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站最爱拖更的UP主,我却舍不得取关

Yumi 新周刊 2021-04-26
在B站,UP主“鸽视频”和粉丝“催更”是一场需要智慧的攻防战。然而有些知识区UP主,你明知道他是“拖更”大王,常常挖坑不填,却不敢使出“催更大法”。
 
粉丝这么惯着,原因为何?只因这些UP主偏爱精细的长视频,聊一位作家、一本书,视频动辄半小时以上。他们要么不营业,一营业就是精品。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代互联网原住民,已经将视频作为获取知识的最佳路径。一旦他们认真起来,中学老师也要拿下眼镜,感慨一下:时代变了。

我在读书视频里冲浪

在视频里获取信息和知识,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活日常。

只是,当快餐化的短视频包围手机之时,B站知识区的UP主们依旧坚守精耕细作的传统,把经典著作结合巧妙的视听语言,与愿意沉下心来的读者一起分享。

要问他们的魅力在哪儿,首要表现就在于,这些长视频开辟了浅层阅读之外的深入思考。

UP主“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被粉丝称呼为“四叔”,他经常坐在书房里,沐浴着午后阳光,捧起一本书,开讲精华。

我搬好小板凳了。
 
四叔的视频时长常常接近30分钟,他擅长用独特的视野和角度打开书的B面,让书籍、作者和当下生活发生关联。

比如在对小说《围城》的解读中,四叔认为,三十几岁写出这本书的钱锺书,借助作品说了一些“骚话”。文中人物的形象和表达与当时社会的人和现象有着密切关联,“文人相互怼的方式,是谁懂得更多”,这样一针见血的吐槽可谓深得钱锺书的精髓。

而在一个品读《百年孤独》的视频里,UP主“李好帅的黄金屋”另辟蹊径,带领读者走上一趟文学创作的奇幻之旅。
 
“多年以后,面对百万粉丝,李好帅将会回想起,第一次在B站上传视频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种解读方式,比上课听讲轻松很多。
 
如果你看过《百年孤独》,那肯定对这段开篇的表述不会陌生。UP主李好帅用B站的方式,讲了一个现代人打败孤独的故事。

在那个平行世界里,李好帅是一个顶着大方头套的说书人,而弹幕可以从屏幕里掉出来,滚到马路上,躲过了野猫的追逐,又被麻雀叼到树上,最终回到了屏幕里。

故事中的弹幕,就是人类对抗孤独的隐喻。无论是“哈哈哈”还是“2333”,弹幕被创造出来本是为了消解孤独,但只要关掉屏幕,夜深人静的时候,孤独又将弥漫开来。如此往复,周而复始。

恍然大悟。
 
这个“B站版孤独的故事”正是李好帅解读《百年孤独》的意义所指,即无论在什么时代,使用什么媒介,人都在持续不断地与孤独作战。

这些兼具深度与创意的读书长视频,开辟了一个高于时间空间的公共领域,让人明白,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对知识的冷思考和对世界的好奇,始终是需要且值得被鼓励的。

和懂你的人一起读书


在视频里读书更美妙的是,看过书之后,能与天南海北的人一起,分享你们相同的感悟,碰撞思想的差异,制造好玩又有意义的互动。

UP主“文曰小强”擅长解读长篇科幻作品,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一则长达84分钟的《三体》阅读视频,在B站获得超过900万播放量。
 
而另一位UP主“Fuji_玫瑰叔”更是把品读《三体》做成了“连续剧”,共25集,总时长高达13个小时。但读者们一点也不嫌长,“我们三体迷就怕短的”。
 
对书本望而却步的朋友,完全可以来这里听“连续剧”。

UP主们通过长视频,把这部现象级的中文科幻巨作的故事线和逻辑线一一厘清,让“原著党”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印证”,让没有接触过原作的“小白”了解作品想要传递的世界观,并进行更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在评论区,有“课代表”搬运原著作者刘慈欣的采访,聊人类大爱与个体牺牲;有人把作品放进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中,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也有人把程心这样的角色放在东西方文化的脉络中进一步解释;甚至还有人续写故事,将自己心中的“意难平”娓娓道来。


