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疫情后,越来越多人爱上了读名著?

桃子酱 新周刊 2021-04-26


“那么,我可以开始看《尤利西斯》了!”2020年3月25日,作家斯蒂芬·金在推特上这样表示。


疫情期间,在网络上以及实体书店里,人们发起了诸如“一起啃掉大部头”等主题的活动,得到了读者的热烈响应。《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等这些传说中“一生必读,但没有时间也没有勇气开始读”的大部头,成了人们用来消磨隔离时光的利器。


在英国,牛津的布莱克威尔书店在Facebook上发起了一个名为“我一直想读那本书”的读书会,每周一举行一次线上讨论会,会员们在此讨论自己近期读的经典小说。他们选的第一本书,是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


沃尔特·斯科特爵士赞扬简·奥斯汀:“把平凡普通的事务和角色变得有趣。”/《傲慢与偏见》 

在美国,美籍华裔作家李翊云发起了一个线上读书俱乐部,征集《战争与和平》的读者。李翊云建议,书友们可以用100天时间读完长达1200页的《战争与和平》。


在中国,豆瓣网友发起了“10天读完《卡拉马佐夫兄弟》”挑战,有些网友用8天就完成了挑战。如此高强度的阅读,也带来了一点小麻烦——挑战者们暂时没有心力再读其他大部头了。


相应地,经典文学作品的销量大增。在2020年2月的开卷虚构类榜单中,《霍乱时期的爱情》排在第11名,成为返榜图书中名次上升最多的图书。《鼠疫》虽没有上榜,但提及率和阅读率也相当高。


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霍乱时期的爱情》

拼多多发布的《2020多多阅读报告》也显示,2020年度,拼多多上畅销10万+的经典图书,同比增长124%。截至4月20日18时,“多多读书月”TOP 10图书热销榜中的热门图书包括《霍乱时期的爱情》《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三体》《罗生门》等经典文学著作。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后疫情时代,一些阅读习惯得以延续——比如阅读作为一种疗愈手段。经典文学作品反映的是人类普遍的境遇和人性,人们从中寻找共情,以此纾解焦虑和不安。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深度阅读,而我们与文学经典的距离也从未如此之近。



《鼠疫》


[法] 阿尔贝·加缪著,刘方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8


“4月16日早晨,贝尔纳·里厄医生从他的诊所里走出来时,在楼梯口中间踢着一只死老鼠。当时他只是踢开了这只小动物,并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就下楼了。但是当他走到街上,突然想起这只老鼠死的不是地方……”


在《鼠疫》中,加缪如此描述“瘟疫来了”。城市开始骚动不安,人们的忧虑达到顶峰,那些在海滨拥有房屋的人已经在谈论躲到哪里去的打算。“人们开始感到恐惧,同时也开始思考。”书中这句话,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也被广泛引用。许多人纷纷重读《鼠疫》,从书中汲取经验教训,进而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出了什么问题。


《鼠疫》的结尾写道:“鼠疫杆菌永远不死不灭,它能沉睡在家具和衣服中历时几十年,它能在房间、地窖、皮箱、手帕和废纸堆中耐心地潜伏守候,也许有朝一日,人们又遭厄运,或是再来上一次教训,瘟神会再度发动它的鼠群,驱使它们选中某一座幸福的城市作为它们的葬身之地。”加缪告诉我们,鼠疫——或者说是一切意外事件的隐喻——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们的麻木和不长记性。


《霍乱时期的爱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杨玲译

南海出版公司2020.4


在中国、在英国、在约旦,相关数据显示,疫情暴发以来,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销量一直高居不下。连带地,他的《百年孤独》也有很多读者开始重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描写了女主人公费尔明娜·达萨与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超过半世纪的爱情故事。年轻时,达萨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而不是阿里萨;乌尔比诺去世、达萨成为寡妇的那一天,阿里萨再次表白。小说的结尾,阿里萨和达萨相拥躺在一艘内河航船上,船头竖起代表霍乱的黄旗,宣告他们再也不上岸了。船长问他们爱了有多久,阿里萨说:“53年7个月11天以来的日日夜夜,一生一世。”


死亡随时可能发生,但爱情故事仍在延续,这给了人们莫大的安慰。毕竟,在疾病汹汹来袭、个人深感无力之际,人们更期盼彼此之间在情感上的关联,而不是疏离和冷漠。正如书中所说,“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这句话无疑戳中了人们的泪点。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美] 贾雷德·戴蒙德著,谢延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7.1


环境决定文明,这是美国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这部代表作中提出的观点。后疫情时代,这场疫情将对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它又将给我们的文明带来什么?戴蒙德的思考,或许可以作为参考。


1972年,戴蒙德在新几内亚岛的沙滩上散步时,当地人耶利问了他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白人制造了那么多的货物,并将它运到新几内亚来,而我们黑人却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货物呢?”这促使他思考,为什么不同文明发展进程不一样?


