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类永生计划!延长人类寿命的方法曝光,这个研究结果让全世界都炸了!


人类永生计划!这个研究结果让全世界都炸了! 


来源:水木然专栏

前  言


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可思议:穷人整日都在想着买房,然后在各种小便宜和娱乐八卦里一点点沉沦,而最顶级的那一小撮富人,却在悄悄研究“长生不老”!




  下文来源:微悉尼 (ID:wesydney)


上周,在迪拜举行的WGS(World Government Summit 世界政府首脑会议)上,一个世界性的人类计划让嘲讽者看得目瞪口呆。


在雷动的掌声和四散聚焦的聚光灯下,Ian Pearson向台下深深鞠躬,并说:


“HIBA,将在2050年实现!”



HIBA全称为Hybrid Intelligence Biometric Avatar,又称混合智能生物。


这个计划为何可以达到炸场的效果呢?我们慢慢道来…



首先,人类为何会死亡呢?或者说,若想让人类实现永生,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弄清楚人体各个系统细胞的遗传机制。


人类的寿命最大限度受制于自身细胞的分裂代数,要想永生,就得解放细胞分裂代数,使细胞不断分裂下去。


但是,目前这项研究结果却是有限的:



接下来,为了得到永生,就得完全了解人体体系,有针对性的延长寿命。


这就需要进行各个系统细胞的繁殖机制分析,找到影响寿命的遗传因子,改变这些因子,从而改变细胞的繁殖机制。


同时还需考虑到代谢等问题,这种基因工程技术,目前来说相对较为宏观…



而HIBA研究成果,正是用来解决上述问题的。


这项研究将在2050年正式迎来成果,并且70后将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针对这些问题,Pearson先生说,这些困难看起来,都是身体上的困难。可是又有谁规定,永生就一定是身体上的永生呢?



Pearson在HIBA中提到,人类想要永生,有三种实现的方法…


更新你的身体部位


Pearson说,在2030年左右弄清楚人体各个系统的细胞详细结构,并可以通过生物技术和药物来控制细胞年龄,并恢复细胞活力。控制了细胞,就是控制了寿命。



他说:


“如果让一个95岁的人永生,他一定不愿意,但如果把年龄设定在30岁,那就不一定了。”


同时,在器官移植方面,利用现有的3D打印技术,在2030年左右,可以使人类器官捐献者变得多余。


我们可以自己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器官,没有排斥,不需要捐献,来替换自己衰老的器官。



这就有人要说了,这个问题已经被研究很久很久了,基因工程要跨越如此大的一个障碍,短时间内绝对不可能啊!



然而,Pearson带来的可不止这一种研究,重量及研究还没有登场呢…




生活在机器人躯体中


我们都知道,大脑是控制整个身体乃至生命的中枢。


在一开场,Pearson就说道:


“心智基本上是在云端,并且能够使用任何你想居住在现实世界中的机器人。”


这个理论一经提出,台下一片哗然…



什么?这个意思不就是,将人的意识上传到云端,再下载到机器人中吗?不就是人工智能大脑,变成人类的活体大脑吗?


是的。



Pearson研究表明,在50年的时间里,我们也许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租用一个机器人,就像租车一样。我们可以将我们的意识上传到机器人电脑中,即使原始的身体死亡,我们仍然可以将数字思维储存在计算机上,并带着诗和远方,


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有一天你的身体死了,也许你被巴士撞了或严重的疾病击中,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你的头脑仍然在那里。”


因为到那时,我们已经告别了自己有机的身体,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机器人的身体。


这样狭义的永生,虽然有些反自然,但听上去还不错啊…


那么介时,这项技术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



Pearson笑了一下,将一片研究蓝图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


你可曾想象过这样一个世界:我们的思维和意识都储存在一个巨大的世界网络当中。



我们不需要有机的躯干,也不需要机器人的身体,我们就像是游戏中的一个角色,利用电脑和智能网络,生活在《黑客帝国》一般的世界里…



是的,在2050年,这项技术将彻底开放,面对全世界的人类…


Pearson表示,在2050年,我们的思维将呈现在线模式,我们可以快乐的生活在计算机模拟中…



你可以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虚拟世界上,当然也可以在任何计算机上的任何地方进行。


