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七岁儿子谈股份:创业教育宜早不宜迟

2015-03-28 逃逃妈 少年商学院

少年商学院微信(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商学院”关注)每周六分享一则全球青少年实践活动典型案例。这是第693次分享,作者是我们的特约撰稿人、生活在美国达拉斯的逃逃妈。我们已获其授权。


少年商学院微信曾分享《七岁的女儿说要“创业”,她是这样做的》(回复“203”查看),也曾分享《美国小孩的创业教育》一文(回复“679”查看)。没错,在美国,创业教育从中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孩子们的商业思维与创业家精神的培养从不嫌早。


举例来说,美国小孩的第一堂财商课,早在他们掉牙时就开始了,只要孩子们把掉下来的牙齿藏在枕头下,半夜tooth fairy(牙仙子)就会悄悄地把牙齿取走,并留下一些钱作为补偿,少的有一两美元,多的有几十美元。


所以,美国孩子对“钱”并不陌生。此外,从学前班开始,老师就会时不时地从各个角度教孩子们理解关于钱的概念,比如认识各种面值的硬币、纸币,以及纸币上的人物;比如钱能用来干什么;我们所购买的服务和产品的区别等等。老师还会设计各种场景,教他们怎么挣钱,怎么花钱。


参加童子军更是必须自己走出去“兜售”产品。当然,孩子们还会自己玩一些金融类游戏,比如孩子喜欢玩的monopoly(类似于大富翁),里面就有买卖、贷款、抵押、拍卖等概念。



(monopoly又名“地产大亨”,是一款休闲益智虚拟游戏)


我也是一抓住机会就给孩子这方面的启蒙,而孩子在这方面的敏感程度,也常让我惊奇。记得去年有一次孩子问我:“假如我们在超市想买一个东西,需要10块钱,而我们只有5块钱,怎么办?”


我觉得挺有意思,就反问他:“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本以为他会傻笑着说不知道,谁知小家伙有模有样地托着腮帮子说:“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该先回去,把5块钱放好,然后想办法再挣5块钱,比如洗碗、洗车,凑齐了10块再回超市买。”


如果说创业教育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财商,那理解就有些偏狭了。


这段时间,我正在“谋划”和孩子一起合伙创业。起因很简单,自从离职创业后,我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少了,为了事业、孩子两不误,我干脆把孩子吸纳进我的股东团”,让他参与公司简单的周报,学着做计划、写总结,平常帮我校对一下文稿错别字什么的,还能多认一些字


那么在此之前,我们必然要谈谈怎么分股份的问题,正巧孩子前几天掉了一颗门牙,tooth fairy 10美元换走了这颗牙齿,我就干脆用这10美元教孩子玩转“股份”这个玩意!


从政府到女仆,都可出钱一起做大事


这显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我决定从股份制的源头说起,于是找出了以前看过的一套《大国崛起》节目,专门挑出讲荷兰的那一集《小国大业》,一边看一边给他解释。



(《大国崛起》是当年央视制作的一部口碑不错的纪录片)


从上面的地图看,荷兰的国土小得可怜,但在400年前,它是世界第一强国,不靠别的,就是靠他们做生意。为什么荷兰能做那么大的生意呢?因为他们发明了股份制:


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它采用了向全国人民筹集资金的方式,任何一个团体或个人,只要你愿意,上到荷兰政府,下到阿姆斯特丹市长家里的女仆,都可以来到公司的办公室,在一个本子上记下自己借出的钱,成为公司的股东。公司通过这种方式,把全国人民的钱汇聚起来,就可以制造很多大船,出海做生意、做大事。东印度公司的船几乎到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今天的纽约城,就是那时候的荷兰人建立的。


这笔草莓生意该怎么分账?


