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最离奇的不是命案,是人心

阿柒 新周刊 2019-03-06

大多数香港人都住在面积很小的单位里。图/Sakaori


香港从来不缺离奇命案,没有最奇,只有更奇。就算你不曾在香港生活,肯定也或多或少从港片港剧中听说过雨夜屠夫、屯门色魔以及人肉叉烧包。


这座城市就像一出乱炖的cult片,繁华的香港藏着许多阴影。半山流传富贵神话,油尖旺盛产离奇怪谈,人们壮着胆到红磡世界殡仪馆后巷打边炉的时候不会知道,油麻地有两万种死法,过半可能只有离奇,没有告别仪式。



香港有个特别的观光团,叫做“油麻地的两万种死法”,1.5公里,12个命案现场,全程大约2小时。

 

发起人陈玉峰和陈可乐,希望通过重返凶案现场的考察和讲述,让更多民众关注香港繁华之下藏着的许多阴影,同时思考这个城市中的死亡与生存。

 

在贫富悬殊的香港,拨开国际都市的华美外表,聆听幽谷中底层无名者的离奇故事,当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过,仔细一想,香港其实从来不缺离奇命案。

 

一般来说,在广东地区长大的朋友,至今印象最深的命案都发生在香港,比如从小就听说的雨夜屠夫案、屯门色魔案、空姐溶尸案、Hello Kitty藏尸案……没有最奇,只有更奇。包括导赏团线路上较为新近的命案,很多其实也轰动一时。

 

这是一个微妙的问题:为什么香港作为长年犯罪率最低的地区之一,发生的命案偏偏特别离奇?


鱼龙混杂的油麻地,离奇命案层出不穷。截图/一条


香港怪谈特别多:

国际都市的保守底色

 

油麻地死亡导赏团的初衷,是提醒人们关注底层,拒绝冷漠。然而,参团者当中免不了有“寻刺激”的人,他们是恐怖故事的热衷者,平时的嗜好就是看凶杀案和推理小说,收听电台惊悚节目。

 

在香港,灵异节目向来很有市场。1996年,《怪谈》在香港有线电视娱乐台播出,是当时收视率最高的周末节目。后来因为涉及的灵异题材太过恐怖,一度腰斩停播,但奈何收视太高,2011年又复播。这个节目胜在够猛,通常探访出过命案的地方,观众更感真实恐怖。

 

电台广播亦有相当常青的恐怖节目,譬如香港网络电台My Radio的灵异节目《恐怖在线》,经已播出超过十年,是收听人数最多的灵异节目。讲真,香港深夜电波的共振,温情脉脉真敌不过灵异鬼魅。

 

后来,《恐怖在线》受欢迎到衍生出同名电影,电影的故事就是取材自屯门汀九村巴士坠桥惨剧及农历七月十四日屯门友爱村红衣女跳楼的真人真事。


《恐怖在线》还专门开通了爆料热线,供观众提供线索。截图/《恐怖在线》

 

香港鬼片有不少都改编自真人真事,备受争议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正是改编自香港开埠以来十大离奇惨案之一的“八仙饭店灭门案”。

 

黄秋生凭借该片拿了当年的香港金像奖影帝,他却大骂该戏是“烂片”,还自称“拿奖衰三年”,没人敢找他拍戏。

 

导演陈嘉上说,那时香港电影金像奖比如今更偏重艺术性,商业片的投资者确实可能会对得奖演员稍有迟疑。然而,片商不用黄秋生,恐怕是因为观众太“入戏”了,黄秋生演得足够狰狞——听说,当年黄秋生走在街上都会有女孩尖叫走开,全香港的叉烧包一度滞销。

 

这部戏在1993年上映,超过1500万港元票房,因为它卖弄色情和暴力,离奇惨案符合小市民的低级趣味——观众买的可不是一部合格cult片的账。


《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剧照。


香港市民,一直以来都喜欢离奇故事,包含色情、暴力、血腥、魔幻的三级恐怖片在午夜场最受欢迎。

 

由于香港社会长期处于“不确定”时代,主流价值相信金钱,阶层分化日益明显,香港人习惯了在无法掌控自己命运时迷信,以求心理按摩;在无法逃离日常单调时猎奇,用光怪陆离的都市传说作为消遣。

 

先进的现代文明光景下,是一个保守传统的香港。它像一个大农村,里面的人需要不断地消费怪谈,以继续自己乏味的生活,如同坐在村口榕树头唠嗑的村民,靠奇情和八卦维生


香港的白天充满了伪装,夜才是香港真实底色。图/全景


血肉生命成了幻海奇情,

谁是离奇命案的“生产者”?

