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妈妈,别人家好有钱呀!”这个家长的回答绝了

2017-01-12 万伊刀 少年商学院


看似就钱谈钱,其实是就钱交流价值观。

 ◆ ◆

文丨万伊刀

全文约1800字,阅读约需4分钟。


前不久,儿子他们学校组织小记者旅游采风活动。

 

儿子回来跟我说:“妈妈,别人家好有钱呀!好多同学带iPhone 7和iPad。”

 

我淡淡地说:“你也会有的。”

 

他疑惑地看着我,我坚定地点点头:“一定会的,只要你努力。”

 

他似懂非懂,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就去看课外书去了。

 

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家长可能会对孩子说:“宝贝,我们没别人有钱,不要大手大脚乱花钱,你知道爸爸妈妈挣钱多辛苦吗?所以你要懂事,不要和别人攀比。”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也这么说过,但后来看了一些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书,我改变了思维方式和方法。




教孩子节俭不攀比非常好

更要给其创造未来的自信

 

本来,我们教孩子节俭、不攀比、体谅父母,都非常好,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教他们拥有自信和远大的目标,学习如何改变命运,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个着眼现状,一个放眼未来。既要把握现在,也要胸怀大局,开拓进取。

 

每年春节过后,孩子们总是喜欢讨论压岁钱的话题,他们眉飞色舞地说自己得到了多少压岁钱,少则千元,多则上万。每当这时,儿子只能在旁边沉默。

 

一次,他很不高兴地问我:“妈妈,为什么人家都有压岁钱,我却没有?以后别人给我压岁钱时,你不要阻拦,我也要。”

 

我笑:“我问你一个问题,无论你同学有多少压岁钱,跟他们自己有什么关系?是他们自己挣的吗?别人给的多,他们父母就还的多,给大人增加负担而已。有什么意义呢?有本事自己去挣呀!”

 

后来,再碰到有人向他炫耀压岁钱时,他就会不屑一顾地说:“有什么了不起?又不是你挣的,我才不稀罕呢,我将来要靠自己挣好多好多的钱。”




两个父亲截然不同的回答

指引孩子走向全然相反的人生

 

我教育他不能有“拜金主义”,但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他有能力,财富多多益善。有了钱,不仅可以实现很多愿望,还能帮助他人,做善事。

 

我曾给他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问父亲:“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父亲说:“我有钱,你没有。

 

另一个孩子问父亲:“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父亲说:“我们家有很多钱,等我死了,这些钱将来都是你的了。

 

然后我问他:“你觉得等这两个小孩长大后,会怎么样?他们谁会更有钱?”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第一个会更有钱,他因为没钱才会努力去挣钱,而第二个,他觉得自己已经很有钱了,花起来就大手大脚,时间长了,就会变成穷光蛋。”




我笑道:“嗯,你说得有道理。父母再有钱,和自己也没关系,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靠自己。”

 

儿子经常问我:“妈妈,我怎样才能挣到钱啊?”

 

我说:“你自己想办法啊,假期去发传单啊,到阿姨店里打工啊,将自己的手工作品拿去卖啊,等等,办法有很多,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

 

他眼珠子滴溜溜转了一圈,说:“我一直在帮家里洗碗、拖地,你付我工资好不好?我同学帮家里干活都有钱拿。”

 

我摇头:“不好,你是家庭成员之一,分担家务是你应尽的义务,就像我和爸爸,都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我们怎么没找你要钱?

 

看着他泄气的样子,我给了一条建议:“不过,如果你能将我们家的车洗干净的话,可以获得20元的酬劳。”

 

他眼睛放光,叫道:“真的?一言为定。”

 

我和他握手成交:“一言为定。”

 

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尝到靠自己双手挣钱的喜悦,增加信心。




借助偶像的力量

 

儿子的偶像是比尔.盖茨,他不仅敬佩比尔.盖茨的才能,也羡慕他的财富。他常说:“我怎么才能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人呢?”

 

我鼓励他:“只要努力,你一定可以的。你现在还小,还是学生,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其次,要多看课外书,看好书,拥有渊博的知识;然后,在你最感兴趣的领域深入钻研,达到顶尖水平,你就成功了。

 

他痴迷地看着远方,仿佛前方有一座金字塔,等着他去攀登。他喃喃道:“那样我就会有很多钱了吧?”




我肯定道:“当然,有了钱你想做些什么呢?”


他手舞足蹈地憧憬:“吃好穿好玩好,用私人飞机载你和爸爸去周游世界,像比尔.盖茨一样做慈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我摸摸他的头,感动地说:“儿子,好样的,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贪图享乐,更要懂得感恩,回馈社会。”

 

很多家长觉得“钱”这个话题太敏感,我倒是一直抱着比较开放的态度。在和儿子日常交流中,有意无意地给他揭盲,表面上是就钱谈钱,其实是借“钱”这个孩子一生都绕不过的话题为载体,与他交流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交流,何必等孩子长大后再进行?只要父母有心,随时都可以。




让孩子从身边的案例中,获得“新财商”启蒙,懂得延迟满足。少年商学院春季推出精品课程《生活中的财富课》,由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明星导师任教,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全国任何城9到12岁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孩子均可报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详情。



(如无法正常识别,点击左下“阅读原文”)



作者与授权

万伊刀,专栏作者。愿以倾世温柔和理性视角,呈现悲欢离合及人生百态,关于亲子育儿、情感故事、人生感悟。我们已获其授权。

少年商学院微信相关文章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