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岁月中的家具 | 二十年前,一场家具展,一本逼格爆表的手工书,至今仍未被超越

2016-07-11 香花与毒草 退藏



-蒋念慈-


国际知名大行家,著名古董商、收藏家

香港 华艺大荣 创始人


蒋念慈个人收藏经历

门类:古典家具 文房雅玩 竹木牙角 茶香道器具

 

  • 1982年开始 香港华艺家具文玩商店

  • 1987年开始 大荣木业制品有限公司

  • 1997年,举办“岁月中的家具”古典家具展览, 出版《岁月中的家具》一书, 开创收藏“原始状态家具”的概念。

  • 1999年,举办“地方家具”古典家具展览,出版《地方家具》一书,开创中国家具地方流派的概念。

  • 2006年,為纪念双亲退隐,出版《紫檀缘——悦华轩藏清代家具与珍玩》一书(田家青著,文物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 2007年,在北京皇家粮仓举办紫檀家具展览。

  • 2008年,在北京世纪坛合作举办“盛世雅集”展览,并出版《盛世雅集— 2008年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一书。

  • 2010年参与“简约隽永”展览,该展览出版《简约隽永—明式黄花梨家具精品展》一书。

  • 2010年,在北京合作举办首届“凿枘工巧”中国古代家具艺术展,并出版同名书籍。

  • 2012年,在北京世纪坛合作举办第2届“凿枘工巧”中国古卧具展,并出版同名书籍。

  • 2013年,在北京世纪坛合作举办第3届“凿枘工巧”中国古坐具展,并出版《坐位——中国古坐具艺术》(中央美术学院 编,故宫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 2015年,在香港与两依藏合作举办“苦行与奢华的交织”展览,出版《文房中的小宇宙 百件风雅玩物》一书。



-蒋伟光-


蒋念慈亲弟弟

香港“如木”品牌家具负责人

香港家私装饰厂商总会常务副主席

注:“华艺大荣”乃家族生意

蒋念慈负责旧家具

蒋伟光负责新家具

  


-林仲强-

 

香港明爱白英奇专业学校设计学系系主任

前“华艺大荣”设计师

  


引 言


  • 1996年9月,纽约佳士得拍完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专场,中国家具第一次突破单件百万美元大关,进入西方艺术品收藏视野。明式家具感动世界。

  • 1996年10月,上海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王世襄毕生珍藏的80件重要家具,落户上海博物馆,成为教科书般的家具标本。

  • 1996年5月,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展出了一场名为“屏居佳器”的中国古代家具展。这是首场展览与学术探讨结合的家具展览,成为日后家具展览的典范。“不是展示最贵的艺术品,而是最好的艺术品。”藏家爱德华.C.约翰逊说。

  • 1996年,距离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在香港首发已超过十年。这十年间,明式家具在大陆被疯狂搜索发现,通过香港大量出口,那是一个疯狂而又美好的年代。

  • 1997年2月。寒冬刚过,万物复苏。在香港,三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聚在了一起,策划了一场高格调的家具展览,空前绝后,轰动全港。

  • 配合展览同期面市的,还有一本高逼格的手工书横空出世。20年间,这本书拿过无数大奖,至今无法被超越。

  • “不是别人追不到你,而是我们走得太远,走得太快了。”蒋念慈说。

  • 回味那时的往事,抽丝剥茧般层层剥开,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美好的展览,可以看做是上世纪90年代的缩影,那也是玩家具的行家们最为怀念的时光。可惜,那样美好的年代,再也不可能重现了。

  • 但通过文字的梳理和影像的重现,那段时光又回到我们的视野。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就是关于这场“岁月中的家具”展览,以及那三个壮志凌云的追梦人。




缘 起  




“岁月中的家具”展览海报。采访前夜,蒋念慈翻箱倒柜地找出来,挂在办公室书柜上,拍下这张照片。


1996年,春节后的一个晚上,蒋念慈、蒋伟光、林仲强三个人坐到一起,熬到深夜,苦思冥想,决心办个不一样的展览。


当时,香港还处在英国统治的影响下,西方人是中国古董家具最主要的买方,出口的老家具都是按老外的要求,要么“洗过澡”,要么按老外的要求裁切,将高家具变矮,以便适用于西方室内空间。


那么,真正原始状态的家具究竟是什么样子?就一定是脏兮兮、油腻腻的吗?


NO!


