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江南:北京医改不能只是一次性调价(语音版)
┃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最近北京市出台了综合医改方案,内容其实是将2012年首先在5家三甲医院试行的改革在全市推广,所以内容应该并不陌生。通过将药品费用向医疗服务费用转移,同时通过医疗保险的配合,从总体上对于病人没有明显影响。北京2012年医改的试点得到了业界的好评,获得了2014年第一届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的奇璞奖。
北京医改针对公立医院的收入补偿机制,试图纠正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扭曲结构,这个改革方向完全正确。但是,北京医改方案并没有提出与建立一个新的与医疗服务定价机制有关的内容。医改进入深水区后,最关键的是需要建机制和制度。尽管一次性提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长期存在的价格扭曲问题,但是并不能保证问题的根本解决。随着医疗成本和物价的变化,调整后的价格结构又会发生偏离,需要不断进行新的调整。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更需要的是建立一个合理的定价机制。
这个定价机制应当包括:哪些利益相关方参与,机构的组成和权力分配,如何形成一个既公平合理又有一定效率的机制,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医疗的支付方,包括医保机构、企业、个人、行业协会;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包括医疗机构、医护专业人员;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专业人士,都应当参与这个定价机制。
此外,定价机制还需要设计价格的单位,是否将费用打包,在什么程度上打包?价格调整的程序如何?价格调整考虑哪些影响因素?例如一般物价水平变化,成本变化,医疗技术变化等。这些都是需要通盘考虑的。
总之,价格是调节资源使用和分配的重要手段,北京医改的核心是通过调整价格来实现公立医院的合理补偿。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需要有可持续的制度作为保证,而不应停留在一次性的调价上。
作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 蔡江南
详见《中国医疗保险》杂志2017年第4期
原标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延伸阅读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