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化腾团队坐不住了,反驳《腾讯没有梦想》:我的理想不是赚多少钱!


  5月6日早间消息,昨日一篇题为《腾讯没有梦想》的文章分析说,腾讯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


马化腾回应:我的理想不是赚多少钱

  “这家快20岁的公司正在变得功利和短视,他的强项不再是产品业务,而是投资财技。”对此,马化腾在微信上回应称,看了,有批评蛮好。


  马化腾表示,投资的原因是从腾讯核心优势出发,从QQ开始就意识到社交产品的核心优势是流量。除了自主开拓多条事业线利用好这些流量以外,把不核心的、不专业的项目通过投资交给其他更合适的团队去做,如此更能将资源利用和效益最大化。历史也总是告诫我们要重视新的团队,不可能什么事都能自己做;关于产品,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反思的。


  “抛开众多项目导致的精力原因,确实需要产品团队有更大的决心和耐心做出更优秀的产品。因为这也是我的初心。从写第一行代码开始,我的理想都是如何做出最好的产品,而不是赚多少钱,这点我相信公司很多同事都是这样想的。”


腾讯总裁刘炽平:腾讯的每一部分都在追求理想

在小马哥表态前,腾讯总裁刘炽平(Martin)就已回应此事。


今日凌晨,刘炽平在微信上表示,“腾讯是一个比作者想象更大的组织和生态,每一个部分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发挥自己的力量。把腾讯简化成一个产品的得失,一种战略的部署,一个人的意志,都是太狭隘了,是忽视了腾讯无数产品团队的努力和成绩。”

▲刘炽平(Martin)与腾讯公关总监张军的对话

刘炽平认为,腾讯在一些产品上确实有做的还不够好的地方,那我们就再迎难而上,不断学习,不断纠错,做的更好。支付、视频都是从落后到领先的长期奋斗的鲜活例子。“我相信这种弯路超车的产品还会不会涌现。”


 “文章归纳了很多其他的文章,所以中间有不少不真实的情节。另外,标题和结论都因为为了抓眼球而导致失真。但是还是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可以作为参考和督促。

▲刘炽平(资料图片)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也表示,文中有很多地方偏颇,这几年在很多领域腾讯都保持着高效的创新和突破。腾讯在自我进化,自我纠错的能力上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外界的声音,我们倾听,吸纳,转化为更强大的行动力。


朱啸虎:腾讯的战略一直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最清晰的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也在朋友圈评论此事。他表示,腾讯的战略一直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最清晰的。

▲朱啸虎朋友圈截图

朱啸虎认为,腾讯的核心根据地是社交网络,人的连接,一直是流量高地,流量溢出的,所以资本流量双驱动,赋能打造生态圈,无疑是最正确的策略,腾讯自己掌控的都是IP相关的业务,其他业务(主要是交易相关的)都是靠资本流量赋能,电商,新零售,O2O,无一例外。

▲朱啸虎(资料图片)

朱啸虎称,王者荣耀8个月做到2000万日活,刺激战场4个月做到5000万日活,是腾讯产品能力,在腾讯核心战场打硬仗,打赢攻坚战最好的证明。


(再插一句:虽然朱啸虎和马化腾此前在关于投资ofo和摩拜单车上有过争论,但此次表态还是站了腾讯,这说明了啥呢?)

▲《腾讯没有梦想》文章截图

文章称,“这家快20岁的公司正在变得功利和短视,他的强项不再是产品业务,而是投资财技。”


“腾讯在用一种它自认为最科学的经营方式在经营一家科技公司,在实战中忽视了一家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来自产品创新。即便在腾讯定义为主业务的社交连接和数字内容领域,在算法时代面临头条和抖音的挑战时,也显得非常手足无措无法有效应对。”


一时间,诸如“谁说腾讯没有梦想?”、“驳‘腾讯没有梦想’”、“腾讯需要有梦想吗?”的文章陆续出现,各抒己见。


随后,我们也关注到有人开始反驳了!比如下下面:


谁说腾讯没有梦想

来源:42章经 (微信号myfortytwo)作者: 曲凯 


潘乱写了一篇雄文叫 腾讯没有梦想,写的非常精彩,里面很多论点也都非常有道理(尤其是关于组织和人员等部分),但从商业逻辑角度,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腾讯没有梦想》这篇文章质疑腾讯“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是一家“没有信念,不能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东西”的公司,所以在很多层面都只是忙于“应对”。


但我认为,做一家企业最应该想明白的是哪些东西是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业务,是一定不能放手的,而哪些是可以放手,不会对公司有本质影响的。


