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科学家赛跑!一文看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制备,到底还要多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研发,又有不少好消息:

1月25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王月丹和初明团队,在得知ACE2是可能的受体之后,用人工智能药物筛选系统,对市面上4100余种药物进行了筛选,发现常用药物沐舒坦等可能是靶向ACE2的治疗药物。


1月28日,中国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表示,港大微生物学系初步在喷鼻式流感疫苗基础上,已研发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未来可进行动物实验,以了解疫苗是否有效。


1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领导的杭州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出了3株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这意味着我们离拥有疫苗又近了一步。


1月29日当天,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传来好消息,该所在新型冠状病毒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已筛选出几种能在细胞层面较好抑制这一病毒的药物,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正如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说,“劲都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全国帮忙,武汉能够过关。”是的,武汉伢,搭把手,就过了!只要大家万众一心,劲往一处使,不仅武汉能过关,我们大家一定都能过关!


另外,1月29日,据报道深圳已启动艾滋病药物用于新型肺炎治疗的临床研究。与此同时,深圳科技界攻关疫情防治,单个项目最高资助800万元。


疫情爆发,中国科学家展开了一场紧张的学术接力!


无论如何,希望科学家和医生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上早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还要多久?至少三个月

来源:健康时报记者 董颖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研制到哪一步了?啥时候我们能用上?面对疫情,何时能够打上疫苗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近日,中国等多个国家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进展。


武汉同济医院齐剑东摄

 




疫苗成功研制至少还要三个月




1月28日,李兰娟院士领导的杭州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出了3株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这意味着我们离拥有疫苗又近了一步。那么,我们离拥有疫苗还有多长时间?


“拿到疫苗株需要一个半月,之后还需要一个半月的审批过程。”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1月28日晚间在《新闻1+1》栏目中表示。“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意味着我们有了疫苗的种子株,把疫苗种子株培养可以变成疫苗株,我们就可以制备疫苗。”


李兰娟院士介绍,“不过制备疫苗有个过程。在疫苗种子株出来以后,要通过细胞株培养,这个过程要一个月。拿到疫苗株后,各方面的检查、检测大约半个月,然后,还要通过鉴定部门的鉴定,通过国家一期、二期的验证,得需要一个半月审批的过程疫苗才能够出来。”
 




香港鼻喷式疫苗将开展实验




据多家港媒1月28日报道,中国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28日表示,港大微生物学系初步在喷鼻式流感疫苗基础上,已研发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未来可进行动物实验,以了解疫苗是否有效。


报道引述袁国勇言论表示,他们过去三年一直在研发针对流感病毒的疫苗。疫苗是喷鼻式,而非从肌肉中注射。有关研究曾刊于学术《微生物学》(mBio),并已取得专利。


该流感疫苗有8节基因,取走其中一节流感病毒的可致病基因NS1后,在有关空位放置新型冠状病毒表面蛋白的授体结合区域,就会刺激身体制造“中和抗体”,以阻止新型冠状病毒进入身体。


袁国勇团队早前已在香港第一宗确诊个案的样本中,成功分离病毒株,计划在该流感疫苗中加入新型冠状病毒元素。未来将进行为期数月的动物实验,以了解疫苗在动物中是否有效。若证实成功,疫苗可同时预防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如果顺利,希望可于一年内对人体展开临床测试。





全球多个团队正展开疫苗研究




1月28日,记者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获悉,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与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已处在动物试验的结果验证阶段。


1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全球首发了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信息。据了解,中国疾控中心也已经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目前已经成功分离病毒,正在筛选种子毒株。


“我们在分离到病毒之后,迅速进行了疫苗种子毒株的筛选和研制,下一步中试阶段来加快疫苗的申请和申报,这样能早日研制出疫苗。”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许文波在《经济信息联播》中表示。


目前,美国和澳大利亚等高校的医学院研究团队也在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正如1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后接受媒体群访时所说的,“凭我们过去对SARS等冠状病毒的认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苗研发肯定会成功,不过每一步都需要时间。”(完)


