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行业最牛投行2016年总结PPT干货,你一定不想错过!

2016-12-30 华兴资本 互联网思想

华兴资本,包凡是什么背景?


有人这样评价:北京一名曾经与华兴资本打过交道的互联网CEO感慨,“在互联网行业,只要你开始想融资,就必然会知道华兴资本和包凡。这个公司几乎‘垄断’了80%的互联网公司融资、并购投资顾问的生意。”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奇虎、滴滴、58、新美大等一线互联网巨头都是其客户,堪称互联网行业最牛投行。


12月30日,华兴资本发布了《横渡2017| 华兴资本年度盘点》,以下是报告全文:

横渡2017| 华兴资本年度盘点


去年此时,我们发布了《箭叩2016 | 华兴资本年度盘点》,其中对2016年的展望,华兴的基本观点是在实体经济低迷状态下,充裕的流动性涌向新经济,最坏的情况是当资金面吃紧的时候,泡沫有爆破的风险。现在看来,有不幸言中的迹象。

经过了略显“疯狂”的2015年,2016年的互联网和资本市场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宏观经济的疲软,政策环境的改变以及相应二级市场的剧烈动荡,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整个市场的活跃度有所下降,变得更加理性和务实。

据 IT 桔子收录,2016年国内融资事件有4200起,公布融资金额近800亿美元;并购事件有960余起,并购总额达820亿美元。(数据截至2016年12月13日)2016年华兴资本完成私募融资交易41个(不含早期融资平台华兴 Alpha),私募融资额超过120亿美元,约占中国私募融资总额15%;完成并购交易10个,包括分拆、整合、私有化及拆 VIE 等项目,交易总规模超160亿美元,约占中国 TMT 领域并购总额20%。

2016年11月,华兴资本旗下多牌照合资券商华菁证券正式开业。至此,华兴成为唯一一家同时具备美国、香港、中国大陆三地投行业务牌照的华资金融机构。

这样一份由新经济领域第一金融机构超过10个团队25位一线同事合力完成的8000字重磅年终盘点,你一定不想错过。结尾预见部分来自包凡亲笔,预祝各位新年愉快!

业务

财务顾问-早期融资

2016年一整年,创投领域几乎都笼罩在“资本寒冬”的低温里,尤其是在2016年下半年,“融资难”的现象愈演愈烈。创业红利期已经结束,新的机会越来越少,整体来看今年多数创业项目不符合市场需求。

从早期资本市场来看,今年国内资本市场中的美元基金相对保守谨慎,人民币基金更加活跃。同时,由于人民币基金的 LP 背景越来越多样化,再加上人民币基金的退出期限较短,需要尽快募集下一轮资金,这直接导致了人民币基金的出手速度更快,投资领域也更分散。


在相对艰难的市场环境下,华兴 Alpha仍然保持整体业绩在去年的基础上稳健增长。

财务顾问-中后期融资

与2015年相比,市场整体的活跃程度有所下降,不论是机构投资者的出手次数,并购整合的频率和体量,整体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2016年的成长期资本市场没有像2015年的O2O和互联网金融那样的明显风口,唯有共享单车异军突起,折射出市场对真正有亮点资产的青睐和追逐。

但整体来看,大家讨论得越来越多的不再简单是规模、增长速度和用户量,效率、执行力和盈利能力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同时在市场整体风险水平提升的情况下,一些相对稳健的行业领域成为投资人比较偏好的投资方向。虽然都在喊寒冬,但整体看来,市场的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裕的。大量的投资人在“喊贵”,捂紧钱袋子的同时,仍然在积极地看项目,等待估值回调。

出于对国内创业领域估值泡沫的顾虑,巨头们和国内上市公司不约而同地将视线投向了海外,也掀起了一波不小的跨境并购浪潮。有收就有放,领先者的业务线越来越长,体量越来越大,为了保持创业的心态和灵活的决策,不少巨头开始积极分拆旗下业务独立发展,也成为2016年的一景。

财务顾问-兼并收购

2016年的互联网并购市场,更多的是在政策和市场的变动中努力保持着一份冷静和思考。

1.A股监管趋严,并购市场降温,战略并购成为新焦点

2016年,境内资本市场踩了一个急刹车,战略新兴板暂停推出、中概股回归和跨界并购受到关注、“借壳新规”政策出台、A股宣告终止的并购交易和数量持续上升。企业在选择资本运作时,更加以业务发展为首要考虑方向,进行有益长期发展、能够带来协同价值的交易。