“你可以在网上想象出尽可能多的乐趣。”


幸运的是,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就是众多虚拟世界点之一。


你可以把你的思想连接到数以百万计的其他头脑,并拥有无限的智慧,同时出现在多个地方。这样一来,我们就完全突破了躯体的束缚,告别了语言,告别了交流,完全生活在只靠意识就可以传递思想的虚拟世界中。


成本可控,70后将成为第一批永生者


理想都说完了,该谈钱了…


Pearson说,


70后将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那么这么大一个工程技术,是一般人可以体验的吗?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Pearson给出的答案是:可以


Pearson将这个计划的发展与实施分成了两个“10年”。他的计划是,在试验彻底开放后,用20年时间,将这项技术普及全人类。



在2050年只有富人和名人能够实现永生。而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大多数人大概能够在2060年代实现永生。


只有那些2060年时年龄在90岁以下的人才有机会,也就是那些出生在1970年以后的人。



到了2070年,一些相对贫困的国家或地区人口,也将可以使用该技术。


就是说,现在年龄在50岁以下的人有很大的机会获得永生,而且年龄在40岁以下的人几乎肯定能够实现永生。



他补充道:在10年、15年或者20年之后,获得永生的成本将从数百万下降到数百英镑。


它也有可能成为英国国民健康保健内容的一部分。人们或许不一定非要一个机器人身体存活,他们或许能够生活在一种计算机模拟中,并且将你的意识与数百万人相连,从而获得超级智力。



我的天,这不就是“秀才不出门,却知天下事”吗?!坐在家中就可以游遍全世界啊!




技术面临的挑战


Pearson提出的愿景,实际上,是可行的。


目前,谷歌等大型公司都在共同奋力研究,因为目前所存在的,只是技术问题,而技术问题,都终将得到解决。


因为:只要是技术问题,就会有技术上的解决方案。



但是,这项技术所存在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永生者将会成为历史上最焦虑的一群人。


《未来简史》中说道,


他们只是达到长生,而不是真正不死。


他们不像我们这些凡人终有一死,他们的生命不会有到期日。


他们会丧失人生中多种乐趣,他们不再为冒险而激动,不再为奇迹而感到幸运,他们得到了生命,


却丧失了生命的意义。



另一方面,家庭结构、婚姻和亲子关系就将大为改观。


想象一下,一段婚姻需要持续110年,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现在多次结婚的情形可能会日益普遍,像是如果一个女人在40多岁生了两个孩子,等到她120岁,养孩子已经像是个遥远的记忆,只算得上是长长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插曲。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究竟会发展出怎样的亲子关系。



所以,技术的提出与解决,可能只是永生中的一小部分。


更多的问题,可能出现在社会、政治以及人性之上,而这些问题,可不是几十年可以解决的…




在这场对死亡的战争中,如果科学上出现显著进展,


真正的战场就会从实验室转移到国会、法院和街头。


而如果科学的努力宣告获胜,就会引发激烈的政治冲突。


过往历史上所有的战争和冲突,很可能规模都将远远不及接下来的这场争斗:争夺永恒的青春。



作者:水木然


在原来,生命对于每一个来说是平等的,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也是恒定的。而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金钱和权力面前,生命正在变的不平等,时间正在变的有偏见……


长生不老,自古以来就是地球上“富有者”和“掌权人”的终极追求。比如秦始皇,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他它为了长生不老,派了上千名童男童女前往东海找寻不老神药,最终只是上演了一出历史闹剧。


而如今,世界最富有的这帮人,开始继承他的遗愿,继续在“”长生不老“这条路上不懈努力!