深圳科技界攻关疫情防治,

单个项目最高资助800万元

择优支持不超过20个项目


2020年1月29日讯 日前,深圳市紧急启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专项,组织多方科研力量开展应急防治技术科研攻关,解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早期检测、治疗及防控中的问题。
1月29日,记者从深圳市科创委获悉,该委已于本月23日发布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专项项目申请指南。本专项第一批项目分定向申报项目及自由申报项目。其中,面向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诊疗标准及治疗性抗体研发的3个定向申报课题,已经紧急启动。
面向早期、即时检测技术、药品及疫苗研发的自由申报项目的网上填报受理时间为2月3日-24日(截止24:00)。据了解,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专项项目的申请内容,紧密围绕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诊疗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为新型冠状病毒及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及诊疗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及检测技术,重点支持早期、即时检测技术以及潜伏期监测技术的研发。此外,还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治疗策略及药物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深圳市科创委将针对上述研究方向,择优支持不超过20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强度最高不超过800万元,研究期限不超过3年(南方网记者 张秀娟)

深圳启动抗艾滋病药物用于疫情治疗的临床研究


深圳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 朱族英 摄

(抗击新型肺炎)深圳启动抗艾滋病药物用于疫情治疗的临床研究

中新网深圳1月29日电 (朱族英)深圳市政府新闻办29日上午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抗击疫情新闻发布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罗乐宣表示,深圳已启动现有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和法匹拉韦用于新型冠状 病毒感染肺炎的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目前正在探讨抗SARS病毒治疗性抗体和多肽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可行性。

据了解,深圳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专项,由深圳市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研究;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临床诊疗标准及治疗性抗体研发;深圳湾实验室联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疾控中心开展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分子作用机制、与其他冠状病毒的差异、进化与变异预测、诊断及治疗性抗体、应急疫苗和抑制剂等研究。同时,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已与南科大冷冻电镜中心对接,病毒分离成功后立即开展病毒颗粒结构解析工作。(完)


袁国勇:未来两周是香港防疫关键时刻


图:袁国勇向传媒介绍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中通社

【大公报讯】记者朱俊贤报道:武汉肺炎疫情持续,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称,是次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能力比沙士病毒高,本港社区内可能已经有无病征的带菌者,而多达30万港人将由内地回港,未来14日对香港是防疫关键时刻,呼吁市民做足防疫措施。

至于港大正在研究的病毒疫苗,袁国勇称,单是动物测试就至少需时半年,难以估计何时完成。

袁国勇称,是次武汉肺炎于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人,显示新病毒比沙士病毒更具传播能力,早前到港大深圳医院的求诊家庭个案中,一家七口有六人确诊,显示新病毒家庭传染力比沙士病毒高。他指出,相比起沙士,当年没有无病征患者,但今次港大深圳医院的家庭个案中,有两人到医院时完全没有病征,加上内地已表示患者在出现病征前已可散播病毒,增加控制疫症的难度,本港可能已经有无病征的带菌者于社区内。

难估计疫苗何时制成

袁国勇指出,本港的部分口岸管制措施成效仍然未知,大约二十至三十万港人将于年初四起由内地回港,而春运后亦可能随人口流动,出现疫区转移,导致第二波疫情爆发,未来14日将对本港防疫非常重要。他呼吁市民做足防疫措施,出入公共地方佩戴口罩,触摸眼、口及鼻前先洗手,或用酒精搓手液清洁双手。他续称,如未能买到口罩保护自己,最能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社会疏离(social distancing),尽量不要外出,不要上学,以及避免社交接触,包括接吻、握手等。

至于港大正在研究的病毒疫苗,袁国勇称,已完成制作新型肺炎疫苗的种子,但需视乎疫苗于动物测试中保护力以及副作用的结果,大约需时半年至一年,之后亦要获监管机构批准才可进行人体实验,过程数以年计,难以估计何时完成。


袁国勇:香港正研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中新社香港1月29日电 (记者 张晓曦)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29日表示,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正在研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但疫苗需要进行动物实验,何时可用在人身上还未知。

袁国勇28日晚曾公开表示,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初步在喷鼻式流感疫苗基础上,研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在进行动物实验后,才能明确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被证实有效,疫苗可同时预防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

对此,袁国勇29日在玛丽医院会见传媒时续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成功研发时间要以年计算,进行动物实验后,还需要找药厂合作,才能再申请在人类身上试用,所以何时可以用在人身上,还没有确定的时间。

袁国勇表示,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医疗方案,暂时来自2003年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经验,包括使用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等。

