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刘亚东:中国不可能也没必要和全世界竞争!这35项卡脖子技术只是冰山一角!
文/刘亚东 科技日报总编辑,范长江新闻奖得主。
前几天我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东不哩格愣”上,发表“这35项卡脖子技术只是冰山一角”一文,集纳和梳理了《科技日报》从4月19日到7月3日关于“卡脖子”核心技术的35篇报道,受到大量关注。其中一些网友提出“中国不必样样争第一”的观点,我深以为然,现就此一并做个回应和说明。
的确,我们应该摒弃那种“中国和外国”的观念。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和全世界竞争。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各国间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所有技术领域都做到世界第一,也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的创新难题。中国做不到,德国、日本做不到,就连美国也做不到。
但另一方面,在“地球村”里,每个国家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以实现本国的利益,维护本国的安全。所以,我们在强调合作共赢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搞清楚哪些技术可以和别人共同开发,哪些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哪些可以引进但必须安全可控,哪些今天不得不引进但将来要实现国产替代,哪些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攻关并取得突破。
《科技日报》报道这35项卡脖子核心技术,并不是说我们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全部攻克它们,而是要认清差距,心中有数。毕竟这些核心技术关乎我们的国计民生。中国应该有的放矢,把有限的办量集中用于实现有限的目标。
越是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全球创新,就越是要求我们尽可能多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绝不能让自己生疏了“手艺”。只有积攒了足够的“筹码”,才能和对方平等地交换;同时还要留够反制对方的本钱,以备不时之需。
拿这次中兴事件来说,如果中国也有足够多的核心技术为美国企业所用,情况则会大大不同,或许根本就不会出现中兴事件。
另一方面,从经济的角度讲也是如此。7月9日,在美国CBS新闻网刊登的一篇报道中,雪城大学的Jason Dedrick,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Greg Linden和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Kenneth Kraemer算了一笔账。这三位美国学者说,长期以来,我们审视美中贸易关系时,习惯于以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总价值来计算两国的贸易逆差。
而事实上,按照三位美国学者的说法,这上百亿的贸易逆差中,大部分根本不是被中国人赚走的,反而是进入了美国苹果公司以及日本一些高科技企业的腰包。
这三位学者举例说,一部在中国完成组装,然后运往美国的出厂价为240美元的苹果手机,商务部门会将这240美元的出厂价直接算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中去。然而,这240美元中有超过一半的价值被苹果公司等提供专利核心技术的企业赚走,中国真正从这部手机上赚取的只有区区8.46美元,仅占出厂价的3.6%,纯粹是一点辛苦钱!
因为中国在苹果手机全球化的生产链条中,处于较低端的“组装环节”,只负责组装由苹果公司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公司为手机提供的重要尖端部件,所以获取的附加值很低。
苹果手机不是个别案例,这种现象在中国相当普遍。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在很多情形下,我们只能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喝汤。
中国的自主创新之路,是一条既不排斥“拿来主义”,又强调以我为主的知易行难之路。它是开放的,鼓励合作共赢;它又是自主的,体现自己的意志和意图。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自主创新中扩大开放,在扩大开放中实现更高层次上的自主创新。
《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
这35项卡脖子技术只是冰山一角!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7104h1bas&width=500&height=375&auto=0
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
6月21日下午,我在中国科技会堂的科学传播沙龙上,做了一个题为“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的即席演讲,介绍了《科技日报》推出“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栏目的经过和意义,然后指出一些中国科技界存在的问题。
演讲不到20分钟,事先也没有准备讲稿。没想到,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的发言稿发布后,在网上网下、国内国外引起轩然大波。许多知名微信公众号、大型新闻网站以及传统媒体纷纷转载或发表评论,华尔街日报和荷兰国家电视台等还对我做了专访。
大家都在问,这件事有啥背景?我说没啥背景,只是有感而发,说了几句实话而已。还有很多朋友和网友为我的处境担忧,替我捏把汗。6月25日,我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回应说:咖啡倒是喝了不少,不过没有人请,全是自己买的。
今天出差途中得空,把《科技日报》报道过的总共35项“卡脖子”技术疏理成一个简版,通过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东不哩格愣”分享给诸位。
想说明的只有一句话:这只是冰山一角!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wanging0123)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2716843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