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台铭:被我骂得最凶的人可能是最有机会接班的

来源:《领航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7178uemij&width=500&height=375&auto=0


郭台铭掐指一算,30 年来 1 万多天,他起码有 4000-5000 天在深圳龙华厂区度过。一转眼,他也已经从 38 岁的年轻小伙子,晋升到了 68 岁的中年人。


当年的富士康,不管是办公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为了快速起步,郭台铭选择先盖厂房,连办公室都来不及盖,那时候他就在一个货柜里上了 9 个月的班。夏天到了,酷热难当,他也只能边开电风扇,边压着纸签公文。


在郭台铭看来,企业的「企」是一个「人」下面有一个「止」字,他的理解是,如果拿掉「人」,这个企业就「止」了。


幸运的是,现在已经有员工第三代到富士康上班了,算一算,来来往往将近 1000 万人曾经在这里工作。作为董事长和老板的他,至今仍和员工一样住在工厂宿舍。


30年来坚持和员工同吃同住


不过,提起富士康,不可回避的话题就是,2010 年,富士康发生十余起连续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舆论将郭台铭推上了风口浪尖。


被问及看到那些报道会不会觉得冤屈时,他说:「天底下的人,没有人会觉得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冤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


郭台铭事后检讨,发现这些平均年龄在 20 岁出头的离乡背井的年轻人,面临很多感情问题,尤其「一胎化」又造成他们抗压能力比较低,遇到挫折就想要放弃。


虽然为了让员工适应富士康的生活,在工作之余感受到温暖,他们组织了一个大家庭,但当时 47 万人的大家庭确实没办法了解到每一个人的困难,确实没有 100% 做好。


郭台铭接受《领航者》采访,回应员工自杀


让郭台铭倍感压力的还有富士康的转型,尤其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发展实体经济,他必须在新时代找到一条合的路,带着这些员工们走出去。


因此,他下定决心,让富士康从一家代工厂走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经济。


从机器智能、设备智能,到整条生产线的智能,最后是整个工厂的智能。他把工业互联网比作在工厂里建设「大脑」,随时可以接收各种信息,接到信息后不需要等待上级统一指令,完全可以自己处理。


工业互联网不仅仅为富士康提供发展机遇,还将惠及无数中小企业。富士康将来会从制造业转成服务业,把互联网的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核心技术的支持,加上产品国际认证测试实验室,全部开放给社会广大中小企业。


现在的富士康正处于「历史转折中」


中小企业成长实际上也在帮助富士康成长,因为富士康需要非常多的供应商,也需要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去支持消费,共同努力把饼做大。所以郭台铭准备 3 年赋能帮助 1000 多万家中小企业的成长


他还计划在富士康厂区打造一个微硅谷,配全整个供应链:「在 2 平方公里内就可以找到你所要的,除了半导体工厂没有,其他电子行业、机械行业、光学行业的零部件都可以自制。」


除此之外,郭台铭还设计了一个智能城镇,让所有新创产业可以在这里推出试行产品。比如,无人驾驶车可以在智能城镇中试开,人与无人车要分道通行,人要学会躲避无人车,如果人被无人车撞倒,反而有可能要被罚款。他希望通过这样的规定,促进新兴科技和产品在富士康加速发展成型。


郭台铭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目前科技的转折点,认为世界刚到了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的时刻,「第三次工业革命来自于实的跟虚的结合,硬的跟软的结合,用来改善人类生活。」


郭台铭为富士康的工业互联网布局了全产业链



富士康预计在 5 年内用机器取代 8 成人力,此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他解释道:「我们并没有说要把他们裁掉,而是会帮员工提升」,培养具有制造经验的员工去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概念,帮助他们成为多领域发展的人才。


他认为,员工在一个全球高度竞争的时代必须有这种认知,如果公司不竞争、不转型升级也会被淘汰,那他们也会失去工作,必须通过学习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与此同时,他还鼓励内部员工出去创业,在集团设有专门的机制鼓励创业,投资他们,甚至拨些市场给他们——员工创业,富士康投资


郭台铭认为这是「鱼帮水,水帮鱼」。


富士康鼓励员工学习和创业



从给予农民工一个工作机会,到帮助他们适应时代的发展,培训转型、鼓励创业,到赋能中小企业的发展,由始至终,这份责任感推动着郭台铭一路向前,大刀阔斧地带领着集团从代工工厂向工业互联网转型。


除了立足中国,富士康的商业触角也不断向世界延伸,在全世界 12 个国家设厂,商业版图横跨五大洲,是中国内地进出口总额最大的企业,位列世界五百强榜上中国科技企业之冠。


2017 年 7 月,郭台铭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共同宣布,富士康将投资 100 亿美元在威斯康星州设厂,今年 6 月底举办了动土典礼,特朗普还称郭台铭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人」。


特朗普亲临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的动土典礼


为什么要去美国建厂?郭台铭很坦然地说,自己作为一个商人,哪里有市场,哪里有竞争力,就会去哪里获取人才、市场和资源,这也是分散风险。


郭台铭给了自己一个挑战的机会,逼着自己往高端走。「美国有的是人才,我们到美国去设的不是一个工厂,而是一个高科技的生产技术研发中心」,这个中心将要走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自动化等先进科技的研发。