2.产业链整合为公司发展带来机遇

2016年的行业整合趋势由同类项合并延伸到了产业链整合,企业通过产业链整合进一步扩大资源效益,同时打破原有业务的天花板,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

3.平台型公司衍生业务拆分,资本运作更加灵活

目前众多互联网巨头都已发展出多板块业务,百度、京东、新美大、网易等公司纷纷选择通过拆分对衍生业务进行更有效的决策和运营。

4.跨境收购寻找海外优质资产

受到境内优质资产日益稀缺和估值普遍偏高的影响,加之国内外市场间持续存在的估值差异和人民币贬值预期的推动,2016年跨境并购继续升温,多项交易均颇为瞩目。

投资管理

2016年项目投资回归理性和基本面,相对2015年更加谨慎,投资节奏放缓。但纵观全年披露的交易数量和投资金额,2016年投资仍维持在一个高位。国内资金并不短缺,优质项目仍会得到投资人的追逐和热捧。预计2017年这种趋势仍会继续。


长远看,中后期人民币基金资金规模并不匹配项目需求,资金缺口较大,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但受限国内上市规则、监管政策以及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境外出资受阻的影响,我们预计1-2年内,有利润公司会留在国内,但需要铺规模大投入的项目仍会保留美元架构,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仍会并行发展。

2016年,华兴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非常活跃,新增投资项目20余个,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中国新经济领域中后期投资的主要力量。

证券-香港、美国

综观2016年, 美股是成熟市场中的一支独秀;港股年初受A股市场拖累经历一轮波动后表现不俗,尤其在第三季度,受“深港通”推出预期等利好因素带动,内地资金大举南下,AH股差价由年初超逾40%一度收窄至20%以下,然而到年底投资者对国际政治局势紧张的担忧令股市再度承压。

展望2017年, 全球经济和政治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美国大选后各项政策可能发生改变,英国或将启动脱欧进程;美联储加息、欧洲量化宽松到期等因素可能掀起新一轮对全球流动性收窄的担忧,短期内股票市场或会承压。然而,美股、港股市场预料将受到个别利好因素所支撑而有所增长。

1.美股二级市场

虽然部分经济数据好坏参差,但整体经济数据趋势显示美国经济持续温和及稳固增长,预期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将会以基建和医疗保健服务开支为重点, 以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及间接性的帮助民间消费增长。

2.港股二级市场

随着深港通在12月的正式开通,假设美元往后走强而使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内地资金南下动力或将进一步加强。当中以科技为主的新经济行业备受看好。

3.美、港股一级市场

考虑到A股市场政策上的不明朗因素,一批计划将要上市的优质企业将重新考虑境外市场如美国和香港作为上市地点,预计2017年海外股票市场将较2016年更为活跃。

华兴证券在过去一年为主要客户提供了重点证券交易所交易平台等更全面的服务,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了华兴的海外股票承销能力。

证券-中国大陆

2016年的境内资本市场,延续了2015年下半年大幅回调之后的盘整态势,资金在行业、资产之间轮动演绎,进行震荡分化的结构性调整。

从二级市场来看,2016年A股全年整体处于震荡调整的态势,并有企稳的趋势,而新三板在整体流动性匮乏的格局下,分化加剧,处于创新层的头部公司优势明显。

从资金层面看,国内流动性充裕,对安全资产和优质资产的配置需求强烈,尤其是在利率低位徘徊,人民币趋势性贬值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互联网新经济等优质资产的配置更加渴求。

从政策层面来看,监管层连出重拳整顿市场,遏制重组套利,虽短期内影响了如中概股回归等优质资产进入境内资本市场的进程,但为境内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市场基础制度完善赢得了辗转腾挪的空间,并将对境内一级市场及二级市场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将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新经济企业开始准备和筹划在境内上市。

2016年,华兴资本旗下华菁证券正式成立,华菁证券将成为华兴资本业务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根植于华兴资本的跨境服务能力,在境内资本市场全面助力新经济企业。

