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估值超过10亿美元知乎的互联网思维!


1月12日消息,知乎宣布已完成D轮1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今日资本,另外,包括腾讯、搜狗、赛富、启明、创新工场等在内的原有董事股东也全部跟投。据创新工场李开复透露,知乎该轮融资完成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

知乎创始人兼CEO 周源


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在2017年1月12日早晨发给员工的内部信中表示:近年来知乎的稳步、快速成长,是由于我们一直把内容和用户的质量放在发展的首位,而非单纯追逐数量和流量。此外,找投资不仅是找钱,更是找队友。徐新(注: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总裁)投出了网易、京东和新美大等一批知名企业,是有着丰富经验和资源的投资人,我们非常荣幸获得她和今日资本的认可,也欢迎新伙伴上船。


同时,周源还透露:2017年,知乎将面向广泛的知识消费者和机构伙伴建立大型知识平台。以此为基础,知乎不仅要为新兴中产、知识阶层提供最佳的讨论体验;为知识工作者提供工具和舞台,帮助他们获得尊重和认同;同时也将为知识消费者搭建足够好的消费网络,让有价值的知识能够变现。


而此次对知乎的投资是今日资本近一年多内领投的最大一单。对此,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总裁徐新表示,对知乎的观察持续了一年多时间,C轮时曾遗憾错过。如今知乎已经不仅只代表问与答,当它能够进一步围绕知识的供需解决有所突破,就有可能成为满足用户多场景内容消费和更多需求的伟大公司。因此,今日资本希望能够帮助知乎打造长期品牌,从而发挥出作为高效能平台的更大价值。


根据知乎官方数据,截止2017年1月,知乎已拥有超过6500万注册用户,平均每天有1850万活跃用户访问和使用。2016年全年,知乎用户提出了超过600万个问题,撰写了逾2300万篇回答和151万篇文章。


此外,过去一年时间内,知乎也从不同维度不断扩充“知识”的连接,一方面引入了话题索引、知乎书店等结构化内容产品,满足用户从0到1了解某个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知乎所推出的“知识市场”服务,在移动场景下进一步提升讨论效率。以“知乎Live”为例,自2016年5月14日推出至今,知乎已举办超过1500场“知乎Live”,737位主讲人平均时薪达10980元,单场参与人数最多为12万人,而单场知乎Live收入最高达到19万元。


据悉,知乎于2011年1月获得由创新工场投资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2012年1月获得启明创投投资的数百万美元A轮;2014年6月获得赛富基金和启明创投的2200万美元B轮融资;2015年9月获得腾讯和搜狗的5500万美元C轮融资。


对互联网思想而言,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知乎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我从周源的内部信里可以一窥貌:


一、海盗精神,这源于乔布斯:“It's better to be a pirate than to join the navy.”(“做一名海盗,比参加海军更有趣。”)那么什么是“海盗精神”呢?那就是哪里有宝就去哪里抢,而且不择手段,杀人放火都可以干。只要抢来就是自己的,然而谁想觊觎他们抢夺来的财宝,他们就会跟你拼命。这种精神用在科技领域就是颠覆性创新,而非跟随者。周源在内部信开头就用“各位海盗”的称呼,意味深长。


二、用户思维。用户需求才是有价值工作的源泉,知乎的着眼点应该是围绕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来工作。


三、产品思维。2016年知乎做了机构帐号、广告产品、书店、知乎Live、值乎和分享,都是围绕用户的真实需求,快速迭代的结果。,



附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内部信全文: 


各位海盗,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在从我们当前的战略面向广泛知识消费者和机构伙伴建立一个大型知识平台开始,从各自的角度思考2017年的工作计划。我估计可能很多同事会有疑问,我们应该如何达成这个目标?以及这个目标意味着什么?


简单的回答是:我们大可忘了这个目标。why?因为这是公司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结果,无论它多有意义,概念多准确,结果都应该是在大量的、有价值的工作之后自然形成的东西。


用户需求才是有价值工作的源泉,我们的着眼点应该是围绕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来工作。


面对过去的2016年,为什么我们做了机构帐号、广告产品、书店、知乎Live、值乎和分享?抛开所有的外部评价,我们自己对自己做一个总结,一个积极的答案是,知乎团队比以往更加积极的在拥抱用户需求变化,并同时努力改变自己。


拿机构帐号举例,我们创立之后前4年,一直是不允许机构帐号注册使用知乎的。因为我们担心,如果允许了,会不会破坏社区氛围,会不会伤害用户的体验,于是就制定了对应的规则。这个规则执行了4年,但问题是,机构和组织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在真实的社会中,他们是如何与普通用户进行交流?有没有可能围绕具体的需求来尝试产品?这些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整个团队从上到下,反而没人关心了。


