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教手册中的12条黄金守则
少年商学院微信(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商学院”关注)每周三“吃个西柚”栏目分享全球有趣或让人脑洞大开的教育资讯或资源。这是第739次分享,源自《幼儿教育》杂志,由李季湄、刘莲兰编译。我们已与其联系授权。
日本文部省在十几年前曾颁布过一份《家庭教育手册》,将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应当注意的家教守则归纳成一段段通俗易懂的文字,被日本家庭广为传阅。个中内容即使是放在今天的中国,依然值得参照或探讨。今天少年商学院微信摘录归纳其中的12个黄金守则。推荐大家收藏和分享。
▋愉快的家庭氛围至关重要
如果你问孩子“你对家庭最高的期望是什么”,孩子最有可能回答你“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 只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
▋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
养育孩子确实很重要,但是整天神经绷得紧紧的也吃不消,父母的烦躁不安会传染给孩子。正因为养育孩子很辛苦,所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父母应互相配合,共同承担。有效利用孩子去托幼机构的时间,可让你的身心有个“休整”。
▋“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
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变得越来越弱,对孩子辨别善恶、分清好坏的社会教育也越来越马虎。让父亲和母亲分别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母亲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瞧不起父亲。父亲也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声斥责母亲。
▋全家人一起吃饭这件事真的很重要
饮食生活不仅对儿童身体的健康,也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愉悦、父母费心做出的饭菜等等自然地将父母的爱传达给孩子。由此得到的满足感、信赖感能使孩子开朗、坚强地成长。
▋父母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孩子一定能领会到
由于家长要一边工作一边养育孩子,容易使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变少。但是,疼爱孩子,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家长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地铭刻在孩子的心中。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大人请务必守正自爱
不守公德的人,让人讨厌、不可信赖。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时,大人不予以纠正,孩子会误认为自己做得对,这样就可能慢慢变成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同时,大人自己也要注意尽量不做出轨的事,做能一直让孩子依赖、尊敬的父母。
▋让孩子参与制订家规并一起遵守
家规不仅包括日常问候、门限时间、关灯时间等,还包括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一直遵守规矩,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定出明确的家规,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另外,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孩子共同定家规也很重要。(回复“403”查看少年商学院相关文章《日本妈妈的十大家训》)
▋千万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
不管孩子怎么闹缠人,不必要的东西不给买。不要给太多的零花钱。让孩子在定额的零花钱中自己安排、调整怎样花。
▋从小做家务,事情虽小但意义重大
在家里定出规矩,让孩子分担家务,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心、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人等方面很重要。让孩子从"把用过的东西整理好"等小事做起,养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的习惯。
▋给孩子单独房间的同时,也给他定好规矩吧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父母就搞不清孩子在干些什么,父母与孩子间的对话也会减少。要使孩子房间对孩子的成长起作用,定出家规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后,先在起居室露个面再进自己的房间;孩子的房间不上锁;孩子带朋友进自己房间前,先把朋友介绍给父母;父母觉得有必要时可以进入孩子的房间,以便把握孩子的实际情况等等。
▋孩子并不能正确发出“危险”信号
父母情绪焦躁,对孩子的爱抚、疼爱不够,以及对孩子过分娇生惯养和过多干预等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常常会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例如孩子出现肚子疼、恶心、拉肚子、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发烧等症状,以及吃得过多、失眠、吮指头、咬指甲等行为。当察觉到这些症状、行为后,不要只担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还要好好想想这些症状、行为是不是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
不要仅给孩子贴上"神经过敏"、"任性"、"赖学"之类的标签了事,要好好观察孩子,认真听听孩子说话,做出努力理解孩子的姿态很重要。同时,也要与熟悉孩子的医生好好谈谈。
▋耐心关注孩子的情绪,并保持和他谈心的习惯
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生物。如果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产生的不满积累太多的话,有时会一下子爆发出来。孩子突然大发脾气时,连孩子本人和家长都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其实,孩子发火、苦恼是有原因的。如父母平时做到仔细听孩子说话、与孩子站在同一角度考虑问题、对孩子的事非常关心等等,孩子便能切实体会到自己被父母爱着。
少年商学院微信相关文章:
回复“656”查看《12位果敢爸爸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回复“648”查看《12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回复“274”查看《八项家长帮孩子做不了的事情》
回复“443”查看《你可能误会了的欧美素质教育》
回复“509”查看《能不能让孩子说回“孩子话”?》
回复“605”查看《德国7岁孩子认知世界的69条清单》
回复“210”查看《从儿子掉牙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