 

在维基百科上有一条“香港命案列表”的词条,记录了香港开埠以来曾经发生过的命案,包括谋杀、误杀、伦常惨剧等他杀命案,天灾意外导致的命案则不在此列。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原本作为案件整理的列表,案件简介中的描述却多有夸张渲染的成分。而列在该表后面接近650条的“参考文献”,全部来源于香港媒体的报道,光看标题就可以脑补出同样数量的离奇惨剧。

 

这座城市不相信眼泪,不接受贫穷,野蛮魔性的罪恶故事,既是香港人常年OT的最好谈资,也是麻木神经的一点刺激。

 

因此,香港人的情绪需要离奇故事的撩拨。面对市场的香港报章,自然就成为离奇命案的最佳生产者。他们是最灵敏的嗜血者,狗血、癫狂、惨烈、荒诞的命案是香港传媒除了八卦以外最热衷的新闻题材。


 演员春夏饰演湖南女孩王佳梅,随改嫁的母亲到香港生活。图/《踏雪寻梅》


2015年,《踏血寻梅》在香港上映,影片根据香港轰动一时的“黄嘉梅命案”改编。电影已经超越了案件本身,描画的是香港底层人物的百态,克制而有人性的温度。


但是,当你翻查该案件发生时2008年5月的香港报道,看到的却是“少女遭碎尸油炸掟落海”的标题,以及“疑啪丸猝死床上”的描述。

 

类似的报道,充斥在每日的港闻版报头,人们不是看得太少,而是看得太多,多到他们已经麻木,以至于香港传媒的命案叙事,必须更加极尽耸动之能事。

 

事实上,人们对这个繁华都市角落里发生着什么并非一无所知,只是,再多的血肉生命,都被离奇的关键词演绎成幻海奇情。


警方将“黄嘉梅命案”的一名疑犯押到石硤尾商场进行调查。图/东方日报

 

死亡越离奇,生存越孤独

 

在一个不得不专注于自己匆忙脚步的城市,人们在电视、报纸、电台中得知每一天都有人死去,但没有时间思考为什么死的是他们。

 

油尖旺是香港的中心地带,亦是鱼龙混杂的地方。王家卫把重庆大厦拍出了浪漫,但它在香港声名狼藉,是港人不愿踏足的危险之地,也是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

 

墨镜王的金句,倒是说出了这座城市的人际关系:每天你都有机会跟别人擦身而过,你也许对他一无所知。在油麻地的唐楼里面,就算是住在同一个单元里的劏房邻居,也未必认识对方。


油麻地凶杀案导赏团中的带团者阿文,说过印象最深的一宗老人自杀案,老人上吊跳楼死后悬挂在大厦足足一晚,最后是第二天对面大厦的邻居打开窗才发现报警。

 

唐楼是中国华南地区、香港及澳门,甚至东南亚一带于19世纪中后期至1960年代的建筑风格。图/维基


香港的唐楼很高,大家很少抬头看狭窄的天空。而住在劏房里面的人,就算物理距离很近,一块板隔开了就是隔开了。2017年12月,旺角一宗劏房母亲杀女肢解案非常惊悚,一板之隔的邻居竟然没发现,直到死者肢体塞住水渠,血水流出房外。

 

人际关系的冷漠,城市生活的孤独,可想而知。

 

劏房是罪案的温床,但香港人很多时候只能“局住”(被迫选择局促居住)。根据香港房委会资料,截至2018年9月底,约有117500宗非长者的一人公屋申请。但根据现行计分及配额制,即使单身人士于18岁马上申请轮候公屋,也可能要等上31年才可以上楼

 

那么,很多人只好在捱贵租和住劏房之间选择。现在新兴一种共住单位,以旺角一个唐楼共住单位为例,租住3尺的单人床位,和别人共用厨厕和公共空间,月租3500元港币。


但是,它和劏房一样,居住者要承受无窗、无隐私的居住环境,与其他人彼此折磨,每个人都被迫要克制至压抑。


香港闭塞的空间里,总有无处释放的压抑、孤独。图/《一念无明》


连一个打两份工的中年男人在网吧睡觉猝死的新闻都没人留意,又有几个人会关心住在油尖旺劏房里的金毛玲有没有心事

 

可是,旺角15岁私影女弃尸案的犯案者住的也是劏房,命案发生当天,正是房东宣布对他加租的日子。

 

异化和贫穷,催生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惋惜的悲惨故事,它们时常隐藏在城市的阴暗处。每一宗案件,不仅关乎逝去的人,也关乎在世的人。

 

在忽明忽暗的城市角落,仍然有很多人奔忙在污浊的后巷。港版“罗拉”朱芊佩做了十年搬运工,从早到晚,一个礼拜上六天班,直到晚上收工,她回到红磡世界殡仪馆斜对面楼内一个不到5平米的出租屋,一个人住。

 

她看过不少生死,但她还努力活着。


港版“罗拉”朱芊佩。


作者 | 阿柒

图编 |星河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推 荐 阅 读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三缺一,是中国人最大的恐惧


港乐谢幕,谁还在听粤语歌?


去大理,谁能为你的梦想埋单



【新周刊繁象原创年货推荐】


▽点击下图了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