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战人物志|冯玉祥:泸州献金,合江人把婚戒都捐了

2015-07-09 看见泸州



人物简介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首领、爱国民主人士。有“基督将军”、“爱国将军”、“倒戈将军”称号。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系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银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抗战勋章获得者。





抗战全面爆发后,冯玉祥将军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献金运动,前往各地宣传抗日,鼓舞民众献金支援前线部队。本文是祥玉祥1943年在泸州献金运动的记录,选自《冯玉祥自传》第二卷《我的抗战生活》(有删节)。


合江:结婚戒指也被捐献出来


到了合江,县长是徐竞存,他是新到任的,个不很高,四方脸,大眼睛,重眉毛,是个很仔细、很谨慎、很努力的人。合江县比江津县又小又穷,一下船就看见被日本鬼子炸毁了千八百间房,全都没修起来。这里的老百姓、党部的朋友们都在街上夹道鼓掌欢迎。我住在一个刚修好还没有开张的铺子里,我在党部里第一次讲话之后,县长同地方上的绅士喊出了口号,要超过江津县。这里的一位议长刘老先生,是清朝举人,品学兼优,是这一县有威望的人,他对于献金很赞成,不过他是没有钱的人。


国立第二女子中学要演新戏,卖票费了很大的劲。后来有一位张女士讲话,有许多人落下泪来,结果还算不错。那天,张女士讲的主要意思是:你们看高中二、三年级的女学生向你们宣传,给你们演戏,为什么?就为了抗日救国,希望你们多献金,好打走日本鬼子,你们要明白这个意思。假如不是为了这个,人家家里的宝贝姑娘,你跪在地下求她给你说句话,她都不会答你的腔的。这位张女士看样子有五十多岁,胖胖的,说起话来很有条理,后来,听说她做妇女工作多年了。


在合江县下边六七里路的一个地方,就是国立第二女子中学。我到那里讲过话,龚校长很热情招待。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件事,就是一位教员,他有一个儿子,在昆明病得很厉害,非开刀不行,他揍了一万多元钱,要给他儿子汇去,听了我讲话之后,他马上把这一万多块钱都献给国家了。我同几位朋友都劝他不要这样办,赶紧给他儿子汇去开刀用,但这位唐先生说:“到底是儿子要紧呢,还是国家要紧呢?国家要没有了,有儿子又有什么用?我今天要救国就是要对得住祖宗,要对得住先烈,无论如何请你替国家把这钱收下。”他说完了这话,有一大半人两眼泪水都流出来了,还有一些人眼圈全都红了。


这里的人听说,江津县女学生们发动了献鞋的运动,他们这里妇女们马上就响应了,徐县长的夫人她每月做十双布鞋,献给前方抗战将士。还有几位镇长也马上响应了,他们愿意每一家夏季做一双,冬季做一双,献给前方打仗的兵士。


这里的商会会长何肃容先生,除了献金以外,他又把他夫妇俩结婚的戒指献给国家。我记得,在成千上万的金戒指里头,他的金戒指刻着姓名,分量又重,这种献金为国的精神实在可佩服。


献金大会这一天,下着雨,多少位老先生和刘畴九先生都来了。看这里放鞭,那里放着炮,敲着鼓,打着锣,有的唱着歌,有的喊着口号,都是用食盒抬着满满的法币。万也想不到的乞丐队,也来献了金。结果是一千四百五十万,比着江津还多了一百万。谁都知道这个县是小的,人是穷的。他们的口号:“爱国不居人后,要超居人前。”


离开合江到泸县界镇子上,船停在那里,很多的男女老少都在岸上等着听我讲话。我下了船,讲了一个钟头的话,没有到场上去。接着又出发到了泸县县立女子中学,校长姓王,学校办得很好,对于爱国教育很有办法,一次献金就献一百万,还有长期献金,还有每人冬季和夏季各献一双鞋。



