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慌不忙的家庭教育:德国人的“不严谨”让孩子自由绽放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商学院”关注)的第1070次分享,作者是上周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公开课的分享嘉宾——“艺术与音乐现场教育”创始人、德国海德堡大学艺术史博士赵洲。
学院君说
中国人总强调“目标明确”,而德国人在家庭教育上,却是“不慌不忙”。一位在德国生活了16年的华人博士爸爸从滑雪、音乐、画画等小事,分享自己在多元文化环境里,是如何培养两个女儿的,并倡导学习严谨德国人的“不严谨”。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现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特别是在德国,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都参与到一个项目中,是很常见的。我在德国已经学习、工作和生活了16年了,两个女儿也是在这里出生的,“融入”就非常重要。增进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的了解,是从一开始就要认真去钻研,去做的事。
听说德国知名的d.school联合少年商学院,邀请中国青少年今年7月参加“科技少年德国行”游学(点击查看详情),我就先和大家分享一些德国家庭教育日常的做法和习惯吧。德国人是非常非常注重实践学习的,我看到此前慕尼黑大学一位高材生给大家做公开课,聊到他在大学里造汽车的经历。
在德国生活的孩子,他们在生日的时候总要举办生日派对,派对可能在游乐场里开,或是约到农场里,农场里面有牛、山羊等等各种小动物,小朋友可以看到一些养牛的情况,甚至还会给孩子们尝尝牛饲料的味道。我常常逗我大女儿,问她牛饲料的味道怎么样。
同时德国还有其他一些活动,也是专门为孩子开展的,比如少年科学院,跟我们少年商学院有一字之差,少年科学院也是给孩子们一些能充分体现观察,动手能力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那个大女儿有学小提琴,也有在乐队里面参加一些每周一次的彩排或者演出。这些既要有一个基本的技术,同时又能和其他人进行协调,所以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培养孩子的活动,而且能锻炼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做孩子的朋友,陪孩子一起克服恐惧
我觉得我们想从小培养我们的孩子,最好就是去做孩子的朋友。他们从小到大有很多事情,我们可能会有一些对他们的启发和引导。我们也参与到其中,陪着他们,对他们更多的其实是引导,而不是直接强加一些我们的想法给他们。
我非常想跟大家说的是滑雪。
在我大女儿5岁的时候,我们也是跟朋友一起去,也是硬上。滑雪的时候,雪场的天气并不总是那么好的,有的时候是有风雪的,天冷的时候穿上雪板的话,如果滑过雪的朋友就会知道,就是突然间脚底抹油,非常滑,很容易摔倒。
滑雪是欧洲,特别是冬季一个主要的运动。滑雪在平地是滑不了的,所以一定得是在山峰上或者是在山坡上,这样就要从高往下看,所以刚开始滑的人都会有恐惧心理。滑雪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意志,培养独立意志的活动。
因为滑雪你只能全程靠自己,而且要克服这么多的恐惧心理。其实也不是特别难,滑雪连我这么大的人都能学会,但滑雪要的就是,要你学会如何去面对当前的恐惧。通过不断磨练,就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通过掌握具有一定技术和难度的事情,进而培养自己的一个自信心。滑熟练以后,孩子们就能体验到,战胜自己的喜悦。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跟孩子说:你看,滑雪这么难,你都可以做到,那这件事情,你只要有耐心,找到正确的方法,我们就能一点一点把这个困难攻克下来。
▋音乐应是让孩子感到快乐的礼物
家长们可以多参与到孩子的音乐活动中去,这样就不会让他们觉得,每周只是去上课练琴,下课回家,这样一个机械循环的过程了。对于孩子们的年龄和天性来说,机械地重复、模仿,一般来说,不太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孩子们其实天生对音乐都有好感,如果家人、朋友能和他们一起伴奏,一起合奏,包括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合唱,让孩子们在练琴的时候也能交到朋友,能够和人沟通,这样何尝不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我们学琴总是从一个相对生疏的曲子,逐渐学习,逐渐掌握它,最后还能够表现出来,总是这样一个过程,就和以后在学习当中,解决所遇到的困难是一样的。
▋艺术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思想
在艺术画画方面,我对自己孩子的艺术教育,目前是处于放手的状态。我不太管她的,因为就和我的一些,也是学习这方面,我的一些想法和观念有关系。就是博伊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无论是对社会,对生活,还包括对艺术的认识。
谈谈我小女儿对艺术的认识吧,我们有一次在海德堡,她拉着我来看上面的这个雕像。这是一个小蜥蜴,其实这是一个很有名的,伊丽莎白门柱下面的一个小蜥蜴,也是她的高度所能够看到的。
到了巴塞罗那以后,她自己选择的一个礼物,就是这样一个色彩斑斓的小蜥蜴,她认为他们是朋友。
从我角度来看,我们没有给孩子讲太多的名词,或者是风格,或者是色彩怎么样,这东西如何伟大。我们发现她其实对艺术的理解也是蛮准的,她也能够找到她所喜欢的东西,用她的眼光去理解她所能够看到的艺术。
所以我现在对孩子画画这方面,我并不干预,因为她说过,画画是她最放松的时候。更多的是,让她放宽想象,画自己想画的东西。
▋学习不应该有“范围”
确实,我们现在有先进的交通,还有非常便捷的互联网。我们不应把孩子的学习范围,局限在学校和家庭中,而是应该走出去,无论是第二课堂也好,或者是经历更多事情也好,对孩子来说,可能都会有很深远的影响,而这些往往比我们学校里面设计的课程,要灵活,要鲜活得多。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无所谓学科与不学科,各种知识都是可以融汇贯通的。
我的两个孩子,从开始上幼儿园,到上小学,都是我们自己带大的。在这之前,我在中国生活了26年。中国传统是有很多很有魅力的东西的,我们发现这个是与生俱来的优势,所以一定要帮孩子保存下来,保持这种优势。
对于不同文化,无论是我们生活在德国,还是生活在中国,都具备足够的条件。我们可以带孩子们多走一走,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环境下,在博物馆里,在大自然中,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增长孩子们的见识,收获往往是会比预期的要大。
最后,我想说,把孩子培养成为开放,独立,和有健全人格的人,说白了就是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成功的人。
少年商学院曾邀请13岁中德混血少年朱丽叶、德国最强理工大学工程学硕士马彬开展了德国系列国际教育公开课,点击左上返回微信对话框,回复“德国”查看这个严谨国家的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