公司越大越是如此。


《腾讯没有梦想》这篇文章的核心问题就是忽视了这点。


在这篇文章里,潘乱说腾讯在搜索/微博/电商/信息流/短视频/云等核心战场不断溃败,这里很多是事实,但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而且说起来可能有点伤,那就是腾讯一向如此啊。


要知道,腾讯从不知道多少年前就尝试自己做搜索和电商,就没成过,后来的很多问题也只是延续而已。(就好像 Google 从头到尾都想做社交,也没成过一样)


但是,腾讯的 nature 是社交公司、是游戏公司,是靠做增值业务赚钱的公司。所以说,腾讯在很多其他方面一直在应对或败退,这是事实,但你看但凡涉及到社交和游戏这两件事的时候,腾讯什么时候有过丝毫松懈?


现在如果有一家公司出来说我要把社交做起来,哪怕见到一点苗头,腾讯一定举全公司之力把那家公司干死,我相信这件事不会有任何人怀疑。


那对于游戏业务来说呢?正如中企之前的一篇文章所写:


但如果涉及到游戏这样的主营业务,腾讯一般要求控股或者收购。2008 年,腾讯以投资形式获取《英雄联盟》开发商 Riot Games 22.34% 的股权,三年后增资并持股 92.78%。2015 年底,腾讯宣布全资收购 Riot Games 100% 的股权。这样的投资轨迹在游戏领域并不罕见。2016 年,腾讯还斥资 86 亿美元从软银手中买下芬兰手游开发商 Supercell,这是腾讯史上最大一笔并购。


你看,这就叫明白什么是自己的立命之本,什么是自己不能放手的核心业务。


说白了,退一万步说,资讯或短视频没做起来又如何,头条之前又不是没有百度,而腾讯一直还是那个腾讯。


再举一个例子,围绕社交搭建生态对于腾讯来说是不是重中之重?是。所以,在微信支付(或小程序)这件事上,腾讯何时不坚决过,何时没有创新,何时没有信念了呢?


能在短短几年内,把微信支付从零做起,到隐隐超过支付宝之势,这就是大智慧和大信念。


所以,说腾讯没有信念(或梦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是坚决不同意的,甚至我觉得是洽洽相反的。腾讯正是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太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才看起来在很多时候都没那么激进。


而且,说阿里没看到用户下沉我可能还信,说腾讯没看到我是不信的。所有的用户和数据都在微信上,腾讯是开了天眼一样的存在。


 "First mover isn't what's important — it's the last mover. Like Microsoft was the last operating system, and Google was the last search engine."  


正如上面 Peter Thiel 曾经说过的,很多时候,先发优势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后发优势才重要。尤其对于腾讯这样的巨头来说,完全可以先观望,再投入。这就好像美团现在才进入打车市场一样。


所以,基于此,腾讯早期确定的两点核心能力“流量”和“资本”,在我看来再正确不过。(投行和二级市场的人,对企业经营的本质的研究,很多时候超过一级市场,又远超过于媒体人的。)


这里要尤其注意的是,腾讯所讲的不是一般的流量,而是“社交流量”,是源源不断的流量池,而不是像其他绝大多数公司一样的需要从外面买量才能得到的(所以哪怕头条系现在流量紧追腾讯,但还是有质的区别,所以哪怕信息流这条产品线上腾讯输了也不是那么要紧)。


社交流量是最高级的也是最本源的流量,未来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私域流量可能都在腾讯手上。


所以,对于腾讯来说,短视频做不做的起来是次要的,短视频里面能不能长出来社交才是绝对的核心。如果抖音上有丝毫能做起来社交的倾向,腾讯可就绝不只是现在的几十亿砸在微视里了。


但说实话,我觉得抖音做得再好,想要切进社交也是极难的。因为社交这个事情,完全是跟随新维度走的,只有当非常新的维度出现的时候(比如移动的 LBS 属性),才能有新的社交产品的机会。


最近最接近的一波机会是中国版的 Snapchat,是利用“图片”维度,但事实证明在国内很难有类似的土壤。


所以,《腾讯没有梦想》原文结尾说百度在反思,并警告腾讯这样下去,小心未来也要反思。我觉得不对,百度反思,是要反思为什么没有看透移动互联网的变化,没有抓住技术革新带来的新机会,而给了头条可乘之机。


但是,现在的市场,缺的就是技术创新,我认为在未来五年内,都很难有移动互联网量级的创新机会,也就不会有新的微信量级的社交平台出现,所以在这个时候,腾讯的地位洽洽是最稳固,最不需要担心的。(如果阿里和腾讯只能买一只股票,我现在一定买腾讯)