UP主与粉丝的关系,除了可以是互相启发的共读者,也可以“相爱相杀”。
 
怼人功力一流的四叔就曾在一期聊诗歌的视频中,调侃B站读者写的都是烂诗。结果网友在视频下方留下一千多条评论,全是原创小诗。
 
啊这……

看了B站网友写的诗后,四叔不得不承认“质量很高,人均杜甫”,还特意办了一期“B站年度诗人大赏”,把评论区里的诗挑一些好的读出来,并进行毒舌点评。

有人写在列车上与爱的人道别,四叔吐槽,现在高铁站不能进站送人;有人写外婆的葬礼,四叔似乎是被这首诗触动到了,也忆起自己曾祖母去世那天,一只由她养大的大黄狗跳进河里,跟着载着曾祖母的轮船游了很久。
 
B站网友写的诗。

无论是在弹幕和评论区创作,还是“点赞投币收藏”等激励,UP主与关注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

在这个机制中,我们会看到,也许一则视频所收获的满足感很短暂,但背后人与人、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碰撞,会更深远。

读书仍是最强的武器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这个话题经常登上热搜,UP主“智能路障”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

二十岁前的他从未好好读书,中专毕业,辗转各行各业,开网店学手艺,被骗被坑,通过游戏赚钱,这些经历通通与读书无关。

但当他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之后,已经“不差钱”之时,他读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下子热泪盈眶,他说:“故事里写的就是我。”
 
这让他重新开始审视读书这件事情。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读书改变命运”的口号驱使着人去背书答题,将读书视为功利的事物。仿佛如果不能让你提高学习成绩、升职加薪,读书就是不值得的、浪费时间的。
 
很多时候,我们把读书看得太急功近利了。
 
但在智能路障看来,读书是为了“在阅读中获得一种高峰的体验”,“书读多了,可以用宽容的视角去看世界,并且对任何事物都保持好奇心”。他透过读书这一兴趣建立起强大人格的过程,让许多人感同身受。

也许,纯粹的读书不能赚钱,但它仍然是我们对抗命运的最强武器。

如果说,“实践派”的智能路障习惯于抛出思考,那身处校园的UP主“学院派Academia”则以更加学术化的解读和扎实的推演逻辑,证明不迎合流量与转化率的“硬核知识”之于当下社会的启蒙价值。

学院派Academia的背后是两名在美国顶尖高校就读的学生。他们研究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机器学习等,把一流大学的知识与课程经过高质量的加工,并制作成知识密度极高的长视频在B站发布。

 
学院派Academia的选题与时俱进,比如在今年基金市场一片“哀嚎”的时候,他们做了一则“金融资本如何隐形剥削所有打工人”的视频。他们为打工人发声,但也交代金融资本的运作体制,让“是什么”与“为什么”都呈现在人们面前。

学院派Academia每做一期内容都非常费时费力,不但需要查阅大量的衍生资料,而且会与相关教授学者对话,来实现较为平衡的论述。同时,他们经常活跃在评论区,与网友对话,让更多人理解每个选题背后的多元性。

在B站知识区,也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发现他们,并持续地表达关注与支持,用智识的交锋促进内容的不断生产,用多元的思考对抗单一的价值体系,一种以知识为纽带的共同体建立起来。
 
  
如今,阅读与学习的形态,早已不局限于纸质或者电子,它已经与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结合,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

正值世界读书日,B站与出版社合作推出“视频腰封”功能,通过扫描书籍腰封上的二维码,即可观看UP主解读此书的视频,帮助你更好地读书、了解书背后的故事。

再也不会丢腰封啦!

在视频里读书,早已不是什么陌生事物。视频除了能够传达文字信息,还有声画的多重刺激,它的阅读体验其实比纸质书还要丰富。

而且,视频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视频不只可以用来娱乐,还可服务于思想的交流,无论是UP主还是观众,都在表达与碰撞中加深彼此对书籍、作者的理解与体悟。

阅读从一种默默接收信息的状态,演变为一种拥有多元感官享受和思考的体验。

随着B站读书视频的层出不穷,深度的、纯粹的阅读理念也能传递得更远。
✎作者 | Yumi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