他还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短期内确诊人数多,且有些病人完全没有发烧、咳嗽的症状,这一点与SARS不同。因此,未来14天仍然非常关键,呼吁人们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及在吃饭前使用酒精搓手液。若口罩不足,唯一方法是减少外出,并尽量避免社交接触,直至疫情稳定。

据悉,袁国勇及其团队过去三年一直专注研发针对流感病毒的疫苗,疫苗为喷鼻式,而非从肌肉注射,相关研究曾发表于《微生物学》(《mBio》)期刊上,并已取得专利。(完)


港大教授袁国勇:正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将进行动物实验


据多家港媒28日报道,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28日表示,港大微生物学系初步在喷鼻式流感疫苗基础上,研发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未来可进行动物实验,以了解疫苗是否有效。


报道引述袁国勇言论表示,他们过去三年一直在研发针对流感病毒的疫苗。疫苗是喷鼻式,而非从肌肉中注射。有关研究曾刊于学术《微生物学》(mBio),并已取得专利。

袁国勇资料图(图源:香港《头条日报》)


袁国勇解释称,该流感疫苗有8节基因,取走其中一节流感病毒的可致病基因NS1后,在有关空位放置新型冠状病毒表面蛋白的授体结合区域,就会刺激身体制造“中和抗体”,以阻止新型冠状病毒进入身体。


他说,他们早前已在香港第一宗确诊个案的样本中,成功分离病毒株,计划在该流感疫苗中加入新型冠状病毒元素,未来可进行动物实验,以了解疫苗在动物中是否有效,若证实成功,疫苗可同时预防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如果顺利,希望可于一年内展开临床测试。


疫情爆发,中国科学家展开了一场紧张的学术接力


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前线除了医生、护士,还有科学家的身影。

导 语 -截至1月28日,国内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4535例,死亡病例为106例,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已经展开,全国上下一时间谈“毒”色变,纷纷“宅”在家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很多人可能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驰援武汉当地医院,医疗物资从全国乃至全球各地送往武汉及湖北省其他地区印象深刻。
另一方面,科学家也奋斗在一线的抗击疫情中。在疫情早期,科学家就介入了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
当前,国内外学者正在进行一场紧张的学术接力:从病毒基因组序列到病毒来源的鉴定,再到病患的临床特征、病毒传播规律的分析,各个领域均有研究组投身其中。

来源:知识分子 撰文/ 叶水送  责编/陈晓雪

在疫情早期,

国内学者已介入病毒的研究




初识复旦大学病毒学家姜世勃还是2015年5月,当时中东地区和韩国正遭受MERS病毒侵袭。我们谈话刚进行一半时,姜世勃教授被响起的电话铃声打断,电话的另一头是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专家,向他了解MERS病毒特征及药物开发。

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病毒学家姜世勃

2020年1月中旬,武汉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爆发,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又想起了他。1月18日,当全国大部分人还不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何物时,《知识分子》就这一病毒联系姜世勃,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啊,我现在特别忙,只能简单回答一下。”

在此次疫情的早期阶段,姜世勃就判断出该病毒的全基因序列与SARS冠状病毒有一些差异,但其S蛋白HR1区(融合抑制剂的靶点区)和HR2区(融合抑制剂的衍生区)非常相似。疫情发生后,其博士后也主动要求放弃休假,启动使用多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

在疫情早期就开始相关研究的学者还有很多。新型冠状病毒因何源起,又因何而来?国内学术界展开了一场紧张的学术接力。

2019年12月8日,武汉市出现不明肺炎病症患者。12月26日,上海病毒学家拿到患者样本,对病毒开始检测。

2020年1月1日,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关闭。同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选派专家组赴武汉参加疫情防控,前往华南海鲜市场,“针对病例相关商户及相关街区集中采集环境样本”,后发现采集的样品中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分离出病毒,由此为病毒的溯源以及疫情判断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虽然此后武汉市卫健委表示,“根据国家、省市专家的流行病学调查,这次武汉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发病全部在2019年12月8日到2020年1月2日之间。自2020年1月3日以后,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没有发现新感染发病的病人”,但学术界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并没有止步。