通过这个金融起源地的故事,孩子懂得了股份制的第一个好处,有些大生意单靠一个人的钱是不够的,如果把很多人的钱合起来,就能干大事。而另一个好处是什么呢?我和孩子开始讨论卖草莓的故事:


我:儿子,我们现在要一起做卖草莓的生意,我们一起凑10块钱去超市买草莓。在这笔生意里,我们都是股东,我占30%的股份,你占70%,那么按照这个股份比例额度,我应该拿出3块钱,你应该拿出7块钱。假如我们能把这些草莓以100块钱卖出去……


孩子:哇塞,10块钱的草莓我们要卖100块,我们得想想办法哦,比如去电视台做广告说一下我们的草莓有多好,需要做些poster(广告海报),或者我们再制作些手工小礼物什么的……


我:你的主意很不错!(看来之前在童子军里卖爆米花不是白卖的,还是学了不少招数!)


孩子:然后呢?假如我们真能卖到100块该怎么分钱?

我:那么,按照我们约定的股份,我可以得到30块,你可以得到70块。


孩子:oh yeah! 有股份太好了!


我:呃……这不是因为股份好,是因为这生意好啊……




股份多多益善?别傻了


我:好,我们了解了股份,那么孩子,你觉得在一门生意里占多少股份好呢?


孩子:当然越多越好啊,赚了钱就可以多分一些!


我:但是你出的钱也多啊!


孩子:噢,对,而且还不一定都能赚钱呢,万一亏了呢?


我:所以呢?


孩子:要看情况,得看这生意是否能赚钱!


我:(不错嘛,小家伙领悟得还蛮快…)


那么,我们该如何规避风险、保证利润呢?我们接着聊下去:


我:儿子,假如你有10块钱,你全拿出来做草莓的生意,但是我们在搬运的时候,不小心把草莓倒在地上,全砸坏了,没有人愿意买了,那怎么办?


孩子:呃……就是,那我的10块钱就全亏了。


我:就是啊,那假如你只拿5块钱来做草莓生意,剩下的5块钱去做香蕉或者苹果的买卖,你觉得怎样?


孩子:对啊!我可不会那么倒霉两个生意都亏了吧,即使一个亏了,假如另一个赚了的话,我说不定还能赚一些钱呢!


我:你说得很有道理,这就是股份制的另一个好处——分摊风险。我们可以把自己的钱分成很多份,去做不同的生意;同时草莓全亏的话也不是我们自己承担,还有其他股东呢。


……


这场谈话看似简单,意义却不小。搞清楚这些概念后,孩子马上就开始聊“正经事”了——加入我的股东团后,他能赚多少?这个话题比较轻松愉快,因为我承诺了日后会根据他的工作内容和质量再作调整。


话题结束后我依然感慨万千,很多话题我们往往会人为地给它画上年龄界限,觉得这是大人的内容,和孩子无关。曾经我就很惊讶美国图书馆里那些67岁左右的孩子捧着一本Civil war (美国内战) 之类的书读得津津有味。而当孩子到了差不多这个年龄,我也有机会去翻看这些书籍时,发现只要有合适的材料,选择恰当的例子和角度,很多貌似深奥的东西,其实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也许是真的像我们那样理解,也许是从他们自己的视角去理解,我们又何必给孩子设限呢?(作者微信号:potatoyolanda)


少年商学院微信相关文章:


女儿过去一直“不知疲倦”地花着家里现成的钱,在她七岁的某一天,她突然问我:“我能不能摆个卖柠檬汁的货摊?”原以为她是三分钟热情,没想到她却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一个窍门是,让孩子学会挑选自己最喜爱的业务来说。如何让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头脑风暴是个不错的方法,你可以拿出一张纸对折,在纸的一面记下孩子闲暇时喜欢做的事情(如陪宠物玩耍、阅读)……(本段节选自少年商学院微信文章《七岁的女儿说要创业,她是这样做的》,回复“203”即可查看)


其他相关文章:

回复“045”查看《美国人教育孩子:财商比智商更重要》

回复“391”查看《荷兰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的金钱观》

回复“290”查看《人人都有饼干,稀缺依然存在:儿童剧里的经济学启蒙》

回复“622”查看《超实用!欧美家庭的零用钱计划指南》

回复“336”查看《用猴子的寓言和孩子讲金融危机》

回复“377”查看《一个趣味游戏,教孩子明辨“天上会不会掉馅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