25年后,戴蒙德得出了答案:“各个大陆民族长期历史之间的显著差异,不是由于民族本身的天生的差异,而是由于他们环境的差异。“有些地理环境,天然地具备利于进化的条件。像欧洲大陆,就率先发展出枪炮和钢铁,并经历了病菌的洗礼。病菌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比前两者更为深远,比如,14世纪中叶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夺走了约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日后杀死大多数印第安人的,不是欧洲殖民者的刀剑和枪炮,而是他们带来的病菌。


《战争与和平》


[俄] 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


微博账户@俄罗斯文学bot说:“如果这段时间(指疫情隔离期间)您还没有打开尘封已久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战争与和平》,那您以后也不会再打开它们了。”


根据《经济学人》杂志2020年4月刊的报道,15年来读了不下12遍《战争与和平》的美籍华裔作家李翊云,在隔离期间组织了一个虚拟读书俱乐部,号召参与者阅读《战争与和平》,以打发疫期生活。


读者们认为,书中许多情节与当下的危机相似:小说的开头,圣彼得堡某场聚会的女主人安娜·帕夫洛夫娜染上了“流行性感冒”,但晚会照办不误。议论起拿破仑和战争,帕夫洛夫娜感叹道:“这年头,但凡有血有肉,谁能做到处变不惊?”多伦多读者保利娜·霍尔兹沃思把这句话分享到推特上,认为“有些戳心了”。


李翊云给这次阅读活动定了3个月的期限,建议读者们每天阅读30分钟,即每天读12页到15页。按这个速度,读完需要至少100天——只要你能坚持下来。《经济学人》认为,这个读书俱乐部本身就体现了此次疫情凸显的共同人性:天各一方却由困境和想象连接起来的陌生人,反而心意相通。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3


忽如一夜春风来,所有人都在读《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是不少豆瓣用户的发现。有豆瓣用户相约一起读《卡拉马佐夫兄弟》,还制订了进度表:每天读10%,预计10天读完。


豆瓣用户“胡闹天后”花了8天时间读完。经历了头两天的生不如死、困惑于“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何要读这本书”之后,“胡闹天后”在第三天后有所突破,阅读速度也加快了,并在8天后读完这部68万字的大部头。


“挑战《卡拉马佐夫兄弟》”这场竞赛始于去年疫情期间。有读者表示,自己最初是带着功利的动机看这部小说的,试图从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里吸收一些智慧,以抚慰茫然迷失的灵魂。“正与反”那一章中的“反叛”与“宗教大法官”两个小节,是这些挑战者公认的华彩章节。“胡闹天后”形容读这两小节的感受,仿佛经历颅内高潮,“文字像复调一般层层堆叠,力量越来越大,气势最后叠加成为惊涛巨浪”。


读完之后,挑战者们表示,因为过于兴奋、过于疲劳,暂时失去了阅读其他书籍的兴趣和能力。但他们也认为,绝不会为付出这二三十个小时而后悔,因为读这部书带来了少有的极致阅读体验。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法] 卢梭著,陈阳译

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11.17


1776年春天,在完成《对话录:卢梭评判让-雅克》之后,备受非议的卢梭决心不再为自己辩白,而是“一切听天由命,不再跟着必然对抗”,并“投身于和我的心灵亲切交谈”。于是,他开始撰写《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这本书。


“最简单最可靠的办法莫过于在我让我的头脑无拘无束、让我的思想纵横驰骋时,把我独自进行的漫步以及漫步涌上心头的遐想忠实地一一记载下来。在一天当中,只有在这孤独和沉思的时刻,我才充分地体现我自己,自由自在地属于我自己,能毫不含糊地这样说自己正是大自然所希望造就的人。”


全书由十篇漫步组成。在《漫步之五》中,卢梭回想12年前在瑞士比埃纳湖圣皮埃尔岛度过的日子,这一篇被公认为全书最美的篇章。当时,他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时而躺在随波逐流的船上,时而手持放大镜采集植物标本,时而和岛民合唱古老的歌曲,“享受我们自身的存在”。


卢梭在书中思考存在、命运、自由、幸福、自然等人生议题,也因此,这本写于两百多年前的书,并未远离我们的时代。有读者表示,自己可以重读一百次。


《傲慢与偏见》


[英] 简·奥斯汀著,张玲、张扬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7


年少时读《傲慢与偏见》,会把它当成一部爱情小说,可爱俏皮的伊丽莎白终于赢得了英俊多金的达西先生的心,大快人心;年纪稍长再读它,会觉得它是一部女性视角的世情小说,反映的是女性的困境和诉求——她们要在一个女性被视为“第二性”的世界里尽量生活得更好,最现成的办法就是婚姻。