张永振领导的协作团队率先完成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工作

1月10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张永振领导的协作团队完成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的工作,并将该病毒序列在 virological.org 网站公布。虽然张永振未通过此病毒序列发表论文,但此举为后续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以及鉴定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1月12日,中国与世卫组织分享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同时,中国将序列提交给GISAID平台,以便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能够访问。

1月17日,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山等学者在《生物信息学》杂志发表文章“武汉 2019 冠状病毒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称溯源分析的结果支持武汉2019冠状病毒源自中华菊头蝠,并推断该病毒可能是冠状病毒的一个新变种,且变异快、宿主多,具有较强的宿主适应性。

1月18日,《知识分子》连线复旦大学学者姜世勃时,他对病毒的来源进行了初步判断,引起了较大关注。“这个病毒的受体结合位点与 SARS病毒的受体结合位点很相似,可能是它进入新的宿主(可能是某一种野生动物)后,其受体结合位点发生突变,从而可以像SARS病毒一样感染人类。”

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员、军事医学研究院钟武研究员以及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李轩研究员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刊登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进化来源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者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和MERS病毒的基因序列平均分别有~70%和~40%的序列相似性,但它们与宿主细胞作用的关键spike基因(编码S蛋白)差异较大”,新型冠状病毒属于Beta冠状病毒属。

石正丽有“蝙蝠女侠”之称

1月2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发表了一项备受关注的研究,将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指向了蝙蝠。在学术圈里,石正丽被称为“蝙蝠女侠”。该研究报道了武汉出现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并发现该病毒与SARS-CoV(非典)有79.5%的序列相似性,而与蝙蝠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则高为96%,因此她推测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蝙蝠。

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CoV(非典)共有高度相似的序列

虽然这项研究发表在未经同行评议的 bioRxiv 预印本上,但是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打下了基础。

电镜下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特征

1月2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第一株从临床样本中分离的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1月2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发布从环境样本中分离的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中英文名称、编号(NPRC 2020.00002)等信息。

《科学》杂志撰文质疑病毒起源地不止一处

当然,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并非一帆风顺,存在诸多争议。如1月27日,《科学》杂志撰文,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并非新型冠状病毒的唯一起源地。

另外,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蝙蝠,但有无中间宿主,以及中间宿主是谁,也存在争议。1月22日,北京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在《医学病毒学杂志》上发文称,新型冠状病毒的密码子使用偏好与蛇类似,因此蛇是最有可能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动物。该推测遭到了学术界的质疑,英国病毒学家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蛇可以被这种新的冠状病毒感染并作为宿主,除了哺乳动物和鸟类以外,不存在一致的证据证明其他宿主中存在Beta冠状病毒。”

除此之外,发表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上发表的论文引用新型冠状病毒序列数据时,在未经上传者同意授权前使用,遭到了业内资深学者的批评,后相关学者不得不对论文予以修改更正。另外,高山团队的论文也在没有与张永振团队沟通的情况下使用了共享数据发表论文,由此引发了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之间的口水战。

国内病毒学领域一位资深学者表示,“Genbank上公开的序列是开放的,但釆用Gisaid上序列数据必须经上传者同意授权,其核心原则是你一旦注册,就意味自己接受其约束条件。”

此次科学家反应速度极快,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但至今新型冠状病毒如何感染人类的谜底仍有待揭晓。眼下更为重要的,是公布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患者的临床数据,以期及早地控制疫情,找到治病的良方。

判断疫情、公布流行病学以及临床数据
钟南山在从广州赶往武汉的火车上,图片由苏越明拍摄

在以钟南山为首的专家组公布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之前,国内大部分居民仍沉浸在迎接春节的喜庆中,奔走在回家的路上。数十亿人次的春运大迁徙,大年初二前仅离汉人员就有500多万,他们分散在全国各地,回家与自己的亲人相聚。

1月18日,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奔赴武汉,他们前往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疾控中心了解情况。1月20日,钟南山的一席话让全国人民对新型冠状病毒重视起来。

“根据目前的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钟南山当天在接受央视新闻访谈时表示。

仅仅几天之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表现凶猛,其严重程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不仅武汉地区遭受影响,受春运大迁徙影响的全国各地也陆续发现病例。

此后,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流行病学、临床数据以及评论,也陆续在国际四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期刊》以及《英国医学期刊》上发表出来。

