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事|打破砂锅问到底!叙永溶洞泥巴如何成为市级非遗?

2015-12-28 看见泸州





▲四川盆地南缘的叙永县,有一条永宁河。自永宁河的支流南门河上溯二十公里有一方美丽的小镇——两河镇。隐秘在两河镇金华村的大溶洞 (俗称吊洞)中,龚氏家族能把泥土制作成砂锅,入选泸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吊洞高约一百二十余米,宽约一百余米,洞内径深约有五千米左右。如今,这个幸存的中国最原始的砂锅基地,已破败成为遗址。但这里的散落的物件,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繁忙。



▲吊洞龚砂锅发源湖北孝感。龚家从明朝末年就开始从事砂锅制作,延续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湖广填四川”时,龚家祖先带着烧锅技术来到叙永两河吊洞一带。如今,传至龚开贵已是第七代。



洞内有十九间斑驳的旧屋与残壁,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吊洞的土坡内,一些原先龚家人祖先制作砂锅的工具:漏斗、圆盘、石磨等物还遗留在原地。


“龚砂锅”从选材到制坯,从煅烧到出窑,已有75道手工工序。


▲制作砂锅的主要原料是坯土,这里喀斯特地貌下的溶洞内储藏的粘土是制作砂锅的优质原料。龚家人在溶洞中挖土,然后用脚踩泥。



▲第七代传人龚开贵的童年时光是在吊洞中度过的,直到八岁时全家迁出吊洞。在土坡的后侧的岩壁上,刻有龚家人制作砂锅的祖训“精益求精”。如今,龚开贵仍遵循祖训,坚守着“龚砂锅”的传统技艺。用心将手中的每一份泥土制作成完美的胚胎。




▲烧窑之前,传统的祭祀少不了。


▲他们将煤不断的加在稻草上,形成平整的火床,上好釉的各类砂锅和容器平整的放在烘烤炉的煤床上。


再用笼盖将烤炉盖上,让煤烟和明火燃尽,约10分钟。


▲到了一定的火候,再将火床弄平,以便进行砂锅的烧制。每炉砂锅要经过20分钟煅烧。这个过程有点像太上老君炼制“炼丹”一般。


▲砂锅出炉就像一个个“红灯笼”。将出炉的砂锅放入闭窑,加入木屑,让砂锅取釉。约10多分钟后,烟火散尽,揭开闭窑盖,取出砂锅。




▲四百年的光阴,四百年的坚持,“龚砂锅”已不只是一件物品,一个姓氏,一种技艺。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吊洞的砂锅遗址中修建一个原生态的砂锅博物馆,在附近设置一个砂锅制品体验中心”。龚开贵的梦想有着“龚砂锅”没有讲完而等待续写的光阴的故事。



图文/王伟 杨涛


编辑:谢蕤 责编:杨茜

投稿或商务合作

请发邮件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