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年来规格最高的家具界盛事——《维扬明式家具》惊艳首发 | 退藏

2016-09-25 退藏 退藏



《维扬明式家具》


张金华 编著

故宫出版社

2016年9月24日首发




—张金华—


1968年4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

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回江苏南通从事美术教学及创作

开始涉足明清家具的收藏领域

1994年返京

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工作

同年成立古典家具研究修复工作室

2005年受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担任古家具鉴定专家

参与明清家具的海外征集及主持馆藏古家具修复工作

同时进行古家具学术研究



前 言


中国古典家具作为一门学科,自有独立成篇的研究成果问世,快接近一百年了。而此书自1999年始动笔,至今也有十六年了。这样的努力没有白费,它填补了明式家具研究领域的重要空白,丰富了人们对明式家具的想象空间。


9月24日,《维扬明式家具》在故宫博物院召开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场面盛大,大咖云集,称得上是近年来规格最高的家具盛事。


以下是我们第一时间从北京发回的报道。



内容



《维扬明式家具》分《研究编》和《实例编》两册,作者张金华在书中大胆提出了“维扬明式家具”这一概念,即明中晚期至清早期,长江以北从扬州到南通一带明式家具的历史状况及相应特点。


扬州,旧称广陵、维扬,从公元前486年建城开始,历史上功业彰显,传奇不断。明代初年迁都北京,扬州是自南入北的门户,尤其成化、弘治以来,囊丰箧盈的徽商西贾纷至沓来,因盐务而盛,维扬富者数以千万。


商业经济的发达势必引发大规模的豪侈之时风,正所谓“三年看熟扬州肆,富家宅第密鳞次”。为了适应这种奢靡消费需求,大批服务性人口从四方托业而来,百工云集,藉以谋食,造就了扬州城市物质文化的空前繁荣。一直到乾嘉盐务全盛时期,扬州更是“华盛之族,席丰履厚;器物财用,力求精美,以故艺能日进,片长薄技,新巧相尚,争自揣摩,求其尽善。”


在本书中,张金华列表记载了维扬地区如泰兴、南通、高邮、盐城等周边普通用户家中所发现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个案,包括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圈椅、官帽椅、玫瑰椅、画案、平头案、方桌、酒桌、亮格柜、方角柜、面条柜、衣架等,几乎涵盖了明式家具的主要品类。


这些作者过手经眼的第一手材料,明确无误地见证了明式家具在维扬地区的曾经聚珍。




对明式家具的一般制式,本书不作主要赘述,作者着重梳理了维扬明式家具不可替代的个性特点,是本书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亮点。每个形势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此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品,这是历史的规律。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酝酿出特有的文化性格,在家具中就会体现出共同气质的遗痕。


显而易见,维扬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有其独到的魅力,显然有别于苏州明式家具的时风。经过调查比对,作者发现其中的规律,并绘制局部图样一一加以鉴别,让人直观感受到两地明式家具在样式和细节上的异同,为真正意义上的“苏作明式家具”作出全景式的舆情说明。




动机




一、遗珠之憾

 

苏作作为明式家具最重要的代表类型,为世人所推崇。


已往的观点认为,苏作乃苏州地区为主要产地的一种明式家具类型,制作精妙,品位超然,硬木、软木家具皆然。以明代苏州人文荟萃的历史背景,这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不无道理,但如果广义地追究,尤其是深入到一江之隔的苏北地区实地考察,又会发现情况并不那么简单。事实上,苏北地区也有大量明式家具遗存,与苏州地区明式家具略有异曲,其中也不乏部分优品在交易过程中流入苏州地区,混迹于苏作阵营的可能。这些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佳器良构,如果笼统以“苏州制作”来通称,难免以偏概全,甚至有遗珠之憾。


1979年,王世襄先生专程南下考察扬州等地的古家具遗存情况,结果令老人家失望而归。可能是行色匆匆的缘故,他对这个地区的古家具遗存状况,并没有得出如其所愿的结论。可是多少年来,浸染此地的一线行家却心照不宣,他们影影绰绰感觉到苏北一隅,确实散落着数量可观的明式家具,种种原因,这一被遮掩的历史隐情,并没有人进行系统化的论证。  



二、深入认识


大约在1987年,张金华见到了《明式家具珍赏》,初识明式家具之美。此时其家乡南通走街窜巷收购旧家具的人员也逐渐多了起来,不时听说老户出售家具的传闻,他由于忙于应对高考无瑕理会。


1991年,他在北京结束了理想而慌乱的大学生活,分配回地方老家南通工作。业余时间相对充裕,时常游荡于南通周边各个旧家具收购点,乐此不疲。这期间,由于《明式家具研究》的影响,家具行业普遍对家具材料、品类、年代有了初步的认识,坊间不断传出黄花梨、紫檀等硬木家具出售的消息,从而也刺激了当地从业人员的陡增。


