成了货物的仓库。

长堤大马路上的大三元酒家正在复建,

圣心大教堂对面的一排骑楼挡在两者中间,

正在该不该拆的讨论声中等待命运的审判。

年久失修的骑楼快要被历史的洪流冲垮,

但我们舍不得把它当做

一件失去生命力的文物来赏玩。


活动征集

活动内容:

从外部观赏骑楼总觉得不够过瘾,

经常萌生潜入内部一探究竟的想法,

好奇住在里面的人和他们生活的世界,

是否会和我们想象的有所不同。

这周末我们继续深入探索骑楼内外,

从更全面的角度剖析它的前世今生。

 

这次我们准备从四个方面,

为你准备一个丰富立体的骑楼百科:

1、街区历史

2、建筑样式

3、骑楼生活

4、骑楼未来

不仅从外观鉴赏不同骑楼类型特点,

更切身体会一把生活在骑楼里是何种体验。

最后围绕骑楼未来展开一个小型探讨,

用2小时重新认识它们厚重的身世。

 

路线安排:

15:45              

一德路地铁站A出口集合

16:00--16:30  

一德路--石室圣心大教堂--体验骑楼内部生活

16:30--17:00  

五仙门发电厂--海珠石--长堤大马路

17:00--17:30  

爱群大厦--博济医院-海珠南路骑楼街

17:30--18:00  

圆桌会议:探讨骑楼未来的发展

 

活动时间:

8月13日本周日16:00--18:00

 

集合时间和地点:

周日15:45/广州市一德路地铁站A出口

 

报名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填写完成即可!

报名截止8月12日晚上8点,

我们将抽取5个名额,

如果入选将会收到短信通知,

请保持手机收讯畅通。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推荐文章


上海|暑假“限量版”迪士尼倒计时,来晚了就看不到了!

台湾丨这里的屋顶全世界最丑。

香港丨网红拍摄地背后:20年独居20平米的租赁人生。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