1月2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病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武桂珍联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研究者介绍,2019年12月,一群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被发现与中国武汉的海鲜批发市场有关。通过对肺炎患者样本进行无偏测序,发现了一个以前未知的β冠状病毒。从人类气道上皮细胞分离获得一种命名为2019-nCoV的新型冠状病毒。论文还对三名患有严重肺炎的成年患者的疾病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临床标本中分离毒株,并得到了2019-nCoV病毒。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传播时间轴

同日,《柳叶刀》及其子刊同时推出 “新型冠状病毒” 专题,分别从临床症状、传播方式(追踪家庭研究)等方面阐述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特征。

新病毒的早期感染者在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及之外的感染病例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黄朝林对最初感染的41个病人的临床症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发现41例患者中有27例曾接触过华南海鲜市场,并指出感染者发病时,常见症状为发烧,其次为咳嗽、疲劳等。通过对这41例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有13例(32%)患者被送入ICU,6例(15%)患者死亡。如此高的病死率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临床结果,我们需要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更多的流行病学细节内容。更令人惊讶的是,前四名感染者中有三人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科学》杂志因此撰文,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并非新型冠状病毒的唯一起源地。

陈福和等学者披露的一个感染家庭的研究案例,图片来自lancet.com,由志愿者汉化

《柳叶刀》另一备受关注的文章则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袁国勇团队,他们聚焦于一个感染2019-nCoV家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发病具有家庭集群性,用数据确定了2019-nCoV的人-人传途径。“此前,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在医院和家庭环境中出现人际传播(人传人),且其他国家报告了受感染旅客的病例,我们研究的发现与这些是一致的。” 袁国勇表示。

数种抗病毒试验药物正在临床试验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不断攀升,当下是否已有针对性的有效药物?可能我们每个人都在关注这一话题。国内外已有数个研究团队正在紧张地进行药物开发,但截止目前没有一种经过官方证实有效的药物或疫苗。

1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华良、饶子和领衔,成立抗2019-nCoV病毒感染联合应急攻关团队,通过对数个数据库进行筛选,获得30种可能对2019-nCoV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活性天然产物。该药物研究仍处于非常早期。

1月2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在接受访谈时表示,艾滋病治疗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已用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新型肺炎确诊病例的治疗,“临床观察有效果,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结论,我们还要做更多的观察。”卢洪洲表示。

1月27日,《知识分子》连线姜世勃,其团队正在致力于探究EK1多肽是否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有效,姜世勃表示,“该多肽可能应用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姜世勃发现了第一个高效的抗HIV的C多肽,此后在2003年SARS流行期间,研发出抗SARS多肽,2014年和2017年又先后研发出抗MERS多肽以及抗寨卡病毒多肽。

2019年4月,其团队在《科学-进展》发文宣布成功研发出一个广谱的抗冠状病毒多肽--EK1,“该多肽对我们所检测到所有5个人冠状病毒(包括SARS-CoV和MERS-CoV)和3个蝙蝠类SARS冠状病毒都有效(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S-HR2区的氨基酸序列与SARS-CoV和SL-CoV S-HR2区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而与97%的S-HR1区的序列相同),相信EK1多肽应该对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同样有效。” 姜世勃表示。

目前,他们正在检测EK1多肽对2019-nCoV假病毒和活病毒感染的抑制活性及其对膜融合的抑制效果。“一旦确认有效,我们将把该多肽做成特异性抗冠状病毒的鼻腔/口腔喷雾剂型,免费提供给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或病人的家属),用来预防2019-nCoV的感染”。姜世勃表示。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报告指出,目前证据表明 2019 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开始传染大约1个多月,主要流行区集中在武汉及其周边地区,“疫情仍处于流行早期”。期待更多的学者能加入这场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来,疫情早日消退。


 参考资料1.中国疾控中心:华南海鲜市场检出大量新型冠状病毒.人民日报. 1月26日.2.科学家发现一批可能对新型肺炎有治疗作用的老药和中药. 中科院之声.3.武汉金银潭医院公布首批感染者数据:死亡率15%. 知识分子.4.武汉不明肺炎死亡病例具体情况公布. 环球时报.

5.就在武汉,中科院团队揭示蝙蝠可能为新型冠状病毒宿主.知识分子.

6.Shi ZL et al. Discovery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in humans and its potential bat origin.2020. bioRxiv.doi: 10.1101/2020.01.22.914952v1.