经验丰富的收购人员对江苏各地家具特征几乎一目了然,以诸如“南通本帮货”“泰兴货”“扬州货”“常熟货”“东山货”等用语相称,作地域区别。外地行家对苏北地区源出家具一律统称为“苏北货”,借以贬低和压价。由于当时薪资微薄,贵重的大型硬木家具无力问津,张金华仅藏一点硬木小件、软木明式家具聊以解渴。


1994年他回到了北京工作。此时,北京古家具爱好者不断增多,市场扩大,全国各地的旧家具,尤其是山西软木和大漆家具开始集中运往北京,肆集鼎沸,此盛景一直持续了十多年。


由于他的大部分收入用于家具收藏,常常入不敷出。又随着家具收藏的增多,存放和修复成了一道难题。权衡再三,终于在1995年筹资租地,四处寻访工匠,在北京近郊成立了古家具修复工作室,钻研古家具修复技术,同时开始涉及家具的经营活动。


初期创业十分艰辛,很快步入了正轨。流散到北京的各地旧家具品类虽多,但让他真正感兴趣的,还是江苏地区所产明式家具,为其搜集之重点,以至每月总用一周左右时间,奔赴江苏各地采集,成为十数年的积习。随着对苏北、苏南两地民间大量家具遗存状况的调查,过手与修复家具的增多,认知水平也不断提高,逐渐对社会普遍认为苏作明式家具的“苏州中心论”产生怀疑,遂萌发撰写此书的初念。

苏州风格家具

维扬风格家具




三、责无旁贷


“维扬明式家具”的提法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建立在田野调查基础上,踏踏实实,水到渠成。如果没有对中国古典家具文化的热爱,没有深入一线的考察经历,没有综合知识及美学修养的经验,俯察的感受就大不一样。


以张金华的多样身份,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长期以古家具修复、经营和研究为业,尤其是维扬明式家具重镇南通人氏的家世背景,使他对古家具有着得天独厚的领悟力。同为乡党,


为本书作序的徐累先生见证了张金华经年累月的追索过程,也曾经随他一起,深入到扬州、南通一带的穷乡僻壤搜寻明式家具,俗称“铲地皮”,所见所闻,经历难忘。在这样的过程中,张金华越来越坚定了对“维扬明式家具”现象的猜想,对他而言,从初念、发愿到完成这项工作,已经是责无旁贷的一件事。




亮点



一、填补空白



中国古典家具作为一门学科,自有独立成篇的研究成果问世,快接近一百年了。最早的中国古典家具专册,是1920年巴黎出版的《中式家具》,第一次以散页的形式,辑录流落至欧洲的宫廷大漆家具,开山之作,极有影响;


1944年,古斯塔夫·艾克先生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出版,着重介绍明式硬木家具,奠定了这一领域的学科基础,除了论文、图片外,杨耀先生的制图增加了对明式家具内在结构的理解,功不可没;


此后,安思远先生也有专著涉猎明式家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王世襄先生的煌煌巨著《明式家具珍赏》以及《明式家具研究》面世,全面梳理了明式家具的丰富类型和造型特点,从学术高度上定位了明式家具的历史价值,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至此,明式家具成为一门显学,为海内外收藏和研究者所热追,至今不衰。


研究明式家具,眼见为实是根本,故以上学者无一例外源自亲身经验。他们走行访户,搜奇觅珍,细晰明式家具的林林总总,编织出具体可感的明式家具经纬。


如今,关于中国古典家具的著述层出不穷,启发了这个领域更丰富的见识,一些专项研究课题,也拓宽了包括明式家具在内的学术视野。即便如此,真正有独到之处的观点仍然鲜见,所以有关明式家具的任何推进性研究成果,都会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这套《维扬明式家具》,则是近几年来明式家具研究的重要收获,张金华发现了苏作明式家具的另一条重要线索,填补了该领域的一项空白。



二、追根溯源


研究明式家具见识要广,首要条件乃占有实体资料,途径不外乎借助公藏、私藏或自藏,才能作出进一步判断。而实际的情况是,由于古家具是一门新科,公藏体制力有不逮,对古家具的价值认知及鉴藏,远不像书画金石之类的主流项目为相关博物馆所看重,甚至是一个盲点。因此,民间收藏就变成重要的信息来源和依据。


事实上,对明式家具的广泛搜罗,民间交易和交流的热情更为高涨,这种现象在张金华的文章中也有披露。那些美器一次又一次流转递传,遁走于五湖四海,个中不乏趣闻,也增加了收集研究的难度。张金华凭借热忱、专注和行业地位,在这个领域广结善缘,在草蛇灰线之中追根溯源,还一件又一件明式家具个案的历史原位,终以汇成大观。


张金华的治学方法严谨朴实,他首先立足“维扬明式家具”的原生态,即通过家具使用的最初地点搜集证物。那些偶然现形于普通人家的明式家具珍品,成为无可厚非的确切来源。即便在异地甚至海外发现类同风格的佳器,他也直接向经手者或拥有者求证,弄清物件的来龙去脉。大量品类丰富的明式家具构成一个铁定的证据链,即此地曾有过家具生产和使用的盛况。  



