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当毒品预防遇到教育心理学

2017-08-24 北京禁毒

随着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2017年8月4日北师大天康行禁毒活动再次走进戒毒所,在北师大心理学博士生导师李庆安教授的带领下,对成瘾者进行调研及心理访谈,并得到了积极的反馈。这次访谈不仅是一次毒品预防教育的成功实践,更是教育心理学课堂的外展,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毒品预防新模式。

所谓毒品预防教育的新模式,是以加强全社会特别是易受毒品危害的青少年群的禁毒意识为目的,以教育心理学课堂的理论知识为背景,以25问访谈纲要为指导,进入戒毒康复所与成瘾者深入访谈的一种新方法。

由于在这种新模式下进行的预防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反馈和效果,天康戒毒康复所方面也希望这样的合作禁毒活动能够长期开展下去,以扩大禁毒宣传的影响力。

北师大师生参与禁毒高校公益联盟成瘾者干预及帮扶计划


在8月3日临行前一晚,李老师就访谈技巧,访谈注意事项,以及隐私保护等问题为学生们进行了深刻的讲解,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答,这些为第二天访谈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月4日学生们来到戒毒所,见到了即将接受采访的成瘾者。为了缓解学生们以及接受采访的成瘾者的紧张情绪,李庆安教授先对成瘾者进行了亲切的问候,积极调动所有人的情绪。接着学生们便开始了上午、下午共计2小时30分钟的访谈。期间,李庆安教授密切巡视指导,以确保访谈的顺利进行。午饭过后,李老师召集学生对上午的访谈进行总结整理,并就学生们上午访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分析。经过一小时的养精蓄锐,学生们便开始了下午1小时30分钟的深入访谈。


在一天的访谈中,学生们紧紧围绕有关吸毒与戒毒的主题,对成瘾者进行了透彻的采访。并于访谈结束后,在保证成瘾者个人隐私与安全的原则下,学生们以这次访谈材料为依据,对访谈录音进行整理并反思,巧妙地运用教育心理学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对成瘾者的经历进行了分析,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


北师大志愿者对成瘾者进行深入的访问


本次访谈得到了北京天康戒毒康复所的大力支持。天康戒毒康所几年来通过与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禁毒教育高校公益联盟合作,在北京禁毒办、北京司法局、北京团市委的指导下,坚持进家庭、进街道、进学校、进企业开展宣传禁毒戒毒活动,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宣传吸毒危害,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禁毒戒毒斗争。同时,康复所坚持以“人本、阳光、和谐”理念为指引,使得越来越多的戒毒人员把康复所当成告别毒品的精神家园。

在此次活动中,成瘾者表示通过与志愿者诉说自身的经历,让他们再次了解自己、“分析”自己,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吸毒经历及现在戒毒的状态,让自己比原来更加轻松坦然地面对人生。同时他们也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访谈,能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将社会上更多的人,特别是可以将处在学校与社会交界点,对毒品危害认识不深的大学生从危险边缘拉回来。

在调研过程中,戒毒所的老师也反复向学生们表达了青少年一旦吸毒,就很难戒断,更会伴随着很多其他的犯罪行为出现的观点。“以贩养吸”的现象甚为盛行,更别说“黄赌毒”的同时堕落,多少人的幸福家庭因此被毁灭。戒毒所的老师们长期从事心理戒毒的研究和治疗,从他们所说的每句话中都可以看出他们对成瘾者的可惜和对毒品的憎恨,并且老师们表示,不管自己多少年接触毒品和吸毒者,都不会产生好奇、或者被诱惑。

参加访谈的学生更是表示,“正如李庆安教授在访谈之前的培训中所讲的,我们这次去天康戒毒进行访谈的目的是通过我们的访谈、通过我们自己的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成瘾者的故事,并通过他们的故事,警示社会,让毒品对社会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样的意义是我最初没有想到的,原本报名这个访谈是抱着完成作业的想法,后来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也能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经老师这么一说,我也更加意识到禁毒活动是长久的、紧迫的、刻不容缓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为这项工作出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种新模式下的禁毒预防教育活动还会长期开展下去,面向全社会开展戒毒宣传。

本文来源: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综合信息部



欢迎关注北京禁毒:微信号beijingjindu

北京禁毒欢迎关注北京禁毒微信,微信号:beijingjind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