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必须加倍努力,才能假装轻松

2017-10-05 丁正如意 新周刊

在日本迅速走红的一系列漂浮自拍照,希望借此让繁重压力之下的人们感到些许自由。图/Natsumi Hayshi


文/丁正如意


轻时代有七个悖论。明明感到生活之“重”的人却要追逐“轻”的姿态,不免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毋庸置疑,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轻时代”。


这个时代不再需要呐喊,却多了许多呢喃。文艺青年的心头好,也从早年直白、激烈的摇滚乐转换到轻盈、即兴的爵士乐;年轻人不在大时代奋斗,却整天沉浸在“小确幸”“小确丧”中,乐此不疲。


毕竟,“轻”是一种基本且普遍的心理需求,符合人们放松消遣、减少生活压力的需要,是一种“本能”;同时,“轻”也是宏大叙事中,多元价值观的自由表达。个体无法与时代的巨轮抗衡,起码还有情感可以抒发,不必担心“人微言轻”。


然而,轻与重,可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所谓“轻”会伴随着虚假繁荣、例行公事、沉重负担、无聊空虚,在某个时刻转化成它的对立物。这些“轻”却带来了“重”的规则,是“轻”所不能承受之重,是我们所不能承受之“轻”。明明感到生活之“重”的人却要追逐“轻”的姿态,不免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刻意地“轻”,反而会让自己变得更“重”。图/视觉中国


“努力勤奋”也变了味


“你必须加倍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样的鸡汤大受欢迎。细究原因,或许就是“毫不费力”式的轻,仿佛“轻舟已过万重山”,深入人心。


明明加班累成狗,回家就想躺尸,也一定要强忍睡意,倔强地打开相册——选中九张照片(不外乎美食、自拍、旅行),叠加n个App滤镜,配上几行如“多按几个空格/就像首/现代诗歌”之类的文字,发送到朋友圈,以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姿态,等待大家的点赞。


学生时代,整天说自己不看书假扮学渣,实则偷偷用功的学霸,大家都遇到过;当下生活,整天把“丧”挂在嘴边,其实却暗暗努力的人,比比皆是。付出多少努力与汗水不是重点,关键是表面上看一定得云淡风轻。努力勤奋本是好事,然而在这个希望自己“看起来毫不费力”的“轻时代”,也变了味。


“丧”已经成为新时代年轻人彼此暗自较劲的新代名词。图/《马男波杰克》


快乐很短暂,空虚很漫长


身处“轻时代”,从商品广告、电视节目到娱乐活动,无一不充斥着享乐主义和流量为王的气氛。严肃的社会议题,往往因为过于沉重而门可罗雀;表情呆滞、演技尴尬的“流量小花”“流量小生”却受到热捧,赚得盆满钵满。


过多的选择,反而令人无从选择。当下娱乐方式数不胜数,人们却仿佛得了“选择恐惧症”。更可怕的是,人们在电视或者电脑前哈哈大笑,随后就陷入漫长的空虚。毕竟,生活不是 “一笑泯恩仇”就能和解的对象。大笑过后,该面对的困境还得面对,该解决的问题还得解决……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的谜题,依旧难以解决。


这“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却怎么都笑不出来。


短暂的安慰过后,迎接自己的仍然是漫长的空虚。


更轻的体重,更重的负担


人们对于纤瘦身材的审美,早已成为某种执念。


一夜之间,健身成了当代人最优质的爱好,而“胖”则成了一种罪。“热爱健身”逐渐成为不少人的择偶标准;朋友圈里则充斥着种种运动完面色潮红、满身是汗的自拍,好像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能让自己再活500年。


而当代人眼里“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表现在对于“轻食”的追捧。少油、少盐、少糖、高纤维、不给身体造成负担的“轻食”,予人一种“吃下去就会变得健康”的安慰。然而这种控制天性的忌口与“享乐主义”仿佛背道而驰,还带着点“存天理,灭人欲”般的苦修精神。


一不留神吃得太多、运动得太少,都会令人们感到自责。当轻与重的PK结果已成定局,对健康的执念和“苗条暴政”,成了人们的新负担。


背负着某种健康使命的进食,成为我们更重的负担。图/《马男波杰克》


追求有趣,却陷入无趣


“有趣是最好的春药”被年轻一代奉为信条。然而,人人都在追逐“有趣”,又何尝不是一种“无趣”?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增多。但人们的创作力并没有因此带来质的飞跃,对网络的过度依赖造成独立思考的萎缩。


“情人节该送什么礼物”“该去哪国留学”“该填什么志愿”……无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人生转折点的关键一战,遇到就直接咨询“砖家”——网上求助就如“菩萨保佑”,心理安慰最紧要,一定要问过才舒坦。


网络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了同质化。


这些表情包的流行也揭示了这一代表面颓丧实则焦虑的内心。图/《乡巴佬希尔一家的幸福生活》


斗志变轻,内心焦虑


小确丧已然成为当下的时代症候群。社交网络上充斥着各式“比惨”,“葛优瘫”疯转,《感觉身体被掏空》刷屏;没有几个《马男波杰克》《乡巴佬希尔一家的幸福生活》的截图或者悲伤蛙的表情包,都不好意思和同事聊天!


年轻人仿佛都在一夜之间变得不愿背负风险、承担责任,同时也对出人头地、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等世俗欲望一并心如死灰。然而,在“颓废”“没有上进心”的背后,是年轻人的自我安慰和自我防御。


毕竟,“丧”恰恰证明你还在乎,这种姿态所掩饰的,恰恰是内心的焦虑——工资涨不涨、房价跌不跌、如何扎根北上广 。


现代城市,一切没有Wi-Fi的消费都是耍流氓。


心心念念“慢生活”,不敌Wi-Fi


越来越多的环保主义者提倡少开车、多走路;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实行汽车限流,骑行也因为共享单车的流行而大行其道。随着交通工具的变慢,我们的生活步调似乎也慢了下来,幸福感也飙升到了新高度。


然而,生活并没有真正慢下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建设越来越多的地铁线路,城市的交通变得愈加复杂。


都市人其实陷入了对“慢生活”的假想:周末的下午,你坐在小资情调浓到溢出的咖啡馆,鲜花簇拥的庭院里,左手咖啡,右手点心,一切都“慢”得刚刚好。你用手机读着关于“慢生活”的电子书,却嫌弃这里的Wi-Fi不够快。


花五倍的时间去排队购买网红店产品,只为了发送一分钟就能编辑好的朋友圈。图/解放日报


网红店很有趣,排队很无趣


近年来,各种网红店因其新奇的布置和极富创意的概念,牢牢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在网红店重要的不是买到了什么、吃到了什么,而是在这过程中所产生的极大乐趣,比如:个性的布置让人忍不住想自拍、在这里和闺蜜聚餐的照片在朋友圈收获了无数个赞……而这些乐趣,是网购无法给予的。


然而,为了达成网红店打卡的目的,有一样事情不得不做——排队。网红店总是人气爆棚,门前没有九曲十八弯的长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网红”。什么?想吃个点心?喝杯奶茶?看个展览?什么都别说,先排一下午!


随着时间的推移,队伍却一直保持龟速移动,原本的“娱乐”之心早已荡然无存——还不如找个黄牛来排队呢。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499期

点击封面图即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