三、还原历史


张金华将维扬明式家具置入明清以来盛极一时的城市地位中考察,由表及里,由点及面,在赖以生存的文化和物质基础之上,猜想它们生成的可能性。


如果说苏州文化代表了东南传统文化的主流,那么扬州城市文化具有明中叶以来东南地区新兴的徽州文化之表征,它的特点是亦儒亦贾,殷商巨族多好风雅,常延揽四方名士以自重,并以此为荣。当时扬州“文人寄迹,半于海内”,他们定时雅集,联吟侍艺,一时人文荟萃,播闻海内。


在《维扬明式家具》中,关于文人对当地物质文化的贡献多有涉笔,其中,张金华着重议论了扬州园林。扬州园林名胜此起彼伏,斗巧炫奇,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即商人出重资邀请名士设计,品位自然不俗,故扬州有“翰墨园林”之美誉,一点也不在苏州之下。


很难想像如此盛景之下,家具制造会有所缺席。以建筑和园林为例旁敲侧击,无非说明如此讲究奢华的外在条件,内饰也会顺势而上,应对得体,尤其有文人参与,精工怡神,巧法造化,家具制造怎能有失水准?



四、柞榛木家具 


若论维扬明式家具最无可辩驳的典型,当属柞榛木家具了。这也是张金华长期注意搜罗集藏的对象,甚至比黄花梨、紫檀更为他所器重。


其原因,一方面出自他对家乡南通的感情,因为柞榛木是一种极具地方特征的木料,唯南通独有,故世人有“柞榛出南通”的定论。


另一方面,柞榛木家具确实表现出非同寻常的魅力,不仅材质坚韧近硬木,木纹有行云流水之态,而且从它的现存状况看,也基本含括了明式家具多样化的品类。柞榛木家具立于年代之林又一枝独秀,足以说明它的原生态,是寓个性于共性的典型标本。



在广义的维扬地区,扬州与南通一线之牵,明代不仅行政隶属,地理上水陆相连,而且经济与文化互通有无,文脉相近。所以,明式柞榛木家具也可以视为维扬明式家具的一个缩影,以此为标本,推演南通及维扬地区明式家具的一般规律,与苏州地区风格相比较,更能说明问题。


张金华以“南通明式柞榛家具”为题单独设篇,目的也就在这个特殊结点上,加强“维扬明式家具”作为一个体系存在的理由。他如数家珍地剖析了南通明式柞榛木家具的功能和工艺特点,得出“作为地方木种之一的柞榛木材质的普遍使用,应在黄花梨等硬木家具生产的同一鼎盛时期”这一观点。收入本书的南通明式柞榛木家具代表作品,确能让人发现柞榛木家具既入情理又出乎意表的突出魅力。



五、秘藏首宣 


《维扬明式家具》的选图独具慧眼,既照应到通常制式,又兼顾到特殊意趣,让读者在了解“维扬明式家具”全景的前提下,优先举隅别具一格的佳构。这些良工巧作90%以上是秘藏未宣之作,其汇集标准也不以材质论高下,而是以功能、美感、工艺为圭臬,力主反映了维扬明式家具“天物文心”的价值取向。



现场



“该来的都来了。”


多位来宾对着现场点人头,频频颔首。现场国内外文博界、家具界精英荟萃,大咖云集。称得上是近年来规格最高的家具界盛事。


一、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致辞


著名家具专家张德祥先生致辞,高度肯定了《维扬明式家具》的学术价值

刚刚在纽约佳士得成功拍卖专场的马克斯也到场祝贺,并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阐述了一个藏家可以同时兼顾行家、学者的多重身份。

艺术家徐累是作者张金华的南通老乡,深情讲述了这些年来张金华对这本著作的背后故事

作者张金华,一位非常低调的神秘藏家、学者



二、大咖云集的现场




研讨会现场



三、户外



发布会在建福宫举办。



“铿锵三人行”主持人文涛客串户外主持

9月底的北京,气候宜人



四、史上最短展览



一下午的故宫研讨会和发布会结束后,嘉宾们转移地点,参观同名家具展暨答谢晚宴。


十三件维扬家具,当天上午十点布展,当晚十点撤展,堪称史上最短展览。时间虽短,细节一样精彩。




南通籍艺术家徐累

这些中国家具的片段,在勾勒着一段历史的轮廓。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书中-







《维扬明式家具》

编    著:张金华

出版发行:故宫出版社

印    刷: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开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定    价:660.00元(全二册)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预订


现为预订,十一后发货





你可能还会喜欢:

家具创意从业者不得不看的一本书:陈仁毅著《中国当代家具设计》今日起预售

纯干货:香港这个小黑不一般,一堂课为你理清中国家具激荡三十年。| 退藏

清华这次展出的家具,有七件收录于《明式家具珍赏》,水平不次于上博。| 退藏




 

编辑丨谢谷

主编丨程香

出品丨退藏





长按右侧二维码
腹有诗书气自华


投稿 | 合作 | 分享
微信:shuangyu_love

电话:18310765815

邮箱:191805765@qq.com


▼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预订《维扬明式家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