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技术实战】WD硬盘盘片划伤成“环形跑道”的数据恢复之热换板

2016-05-05 效率源科技

——硬盘开盘第3期


编者按
       本期开始,“硬盘开盘”专题进入第3期,效率源工程师继续讲解“西数硬盘盘片划伤成‘环形跑道’的开盘数据恢复方法”。在1、2期中,已经介绍了案例盘(西数2TB硬盘)的“故障检测-开盘”和“数据恢复-换磁头”的方法,包括重要性与操作难点。本期,重点讲解开盘数据恢复的另一个重要的数据恢复操作——“热换板”,通过此方法修复硬盘,尝试恢复硬盘数据。


   

       盘片划伤是硬盘硬件故障经常遇到的情况,会导致盘片坏道。而硬盘自身的保护机制,会指令硬盘磁盘在遇到坏扇区时停止运转。因为操作系统启动后,会自动检查所有硬件设备,当发现硬盘后就会读取硬盘的所有分区信息。如果遇到坏扇区,就会循环读取损坏的扇区,导致整个系统陷入死循环中,从而造成系统崩溃。


        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不要“野蛮操作”,应该换一种思路,把数据从故障盘拷贝到正常盘上进行恢复提取。但镜像的前提,是硬盘能够被正常启动。“热交换”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与硬盘微码相同的正常硬盘“译码表、段位、适配参数”的偷梁换柱,实现硬盘正常启动,这就为硬盘镜像提供了基础。


1、实战对象

       西数2TB硬盘,SATA接口,如图1所示。第一天晚上正常使用,断电,第二天连接电脑后,硬盘无法识别,并伴有不正常的敲打声。


【图1 西数硬盘(案例盘)】


2、硬盘准备(2块实体盘,3块概念盘)

         (1)恢复盘A:有故障、存储有需要提取的数据


         (2)配件盘D:更换固件(与A同版本)


         (3)配件盘D1:更换固件(与A同版本,改变了译码表、段位、适配参数的D盘)


          (4)组合盘AD:恢复盘A盘体与配件盘D电路板组成的新盘


3、故障原因

       经效率源工程师初期检测,硬盘磁头有损坏,盘片有严重伤痕(送来前,硬盘被反复通电,造成损伤),这就是硬盘不识别的原因。具体如图2所示,B为案例硬盘盘片实景照,A图是在B图基础上修正处理成正常盘的效果,以对比呈现盘片“环形跑道”的划伤程度。


【图2 硬盘盘片划伤严重 】


4、前期数据恢复

       经过开盘、换磁头操作,硬盘还是不能正常启动,工程师分析讨论,此现象可能与盘片划伤有关系,磁头因为遇到坏扇区停止运转。决定采用“热换板”的方式尝试,直接将恢复盘A的固件与正常盘热换,通过“偷梁换柱”的方式提取数据。详见第1期、第2期。


5、第1次热换板

       将配件盘D接入DRS数据恢复系统,识别硬盘参数后,通过“关电机”功能模块停掉D盘电机。如图3“黄色框”所示的按钮:


【图3 点击DRS“关电机”停掉D盘电机】


       在确保D盘电机停止后,将对象盘A的电路板取下,放在配件盘D的旁边。保持D在不掉电的情况下取下电路板螺丝,将盘体(除开电路板的部分)与对象盘A的盘体交换,组合成新的“组合盘AD”,固定“组合盘AD”电路板螺丝。图4是用其他硬盘内部结果制作的示意图,不是真实案例的硬盘,只为呈现“交换”效果。


【图4 热换板原理示意图(图片修改)】


       在DRS上点击“开电机”(如图5),此时,听声音可发现,“组合盘AD”的磁头和电机正常工作,“偷梁换柱”操作成功,读取出恢复盘A的缺陷列表(译码表、段位、适配参数)相关的固件模块。


