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做艺术教育18年,听到的最可怕的话是“你画得真像”

2015-12-16 王丽娟 少年商学院

少年商学院微信(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商学院”关注)每周邀请一位亲历国际教育,对创新实践颇有心得的教育专家、家长或同学,通过微信群直播,分享育儿及学习经验。本文由少年商学院整理与编辑。


学院君说

上周少年商学院的在线微课,邀请了有18年艺术教育经验、丽娟实验艺术教育机构CEO王丽娟老师,分享了她眼中孩子艺术学习的最大禁忌,并为家长给孩子最接地气的艺术教育提出建议,本文节选自其分享。本周四晚7点半,13岁中德混血天才少年朱丽叶,讲述她眼中中西教育的不同。拉至文末查看详情并报名。


▋有没有动手做出来,是质的区别


感谢少年商学院的邀请,在微信群里做主题分享,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方式。今天,我就和大家说说我作为一个妈妈,如何在生活中和我的女儿进行艺术互动。


我非常重视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把大脑中一个最初的想法落实下来,是一个孩子成长当中非常重要的过程。比如我的孩子说“妈妈我想吃蛋糕,我就会跟她说,你想吃什么样的蛋糕?把它画下来,然后她就会画她出心中喜欢的蛋糕。然后我们再根据她的这个图像去把它做出来。


这样的话,孩子一有什么想法,第一时间就会把它画出来,做出来。当她吃到她自己设计的蛋糕的时候,她就会感觉到自己的想法被落实了,这个我觉得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夸孩子“你画得真像”


我的丈夫也是一个艺术家,他对孩子的艺术引导是怎样的呢?在我女儿四五岁的时候,她会画很多小碎片,比如公主,或者鸭子,画了很多之后就随便一丢,丢得到处都是,她爸爸就把她的这些小碎片收集起来,整理成了一本画册。当我女儿去翻阅她的画册的时候,她就会感觉到,她的作品被重视起来了——爸爸竟然把我那些碎片的东西,放到那么精美的画册里!这就有了表达的乐趣。


在她画画的时候,我从来都不会特别地去鼓励她,“你要画得再像一点,为什么呢?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学艺术就要画得像,画不像不是白学了吗?但是我想说,如果要像的话,拿个相机拍了就OK了,而且在孩子学艺过程中,如果你总在旁边对他们说,“画得真像,真好!”以此鼓励孩子,那么下次孩子画得不像了,你是不是就不表扬了?那孩子压力得多大。


不追求“像”,他们反而可以没有压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我们现在的很多艺术班里面,很多的美术课都是照葫芦画瓢的形式去完成了某个课程大纲,目的就是让孩子画得越像越好,但我想说,真正的艺术,应该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为主导方向。


▋让孩子考级,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再说到艺术考级,很流行,但我是非常反对的。我觉得这是为了应试教育而完成的一个很功利的社会现象,对孩子的创造力是非常有干扰性的。


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其实在我们家长的身上,都可能有这样的一些现象出现。我女儿之前上的一家国际幼儿园,放学后会给那些父母暂时不来接的孩子开一些课后班,做一些艺术学习。那一天我正好接孩子晚了,就看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那个班里头坐着十来个孩子,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鱼,然后大家就对着黑板画,涂颜色,涂得整整齐齐的。


下课了,这个老师就和我旁边的一个家长有这么一段对话。老师说,“你家孩子现在有进步了,他已经不敢随便地乱画了,他现在已经能够照着我们的画,也画得感觉很开心了。”


我听到这样的话,就感觉这个老师真的是不懂艺术,在误导我们的家长。然后那个家长马上说,“孩子就应该管,不能让他随便乱画,他想怎么画就怎么画那哪能行呢?你该说他就说他!”这是那个家长的回应。


这个时候,老师马上又来劲儿了,对他说,“你家孩子现在涂颜色,涂得比以前好了,已经能够涂到框框里了,如果要是能再多练一练,他马上就可以考级了。”这个爸爸就接着老师的话说,“那太好了,多让老师费心了,你给我们报上这个考级吧!”然后这个老师就带这位家长去付费了,那个家长还一直说“让老师费心了,多谢谢你,多谢老师了……”


这番话让我心理很不是滋味。从一个老师的角度,上面这位同行对艺术根本不懂,从一个家长的角度,怎么能在老师这样一种错误的引导下,也跟着进入了这种奇怪的意识形态里,觉得画画就是要画得像,就是要有个成绩,就是要有一个认可,有一个证书,才感觉好像这个学费就没有白交。


▋如何为孩子挑选培训班?