行业

大消费行业

1.电商

电商在经过热热闹闹的2015年之后,在2016年逐渐安静下来,并很有可能会在2017年再安静一段时间,这个领域将会进行自我盘整,以准备下一轮的重新出发。

这一年移动电商,无论是O2O、B2B、还是跨境等名词都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定义。虽然赛道各有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回归商业本质。从创业者的角度而言,无论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都会觉得对方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向对方渗透是大趋势,线上线下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在迅速融合,并且逐步找到更为合理的模式。

2.物流

随着物流行业进一步登陆资本市场,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来改变提升这个行业的效率。上市的快递公司也有资金来做一些新的业务拓展和创新业务的尝试,相信会有新的模式出现,不少物流企业也从自己原来的细分领域向物流的其他细分领域衍生。

3.教育

新一波的人口红利给教育行业带来一波非常大的机会。80后90后这些年轻的父母在教育领域有非常大的消费痛点和消费能力。行业的自然增长让不少教育企业的业绩水涨船高,虽然规模及不上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红利,但是毫无疑问教育会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好的投资热点,特别是K12和幼少儿教育。

互联网金融行业

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分水岭,伴随着为期一年的行业性整顿拉开帷幕,大家在这一年里更多地开始审视和反思,究竟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金融+科技”。

移动互联网在用户触达上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包括获客在线上与线下之间的转换、线上场景的拓展和延伸、以及更好的理解与满足用户需求等等。在金融领域,大数据影响和提升了各个细分行业的风控技术;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在逐渐影响监管政策;更高效、系统化、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在慢慢渗透和改变产业格局,这一切都是围绕着金融市场的本质,更好的控制风险和流动性,找到持久创新的盈利模式。

2016年仍然不乏成功的金融领域的融资案例,并且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 产品和理念围绕金融的本质,但又超越原有的商业模式,例如,通过更好的系统对接,改变原有的线下操作步骤,极大的简化交易步骤和提高资金的安全性。

- 以技术为驱动,更加强调技术对风险控制、获客及转化、运营效率、交易安全性的影响,以及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与改造。

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行业的渗透和改变还远未结束,2016年监管政策的相继出台,更多的是帮助整个行业“去伪存真”,找到真正的创新和突破,借助资本的力量走得更远更好。

高科技行业

2016年高科技行业的投资,相比2015年有所降温,从数量上与2014年水平相近。

云计算和企业服务方面,垂直行业方向百花齐放,创业企业仍处于早期并快速发展;通用平台领域竞争激烈,互联网巨头的企业服务平台整合流量趋势明显。创业企业或者走向行业纵深,或者与巨头平台对接及提供服务,成为其生态的合作伙伴。

人工智能在2016年大行其道,无论是软件或服务方面引入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元素,如智能客服、商业智能、自动驾驶等,还是硬件方面加入AI的操控核心,如机器人。在视觉、语音等人工智能方面,国内厂商发展进一步成熟,并与更多现实中场景相结合。此外,互联网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都重点进行投入和布局。

VR/AR作为全新一代交互方式曾被市场热捧,但由于硬件处理能力,软件内容丰富度、头显形式、普及率和使用频率等还存在问题,商业化道路仍有待探索。

智能硬件及先进制造方面,投资热点主要是消费电子为主,机器人及飞行器领域是其中重要品类。新能源汽车和出行工具的创业企业在2016年蓬勃兴起,并盘活了上下游产业链,无论是上游电池行业的重受关注,还是中下游产业链的短途出行工具、自动驾驶、车联网、充换电等方向,都陆续成为关注点。

内容与娱乐行业

2016年全面点燃了大娱乐产业,市场上“全面泛娱乐战略”层出不穷,同时多个内容形式细分内均出现了交易价格新高。可是如果从发展的眼光来看,现下所流行的单纯依靠大IP炒作的模式已经在上游开始逐渐降温,部分领域政府也已经开始介入挤除行业泡沫,17年会是部分火热细分洗牌的一年。

1.价格:2016年内,多家精品CP的融资成交估值刷新了行业记录,B端销售跨入千万级别。但随着实体经济低迷,最终买单的广告主们正在缩减预算。

3.市场:传统业态市场增长已经进入平缓期,付费市场持续发展,各巨头大力下注付费这一远大于传统内容+广告模式的蛋糕。CP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未来二八效应会更加明显,而在头部的20%中,会有更多的主题细分内容。政府频繁介入内容调控,从综艺节目到限韩令,系统性风险增加。但对电竞行业的大力支持正在推动行业发展。

