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55、692、三长……丨泸州人是否还记得这些名字

2018-01-22 看见泸州

半个世纪前,

伴随着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

一批人千里迢迢来到泸州,

从此便留在了这里。


▲1965年元旦节,上海工程机械厂液压元件车间65名职工迁来泸州通用机械厂,在码头上岸。


他们说着外地方言,

为泸州的工业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半个世纪过去,

这段历史再次回到了我们眼前。



由中共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的《三线建设在四川(泸州卷)》已于近日印刷面世。


本书用文字、图片,翔实地记录、保存、再现了泸州三线建设那段岁月,以帮助人们了解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在泸州的实施过程,为从事三线建设的研究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系统的史料。 


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战略实施地之一,四川三线建设总投资规模达393亿元,新建、扩建、内迁以重工业为主的项目250多个,四川19个市(州)都分布有三线建设项目。三线建设战略在四川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留下了许多从建成之日起就和巴蜀大地紧紧连在一起的工程实体。


虽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些实体有的已经逐步变成遗址遗迹,但三线建设对泸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它大大改善了泸州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为泸州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路进行了宝贵探索,为西部大开发积累了的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影响被历史一一印证。 



255、692、三长……

这些名字你是否还记得?

穿越到那些年,

记忆仍在。


1962年元旦

泸州通用机械厂业余文工团合影



1966年2月1日

泸天化厂指挥部办公室全体合影



1965年3月8日

驻高坝二道溪的750部队六分队1小队合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泸天化大件设备卸运场景



上世纪70年代末

第七化工建设公司施工生产



火炬化工厂

主装置区远景

……


除了老照片,

这些口述记录,

也见证了“三线建设”在泸州的历史。


记录泸州人的淳朴让我舍不得离开


卢广泰,原长起厂党委副书记



1966年3月,我响应号召支援三线建设,从北京来到四川泸州长江起重机厂。


北起厂内迁的第一批人先到长起厂,已经建好了一部分厂房和职工宿舍。我们是第二批,大约200人。我记得是坐九次特快包了一个车厢,到隆昌下车,长起厂派车到隆昌火车站,把我们接到泸州 。


到了厂里,就有“筒子楼”红砖瓦房住。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很“洋气”的了。


我还记得:我们每个到泸州来的人,胸前都戴者一朵大红花。


▲当时的工作证


我对泸州人的淳朴记忆犹新。我们刚来,人家把我们当作 “圣人” 。 到泸州市一转,街上那些摆摊卖菜的老大爷老大娘见了我们, 热情地说:  “哎呀!你们来了,我们都是土人。你们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就说啊!”


虽然都是土言土语,但是很感人。那时候,我们到泸州市买什么东西,没带钱没有关系 。 “你拿走吧,下次给钱就是了 。” 相互素昧平生,却非常信任我们。


后来,长起厂有些人回北京、回北方了。我想,960万平方公里都是中国的,,哪处黄土不埋人?我的孩子们都在泸州,我舍不得离开他们,泸州人淳朴真诚,也让我舍不得离开这里。


记录孩子也要接我的班


张文宏,曾在692厂从事火品设计工作


▲当时的集体宿舍


张文宏1932年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的山由岩满族自治县。


在时代号召下,张文宏一家七口收拾行囊,跋山涉水,来到了泸州。 那时,张文宏已经年近40岁。到了692厂,因为宿舎不够,张文宏拖着一家七口人在厂里的招待所一住便是一年, 忍受着招待所的霉味和简陋,而后分到的宿舍也着实让张文宏有些惊讶。


他们的宿舍是750部队遗留的五幢楼房和233技校(泸州化工厂1956年创办)修建的17幢简易平房,这些房子是以前学校的职工住房和集体宿舍。1972年年底,二道溪那边修建了一栋宿舎,但是远远无法满足职工的住宿需求。直到1979 年,工厂才在高坝家属区修建了8号职工住宅。


