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youthmba Intro 少年商学院是一所“移动版的国际学校”, 先后获美国斯坦福大学d.school创办人与英国爱丁堡公爵奖官方授权,致力将全球最好的素质教育课程与实践项目带给中国中小学生,使其获得与欧美名校学生一样的软实力。官网:youthMBA.com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商学院”关注)第711次分享,作者系少年商学院特约撰稿人、生活在日本的专栏作家唐辛子。我们已获授权,请勿转载。 日本孩子大多有凡事一定得做计划的强迫症。还记得我家小朋友有一次和同学约好周末一起玩,三个要好的小女孩决定去吃饭、逛街和购物,不过才一起出门半天而已,但为这半天的活动,她们就已经提早二个星期制定好了一个“计划表”,主要内容包括: 1:外出时间:上午10点30分—下午4点30分 2:集合时间:XXX公园,上午10点25分集合,10点30分出发;下午4点25分,XXX公园,解散,4点30分到家。 3:活动地点:XXX购物中心 4:来回交通:由XX的妈妈负责开车接送。 5:费用预算:3000日元/人(详细包括:午餐:XX意大利餐厅的意粉套餐945日元;购物费用上限:1000日元;游戏等娱乐费用上限:1000日元) 但小朋友的这种“计划性”,并不是我教的,而是从学校学来的——每年4月新学期开学,小朋友都要从学校带回家一大叠打印纸。那一大叠的打印纸,都是新学期里学校的各种计划通知,例如: 全学期的“学习课程表”; 从本年度4月到翌年4月的“全年度活动预定表”; 二个月之内的“活动内容明细表”; 一个月之内的“午餐菜单明细表”。 …… 正是这一堆形形色色的计划表,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孩子们制定计划的技能和习惯。 ▋专门用4页纸,列明集体出行时谁坐哪个座位 还记得去年11月中旬,小朋友和学校六年级的全体同学一起,去广岛修学旅行。为了这个修学旅行安全顺利地进行,学校的老师领着孩子们也造了个计划——“修学旅行计划”,还动手装订成册,因此,这份计划已不再是一张密密麻麻的“计划表”了,而变成了一本厚厚实实的“计划书”。 翻开孩子们手绘的“修学旅行计划书”的封面,会看到以下的内容: 1:日期 2:目的 3:目的地 4:宿舍 5:服装 6:领队老师 这上面的1-6,还只是第一页。 第二页,是一张大表格,详细记载了参加休学旅行时,需要携带的各种物品明细,包括: 1:放在随身双肩小背包里的:文具用品、便当(须使用一次性饭盒)、水壶、第一天的零食(300日元以内)、第一天用的手帕·餐巾纸·垃圾袋、扑克牌等娱乐用品一份; 2:放在大旅行包里的:洗漱用品、洗脸毛巾、大浴巾、内衣、袜子、睡衣、防寒用品、第二天白天穿的衣服、塑料袋若干、钱包(上限3000日元)、第二天的零食(300日元以内)、化石体验制作用品(保护用眼镜、棉纱手套、塑料袋)、吸铁石(黑色·装入超市用购物袋内)、第二天用的手帕·餐巾纸·垃圾袋…… (Pic by理惠的一片天) 接下来,又用了4页纸,标明两天时间内修学旅行的安排计划。从早上6:30起床,到晚上10点熄灯,什么时候洗脸漱口、什么时候洗澡睡觉,X点X分至X点X分用餐……又用了3页纸画了个详细的表格,将4个班的孩子分为24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携带手表管理时间的是谁、负责携带相机拍照的是谁,用餐时,负责为大家添饭的是谁、负责打扫的又是谁…… 甚至还专门用4页纸,注明从学校开往新干线车站的巴士座位表:XX同学坐哪个座位、在第几行第几列…… 除了这些衣食住行的细则,这本册子里还有每日一次的“健康管理自我确认表”、乘坐巴士时集体唱歌时的一本“歌曲集”、参观纪念馆时的学习笔记、参考资料…… ▋成长的秩序感VS未来的可能性 转眼到了今年1月,小朋友如愿考上了第一志愿的私立女子中学。收到合格通知书之后,我领着小朋友去那所女子中学报名,于是,又领回家一大堆“计划”:包括从1月—4月中学入学式开始之前的日程安排;春假期间的学习计划、制服购买计划、学习用品购买计划、上下学保险购买计划…… 我要认真阅读完这些“计划”,都相当需要时间,可想而知那些制定“计划”的老师们,他们花费的时间必定更多。 回顾一下,从我家小朋友进入幼儿园开始,然后进入小学,到现在马上要进入中学,她都成长得有条不紊,成长得非常有秩序感——因为她是在各种“计划”中长大的。所以,当她要和她的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上半天时,也就理所当然也造了个“计划”。没有人特意教她,她生活在一个“计划”的社会,也就自然而然懂得了给自己做“计划”。 未来的日子,当她进入高中、大学,直到步入社会,也一样将面临各种“计划”和“被计划”。“计划”已经成为文明社会最基本的一种人生管理模式。通常中国人来到日本,总是感叹日本社会的秩序井然——我想这与日本人的“计划思维”是息息相关的:各种思路严密的计划性安排,形成清晰的社会布局,让你不管走到哪一个任意的陌生拐角,你都可以依照明确的指示,不假思索地到达终点。 当然,生活得有“计划”也并不是什么绝好的事情。在日本生活得越久,人就会越习惯这个被“计划”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社会,这就像习惯了将树枝修剪得整整齐齐之后,就再也无法容忍任何参差不齐一样,尽管那些“参差不齐”,很可能是一种个性、一种洒脱、或是一种自由。 而对于一个从出生开始,就成长在各种安全便利的、大大小小“计划”里的孩子,对于“计划外”的一切,难免会无所适从。离开“计划”,就像电车离开铁轨一样,无法想象。考虑到这一点,面对计划与不计划,我们择其善者而从之,适度借鉴就是了。 少年商学院微信相关文章: 回复“512”查看《日本小学的体育教育:远不止“运动”那么简单》 回复“403”查看《日本妈妈的十大家训》 回复“436”查看《为什么日本人如此重视孩子的早餐》 回复“634”查看《日本高知家庭的书架:精心设计以引导孩子阅读》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