3.模式:多个领域大上快干的传统模式开始失效。巨头的离散效应更加明显。用户的成熟正在倒逼CP深耕作品。

4.时间:在一波热潮后,资本市场逐渐开始意识到互联网时代可以用资金堆砌的用户习惯在内容领域失效了。经历过时间累积的公司价值开始凸显,资方对于时间的判断容忍度也正在提高。

房产行业

商业地产领域各类创新的商业模式涌现,成为2016年的房产领域的热点。

在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美国估值突破160亿美金的WeWork引爆国内联合办公领域的创业热潮,地产和互联网两类背景的创业企业纷纷入场跑马圈地,大额融资与合纵连横交互出现。

商办空间交易平台领域,由于移动互联网在企业端的普及,传统上分散在线下的办公空间搜索流量正在迅速聚集到线上,该领域内的创业企业在业务和融资方面竞争激烈。

在住宅交易领域,链家一骑绝尘,进一步证明了现阶段住宅交易平台传统线下布局的正确性,互联网背景的交易平台也纷纷转而开始线下布局。

在短租领域,通过业务拓展及并购驱动,途家奠定了在该领域的领先位置;在长租领域,目前仍处于群雄割据局面,产品和商业模型仍在探索中。

O2O行业

相比2015年的热闹,2016年的O2O领域一片萧杀。总体来说,人们已经意识到互联网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仅仅靠大规模的补贴是远远不够的,由补贴产生的市场,某种程度上扭曲了价格体系,凭空制造了不合理的需求。公司应以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行业效率为目标,因此具有对行业深度理解和运营能力越来越成为关键。

未来依然可期待,从需求端消费升级来看,用户需要有决策引导、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体验;从供给端产业升级来看,线下企业和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和运营效率提升空间更大,如涵盖服务提供者、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的SAAS系统,提高商户供应链水平的B2B系统等。经历了虚火消退,从业者将回归商业本质,从原本需求出发,为行业带来有价值的可持续的产品。

互联网医疗行业

只要传统医疗行业有问题存在,互联网医疗就有其发展的空间和价值。一些互联网医疗公司已不满足于已经积累的大量的用户、医生、医院等资源,开始尝试完善自身产品链,如打通诊疗服务、试水线下诊所等。

不少细分领域已有公司在积极尝试。

医疗本身是一个需要重度线下服务的行业,通常是由问诊、看病、治病等环节组成,互联网医疗难以避免与传统医疗行业进行融合,成为整个行业的一部分。当线上与线下结合,既能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又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社交行业

今年社区社交领域相当热闹,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已成熟的巨头和上市公司都积极创新和布局。以年轻用户为主流用户群体的市场,今年呈现出一些特点:

● 社交媒体的内容消费和创造从过去的文字、图片、动图进入了视频时代,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静态内容;直播产品成为主流,无论是大平台应用、初创型公司还是互联网巨头都加入其中,一度出现“百播大战”的盛况

● 有价值的内容高度被重视,用户为内容本身付费逐渐成为商业变现方式之一

● 平台型应用在持续低成本积累用户、推出新产品条线以及商业化等具有优势

● 出海浪潮持续高涨,相对单纯的流量环境、竞争环境是吸引国内互联网企业出海的主要因素,出海的应用也更多元化,不仅包括早一批的清理、桌面应用等,还有内容聚合,内容创造等应用

医疗医药行业

危机

医药/生物技术行业:贝达药业于2016年11月初登陆深圳创业板,再一次激发投资者对于创新药的热情。同时2016年监管部门推进了包括新药快速审评审批制度、临床数据规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GMP质量强化、两票制等在内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重大变革,涉及医药全产业链。另一方面,药企亦积极探索国际化战略,寻求创新药及首仿药价值的最大化,获得最优效益曲线。伴随着政策利好密集出台、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健全,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内创新药仍会成为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热点。

医疗器械:一方面政府加强了对行业的监管,CFDA发布新标与质量管理规范,同时对流通领域相关商业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另一方面放开医疗器械优先审批范围,对诊断或治疗罕见病,恶性肿瘤,老人,儿童病,并有显著临床优势的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进行优先审评,意图实现国产化的进一步提速。进口替代将会成为医疗器械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以及资本市场的关注重点。