原始状态的家具,也可以很美丽。他们决心为这样的家具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展览。


“现在跟你们说起来很轻松,两分钟就能说清来龙去脉。但事实上,在当时我们却为此花了两三周进行激烈辩论,最后半夜两点才在广东番禺工厂最终拍板,确定展览方案。”蒋念慈回忆说。




Raw  





二十年前的展览现场,到今天来看仍然也不过时。


要让人先接受这些家具,要对家具进行清洁和修复。


但这不是一般的修复,里面有一条看不见的线摆在那儿——Raw(寻求表面的处理),这条线要能够着,却也不能逾越。修复清洁的过程,蒋念慈深入其中,既是指导也是监督。


“最后要达到的效果,是不用打蜡,但女孩子手摸上去不会脏,穿纱裙坐上去又不会被木刺钩到。”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实相当不容易。


彼时修复条件并不充裕,在香港很少有人有能力这样修复家具,既保持家具原来的状态,又使家具干净整齐有如丝绸般的触感,多数都以打蜡取而代之。


他们尝试挑战自己,想引领一种“家具时尚”,这样的尝试花去了他们大量的时间。


其中有一张对拼而成的栏杆塌,他们甚至用相同材料按照1:13复制了一个模型,这也成了日后微型家具的滥觞。




deep pocket




蒋念慈好友,Brad Davis和Janis Provisor夫妇

美国艺术地毯“Fort Street Studio”创始人

曾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香港居住


为了让展览更有视觉冲击力,他们找来美国油画家Brad Davis和Janis Provisor夫妇。


二人挑选了一些画风匹配的大幅油画作品。在举办是次展览的“华艺”香港店,它们和家具古今中外共治一炉。


有了艺术家的加入,蒋念慈又找到一家很有名气的公关公司,为展览做策划推广。起初,公关公司并没有动力做这事,觉得古董商都是吝啬之徒,很难搞。蒋念慈对公关公司说:“我们可是deep pocket,掌握的资料、客户和资源,也许超出你们的想象。我们不做预算,不计成本,只要把展览做好。”


最后,这场展览,蒋念慈前前后后一共投入了两百万元。这个数字,就算在今天来看已经十分惊人,放在二十年前的九十年代,更是天文数字。要知道,一张绝好的黄花梨大案,彼时也不过几十万元。


“说起来,这样地花费大力气做一件看不到回报的事,打个比方,就像是调动千军万马,只为打死一只苍蝇。”说完这句话,蒋念慈像个天真大男孩一般,嘿嘿地笑了。



  

开 幕




1997年2月27日,展览开幕式上。左起:蒋伟光、蒋文山(蒋念慈的姐姐)、龙美仙、Tuyet Nguyet、蒋念慈。


开幕式上,来的都是腕儿。那时非常流行用英文签名。


“以前的香港上流社会说的全是英语,现在又是一面倒的普通话。岁月就是这样不经意地改变了很多人。”蒋念慈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次开幕式制造了香港古董圈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在古董圈,还从来没有人像他们这样如此高调、夸张、放荡不羁地做一个展览。无论是家具的修复、展览现场,还是出版的展览书,都体现了几个年轻人内心对极致的追求。


“或许,我的上半段流着商人的血,下半段流着文人的血。”蒋念慈说。否则,这样千军万马打苍蝇的做法,在商业世界如何能行得通呢?


蒋念慈收藏了当天的嘉宾签到簿,从“华艺”的印章风格,还能看出时代的印记。


以下,是根据签到顺序罗列的部分嘉宾签名。我们重点挑出几位嘉宾稍作介绍。



1.徐正夫(“翦淞阁”主人黄玄龙的岳父)


2、时任苏富比中国艺术副主席 龙美仙

3、《Arts of Asia》杂志负责人 Tuyet Nguyet


4、新加坡最大的古董家具行家 Just Anthony Lee


5、香港古董店“继远美术”主人 吴继远

6、“云汉楼”文物修复装裱中心 周葆洪


7、香港画家 石家豪


8、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 程寿康

9、台湾大行家陈宗贵、电影导演 李沛权


10、香港收藏家庄贵仑(上海博物馆王世襄纪念馆捐赠者)、钟华培(香港著名大行家)

11、2010年中国嘉德“简约隽永”专场黄花梨架子床的持有者 吕丽芬


12、时任香港佳士得老总 Alice Piccus

13、香港著名家具修复专家 王就稳


14、加拿大紫黄家具大行家 鲍先生




现场




展览现场。近前的桌面上摆放的,是为展览特别出版的同名手工书。


白色空间、射灯、错落有致的陈列、跨界艺术品、绿色植物、美好的鲜花……


在今天的展览中被广泛使用的元素,以及生活美学的氛围营造,20年前的春天,三个年轻人已经玩得炉火纯青了。




  