其实,这方面还有类似研究等的是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他认为如果把生物当做计算机软件,我们可以通过对生物体内的细胞进行重新“编程”,从而来应对各种影响生命延续的衰老和疾病。人体内被称为基因的有23000个“小程序”,通过重新编程,我们将帮助人类远离疾病和衰老。



到2020年左右,我们将开始使用纳米机器人接管免疫系统。在不远的将来,血液中的纳米机器人将可以纠正DNA错误,人类将在2029年开始实现永生。


而到2030年,血液中的纳米机器人将可以摧毁病原体,清除杂物、血栓以及肿瘤,纠正DNA错误,甚至逆转衰老过程。


库兹韦尔坚信“奇点”(The Singularity)绝对存在,届时在技术的帮助下,人类将实现永生。库兹韦尔认为,人类将在2045年实现永生。因为那一年非生物智能的创造力将达到巅峰,超过今天所有人类智能总和的10亿倍。


再换一个角度:通过人机交互或者脑机接口等技术,可以把人类的意识上传至计算机端,短期内可以增强人类的认知能力,长期来看,则可以实现一种数字化的永生。至于人类的肢体,最终可能将和机械、云端相融合,甚至被后者完全取代。


再换一个角度:如果能利用干细胞制造出自己的组织或脏器细胞甚至组织或脏器本身,那么在人类的组织或者器官发生疾病或者衰老之后只要用干细胞再重做一个换上去就可以了。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不断地更换老化了的零件,那么这台机器是可以永远使用下去的,人体也是这样,所有衰老的组织和器官都能够不断地更换的话,人类也就可以永生了。


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们对待自身条件就和对待iPhone一样,一旦对其不满,就会想办法去升级。在未来人们会通过生物控制或者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吧自己变成一半是有机物,一半是无机物的半机械人,这种半机械人会全知全能,甚至能掌握自己的生死。


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历史学教授Yuval Noah Harari 提出,富人们正在试图把自己变成一种半机械人。


很难想象在未来,一个言谈风雅举止绅士的阔佬居然是一堆金属板和电路组成的人……



真的,在金钱和权力面前,生命正在变的不平等,时间正在变的有偏见……


其实人类文明里不断出现神鬼,也是人类希望生命会有无穷延续的一种表现,而近一两个世纪,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对神灵的依赖也在减弱,最近一项研究表明,21世纪的年轻人中,66%已经没有宗教信仰。如果半机械人真的试验成功,那么宗教、金钱、人权、情感等一切人类属性都将岌岌可危。


这真是个荒谬又戏剧的时代,我们在狭隘的经济问题争吵不堪,比如贸易保护,比如金融危机,然而真正的黑天鹅却忽然振翅而起,当我们以为人类的泡沫剧将一直循环重播时,大结局却平静到来……


喜讯!延长人类寿命的方法曝光:

干细胞疗法、吸血鬼疗法、意识上传、人造心脏



我们能治愈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吗?

奥布雷·德格雷有打败衰老的雄心壮志。

人类能像治疗其它疾病一样治愈衰老吗?

  北京时间4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已经打败的疾病不计其数,小儿麻痹症、伤寒、麻疹、破伤风、黄热病、天花、白喉、水痘等疾病在世界许多地区已经几乎根除。在疫苗和强效药物的帮助下,我们拥有了抗击细菌、寄生虫、病毒等威胁人类生命的病原体的能力。

  但古往今来,有一种“病症”是人类始终无法逃脱的——那就是衰老。随着年龄渐长,细胞渐渐运作不畅,导致癌症、心脏病、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与衰老相关的疾病每天约造成10万人死亡。而为了减缓衰老进程,全球的资金投入达数十亿之多。

  不过,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我们对这些病症的理解有误,认为我们应当将衰老本身也看作一种能够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在BBC近日推送的播客《明日世界》(Tomorrow‘s World)中,主持人介绍了一些正在研究减缓、甚至阻止衰老进程的科研人员。

  他们将希望寄托在最近的几次研究发现上,这些研究认为,生理衰老也许可以预防并根治。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机体衰老速度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DNA中的微小错误如果不断积累,细胞就会出错,最终导致组织受损。日积月累,这些变化的严重程度便可决定你会健康地安享晚年、还是在慢性病的折磨下足不出户、苟延残喘。