▲692厂的技术人员


张文宏说,住宿问题都不算太严重,和南方人不同,张文宏根本无法适应泸州潮湿的天气,仅仅数月便患上了风湿。


后来,慢慢适应了病痛的张文宏终于在692厂渐渐安定下来, 用单位绵薄的薪水给养着七口之家。从未对生活抱怨过的张文宏不断为692厂研发出各种新型火工品,更是亲自带队撑起了692厂的二代火工品研制,这些成果为692厂这个泸州最经典的“三线建设” 项目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文宏的大儿子学习成绩异常优秀。然而,因为其父亲支援“三线建设”的决定,他也为此放弃了学业,从北京与父亲一起来到了692厂,成为了厂里的工人。张文宏家里的其他孩子逐渐长大, 也都像其父亲一样选择了留在厂里。


 “北京那边有数次都让我把孩子送过去,说能够替我安排一个比较好的工作,但是孩子们都不愿意离开,说是以后要接我的班。” 


记录研制炸药 击毁外国坦克


薛增雄,泸州化工厂(255厂)总工程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255厂工房和生产线


1963年, 第五机械工业部为了供应核工业部和兵器工业自身需要,决定新建高能炸药中型生产厂,由五机部、第五设计院、第三研究所及勘测公司等,在西安、四川选择厂址。选址考察组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建设方针”,经过多地调研,认为四川泸州高坝附近真山背北部既靠山也比较隐蔽,距当时泸州唯一一家军工企业(泸州化工厂,代号255厂)又不太远,符合分散要求,又便于协作。于是在八个预选点中确定了厂址,定名“555工厂”,后于1965年并入255厂成为555车间。


薛增雄毕业于原太原机械学院。1968年,薛增雄夫妇终于等到了分配文件。“当时看到文件支援地上写着555厂,我和我爱人都特别兴奋,虽然并不了解这个工厂的背景,但一想到自己也终于可以支援三线建设, 就特别开心。”


随即,二人来到了泸州。


▲255厂俯瞰


“555车间于1966年10月开始试制。首先投料的是高能炸药生产的原料。那时我还没有到厂里,直到后来的2号、3号炸药的研制,我才参与进来。”


薛增雄回忆,1969年3月,中苏间发生了珍宝岛事件。苏军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等重武器,而当时我军装备的75毫米无后坐力炮、85毫米加农炮和56式火箭筒等主要反坦克武器均无法有效地击穿T-62的正面装甲。工厂在3号炸药生产线紧急试制的4号炸药,作为混合炸药的活性添加剂及主要成分,用于40毫米火箭弹战斗部装药,成功击毁 T-62坦克,迫使乘员弃车,为取得战斗胜利赢得了主动。



规划:“三长”将成保护区


见证了泸州发展的“三线建设”旧址们,正在慢慢淡出大家的视线。不过,未来它们将以别样的方式回归。






根据《泸州市茜草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2015-2030)》,其中划定了约10公顷的工业遗产保护区,计划将“三长”厂区内的三线工业遗址进行保护利用。目前,长起厂部分设备已“回迁”,未来将逐一进行设置、安放,供人们参观。


茜草工业遗址保护区



“三长”老设备



按照此前的计划:


长起的厂房完全按照北京起重机厂的模式复制,厂房的大小可以从屋顶的起落看出,最大的机修车间屋顶是三个起落的三角形。


长起厂区的前后门被称为南门、北门,生活区以数字区分,分为一生活区、二生活区。按照苏联工业的托拉斯模式,与长起关联的重型机械厂的长液、长挖当时也在茜草落户。


为了整合资源,三长一些部门一起在长起的车间生产,当时长起最大的车间机修车间就同时容纳了三长的机修部门生产作业。



这里见证了历史,

也成为了历史!

旧厂房、旧宿舍、旧车间,

未来,它们还将焕发新的活力。

更多精彩:

细则来了丨在泸州主城区买房落户,农村户籍每户最高补助10万元

准备起飞丨连接轻轨、高铁、高速公路……泸州云龙正在成为圆心

又多一条25公里的骑游道丨泸州都晴了,还不去这条最美的路上浪一浪?

老照片丨1998年的泸州!你还记得这些吗?

改线方案确定丨川南城际铁路在泸州这样走

文丨阮春华

参考资料丨《三线建设在四川·泸州卷》

摄影丨除资料图片外均为牟科

编辑丨阮春华 责编丨杨茜

泸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请发邮件至:lzrbkjlz@163.com

QQ群:389250002  电话:310083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