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大校长开讲:疫情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展望(视频)

刘伟校长开讲: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展望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ID:ruc_1937)

讲座实录

同学们,大家好,在这个新冠肺炎疫情总体战、阻击战打得最胶着的时候,我们推出这样一个系列的课程,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特别是对中国经济增长能够产生怎样的影响。


正视问题:

疫情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严重冲击






我们首先要科学地判断、清醒地认识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发生的严重的冲击。我们做了一个测算,从供给侧看,这次疫情对于中国今年经济的影响很大,供给方面估计今年的增速是正的,但是不到1%。从需求侧看,这次的疫情影响也是非常强烈的。从总量上看,今年我们需求扩张,虽然是正值,但是不到4%。因此,如果综合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作用,预计今年的经济自然增长速度,没有其他别的变化,没有政策的干预,自然趋势发展下去的话,应该不到4%。所以这个冲击的影响是非常大。

大家知道,在2003年中国曾经历过一次非典,非典那次的影响远远没有这次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个是当时中国的经济规模没有这么大,特别是结构,当时的经济结构主要是工业制造业在拉动,而现在第三产业,特别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无论是产值比重,还是就业比重,第三产业都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甚至达到整个GDP的60%以上。而这一次疫情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第三产业,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对于消费的冲击特别大


另一个方面, 2003年非典的时候是在三月份到六月份期间,也就是当时主要在第二季度。这个第二季度对中国的影响,到第三季度天气转暖之后很快就过去了。2003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10%以上,第二季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全年影响不大,2003年全年经济增长9.1%,这个速度跟当时的平均速度差不多,没有太大的波动。我们这次计算下来,按自然增速看的话影响非常大,也就是说,今年的经济增长自然增速第一季度恐怕和去年同期比是个负增长,而且下滑的很猛。如果到第二季度我们开始有所恢复的话,那么乐观地看,经济增长速度和去年同期比能够恢复到正值,但是会很低。如果到第三季度我们按照疫情的发展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我们开始逐渐地恢复正常的生产,第四季度开足马力的话,全年下来我们自然增速估计不到4%,3.5%的样子。这样的话就需要我们采用很多宏观经济政策,改变各种调控的方式,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来实现“稳增长”。


稳中求进:

打赢疫情防控战 稳住经济发展态势






在前不久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这个要求:一方面是我们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全面实现预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020年是个非常重要的年份,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在今年实现,我们要决胜全面小康,我们要圆满收官十三五规划,我们要打赢“三大攻坚战”,这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里,有一个是非常基础的,就是我们的经济增长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所以中央提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部署当中特别强调要贯彻“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首先是要稳就业,最终是要落实到稳预期。这“六稳”的基础,我们知道要稳增长,就是经济增长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按照国家发展规划目标的要求,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今年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应该在5.5%以上,所以我们要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宏观有效的调控措施,在自然增长率不到4%的情况下,要刺激经济增长,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推动经济增长能够达到5.5-6%之间,这样为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其它各方面的目标提供经济增长的保证。

从“稳就业”来说,今年需要提供大概1100万个就业岗位,今年大中专毕业生八百多万,加上复转军人,再加上其他方方面面,还有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我们经济增长低于5.5%,我们的调查失业率恐怕就要超过5%。这也就会突破新常态以来我们多年坚守的要把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最好是5%以下。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达不到5.5%左右的话,我们的“稳就业”就有很大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一些社会发展目标,都和我们的经济增长有关系。怎么办?总书记讲了,在宏观经济,在财政政策上,就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也就是扩张力度要增大,扩张的政策的效果要提高,精准性、结构性,以及相应的总量效应全面提升,切实发挥我们国家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特别是稳增长遭受严重影响的时候,要求我们的宏观政策的调节力度进一步增大。所以总书记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宏观政策的第二类手段,货币政策怎么办?总书记讲,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所谓灵活适度就是避免僵化教条,一方面,要防止大水漫灌。通过大水漫灌式地增加贷款、增加信贷,增加投资,刺激一些低效率的项目,这样的话和我们转变发展方式严重抵触,为解决一时的困难增大我们中长期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将来代价更大,所以避免大水漫灌,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另外一方面,要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功能,要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也就是要实事求是,根据宏观经济失衡的方向、状态、程度,调整我们的货币政策。


相信在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在这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的支持下,我们今年经济增长所要求的政策目标有望得到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的话,就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其他各方面的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当然,这些政策能不能有效地贯彻,政策目标能不能有效地实现,非常重要的一点取决于宏观调控的方式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方式现在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我们的经济增长,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概括了它的基本优势,也概括了它的基本特征。我们这种基本经济增长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自由市场经济,也不同于传统的苏联集中计划的计划经济。所以我们说既不是走资本主义的邪路,也不是走僵化的老路。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赢得了历史、赢得了世界普遍的尊重,在这种基本经济制度下改变、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提高宏观政策的效果、有效性、针对性,相信我们的经济政策目标能够如期地实现。


坚定信心:

天时地利人和助力中国经济增长






从更深的背景上看,我们说能实现这个目标有大的发展背景,这个发展背景一方面就是天时。中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或者持续高度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平均四十年经济增长9.4%的样子,人均GDP到2019年已经接近一万美元。但是再进一步看,虽然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我们这一万美元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只是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工业化最后加速的阶段。工业化最后加速,上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贫困时期、低收入时期会降低,所以我们进入了换挡期。但是比成熟的发达经济应当说仍然处于高速增长的强劲势头的阶段。所以这是我们的阶段性。


再有是我们已有的基础,这么多年的发展,无论资本投入,还是人类资本积累,我们已经奠定了相当雄厚的,和过去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条件。从2010年开始,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2010年开始我们工业制造业规模超过了美国;从2013年开始出口超过了美国;从2013年开始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这一系列的发展指标、结构变化都表明中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是处于工业化最后冲刺阶段、具有着强劲增长势头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总书记讲,我们国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变。这是我们讲的天时。

另外还有地利,地利就是中国大,空间大、韧性大、市场规模大。我们不仅是投资规模,基本建设、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大。从2019年开始,中国的消费,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了美国,我们现在已经是大概接近七万亿美金,实际上是世界第一大国内消费市场。这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特别是内需空间,为我们扩大内需提供了发展条件。而且我们地区发展结构、资源禀赋差异比较大。远的不说,就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扩散,有1396个县没有发生疫情,占我们全部县的比重的46%。那么只要这些地方防止输入,本身就没有风险,所以就可以开足马力,恢复生产。还有一些地区实际上是单纯输入性的,并不是原发的,而且控制的很好,风险是中度的,那就可以率先开始恢复经济,恢复生产。当然像武汉等这些疫区的重点,像北京这些防护的重点,要更加谨慎。大国就是有这个特点,区域性差别大,区域差异既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同时也是一个大国比小国可持续发展时间更长的一个优势,也就是说梯度效应。这是我们讲的地利。


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是人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的体制发生了变化,正在不断地彰显我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优势。中国的生产力,在改革开放这些年取得巨大的进步、巨大的发展,证明了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确实有他的这种优势。进入新常态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清醒的历史性判断。时代是出卷人,我们对这个时代出现的新命题做出新的破解。怎么办的呢?转变发展方式,条件变化了,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怎么转变发展方式呢?首先是树立新理念,在十八大上我们党提出了五大理念。总书记讲了,理念是引领性、纲领性的,也就是指导思想必须要改变。那理念提出来以后怎么落实呢?落实的途径是什么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系统地阐释了现代化经济体系,七大体系。这七大体系怎么构建?我们提出了五大战略举措,在2018年1月份中央政治局学习的时候,总书记对现代经济体系的七大体系,推进七大体系建设的五大战略做了系统的阐述。五大战略怎么实施、怎么衔接?我们在政策上明确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来统领。那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具体怎么做,政策怎么掌握?总书记提出来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首先就是经济增长要稳,刚才我们讲了,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速度,实现均衡增长是实现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要采取一系列的宏观政策,需求管理、供给管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总量调控结构调控,保证我们的“六稳”实现。但“稳”是短期的,要长期根本性地解决深层的结构性问题怎么办?要“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技术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就制度创新来讲非常重要的,一个是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战略部署,十九届四中全会对这个战略部署及体制变化又有了新的概括,这是一方面。


第二方面的制度创新是法治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系统地提出了加强法治建设,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以法治来保证我们的改革、我们的发展,以法治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备。那么这两方面的建设同时要求有政治体制改革,政治领导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结构现代化的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十八届的六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中国的政治领导力量治理结构的特点、优势,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既然党领导一切,那么打铁要自身硬,所以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我们中国最具有特点的政治体制的特征和他的优势所在。

那么有了经济、法律、政治制度创新,目的什么?是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现在来说就是实现全面小康,再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梦的目标,所以我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目标、总体布局,围绕这个五大目标我们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规划了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目标,时间表、路线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什么?中国的稳中求进,所谓的“进”的制度创新就是全面贯彻“四个全面”这样的一个战略布局。这些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根据这样的逻辑体系下来,这就是我们中国讲的人和。我们治理结构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种“人和”在这次疫情面前应当说充分显示了它的力量。我们的发展水平、物质条件、医疗基础设施,方方面面的保障应当说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但是我们的社会动员,我们的社会治理,我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突出的,比任何发达国家的水平恐怕都要高,这一点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制度的优越。对待疫情是这样,对待整个发展,我们这个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优势会在更长的时期里更有效地显示出来。


所以,我想有天时、地利、人和这几个条件共同作用,尽管我们现在的新常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很多的挑战,特别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给我们今年的经济增长,实现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产生了极大的困难。但是,我们有信心战胜这些困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好,谢谢大家!

 

刘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中的转轨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以及经济增长和企业产权等问题。发表学术论文逾三百篇,出版学术著作数十部。


来源:教育部新闻办、新闻中心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信息技术中心制作

图片制作:陈曦 吴佩瑄、表情包:吴佩瑄 王墨晗

设计:欣欣蔡

相关文章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
(wanging0123)

商务合作、投稿及内容合作,请联系后台小编

或27168430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