  有志于此的科学家无疑处在主流医学界的边缘。但全球已有多家研究中心将寻找阻止衰老的方法视为研究重点。动物实验显示,我们的确有可能显著延长特定物种的寿命,又为人类增添了几分希望。

  二甲双胍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常见药物,它可以延长啮齿动物的寿命。此外,上世纪90年代初,现任谷歌成立的Calico实验室衰老研究组副主席的辛西娅·凯尼恩(Cynthia Kenyon)证明,只要改变蛔虫遗传编码中的一个字母,便能将其寿命从三周延长到六周。

  在播客《明日世界》中,人类长寿研究的代表科学家之一,奥布雷·德格雷(Aubrey De Grey)介绍了延长人类寿命的方法。德格雷是加州“掌控可忽略衰老研究基金会”(Strategies for Engineered Negligible Senescence (Sens) Research Foundation)的首席科学官。该基金会主要研究再生医学,力争延长健康人的寿命。德格雷表示,他们的目标是为中年和老年人研发出一套特定疗法,让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年龄与30岁以下的年轻人相当。

  德格雷称,他们想“修正30岁到70岁间的不良变化”。

他认为,与衰老相应而生、导致相关疾病的细胞损伤主要与七项生理因素有关:

分别为:

组织细胞更新速度偏慢;

细胞增殖失去控制(如癌症);

细胞未按规定时间死亡(同样如癌症);

线粒体DNA受损;

废物在细胞内堆积;

废物在细胞外堆积;

以及细胞外基质僵硬。

输血能减缓衰老进程吗?

假如我们专注于此,也许我们也能打败衰老的宿命


  德格雷及其团队称,他们已经找到了应对上述所有问题的方法,可以用他们研发的疗法来解决“干细胞疗法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即细胞过少的问题。”德格雷指出,这可以为组织提供新鲜的年轻细胞,替换在衰老过程中死亡的细胞。而其它问题,如细胞未按规定时间死亡等,则需要更加复杂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用基因靶向技术引入自杀基因,这些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能够杀死细胞。”德格雷指出。不过关键在于,这些基因必须只有在细胞生长模式弊大于利时,才能表达产生致命的蛋白质。

  德格雷认为,光用这些方法还不足以彻底阻止衰老,不过也许能为病人延长30年左右的寿命。在他的想象中,未来的“返老还童技术”能够将老年人体内的细胞转化为年轻时的状态,等于多为他们争取了一些时间。理想状态下,60岁老年人的生理水平可以恢复到30岁的水平。但由于此类疗法无法一劳永逸,再过30年,这些细胞又会老化成为60岁的细胞。

  德格雷希望到那时,人们已经推出了“2.0版”疗法,可以使病人再次返老还童。这样一来,等到细胞再次变成60岁时,此人的实际年龄已经150岁了。

  但进行这种操作时必须多加小心。尚无实验证据显示人体会对这种“软件升级”作何反应。就像计算机一样,如果升级过多,身体也许便会“卡壳”。

  但德格雷认为,这种想法会阻碍抗衰老技术的发展。他指出,我们始终将衰老视作不可避免的宿命,因此试图阻止衰老带来的伤害往往会被当作伪科学。

  相信衰老相关疾病可治愈的人不止他一个。哈佛医学院遗传学家乔治·丘奇(George Church)表示,虽然很多同事认为衰老相关疾病过于复杂、无法治疗,但他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如果能控制环境与遗传因素,就能让人返老还童、健康长寿。”丘奇指出,“在工业化国家,大多数疾病都与衰老有关,我认为这也是可以解决的。”

  在延长寿命的主要手段中,有一种叫做“吸血鬼疗法”,听上去颇为吓人。科学家将18至30岁年轻供血者的血液输入痴呆症患者体内,结果在近期一次试验中出现了症状好转的迹象。早期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重新获得了自己洗澡穿衣、或做家务的能力。