医疗服务:在政策方面,国家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发展,开放医生自由执业,逐步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举措,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市场方面,以眼科、妇产、医美、牙科等专科为代表的民营医院在国内医疗服务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快速扩张,资本亦更为青睐此类可复制可规模化的运营体系。同时,跨国并购海外领先医疗服务机构的步伐显著加快。

诊断及基因检测:诊断及基因测序领域在资本市场的热度有较为明显的上升,基本集中于行业中游服务商。中游服务主要包括测序服务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增长速度最快且竞争激烈,是国内企业的主攻方向。目前国内提供测序服务的公司未来将面临技术驱动及市场驱动两种发展模式,如何进一步结合技术、产品、市场和资本用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是行业关注的重点。

展望未来,政府非市场化政策管制会逐步放开,但质量管控会逐步趋严。创新研发能力已逐渐成为中国医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提供政策溢价及长期成长空间。同时,行业整合会更加活跃,市场份额将向拥有渠道优势的企业集中。海外并购将持续升温,成为超越行业增速,实现规模化发展,获取或扩张新产品技术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包凡预见:

过去一年发生太多事件,虽然无法预测这些事件对2017年的影响,但有些长期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 美国大选,英国脱欧,欧洲民粹主义崛起,标志着二战以后美国为首建立的全球秩序被动摇。未来的世界可能是个多极的格局,全球化的进程可能受阻,地缘政治的矛盾会更尖锐,给金融市场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 美联储12月加息,可能是一个持续了近二十年的信贷周期的结束。过去二十年的资产价格在不断创新高,随着信贷周期的结束,资产价格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在反周期的过程中,很多之前被隐藏的风险会释放出来,未来几年里爆发一场金融危机是高概率事件

● 在科技领域,创新碰到巨大的瓶颈。移动互联的人口红利已经被耗尽,目前很难看到颠覆性创新,而人工智能,浸透式体验等大多还停留讲故事的阶段。创投行业的源头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行业的发展

● 全球化是西方民主精英的发明,高科技产业又是全球化的最大得益者之一。当民主精英制度面临危机,新的政治力量和科技精英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科技精英未来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是否能处理好企业和政府社会的关系

可以看到,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只能放弃对将来的短期预测,但这不代表我们随波逐流。恰恰在这么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里,我们每个人应该专注在自己看得清值得做的事情上。作为一个创业企业和金融机构,我们提几个建议:

● 无论市场环境如何,中国的未来在新兴经济,这点毋庸置疑。我们国家已经过了人口红利的阶段,产业升级,消费升级,都需要新技术新模式。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继续投入到新经济的洪流里

● 作为创业者,应该去虚存实,回归本源,把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随着新经济和传统经济的融合,未来每个跑道都可能产生千亿级的龙头企业。靠圈钱为商业模式的年代过去了,当流动性离你而去的时候,你才知道它的珍贵

● 金融机构应该服务实体经济,帮助那些未来的龙头企业成长,并分享他们的成果,而不是利用过剩的流动性在市场兴风作浪,赚信息不对等的钱。诚信是金融机构的基石,要对他人负责。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当危机发生的时候,无论你是中介还是平台,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 中国的新兴产业已经日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流,不再是一个试验田。对于新兴产业的企业家而言,应该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国家作出积极的贡献。盈利固然重要,但盈利的来源、盈利同时是否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以及盈利对行业发展是起到正向还是反向的作用,这些是我们大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题目是横渡2017,取自屈原《橘颂》的“横而不流兮”,意指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当一个人面临艰难抉择的时候,他依赖的是自己的价值观;企业亦然,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决定了这个企业能走多远。过去十年是中国新兴经济的黄金十年,一批卓越的新生代企业家涌现。2017年我们将面对一个 Brave New World,而这个新时代召唤着新一代企业家精神,我们期待2017成为中国新一代企业家精神的元年。

华兴资本包凡:技术创新会成为中国当前“破局”的关键

中国当前的创业形势是什么?境内外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差异在哪?作为财务顾问,我们能为创业者提供什么?那些走到顶端的创业者,他们有着怎样共同的基因?以下是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华兴阿尔法负责人周翔、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在“真格大师讲堂”上的分享。


来源 | 真格基金(ID:zhenfund)

