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剑桥姑娘的思考:给低龄孩子讲高深知识并非对牛弹琴

2015-08-06 王诺诺 少年商学院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商学院”关注)第826次分享,作者是剑桥女孩王诺诺(微信ID:misswangnuonuo),我们已留言与其联系授权。


“吃饭时,旁边一个老爸给大概四、五岁的小男孩讲解空气动力学。你觉得合适吗?”


一个朋友如是问。


古老的东方长存一种思维:我要养育一个怎么怎么样的小孩,我该这么做,能培养他的好习惯,他就能成为如何的人。而我,从我父亲教育我的经历中获益最大的,却是另一种思维:父母先明白自己要怎样的生活,生活中“顺便”养了个小孩,可以一起玩耍,互为搭档,共同生活。知识启蒙,也就是这个令人愉快的过程中“顺便”完成的。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爸爸每天接我上下学,我一蹦一跳走路,路上常和他聊天。有段对话印象非常深刻,年代久远或许会忘记了原话,但大致意思不会错:

“爸爸,世界是什么形状的啊,能不能走到头啊?”


“我们住的世界是圆的,和皮球一样,不过它是由大地组成的,所以叫做地球。”


“是圆的?!那不可能啊。住在球下面的人会掉下去吧?”


“不会,地球会把他们拉在自己身上,不让他们掉下去,你和我也是被地球拉着的。”


“为什么我没感觉到有人拉我呀?”


“你跳起来试试。”


我跳了一下。

“还是没感觉。”


“你看,跳起来不是落回到地上了么?想过为什么么?这就是大地拉住你了,你被拉回来了,不然你跳起来会一直往上飞,飞到太阳上。”


“但我也没看见大地用手拉我,什么也没看见。”


“因为地球拉你和我拉你的拉力不同,不需要碰到你。这叫做万有引力,是牛顿发现的。他发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会互相吸引,你和那个电线杆会互相吸引,我和那个电线杆会互相吸引,我和你也会互相吸引,哦,吸引的意思就是有个力会把你往那儿拉。”


……




那天聊完我就写作业去了。为什么这段对话我记得特别深呢?因为不久之后上了一堂自然课,讲的就是地球。


一上课自然老师问我们:“你们知道世界是什么形状的么?”因为刚刚和爸爸讨论过,我异常亢奋,没有举手直接报答案:“圆形的!和皮球一样!”


全班同学一片哗然,“不可能,大地是平的。”“对啊!怎么可能和皮球一样呢?”“是平的,要是和球一样,我们在上面怎么站得稳?”……


这种小学生看来离经叛道的想法引起全班同学的激烈反应,老师也觉得教学效果非常不错吧,他发起了一次投票,“觉得世界是平的,请举手。”除了开小差的同学,大家小手都举起来,和森林一样。


“觉得世界是球形的,举手。”我非常坚定、笔直地举起手,却只有我一个……


同学们开始质疑,为什么不掉下去呢?“因为万有引力啊!”年纪幼小的我尖声尖气,这一瞬间感觉伽利略、布鲁诺、达尔文、哥白尼全站在了我身后,他们面前是威严的教会,而我面前是口径一致的小伙伴。


小伙伴的不解渐渐变成讨伐,我急得快哭了。


老师笑得非常诡异:“看来大多数同学都认为世界是平的……”我明显觉得四周投来鄙视的眼光,老师接着说,“但是,有位哲学家说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位王诺诺同学说的是对的。世界是圆的。”


全班哗然。


仔细想想那是我一生中最辉煌的一瞬间。之后再大的荣誉也无法超过。如同经历了九死一生的鏖战我成功捍卫真理。我的表情立刻转为“看吧我早就说了”。眉宇之间尽是壮阔的豪情。这件事让我成为了一个略“书呆子”的人。小孩子所谓的兴趣可能十分低劣,刚开始是一种满足感和虚荣心,接着变成了一种习惯。


时至今日,回忆起小学爹带我的日子:他会买硫酸铜让我冷却热饱和溶液,做一个蓝色的大宝石,因为我把硫酸铜泡在铁缸子里,硫酸铜溶液上面有了一层绿色漂浮,他就跟我讲这是硫酸亚铁还有氧化还原知识。


他会教我做好几个风筝,一次次试飞改良,研究怎么样的风筝符合流体力学,看到山上漂亮的花,回来就和我一起去图书馆翻植物图鉴;一起养小鱼,写小鱼成长日记(插画版)。7岁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新闻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老打仗,他跟我讲了一下午犹太人的漂泊历史和复国思潮的由来……


我不觉得他当时这么做,是在特意培养我成为一个爱科学、爱知识的人,他绝对没那么高的觉悟可以想那么多……他只是非常愉快地和我分享,这已经是我们共同生活的一种方式了。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问题,如果这个父亲不喜欢讲,讲了自己也觉得很无聊,那又何必?为了培养出孩子的兴趣?可这么硬生生地塞过去自己都觉得无聊的东西,未必会出你想要的效果。


放到我自己身上,空气动力学我讲不来,但别的我肯定要讲的。因为我完全忍不住。


您对文章开头那个问题的见解是什么?请点击文章右下“写评论”和少年商学院逾33万家长订户分享心得。


少年商学院微信相关文章:

直接点击标题查看。返回对话框,输入任何关键词可搜索相关文章。

“女孩子当什么科学家啊”,偏见为何如影随形

你多久没和孩子来一场这样的对话了

用了八年时间我终于回答了孩子三岁时的提问

“爸爸,咱们家有钱吗?”(上)

穷孩子和富孩子的差别,在于从小父母和他们说话的多少(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