最新疫情观点


【疫情防控专家:目前上海的疫情防控有序有力有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从专家组的角度来看,截至目前上海的疫情防控是有序有力有效的。整个防控措施有条不紊地开展。(第一财经)


美医学专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会出现全球性蔓延。(央视新闻)


【专家回应康复后是否会二次感染】李兰娟:康复的病人会产生一种抗体。一般来讲,有了抗体之后,不太会再感染。(央视新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我们期盼的疫情拐点将要出现】1月29日,央视播出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的专访。张伯礼表示,根据武汉近期疫情变化的数据,我们期盼的拐点可能将要出现。新增的病例开始减少,出院的病例增多,当然死亡的病例还要下降。出院的病例超过了死亡的病例,这一点显示了非常好的前景,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专家:遗体解剖对医学研究有重大价值 但目前尚未能进行一例感染遗体解剖】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介绍,从医学角度说,非常希望有死亡病例能够为我们攻克此次病毒提供更大帮助,但是很遗憾,虽然已做多方努力,但目前尚无一例感染遗体可供解剖。如有家属能够提供感染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将对我们打赢此次战役有重大价值。(央广)


【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超过“非典” 专家:无需对病例数过于恐慌】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表示,这两种疾病不同,无需对病例数过于恐慌。“SARS重症较多,并出现‘超级传播者’,院内感染严重,很多医务人员被感染。”曾光教授表示,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轻症到重症都有。目前也没有出现‘超级传播者’,医务人员被感染者较少。虽然比起SARS,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难度大,潜伏期也有传染性,但整体病情比SARS轻,病例数虽多,但大多数都是轻症。(健康时报)


【人民微评:心理疏导也是防疫】疫情蔓延,人心惶惶,压力之下,有人濒临崩溃。开通心理支持热线,绝非多此一举。及时疏通,过滤掉焦躁,避免情绪失控,也是为防控疫情做贡献。而那些坚守在防控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等群体,工作繁重艰巨,更需心理救济。人心强大起来,抗疫更有力量。


【人民网评:病毒必须隔离,人心不能疏离】科学防疫不是冷漠、歧视和以邻为壑的借口。目前,很多出门在外又暂时无法回乡的湖北人成为了“漂泊的湖北人”,给他们安排符合防疫标准的集中安置场所,体现的是人性的温度,也是对疫情控制负责任的态度。


习近平: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进行严肃的斗争。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我一直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一定会战胜这一次疫情。


【病例还会不会大规模增加?听钟南山怎么说】1、钟南山表示,医院除了配备传染病专家,还要配备重症方面的专家,单纯传染病专家是不行的,有重症医学专家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更好地抢救病人;2、钟南山表示,发热仍然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有针对性的药物,但是科研和医学工作者已经想了不少的解决办法,死亡率肯定会再降低的;3、钟南山表示,应对疫情要抓住两个要害,一个是早发现,一个就是早隔离;这两条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办法。http://t.cn/A6Pxd8t7


钟南山:医院除了配备传染病专家,还要配备重症方面的专家,单纯传染病专家是不行的,有重症医学专家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更好的抢救病人。(新华社)

钟南山:发热仍然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有针对性的药物,但是科研和医学工作者已经想了不少的解决办法,死亡率肯定会再降低的。(新华社)


【联合国秘书长:坚定支持中国疫情防控努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7日表示,联合国赞赏中国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方面所作努力。在此关键时刻,联合国与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地站在一起。联合国对中方疫情防控能力有充分信心,愿向中方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和帮助。(新华国际)


【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狡猾】曾光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原则上所有人都易感。“它在武汉的社区传播速度快,可能还有很多轻症的,可能跟一般的感冒差不多,我们不清楚。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在病毒界限‘敌我不清’的情况下展开的。”他说,溯病毒来源、控制源头、阐明病毒中间宿主,是关键环节。(央视)


钟南山院士为大家亲身示范

取下口罩的正确方式


海外华人病毒学家紧急倡议:

分层管理,集中分筛可疑人群是当前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关键


来源:知识分子

华人病毒学家紧急建议书


自武汉地区爆发2019-nCOV以来,已历时月余,疫情目前还在上升期,形势严峻。虽然各级政府,CDC,医疗机构等都在努力控制疾病的传播,武汉地区人口众多,湖北各地和武汉的交流广泛。目前节日期间,不少原武汉居民也会分散到湖北各地,及时采取下一步有效易行的措施,对控制本次病毒的扩散和尽快实现最终控制至关重要。

根据病毒流行特点,我们有以下6点提议:

1. 立即在各县市建立临时简易急性呼吸道诊疗中心,集体留观符合标准的可疑病人。


2. 在社会用各种媒介手段通知有可疑呼吸道症状的自愿来诊疗中心报到。


3. 病人来后,将由专业人员予以初筛,每人均采集所需标本,同时按下面予以分类:


a. 疑似本次病毒感染的:予以立刻隔离留观,并作进一步诊断,确诊的转当地中心医疗机构治疗,乃至更高级医疗机构

b. 有症状,但不能确诊的:普通留观,单人房间即可。

c. 没有症状,或者不符合各种暴露史及旅行历史的:采集联系方式,回家自行观察,减少对外交流,有变化及时和中心联系。


4. 中心管理人员:

组织和培训当地医院人员和CDC人员,按具体规范操作,由省一级专家委员会予以指导


5. 中心设计

用政府力量征集当地2-3星酒店,作为临时诊疗中心,因为最终数量目前还不能预测。可以根据工作开展后的具体数目需求,予以不断调整。房间设施不需做过多特殊处理。


用酒店的好处是吃住都包了,也有电视,生活管理比较容易。


如果原来的工人不愿意继续工作,可以使用部队或者其它力量。


6. 病人征集和管理


病人留观不收费用,伙食免费。甚至可以发放适当补助费用,更加吸引病人来中心报到,就像药物临床实验一样。

如果没有继续发病,2周后可以“出院”,保留联系方式。


以上设计意义重大。2003年SARS爆发,北京建了小汤山,上海建了金山公卫中心。但那是为了控制严重高危病人的,最终效果良好,但能收入的人数少。这次爆发人数和范围大,需要采用相似但又有这次特色的方式。如果以上我们建议方案真正实行起来,2-4周湖北境内疫情就会得到极大控制。


同样方案也可以其它省市运用,但可以根据疫情范围,予以调整变小或随时改变。


目前上海和香港都有类似的设计。香港留观比较多。上海有110个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都是相同意思,但是目前湖北是源头,要大力度抓紧控制住。


华人病毒学家同意签署名单(按姓名字母顺序):

程根宏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冯平辉  南加州大学

冯枞棣  俄亥俄州立大学. 

傅   洁  纽约市公共卫生实验室

霍文哲  天普大学医学院

高守疆  匹兹堡大学

郭海涛  匹兹堡大学

海    戎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胡海涛  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

姜世勃  复旦大学

李宏民  纽约州卫生部. 

李    奎  田纳西大学医学院

凌斌华  杜兰大学医学院

刘奋勇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李师弢  杜兰大学

李仁峰  弗吉尼亚联邦大学

林    震  杜兰大学

刘善虑**  俄亥俄州立大学

刘雪锋  乔治敦大学医学院

罗光缃  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大学医学院

卢山**  麻省大学医学院

马文军  堪萨斯州立大学

秦智强  阿肯色州医学院

荣立军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

苏立山  北卡大学

唐七义  霍华徳大学医学院

汤一苇  美国丹那赫集团诊断平台

王   俊  亚利桑那大学

王朋华  康涅狄格大学医学院

万秀峰  密苏里大学

王世霞  麻省大学医学院               

吴昊泉  希望之城贝克曼研究所

吴云涛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喻启桂  印第安纳大学

蕭    川  德州大学埃尔帕索分校

肖    灿  凯斯西储大学

肖    啸  北卡罗莱纳大学

于晓方  浙江大学

杨庆来  Emory 大学

杨之龙  堪萨斯州立大学

袁丽娟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张    辉  中山大学

张鲁文  内布拉斯加大学

周同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朱    桦 罗杰斯大学

朱昉修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联系人:Liu.6244@osu.edu 或者Shan.Lu@umassmed.edu


来源:互联网思想(wanging0123)综合自健康时报、知识分子

相关文章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
(wanging0123)

商务合作、投稿及内容合作,请联系后台小编

或27168430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