分享 | 包凡、周翔、王强


包凡:技术创新是“破局”关键



中国当前的创业形势


中国的互联网真正发展起来应该是在 2005 年百度上市前后,这几年,处于头部的互联网公司越做越强,在中国有 BAT,美国有 FANG(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不知道在座有没有对地缘政治感兴趣的朋友,我觉得这个形势有点像中国、美国、俄罗斯这些大国在角力,每个人都在划地盘,拉小弟,有些小弟干着干着也想取代大哥的地位。


初创企业应该弄清楚的是,不是说有了“超级大国”,自己的小国就发展不好,而是要认清楚形势,选择自己的方向。最近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里不也走出了不少厉害的公司么?像滴滴、新美大、京东、今日头条、携程、饿了么,各自也算一方霸主。它们是怎么冒出来的呢?重要的还是做了巨头们干不了的事,或者说是巨头们没有时间干的事。它们撕开一道口子,又善于利用巨头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快速巩固了自己在市场的地位。


那么这种格局会不会变呢?我觉得是会的。过去的几波浪潮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驱动,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怕就怕在,你只要被巨头摸清楚底细,你能干,它也能干,拼到最后就是拼资源,优势自然又回到了巨头手中。


我预感未来几年内,人工智能、大数据、包括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使得技术创新真正成为中国当前“破局”的关键,这对于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是好事。


境内外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差异


国内外的资本市场是不太一样的,在价值观、衡量标准上都有差异。


首先,中国的资本市场采取准入制,你的公司想去 A 股上市,需要经过相关机构批准。而在美国基本上只要符合资格就可以上市,有人买你的股票就行。这意味着国内 A 股公司的「壳」非常有价值,就像北上广深的户口一样。去年一度引发热议的注册制之所以很难实行,原因就在于此:如果户籍取消了,老北京老上海的人利益怎么办呢?这 3000 家 A 股上市公司,每家的壳都有30亿左右的价值,注册制牵扯到的利益面很大。


其次,中国的资本市场,八成左右是散户,而美国则有八成是机构投资人。打个比方,一桌十个人打牌,如果全都是专业选手,或者专业选手占了八个,那么这一桌牌只能靠本事吃饭。而如果只有两个专业选手带着八个业余选手,打法就不同了,这两个专业选手互相之间不会对着干,而是想办法串通在一起赚其余八个业余选手的钱。俗话叫割韭菜,割完一波歇一阵子,等着种起来再割一波。


当然国内资本市场还是有很多优点。资本市场无非就是为了两个目的,融资和套现。国内 A 股市场套现很方便,上市公司流动性比在美国方便许多,这是一些人希望看到的。对于创业者而言,你们需要看清楚自己的公司更适合在哪个市场发展,能让公司做到资源配置最优的市场才是好市场。


关于企业并购的那些事儿


近几年几乎所有著名的合并案件,华兴都有参与。坦白说,如果谈判双方都想要同样的东西,合并就不会成功,针尖对麦芒肯定做不成交易。其实追问到灵魂深处,每个人想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想要名,有的人想要利,想当皇帝,就要有向退出者割让股份、给够美金的气度。他们为了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所出让的股份和现金都是天价,但这确实是为了让公司走得更远的选择。当然,退出者虽然得到财务自由,心里也是五味杂陈,自己创办的公司,自然就像孩子一样难以割舍。但正是人们所追求的终极目的存在差异,才使得那些优秀的公司结束对抗、产生合并的可能。


周翔:战略比估值更重要



当前市场的融资状况


目前看来,处于 A/B 轮的公司会比天使轮和 C 轮后的公司融资要容易一些,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优秀的公司正在逐渐地成长起来;另一方面是专注于 A、B 轮的基金这几年获利颇丰,所以如今每个月市场公开的 A/B 轮融资项目大概有 150-200 个。相比之下,天使阶段和 C 轮要略微艰难,因为资本市场的周期和创业周期是对应的,大部分天使基金要忙着管理去年投的很多项目,而 C/D 轮的公司常常是在去年以很高的价格拿了一笔钱,结果今年公司的发展匹配不了上一轮的估值,所以没人敢接。


今年大家都在看文娱和媒体,而技术类的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因为回报周期长、大众接受度低、商业模式较重等原因,短期内投资人还是持观望状况。所以下半年投资人依然会非常谨慎,如果诸位有机会融资,最好为过冬储备好足够的粮草弹药。在选择投资人的时候,应该更多地为公司长期的战略规划做准备,而不是盲目去抬高自己的估值。


财务顾问能为创业者提供什么?