当然,插一句题外话,如果有一天腾讯不行了,可能是摧枯拉朽的崩塌式毁灭,因为一旦新的平台级硬件/维度出现,就有可能出现社交平台的迁移,而腾讯就可能瞬间失去一切业务的流量基础。


毕竟社交平台的崛起是最无规可循的,这也正是腾讯要“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庞大的资源投入,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原因。


所以这里哪怕“人员冗赘”也是值得,也是必需的。因为社交产品就是这样,只能靠“堆”来大浪淘沙出最后的赢家。


也所以,虽然头条产品负责人陈林说“如果回首过去几年,砍掉微博和微视是腾讯犯的两个大错”,但其实,腾讯的核心错误只有一个,就是没收掉 Whatsapp,别的错误都是量变,Whatsapp 这样的社交平台才是质变。


而以上所讲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什么才是腾讯的核心,和腾讯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梦想这件事的前提下进行的。


那么,基于流量和资本这两个核心能力,腾讯的梦想到底是什么,腾讯未来到底怎么盈利呢?


阿尔法工场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叫做 腾讯的本质是什么?他们给出的答案是:


腾讯的本质是什么?看待腾讯有四个层次:


1. 社交和游戏企业

2. 互联网平台型企业

3. 以流量换股权的金融控股企业

4. 收创业税的企业


从 1 到 4 越来越不好听,但利润却是越来越厚。腾讯行的是收税之实,名义上却是个社交和游戏企业,所谓社交和游戏,是用来掩盖其收税的本质。


我觉得这就是《腾讯没有梦想》这篇文章从商业逻辑上来说,最大的问题。腾讯的路径一直非常清晰,梦想也是一样,就是围绕着流量和资本两件事不断地深化走下去。


“资本+流量”其实用一句话说,就是腾讯抓住了整个互联网的命脉和入口“社交流量”,然后用资本做起了生态,未来所有生态企业都要不断交税,被收割。


最终,腾讯就是一个能用 GDP 来衡量的税收大户,这就是所谓的“富可敌国”。


当然,《腾讯没有梦想》这篇文章,里面很多观点从腾讯的角度出发都是合理的,而且有些是需要警醒的,但也有一些假设推演出来的结论是不那么合理的。


1)腾讯必须要做对每一个决定,要把该砍的不成功的创新业务都砍掉,把未来可能会起来的都留着,哪怕要烧大笔钱也一样。


这里有个对比,大家都觉得美团是家成功的拓展新业务的公司,但其实如王慧文内部信所说:


一个必须提及的另外一面是,与外界看到的成功发展起来的业务相比,其实我们还有更多业务探索不成功被关掉了。


这其中包括早餐外卖、排队机、WiFi 等近 10 个业务,如果说的更远一点,在创办校内网之前还曾经有接近 10 个探索业务失败了。


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比较小,失败的探索没有被行业关注曝光出来。


所以,不能又批评公司冗赘,又不让公司关闭新业务,更不能要求公司每个决定都无比正确,不可能关的都是该关的,坚持到最后都是特别有前景的。


2)腾讯要少做投资,多创新,多做自己的主营业务,那是不是说腾讯的发展策略要回到 2010 年之前,把投资和开放的业务方向回滚?


先不说我们刚才已经说过腾讯的梦想是什么,和未来会怎么赚钱,就单说腾讯的发展策略这件事。


我们好多年前总在讲,海外的创投生态好,创新环境好,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巨头公司喜欢投资和收购小公司,而那时候为什么腾讯被骂?就因为腾讯喜欢抄袭,别人做了腾讯就自己抄一个,所以才有了“如果腾讯也做你的事情怎么办”这个经典问题。


那难道我们现在要让腾讯别投资了,还回到那个年代?


如果是如此的话,那我宁愿腾讯没有所谓的梦想。


2017 年,根据 Techcrunch 统计的数据,全球对外投资第一名的企业是 Google,投资了 107 家,第二名就是 Tencent,投资了 72 家(实际数量更多)。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如果说这是腾讯变成了投资公司,丧失了梦想,那我希望能有更多大科技公司都没有梦想。


所以,我也不同意腾讯“资本+流量”是过分关注短期 ROI 的投行思维,我反而觉得这是非常放眼未来的长期战略。


最长期来看,只有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创新起来,这个生态才会更好。


吴晓波老师的《腾讯传》这本书写得如何见仁见智,但我觉得他的新书《水大鱼大》这个名字起的是真好。


水大了,鱼才会大。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
(wanging0123)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27168430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