现在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艺术班,真的,我们真的要把这个心态放起来,真正要为孩子选一个好的艺术班,一定要注重人的思想、大脑、思维方式、创造力,这个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至于说他画得像不像,只要画的时间长了,他感兴趣,他有追求,他想去表达,他的笔就会越来越灵活——没有画得不像的孩子。


但是,在他还没有把手腕练成之前,不要去要求孩子画画一定要画整齐、一定要涂颜色涂到框框里、一定要画得像,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他的想法、他的思维、他的创造力,就在这样的我们成人的干扰下,慢慢的也就禁锢起来了。


有些家长说孩子喜欢画画,但就是不爱上培训班。比如我就遇到一个小男孩,在家里很愿意画画,家长就觉得既然他喜欢就报培训班正儿八经学呗,结果男孩去了两个月后死活不去,但在家里还是没完没了地画,搞得家长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其实,一般孩子到了三岁,就会开始拿起笔来画出自己的思想,最初我们看起来只是涂涂抹抹,其实孩子们已经在表达自己大脑当中一种初步的想法了,有时候就只是他心中的一个符号,哪里来的“像不像”。结果,他父母给他报的那些美术课,强逼着孩子照葫芦画瓢,一点让孩子释放思想的余地都没有,就像有个标准答案似的,孩子只能不断去靠近他,自然兴趣不大了。


所以今天也给大家提一个醒,如果没找到一个很好的绘画班,还不如不给孩子报。让孩子在家自由地表达,我们做父母的,就是他的观众。但就像我前面讲到的,我们要注意不要给孩子那么多标准,那么多评判,让孩子开开心心地表达就好了。为什么我们要给孩子报一个机构去学习呢?也是希望孩子的自由想法能得到保护,学会自由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艺术只是呈现形式,最重要的是跨学科学习


我做艺术教育已经十八年了,我最注重的就是主题课的设计,这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模式,孩子们要围绕一个主题去思考、去实践,最后再呈现出来。比如前段时间,我的学生就以北京北京为主题,去观察北京市的桥梁、城门、道路,上网收集很多资料,最后用绘画、摄影等方式呈现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看法。这样,孩子学到的就不只是画画,而是一种综合学习的能力,少年商学院举办的很多课题,也是用这种方式进行的。


我们的少年商学院最好正好有一个学习项目,叫美食梦工场,我觉得主题非常好。美食是很多孩子非常愿意,都是一些小吃货,以“美食”的形式来打动孩子、诱惑孩子,再把食物结合商业、结合物理等,玩起来,把它艺术化,孩子们就愿意去思考,他的创造力也会不断地被激发(点击此处了解项目详情,马上报名)


这样的主题课是一个长期的成长过程。在家庭当中,家长得花心思去设置一个主题,比如说我们一起为家庭做一顿饭,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主题,或者说我们要去旅游,每个人都要做一个安全装置等,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可能不会做得太深,但这些都能刺激孩子去思考,去做出来。


免费在线讲座预告:“13岁中德混血天才女孩眼中的“中西教育”差异” | 少年商学院不定期在全国各地举办国际教育沙龙,同时持续邀请全球各国的创新教育专家或华人家长,每周一次在微信群开展免费的分享会。12月17日(本周四)晚上,中德混血女孩、写作课作业见报后打破专业名记点击记录的朱丽叶,谈谈她眼中,中西教育的差异。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学院君个人微信号(ymba03),并给学院君个人留言“微课+孩子年龄”,获取听课方式。



少年商学院微信相关文章:

为什么美国孩子都会画画

会绘画的孩子阅读和写作能力比较强

母亲,是我的第一个美学老师

“我爱艺术,但绝不让孩子上美术课” | 一位任性台湾妈妈的自白

给“大孩子”的一封信:涂鸦有理,叛逆无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