【图5 点击DRS“开电机”启动组合盘AD】


        成功读取后,取下“组合盘AD”的电路板,将恢复盘A盘体更换为配件盘D的原盘体,之前读取到的固件模块写入配件盘D,得到改变了译码表、段位、适配参数的配件盘D1(此时改变的参数目的是和要恢复的A盘固件参数完全一致,需要再次热换后才能正常访问A盘数据)。


        P表,即P-list (perpetual永久缺陷表) 。现在的硬盘密度越来越高,硬盘厂家在生产盘片过程极其精密,但也极难做到100%的完美,硬盘盘面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厂家在硬盘出厂前把所有的硬盘都进行低级格式化,在低级格式化过程中将自动找出所有defect track和defect sector,记录在P-list中。并且在对所有磁道和扇区的编号过程中,将skip(跳过)这些缺陷部分,让用户永远不能用到它们。这样,用户在分区、格式化、检查刚购买的新硬盘时,很难发现有问题。一般的硬盘都在P-list中记录有一定数量的defect, 少则数百,多则数以万计。如果是SCSI硬盘的话可以找到多种通用软件查看到P-list,因为各种牌子的SCSI硬盘使用兼容的SCSI指令集。而不同牌子不同型号的IDE、SATA硬盘,使用各自不同的指令集,想查看其P-list要用针对性的专业软件。


6、第2次热换板

        用与“第1次热交换”同样的方法,通过DRS“关电机”与“开电机”功能模块,将配件盘D1与恢复盘A的盘体交换,固定电路板螺丝,组合成“组合盘AD1”。再次点击“开电机”后,组合盘AD1正常启动,“热换板”成功。


7、查看扇区

        立即通过DRS数据恢复系统查看扇区,能看到“组合盘E”的前后扇区。此时,成功进入效率源DRS数据恢复提取页面,但还是不能正常读取分区信息,DRS提示,数据读取中遇到坏道,只有扫描才能读取。


8、镜像拷贝数据恢复

       将组合盘AD1、镜像盘B同时与DRS相连。点击“镜像”按钮,选择数据源“组合盘AD1”和目标位置“镜像盘B”,将“组合盘AD1”所有数据克隆到镜像盘B(正常硬盘),为数据扫描提供条件。如图6所示: 


【图6 DRS数据恢复系统可以完成高速镜像】


9、数据提取

       镜像完成后,对镜像盘B进行扫描,目录齐全,随即,通过DRS成功导出数据,经验证,这次数据恢复取证成功导出了8-9成数据,几乎没有损失。至此,西数2TB硬盘的镜像数据恢复工作完美收官。


        热换板是解决硬盘不识别问题的一种好方法,但在使用中,效率源工程师提醒,要注意几个要点:


       (1)热换板后硬盘不能断电,否则,电路板信息将复位,故障硬盘又将重读盘体固件信息,导致不能就绪;


       (2)热交换要操作两次,第1次利用DRS读取恢复盘A的重要模块,第2次是直接读取数据。


编后语通过3期专题,“西数硬盘盘片划伤成‘环形跑道’的开盘数据恢复方法”系列圆满完成。本案例是电子取证、司法鉴定和数据恢复实战中经常会遇到的典型场景,相关硬盘出现“双重”故障:磁头损坏与盘片划伤,而这两种故障经常都是“结伴而行”,如果只是一般的数据恢复手段和环境,成功率会非常低。此次案例中,效率源工程师用到的重点技术包括3种:开盘、换磁头和热换板。其中,开盘和换磁头需要专业的无尘环境和优秀的操作者。而热换板,则需要像DRS数据恢复系统这类“专业工具”,利用“停电机”的技巧,欺骗故障硬盘完成固件质检,进入工作状态,成功提取数据。


【 技术实战】系列推荐:

1、【技术实战】硬盘开盘第1期:WD硬盘盘片划伤成“环形跑道”的数据恢复之开盘检测

2、【技术实战】硬盘开盘第2期:WD硬盘盘片划伤成“环形跑道”的数据恢复之换磁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