作为华兴旗下专注服务早期创业公司的财务顾问(以下简称FA),华兴阿尔法在关注项目时主要看这三点:


1.核心团队的能力。CEO 本身的背景、团队成员的协调度,以及大家先前的共事经历、执行力、战略决策能力等等;


2.多多少少会看一点风口。比如 2014 年的 O2O、2015 年的供应链再到今年的文娱媒体等等。原因是这些领域本身前景很广,而且格局未定,机会相对而言比较大;


3.商业、资源、技术方面的核心壁垒。那些跟风而行的公司,往往在 B 轮之后就没了声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投资人看不出他们的核心壁垒在哪里。


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FA在融资节奏控制、项目故事梳理、前期材料准备等等方面都可以给予比较专业的支持。融资不仅仅是去找投资人这么简单,前期准备的工作必不可少。市场上竞争对手都有谁?分别都融到了多少钱?哪家基金的投资?你的公司如何去讲故事?你准备花多少时间见投资人?用多长时间把这笔投资搞定?这些都需要梳理清楚。


2006 年我刚刚入行的时候,市面上的风投基金很少,两个星期拜访二三十家算是差不多了。可现在不一样,如果不经准备和筛选,三个月的时间都不能将市场上主要的风投基金拜访一遍,这毫无疑问会耽误公司的业务发展及融资进度,所以创投双方就需要 FA 公司来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寻找投资,找对基金和人非常重要。举个例子,做 VR 项目的创业者,却找了一位主要关注医疗、教育项目的投资人,项目被拒绝的几率会大得多。而如果你被这位投资人拒绝了,那么你和这家投资公司基本上就没有后续发展了。同样,基金的投资领域也一直在变化。有些基金过去会涉猎很多领域,但行情变化之后,很多领域都不一定会再看,也有可能转向另外的方向。所以,哪怕他们有兴趣了解你的项目(更多地不过是想学习),和你接触,对你和你的公司而言只不过是浪费时间。甚至一些基金的风格、投资人的脾性,都要弄清楚。哪些投资人喜欢临阵跳单?哪些人比较守信用?怎样谈判才能多争取两个点的股份?隔在两者之间的信息鸿沟,往往就需要 FA 出来牵线搭桥,锦上添花。


王强:伟大者的秘密基因



今天我听包凡如此心平气和地讲述着自己在浪潮中搏击后的心得,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道理:扪心自问,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当机会之门打开,只有抢到头班车的创业者才有可能实现梦想。老大永远只有一个,而老二、老三往往要面临被并购的抉择。这个时候,是坚持再拼一把呢,还是接受并购,选择合理的价码离开,都没有好坏之分。追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果内心有所回应,那就是恰当的选择。


我认识包凡多年,他非常酷,常常穿着皮衣、骑着摩托车出门。他把华兴资本做到了国内行业第一,见过最惊险和最复杂的商业故事,却依然古道热肠,常常和我讨论,怎么样才能为中国的商业文明、新一代的中国企业家提供点什么。像他说的,我们创业、赚钱,赚多少才够?人心是贪得无厌的。你有了私人飞机、游艇、美国也买了几栋房子,许多人会说,Wow,很棒!但若干年后,这些都不会留下任何意义。


我发现,那些走在行业顶端的人,他们的共性一定是想得开、想得远、出手大,他们处理过那么复杂的商业案例,但依然能够对商业的本质保留着一颗赤子之心,时刻思考着怎么用商业推动社会的发展。


所以人生非常好玩,面对复杂的业务,你须能够淡定地面对,而对于那些看似毫无意义的、毫无价值的东西,要把它当做成就你伟大性的机会来对待,这便是我在书里写过的“无用之物的有用性”。


现实中,许多人每一个毛孔都在贪婪地吮吸有用性,其实,如果你能在内心和现实保持一点点距离,看得远一些、高一些,长久一些,可能就会发现那些伟大者的秘密基因。祝福包凡,希望创业者的事业也能像华兴两字所蕴含的内涵一样,代表着中国的复兴、人性的复兴、理想的复兴。



我愿意以我全部的科技换取跟苏格拉底待一个下午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读互联网思想(wanging0123)!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27168430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