也就是说,伊丽莎白因为爱情和达西先生结合,夏绿蒂因为希望生活无忧而选择柯林斯先生,实质上没有区别。伊丽莎白固然渐渐爱上了达西先生,但不能否认,在参观了达西先生那座壮丽的彭伯里庄园(2005年电影版《傲慢与偏见》即在号称“英格兰最美庄园”的查茨沃斯庄园取景)之后,她对达西先生更满意了。


所以,美籍韩裔学者崔硕庸的专著《简·奥斯汀的谋略》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解读奥斯汀作品,不无道理。比如,班太太安排大女儿吉英骑马而不是坐自家马车去宾格莱先生的庄园做客,就是根据情势(眼看要下雨)采取正确行动,以促成吉英留宿庄园。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次典型的策略仪式。从后续情节来看,班太太的策略是成功的。


《心》


[日] 夏目漱石著,林少华译

花城出版社2000.4


夏目漱石如此介绍自己这部《心》:“我向希望认清自己心灵的人们推荐这部已经认清了人的心灵的作品。”


认清了什么?认清了人心的不可靠,人心之“恶”。《心》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先生”与好友K都爱上了房东家的小姐,“先生”蒙骗K,抢先一步向小姐求婚,导致K自杀。婚后,“先生”一方面不愿向妻子说明一切,一方面又无法宽恕自己对K的背叛,最终也自杀而死。他在留给叙述者“我”的信中写道:“我毫不顾忌地将黑暗的人世阴影投注到你身上。你不用害怕!静静地凝视这片黑暗,从中找出值得你借镜之处。”


夏目漱石主张“自我本位”,并将之与“利己主义”进行区分:后者只为自己打算,不考虑别人;前者则是既尊重自己,又尊重他人。但夏目漱石那一代的知识分子,在接纳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又受困于本国传统,于是“自我本位”宣告破产,唯有苦苦挣扎。《心》中的“先生”如此,《其后》中的代助亦如此。


很多读者是把《心》当成一部“忏悔录”来读的,他们对其中描述的“人”与“人性”的复杂感到恐惧,进而开始拷问自己。这也是《心》在日本被列为“一生必读的小说”的原因。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著,姚向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7


一个星期四的下午,地球,这颗“彻底无关紧要的小小蓝绿色行星”,被银河系超空间规划委员会下令摧毁——理由是为了建造一条穿过地球的超空间快速通道。


亚瑟·邓特成了唯一幸存的地球人,他能在地球毁灭前的最后一刻逃命,多亏了他的外星人朋友福特·大老爷。福特是一名流动调查员,负责为《银河系搭车客指南》这部包罗万象的宇宙巨著修订内容——比如,他将书中对地球的评价修订为“基本无害”。


福特带着失去家园的亚瑟,展开了银河搭顺风飞船之旅。之后,两人遇到银河帝国政府总统赞法德和其女友翠莉安、躁狂又忧郁的机器人马文,二人组变成五人组。他们来到传说中的玛格里西亚星球,发现了地球的秘密:原来,地球是由玛格里西亚星人制造的,它是一个电脑系统,运行着一套运算时间达一千万年的研究程序,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关于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终极问题的答案。


只要你试图寻找生命的意义,以及关于世间万物的答案,正如年少时的埃隆·马斯克那样,你会庆幸自己遇到了这本书。Don’t panic,不要慌,你可以随时如此自勉。另外,记得带上你的毛巾。


《三体1:地球往事》


刘慈欣著

重庆出版社2008.1


2020年7月,《三体2·黑暗森林》日语版发售后,迅速登上日本亚马逊文学和幻想类图书榜榜首。刘慈欣在日本《每日新闻》网站刊发《新冠疫情与外星人》一文,表达了自己对疫情的思考。


刘慈欣认为,疫情的突然传播与外星人的可能降临,二者有相似之处,都是人类世界所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重大意外事件。世界性的重大意外事件其实是常态,但过去30年来,人类社会处于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发展平稳,没有一个全球性的事件打断这种进程,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个幻觉:社会的发展将一直是这样直线型的、平滑的、可预测的,此次全球疫情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幻觉。


科幻小说则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进行思想实验,把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排列得越多越好。这样我们至少可以在思想和心理上做好准备,意识到未来之路不是笔直的,而是曲折和变幻莫测的。


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写下的这句话,堪称盛世危言:“即使在面临共同的敌人时,人类也永远不可能团结起来。”因此,这个时候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团结。


✎作者 | 桃子酱
封面图来自《成为简·奥斯汀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