机构帐号的推出,在2016年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我们拿出了大量的时间去调研和理解用户的需求,去思考在真实的社会中,一个组织和一群用户,到底是如何互动的,诉求是什么,障碍是什么,有没有可能通过产品改进,显著改善双方的沟通的体验?这些工作,让我们取得了积极的进步,机构帐号产品上线的同时,其实是让丰富社区生态有了机会。


再举一例,我们为什么要做Live?是因为内容付费+消费升级风口当前?我前几天看到有媒体拿知乎Live举例论证风口已到,我觉得蛮好笑的,那明天我们不做这事了,那是不是风掉停了呢?其实我们在2015年就观察到在知乎有一批用户经常收到付费咨询的需求,然后我们去调研,发现用户体验路径很别扭,支付是分裂的,沟通是散乱的。这是非常明显从知乎产生出来的需求,但我们的产品无法帮助用户低成本,高效率的完成它,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这就产生了Live。


所有的新产品场景,都来自于用户需求。深入去理解用户,体察那些真实的、微小的变化,然后去迭代产品,升级知乎的核心能力,这才是我们的始终。


需求并不是目标,需求是用户本身。知乎现有的一切,会不会固化我们的认知?要消除了脑中的桎锢,不一叶障目,才能发现更大的世界。


说实话,我们已经身处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新行业巨头在崛起。在竞争中胜出,固然是一个结果,但Google之于 Microsoft,iPhone之于Nokia,表面上是追逐结果的竞争,实质上,是用户需求的迁移,衡量标准是你多大程度理解了用户的需求,完善了它,甚至是提升了它。


在今天的知乎,每天人们真实的问答和分享,产生了大量原创和优质的内容,不仅解决他们彼此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源源不断的注入到整个中文互联网,为人人所用。2016年,我们新推出的机构帐号,丰富了平台的生态,搭建了自有广告产品体系,为公司规模化盈利打下基础;而知识市场领域,全新的知乎Live,书店和值乎,则带来了知识工作者直接获得收益的新的可能性。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知乎从社区逐步成长为平台,创造了以前未有的价值。


当然,把容易看到的成绩放一边。更多的是,我们变化不够快,对用户理解不够深,缺乏把产品从好用提升到优秀的紧迫感,事实上,很多地方我们还称不上好用。


我希望我们的团队,面对外部环境,要沉心静气,面对用户需求,要积极主动。以一个大平台+X个小团队的方式,围绕用户的真实需求,快速迭代,推陈出新我们的产品。这样,知乎才有机会成为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对用户都有价值的产品。


现在2017年已经开始了,我们首要任务,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去优化、去发现用户在生发优质内容的各种场景,知乎不仅要为新兴中产、知识阶层提供最佳的体验,为那些分享有用、有价值的内容的人们提供工具,拓展场景,让他们获得尊重和认同;让知识工作者拥有真正的舞台,让有价值的知识可以变现;同时也要为广泛的知识消费者搭建足够好的消费网络。

新年之际,提几个问题:


对于知识市场,现在我们还在做很多推荐和运营的工作,那如何给用户更丰富和强大的工具,让他们成为主导,同时我们专注在工具的完善和市场机制的效率和公平性上?


问答是一种场景,而用户的沟通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媒介形态中,哪些是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改进到产品中的?现有的方式是在减低用户的成本还是局限他们的场景?


未来的内容形态将如何变化,现在我们已经把一本书变成多次讨论和分享,没有可能形成更有效的互动?从1分钟到 1个小时颗粒的信息如何适应用户新的消费需求?


广告也应该是一种有价值的内容,用户和客户的预期是什么?什么是产品可以改善的?


为此我订立了知乎年度的OKRs:

Objective:为广泛知识消费者开拓新场景;

Objective:实现规模化的广告营收能力;

Objective:知识市场成为真正的市场。


最后,跟大家同步一个好消息,知乎的D轮融资已经顺利完成,新投资方是今日资本,其他诸位董事股东也全部跟投。本轮融资速度史上第一,实际上还没来得写PPT就谈定了,钱到账的速度也很快,1亿美元已经在上个月8号入账。


如我之前所说,找投资不是找钱,而找队友,徐新投出了网易、京东和新美大等一批知名企业,是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的投资人,欢迎新伙伴上船。


知乎的估值在过去1年有了几倍的提升,这和2016年知乎团队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是分不开的,希望各位继续努力,以用户为源泉,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