时代周刊上的冯玉祥


泸县:伤病军人献藤椅


到了泸县,好多朋友来江岸上欢迎我。在这里吃完了饭,还照了个相。凡从印度来的军火,都要经过泸县。新兵到缅甸、印度去编练,也都是从这个地方起飞,这里是很重要的一个运输基地。新兵从各地来得太多了,没有地方住,就住在店铺里和百姓家里,也出了好多麻烦事。专员和县长都觉得痛心,盼望快点把营房盖起来就好了。话是这么说,正在抗战,什么时候才能将营房盖好呢?那简直没有一点准。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伤兵医院,我到了医院里看了看他们,摸了摸他们每个人的伤口,问候他们阴天下雨还痛不痛,他们很多人都掉下泪来,把他们的痛苦一一地都对我说了。我把他们实在痛苦的情形,也打了电报给蒋先生。他们有许多人学会了手工,尤其是编藤椅子,编得非常好,他们就拿这种东西作为他们的献金,还编了一把特大号的送给我,上面还挂着牌子,是荣誉军人献的。我为了尊重他们为国流血的功劳起见,这把椅子由重庆带到了南京,为的是看见这把椅子就想起为国家独立自由缺了胳膊断了腿的朋友们。可以说,我们今天能够活着,全都是因为有他们的血汗、功劳。


这里有个学校校长非常热心,他们献的有自己做的梅花,还有一把金钥匙。晚上开会,有一位会拉胡琴的先生,拉得非常好,他有点创造性,我很佩服他。


在沱江北岸有个中学,学生很多,我去讲话,他们献旗,我对他们献旗说了一段话。他们的旗子是红缎子做的,上面有黑绒的字。


献金大会那一天很热闹,献了五千万。有一位郭先生,他在成都住,轻易不回泸县的,他来电报,说自己捐一百多万。有人说他有一两千担谷子,这是每年的收入。一担谷子要卖五万块钱,一千担就是五千万,两千担就是一万万。就减半说吧,每年还有五千万啦,无论怎么花,一个月也花不了四百万块钱。说起来我们社会上有钱的人实在不少,若是大家齐心协力,团结起来救国,什么样的工厂、什么样的桥梁都能搞起来,什么样的军队都能建立起来。可惜教育不普及,大家还没有团结到一致爱国无私的程度。


县政府在城外头的一个山上,我去过,也很雅致,旁边有个陈公祠。我看志书上写着是明朝太祖时代,泸州州官奏了一个折子说,东有重庆府,西有叙州府,一年常有应酬,钱花得很多,若是改成直隶州,就为老百姓省了钱啦。这是为民请命,哪晓得这一折子上去,皇帝申斥下来啦,不准。这样,在泸州的州官觉得很难过,又上了一个折子,还是说明这个道理,折子拜发之后,他就跳江啦。四川总督知道了这件事,马上奏明太宗皇帝,皇帝马上把泸州改成直隶州了。这位先生的尸体从江里捞上来,就葬在这里,并盖了祠堂。他的祠堂以前还有人祀奠,近来因为左一改右一改,人们都不知道这件事啦。这样为民请命的官吏,应当叫大家都知道,并命社会上的人们永久纪念他才对呢。


在这个地方,纳溪的朋友和江安的朋友都来接头,他们要发动献金,我都答应了。他们的成绩很不错,可惜我没能去。假如我能去的话,成绩当更大。这里的专员是刘幼甫先生,人很聪明,并且很有办法,办事很有经验,对于献金也很帮忙。这里的军长姓廖,也是很精明干练的。从泸县开车是很早的,是怕他们文武官吏和军队警察来送我。


到了重庆,先把这几县献金的情况和东西,写了个报告。有一天梁寒操先生招待新闻记者,他找我讲话。我就把献金的情形报告给他们,大家听了,有的是笑得前仰后合,闭不上嘴;有的是摩拳擦掌,发奋有为的样子;有的把头点了又点,好像是说全对了的样子。


相关链接:


铭记| 70多年前泸州被毁大半城,如今城中可能还存日本“哑弹”

抗战人物志|青城派掌门自述台儿庄血战中的“泸州功夫”

铭记|泸州大后方为抗战做出那么多贡献,有些你未必知道

记忆|西南联大教授的“泸州回忆”






文/陈鑫明


来源:《泸州人大抗战》 泸州日报《铁打泸州的八年抗战》系列报道


历史资料参考:《泸县志》、《合江县志》、《纳溪县志》、《叙永县志》、《泸州文史资料》、《合江县文史资料》等


特别说明:由于历史变迁,本文报道所涉及的“泸县”与“泸州”为同一概念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责编 杨茜 编辑 谢蕤



投稿或商务合作

请发邮件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