从商人角度来看,郭台铭认为特朗普是在替美国人做事。他认为,过去美国很多政治家出身的总统,当选前说一套,当选后做一套,但特朗普不一样。


「我去年见特朗普四五次,他每次见到我说,你什么时候来设厂?你设厂时,我一定去。」 因此,郭台铭认为特朗普真是不遗余力地推动设立工厂,给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人找工作。



特朗普毫不掩饰对郭台铭的欣赏


作为跨国企业掌门人,郭台铭与特朗普的相似之处一直为人乐道。在特朗普成功当选美国总统后,有台湾媒体和民众揣测,郭台铭是否也有可能跨界,参与台湾领导人选举。


不过,郭台铭直言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但丝毫没有回避,以斩钉截铁的口吻回应:「基本上说,我连百万分之一的意愿都没有。


虽然自己在台湾出生,但作为一个外省人子弟,在台湾要赢得选举非常困难,即使赢了也难以做好,「更何况现在大家都不讲是非,只讲(蓝绿)颜色。」


相比之下,郭台铭更希望关注如何缓和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他说山西人有个习惯,「雪中送炭的事情我要做,锦上添花的事我就让别人去做。」对他而言,做一个商人可以发挥的地方更多,也活得更潇洒。


尽自己所能去缓和两岸的关系


郭台铭在公司是出了名的严厉,他的工作时间长,全世界到处飞,说走就走,说干就干,而且思维速度很快且有高度。身边的人跟着他做事很累,但富士康的高层几乎都是当初跟随他一起创业的人,几十年未曾离去。


听到别人说他严厉,郭台铭回应,这是希望员工能够做得比自己更好,以严师出高徒的心情在要求员工。同时,他严以待人,也严于律己,凡事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不会要求员工去做。


他毫不回避自己常常要求员工罚站这件事,笑说自己在学校也被罚站,在军队当兵也被罚站,认为那就是提个醒,让员工长点记性。同时,他也强调,让员工罚站的时候,99% 的时候他自己也会「陪罚站」。


一起创业的老员工依旧不离不弃


郭台铭曾经做过实验,几次动怒的时候让医生马上来量血压,发现血压没有变化,保持在 108、110 左右。他觉得自己是动怒不动气,「动怒是针对事,不代表我不喜欢你。」


他也一直强调对于制造业而言,走出实验室就没有高科技,只有严格执行的纪律。



我觉得人犯错一次可以原谅,两次就要警告,三次就必须要处分。如果说你让这个文化变成忽悠的文化,变成大家吊儿郎当的文化,我们制造业就没有办法往下搞了。」


在公司里,和他开会的人一般不超过 200 人,所以都是高级主管才会被罚站。越是期待值高的,越是希望培养的,就越需要多批评提醒!他笑说:「被我罚站越多的,常常是升官升得越快的」。


郭台铭至少每月一次组织公司上万名员工、管理层去参加培训,邀请一些中小企业、新科技公司给管理人员做分享,希望大家一起跟得上科技和时代变化的步伐。


对员工一边批评提醒,一边培训提高


富士康在全球拥有庞大的体系,但只有一个郭台铭,他如何能在快速变化和日理万机的状态中,处理好这么多纷繁复杂的事务呢?


郭台铭诚恳地说,一直以来公司都在灌输,希望员工们不要只把自己当作被管理者,而是一个经营者。所以旗下工业互联网子公司在 A 股上市后,他希望给予员工们以激励机制,尽快推出员工持股计划。


外界眼中的郭台铭以「铁腕独裁」的形象著称,他白手起家,至今坐拥百亿美元的资产,但这么多年来,依然还在深圳龙华厂区里一个简朴的铁皮房里工作,每天吃盒饭,勤俭节约的本色不变,每天仍然工作 16 个小时,而且早已把 90% 的财富捐赠给了社会。


他定义的财富是一种赋能,意味着自己有了推动事情的能力,此外,也代表了一个人努力工作的成果。而他处理财产的方式就是捐助给医疗产业:搭建华人顶尖抗癌平台,构建「华人基因大数据库」;在台湾提供 10 年的免费乳癌筛检;在深圳厂区设立健康诊所,为员工日常病痛就诊提供相关健康服务。


在慈善这件事上,郭台铭坚持自己捐的钱一定要事业化运作,「因为我捐赠的钱总有一天会花完,如果不事业化的话,第一,它留不住好的人才,第二,这个钱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郭台铭捐献了90%的财富


郭台铭第二次结婚后有了三个宝宝,从小孩子出生那天起,他就给孩子们收集健康大数据,请个护理长到家里来,孩子打过什么针,吃过什么药,得过什么病,三餐吃了什么,全部记录在案,以了解这些对孩子健康状况的影响,实现精准照顾,同时,他也在收集健康大数据。


过去的 30 年,对于郭台铭来说无疑充满了丰收和成就,回过头来看时,他并不后悔做过的事情,「我这个人一辈子做事情,绝不去后悔


他也从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他,而是认为这一辈子有热爱的工作,并付出热忱,就永远不会倦怠,「我觉得谁都不欠我,倒是我欠人家很多」。


在郭台铭宏大的计划与梦想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他坦言自己尚未想清楚,但也透露「被我骂得最凶的人可能是最有机会接班的」。但也表示接班人肯定不是现在一起创业的这群人,因为年龄太近,「我一定要找跟我差 20 岁以上的」,他相信年轻人可塑性强,能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724wjceob&width=500&height=375&auto=0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
(wanging0123)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27168430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