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政府不能包办医改
政府可以主导医改,但不能包办医改,必须大力调动社会力量介入,才是促使医改升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11月份发生的“罗尔事件”中,面对家人的疾病,罗尔充满了不安、焦虑与惊恐,“城乡居民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安全预期,而不仅是关注能够报销多少医疗费用”。2016年12月17日,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举办的“社会力量助推医改升级”研讨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指出,当前不仅低收入阶层畏惧重大疾病,即使是中上阶层也同样充满着不安与焦虑。
由微信文章《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随着事件中心人物罗尔承诺将微信获得的“赞赏金”原路退回至网友,似乎尘埃落定。
然而,公众对于疾病的焦虑与不安,并不会因此而消解。这并非因为公众的期望上升太快,而是因为大量公共资源在实践中被无效消耗或者低效消耗。郑功成认为,这亟需推进医改升级。
医改升级的目标,当以成熟、定型的制度安排为全体人民真正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包括快速优化并定型医保制度、确保医疗服务优质化、实现医药市场优胜劣汰,同时促使三医之间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地共同发展。
2009年开始启动的新一轮医改,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40587.7亿元,占GDP百分比为6.0%,人均卫生总费用2952元。医改进程中,公立医院持续减少,民营医院大幅增加,截至2015年,中国拥有13069家公立医院、14518家民营医院。
2015年,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对国内的医改、三医联动等进行了调研发现,七年医改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大幅度减轻,但医改仍存在诸多问题,不同社会阶层对疾病问题仍然焦虑不安,获得感与巨大投入不相匹配。
郑功成指出,升级医改需要明白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医改,才能壮大医改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才能透过竞争提高效率与医疗服务质量,并且,促使体制、机制在变革中走向成熟定型。
“政府可以主导医改,但受限于公共资源有限、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以及无法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政府不能包办医改。”郑功成说,必须大力调动社会力量介入,这才是促使医改升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也是医改升级的重要条件。
资本已经集结待发。海虹控股、平安保险、阿里巴巴等公司进入医疗行业,逐渐形成一个利益群体,积聚了1.5万亿元的资源与公共服务。然而,如何规范社会力量介入医改、进入医疗行业?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多项规范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法规。8月,出台了《关于印发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鼓励医学检验实验室形成连锁化、集团化,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郑功成表示,在引入社会力量助力医改时,政府需要科学引入、奉行不歧视原则,放开能够放开的服务内容,同时确保竞争环境公平,以质量与技术取胜,不搞本位主义。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