  该试验目前仍在进行中。但一家名为Ambrosia的美国初创公司已经为老年客户提供了类似的项目,只要同意将16至25岁间献血者的血液输入自己体内,每次治疗便可获得8千美金(约合5万人民币)。该公司称,这种输血能够减轻早期阿尔茨海默症的症状,还能使60岁左右患者的头发变得更黑。不过,该公司的研究尚未在任何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过,还被批评未将安慰剂效应考虑在内。

  但有一些针对动物的研究显示,这些治疗效果是有一定生物学依据的。2013年,由哈佛干细胞研究所开展的研究显示,年轻老鼠血液中有一种名叫GDF11的生长因子,能够增强老鼠的肌肉力量。不过该研究结果未能被复制。BBC Future网站此前也探讨过其它可延长动物寿命的方法。此外,还有人说长寿的关键仅在于减少卡路里摄入。

  但我们真能“消除”死亡吗?长时间以来,一直有人提出将刚刚死亡的大脑或躯体冷冻保存起来,等日后科技更加发达时再将其复活。许多公司甚至已经向富有的客户提供了这种服务。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真正死而复生。

  而谷歌顶尖工程师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等人则认为,“思想上传”将是一种实现永生的方法(至少在数字层面如此)。

  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似乎更像科幻小说,很容易将它们与德格雷等人在长寿方面做的研究混为一谈。但抛开如何实现不谈,将人类寿命延长数十年、甚至数百年,都将带来棘手的社会现实问题。假如所有人都更加长寿,社会将受到巨大冲击。有人担心长寿会导致人口过度膨胀,地球恐怕无法承受如此多的人口。

  德格雷表示,时常有人问他,他正在研究的技术是否有可能被权势阶层滥用,或者漫漫无期的寿命是否会让人厌倦不堪。

  他没时间考虑这些问题,并且认为人造肉、海水淡化、太阳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能够提高地球承载力,使更多人得以长寿。但这一切都以未知技术为前提,而这些技术也许无法公正平等地减轻人类所受的苦难。

  不过,如果疫苗和抗生素的早期研发者也被这种思想所禁锢,如今许多人也许甚至活不到不惑之年。过去两个世纪的医学发展告诉我们,人类有能力打败使我们罹受痛苦的疾病。而假如我们专注于此,也许我们也能打败衰老的宿命。(来源:新浪科技 叶子)

用干细胞造出世界首个人造心脏 


今日,一条科技新闻引爆全球医学界:世界首个人造迷你心脏在香港大学诞生。有视频,有真相!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60vo1dcl&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世界首个人造心脏诞生。据BBC报道,香港大学教授Ronald Li成功制造出世界首个迷你人造心脏。 由干细胞生长,它们完全像心脏一样跳动,研发它们旨在测试新药的安全性。

Ronald Li在接受BBC专访时表示,他花了20年的时间来研发迷你人造心脏,他说他可能需要等待几年才能在世界上推出这个新技术。

世界首个人造心脏诞生对人类意义非凡。研究人员使用干细胞,借助基因工程等技术,只需要几毫升血液,就能再造专属的人类迷你心脏。使用有人体细胞的人造心脏试药,可以有效测试药物毒性,从而改善药效,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和减少研发成本。

Ronald Li组建了一家名为Novoheart的公司,将其推广到全球的制药公司。

除了Ronald Li的迷你人造心脏外,此前报道过科学家们已经用硅作为材料,用3d打印的方式做出一颗柔软的人造心脏,这颗人造心脏几乎能像人类的心脏一样跳动。这让我们在实现不需要移植便能更换人类受损的心脏的道路上更近了一步。

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人造心脏的团队表示,这个心脏的原型可以很自然地跳动半个小时,然后物质就会开始分解。现在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改进他们的新发明。

全世界大约有260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但心脏捐赠者却十分短缺,定制人造心脏的实现将会是该长期问题的宝贵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2017年科技第一议题:人类将在2029年开始实现永生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
(wanging0123)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27168430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