手工书




封面封底


因为是手工书,所以印量极少,只出了1000本。现在蒋念慈手上只剩下10本不到。在某海外网站,这本书已被炒至176.98美元起。


《岁月中的家具》是为匹配同名展览出版的一本书。


1995年底,蒋伟光和一位来自美国加州的摄影师去山西拍摄老房子,结识了刚从美国读书回来的林仲强。两人一拍即合,耗费极大心力,共同协作完成了这本书。


无论是极富质感的用纸、纯手写的中英文书法,还是独特的内容结构、呈现形式,让这本书放到现在也依旧创意十足,逼格满满。



扉页。这本书的所有文字,均来自设计师林仲强的书法。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在扉页,作者引用了徐志摩的经典名诗。配合的场景是,夕光中,栏杆榻后,三个结束劳作的女人不经意间推车而过。



末页。诗句和场景照片和扉页形成强烈呼应。


翻到书的最后一页。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栏杆榻,只是光线变暗,人影也已经消失了。诗句换成了告别时的《再别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淡淡的口气,淡淡的离愁。这场展览和这本手工书要表达的态度和情怀,都融在这两句诗里了。



在蒋念慈的建议下,家具细节被突出放大,主体却使用了小幅照片。


因为是手工书,除了印刷,其他所有的环节都需要手工完成。照片是提前花了几个月时间拍好的,冲洗出来,千挑万选之后,再结合文字内容,一张一张地插入其中。



药柜

酒桌

圆几

四出头官帽椅


“每张照片由四个角固定,平均插入一个角,最快也要一秒钟。印刷装订完插照片的活儿,就用了几十号人手工完成。照片插入完以后,还要一遍又一遍地校对检查,看是否插错位置。”蒋念慈说,“这些工作量其实大得惊人。”


这个过程繁琐,却也有趣。蒋念慈、蒋伟光、林仲强也亲自完成了一批。


四门柜

炕几

万历柜


有一晚,他们在办公室里摊了一地的书和杂乱无章的照片。三个男人像孩子一样坐在中间,一边焦头烂额地忙着往书里插照片,一边哭喊为什么要给自己挖这么大的坑。


“现在想想,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蒋念慈开玩笑说。



题外话





蒋念慈的私人资料库。

陈列架上装满了20多万张过去积累的影像资料。


上世纪九十年代,买中国古董家具大多是西方人,以及少部分来自香港、台湾、东南亚的华侨。他们渴望用一些不一样的家具装饰空间、丰富生活和视野,对此持有相当开放的心态。


那是中国古董家具的一个黄金时代,一时间百花齐放,各类型的家具都有人争相收藏。


“现在回头看,那时大家都是糊里糊涂地买,然后糊里糊涂地卖。但在当时,我们却是十分清醒的几个。我们的视野较为开阔,从不过分渲染紫黄家具,也从不贬低漆木家具,更从不打压创新家具。”蒋念慈说。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过去二十年间,蒋念慈经手收藏的重要家具,有分量极重的紫黄家具:


2008年,中国嘉德“盛世雅集――清代宫廷紫檀家具”专场的大部分重器即出自蒋念慈。图为清乾隆 紫檀雕西番莲大平头案,成交价3136万元。



黄花梨 四面平带翘头条桌,在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简约隽永——明式黄花梨家具精品”专场中,以2352万元成交。出自蒋念慈之手。



2013年,北京保利8周年春拍,由蒋念慈送拍的“清乾隆 紫檀高浮雕九龙西番莲纹顶箱式大四件柜”,成交价为9315万元,创下中国家具单品最高纪录,保持至今。


近5年间,蒋念慈也参与策划过在业内轰动一时的“凿枘工巧”系列展览


2010年“凿枘工巧”展开篇,突破材质与门类限制,呈现古典家具的艺术魅力。


凿枘工巧,中国古坐具艺术展(2013),汇集国内外五十余位藏家的百件精品珍藏。蒋念慈参与策划展览。


在传统家具之外,蒋氏旗下的“如木”(ELMO)品牌则专攻当代中式家具,由蒋伟光主导,在过去二十年间也曾拿奖无数。追溯起来,比国内大热的多数新中式品牌历史要早得多。



“如木”(ELMO)创新家具,由蒋念慈的弟弟蒋伟光主持经营



“如木”(ELMO)产品宣传照


“如木”(ELMO)的创新作品

“如木”(ELMO)近年部分获奖



在蒋念慈看来,收藏不可忽视的作用之一是以古喻今,收藏的同时也是在梳理资料、整理过去的历史,追溯当年发生的事情,从过去预见未来。


就如这场展览的名字——岁月中的家具。






 

福利一

扫描二维码,加入《岁月中的家具》粉丝群,阅读完整版手工书。

暗号:蒋先生好帅。

 

福利二

识别二维码,进入分答页面,直接向蒋先生一对一提问。

(还没玩过?你要OUT啦!)







长按右侧二维码
腹有诗书气自华


投稿 | 合作 | 分享
微信:shuangyu_love

电话:18310765815

邮箱:191805765@qq.com



阅读原文,走进东方生活美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