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就是英雄:用竹子做自行车
截至2014年5月13日已有162723 位朋友与您一起订阅微信公众号youthMBA
我的一个洋人朋友最近很火,起因是他骑了辆竹子做的自行车去台湾旅行,并将自己的杰作——这辆竹子自行车的照片发到了网上。
“好酷啊!”我的这个朋友,David,成了创意的代名词。确实,他的案例很奇特,毕竟没有几个人能骑一辆自制的竹子自行车去台湾旅行,或者说,很少有人会自己动手做自行车。事实上,竹子自行车是David做的第三辆自行车了。
(David自制的竹子自行车)
捡废车进行改造
不得不说,David是个“挑剔”的人,只要自行车有哪点不让他满意,他就盘算着换,直到找到最合适的为止。
某天在小区里转悠,David发现小区里有很多废旧的自行车,这些自行车要么缺胳膊少腿,要么零件都生锈了,被嫌弃地丢在小区的角落里,风吹日晒,铺满了灰。David突然有个想法:为什么不利用这些废旧的自行车,自己做一辆自行车?
“拍脑袋”不难,难的是,把这个想法从脑子里抖出来,落地。于是他真挑了一辆废旧的公路自行车——车架有些锈蚀,颜色掉的不成样子,并邀请我一起来重新改造这辆自行车。
对我来说,这是一段特别的经历。如果让我买一辆自行车,我可能首要考虑的是我想买个什么牌子的,看看这些品牌提供了什么样的一些产品。但是让我一起来做一辆自行车,我首先想的是,我想要一辆什么样的车,而这又促使我去思考,我会怎么用这辆车,它对来说,有何意义。
我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每天下班做一点。俩人都没有什么专业知识,都边做边学:上网搜教程,了解如何组装一辆自行车,购买和更换一些不能使用的零件,把车架上的锈用砂纸磨掉,把车架喷成白色,用不掉色的马克笔画上想要的图案……
最后我们拥有了一辆全新的自行车。我花好长时间就是看着它,它在上一秒钟分明还是一堆生锈的零件!它立在我的面前,仿佛从此有了新的生命力。原来,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没那么难。
从门外汉到装车专家
我骑着这辆车上班下班,和它一起在这个城市到处探索。而David又开始做起了第二辆自行车。这次他找到了一辆不同车型的自行车——一辆老式自行车。
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这辆自行车完成得更快。他把车架喷成了老虎纹,又换了夸张的大轮胎,把这辆车彻底变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这个过程中,David逐渐从装车门外汉,熟悉起自行车的结构与零件,也发现自己爱动手做车,并决定继续下去。到了第三辆车,他想有一些新的尝试,脑中突然出现了几年前念大学时曾经有过的一个念头:用竹子来制作自行车车架。
“奇葩”念头被实现了
这个在外人看来难免“奇葩”的念头让他兴奋不已,因为David一直是个竹子迷。
之前两辆车的车架都是现成的,而竹子自行车的车架是需要自己做的,等于整辆竹子自行车得从无到有进行创造。虽然还不知道怎么做,他已经迫不及待地上网买来几根竹子,并开展网上搜索,寻找一些国外的竹子自行车的案例作为参考和学习,最重要的是,因为前面两辆自行车的经验,他相信自己可以在做当中摸索和学习。
这个从无到有的创造,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难以购买组装车架所需的配件。市面上自行车的组装零件并不包括车架,因此,组装车架的配件在普通的自行车店都买不到,很多店主甚至连配件的名字都没听说过。网上的卖家多是批发,他只好拿卖家送来的样品,东拼西凑。有的配件实在没办法,他就拎着从废旧自行车卸下来的零件,请五金店的人把其中自己需要的部分锯下来。
零件的问题就这样得到了解决,接下来就得做车架了。David在网上研究了一下,画了个图纸,买了些木料,自己做了一个,又买来把锯子,把竹子锯成车架需要的尺寸,但要把竹子做出鸭嘴的形状,以便于和其它零件的衔接,又花了他不少功夫。最难的是竹子车架和其它部分的连结。David买不到麻纤维,就买了一堆麻绳,一根根的、手工把他们分离出细丝,再粘合……
对他来说,整个制作过程当中最快乐的时刻,就是看见竹子变成了车架,感觉自己真的亲手创造了一种可能。从竹子自行车出发,他愈发对竹子这种材料感到好奇,骑着自行车奔向了盛产竹子的台湾南投,学习了竹子工艺,还带回来一批硬度更为合适、竹身带着人面模样的人面竹,用于制作第二辆竹子自行车。
这是个繁琐的过程,复杂吗?并不,但横在它前面的一道道关卡却足以把许多人挡在门外。
竹子自行车也为David吸引来很多眼球。然而,比起做最好的竹子自行车,他更想让更多人开始制作自己的“竹子自行车”——所有自己需要的东西。
“消费主义会让人变得越来越懒,不会去思考自己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更不用谈自己去创造了,”David说,“与其在消费中变懒,不如试试动手创造。这一点都不难,大孩子、小孩子都可以做,在动手创造的过程中,你不仅能发现‘原来我可以’,还会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思考物品的意义。”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在线讲座②】
主题:孩子兴趣爱好与学业如何相辅相成
——一位英国华人博士妈妈的心得
时间: 本周五(5月16日晚20:00)
主讲人: 李爽(伦敦)
现居伦敦的李爽,是一位博学的华人妈妈。她在北京工作了十多年后,赴伦敦完成传播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在英国从事创意产业的工作,对儿童教育领域颇有研究。
她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13岁,一个9岁,分别在英国读中学8年级和小学4年级。大女儿1岁半就随她到英国,小女儿出生在伦敦。这两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兴趣之广泛,或许会让你觉得不可思议。
前者喜欢数学、物理、西班牙语、绘画和设计,也热衷写网络小说,乐器方面则拉中提琴,吹小号和中号,体育爱好是击剑,曾代表英格兰参加过国际比赛,每周游泳5000米;后者喜欢数学、英语、科学和法语,乐器练习弹钢琴和拉小提琴,体育玩空手道、击剑、英式篮球、网球,还爱好桥牌、国际象棋和填字游戏,游泳每周2500米。
兴趣班的选择是遵从孩子的意愿,还是家长来做主导?太辛苦的兴趣班是上还是不上?兴趣爱好与学习成绩如何相辅相成?给孩子选择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每一个问题的经历,都有一段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
本周五,少年商学院邀请李爽在线和大家分享她的探索经验。她将通过现身说法,为关心孩子成长及国际教育话题的朋友们奉上一份知识盛宴,干货多、实用性强。
时间:5月16日晚上20:00
讲座时长:1小时,包括40分钟嘉宾分享和20分钟在线答疑。
体验价:人民币90元。(少年商学院微信会员无需付费)
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可直接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