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科院 | 寻回医疗服务的本真:医生变形记

2017-07-18 孙梦婷 中国医疗保险

 来源: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中心 zhongguo zhongguo 中国


古今中外,妙手仁心、悬壶济世是医者本色。医生用技艺和慈悲提供服务,获得报酬和礼遇,就是医疗行业最基本的常识。然而过去几十年,公立医疗机构实行的事业单位制,让这常识有了很大程度的遗失——公家人的身份没给医生带来更多的尊重,却让医疗行业被指责与埋怨充斥,而被困住的局中人却不能也不愿逃出。

新医改八年,增量改革推进困难,社会办医雷声大、雨点小,存量改革又毫无进展,公立医院种种问题积重难返。一句话总结改革成果,只敢呵呵一笑你懂的。难道之前的路都走错了?倒也未必。全国各地那些多种多样的医改尝试,总有可以说道说道的。


宿迁医改十余年间,“公立医院改制、民营医院当家”的做法一直广受争议。然而,其改革成功与否,效果如何,医改“砖家”说的不算,时间和市场自会给出答案。


笔者曾随研究团队深入调研宿迁三县两区、访谈各级医疗机构十几家,希望通过投资人、院长、医生,及患者的眼睛观察到一个真实的宿迁医改。今天,我们就从医生的变化入手,说说医改那些事儿。


“一夜之间,我们都丢了编制”

“当年仇和卖医院,谁也不高兴,谁也没办法。”原宿迁市R医院的一位陈医生在访谈中如是说。2000年左右,宿迁公立医院资不抵债,运营维艰,省里不给钱,无奈之下,市政府决定卖掉医院、甩掉债务包袱,走市场化经营道路。公立医院纷纷改制为民营医院,除少数医生保留编制外,大多数医生都成了无编制的社会人。


公立医院没了,医生怎么办?正如宿迁E医院的杨医生所说,“从吃公家饭、旱涝保收,到要自己赚饭吃,谁一开始都怕呀。但眼看着大家伙儿的医院都卖了,身份都没了,郁闷也没用,还不如好好想想出路呢。”


人一想开,心思也就活了,医生队伍的活力就激发出来了。通过访谈我们发现,面对公立医院改制的浪潮,医生们的想法和出路大有不同。家里有点儿钱的、有想法的医生觉得,反正没了编制,替别人打工不如替自己打工,决定加入购买医院的资本大军;家里没钱但有能力的医生就想着,资本入股不行我就技术入股、能力入股,成为医院管理层,换一种方式为自己打工;而那些想法、能力、医术都中不溜的医生,大多随波逐流,觉得在哪打工都是打工,哪家医院要我,我就去哪家医院。


自由竞争的医疗市场下,医生资源也自然优胜劣汰。宿迁E医院的杨医生表示,一个月两个月看不出来,一年两年可就看出差距了。有管理才能、医术还过硬的医生,跟没能力、还懒散的医生比起来,收入高了好几节,日子过的一点儿不比过去差。


“敢多开药、猛检查?根本混不下去!”

说到医生的收入问题,众所周知,公立医院医生基本靠药品、医疗器械回扣过活,基本工资加绩效有时候还赶不上回扣的一个零头。老百姓怨声载道,说医生看的不是病,是老百姓的荷包袋,袋子空了,病也不见得能好。


对此,泗洪县K医院姜医生承认,十几年前在公立医院工作时,每个月累死累活的,工资加奖金还不到4000元,自然想着开药拿点儿回扣。而且院里人人都拿,上到医院院长,下到护士,如果不拿,科室关系不和谐,自己也混不下去。至于药品回扣有多少钱,与各科室性质相关,也看医生开药狠不狠了,“一般就跟明面上的工资差不多”。


但在民营医院,这回扣可就想拿也没法拿了。个中原因,姜医生解释到,我们这是在民营医院打工,跟公立医院可不是一回事。虽然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都受医疗服务价格管制,看病赚不了什么钱,得靠卖药,但这个钱怎么个赚法,还是大有不同。


公立医院卖药,国家要求指定采购价基础上,15%以内固定加价,明面利润有限,医院和医生都要从中索取“返点”和回扣,开药越多,收益越多。想多挣点,就得多开几盒药。民营医院销售价虽然跟公立医院接近,甚至还要再低点,但自己议价自己采购,买药钱就要比公立医院便宜多了。同样的药,同样是挣100块,公立医院可能要卖四盒,才挣得回来,民营医院卖一盒就可以了。原本公立医院医生拿回扣的部分,完全可以变成民营医院里的阳光收入,医生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我接着问姜医生:“那民营医院会不会也卖四盒,把赚100块变成赚400块,又或者民营医院医生为了自己多拿回扣,悄悄地多卖药?”他解释:“至少在宿迁,操作起来,不大可能。周边民营医院这么多,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医院、医生再多开药、开贵药,病人就跑了。病人都没了,医院还跟谁卖药,赚谁的钱?医生要想为了自己多赚钱,砸医院的招牌,院长绝不会任他胡来。这样干的医生不是没有,不过真的混不下去。”


姜医生接着说:“再说,其实没了回扣,我们的民营医院也活的不错。虽然现在医生的收入跟之前比高不了太多,但起码活得心安理得,再不用挖空心思开药、开检查,担惊受怕了。老老实实看病开药,患者看病也得实惠,看见你热情得不得了,家里亲戚有什么不舒服,都带来找你,给你增加业绩,这不也挺好?”


我想了想问:“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宿迁所有的民营医院都联合起来,一起卖高价药、一起开大检查?”姜医生的回答也绝了:“你说的是公立医院吧......搞烂了行业风气,大家一起完蛋。我们不想这么做,市场没了,公立医院还有政府呢,我们只能靠自己。”


最初,听完姜医生的叙述,我和你一样,认为这只是个案,说明不了什么。但连着访谈几十位医生后,得到的答案都大同小异。由此可见,医院民营化后医生的行为模式,并非如大家原本想象的那样“一放就乱”,反而有所矫正。


“我这没什么医患纠纷

都把患者捧在手心里”

许多公立医院医生都抱怨医患关系差,病人的病还没看好,自己的命就丢了。因此,我不免好奇,在几乎没有公立医院的宿迁,医生是与那些公家医生同病相怜,还是截然不同。访谈几十位医生后,我发现:医患纠纷哪哪都有,毕竟医生、患者立场不同,偶尔发生冲突也是正常。但是,相比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医患纠纷少多了,究其原因,可能是民营医院医生比公立医院医生“苦”多了。


正如沭阳县Z医院的一位曾就职于某公立医院的护士说的,以前自己科室的主任都是天老爷,对患者爱搭不理,患者稍微多问几嘴,医生就心烦。现在科室的医生、护士都得捧着、哄着病人,生怕病人一不满意就走了跑了。我们在宿迁访谈了很多医生、护士,几乎人人都把“服务态度”挂在嘴边。


要说患者选医院,还真就是看的这个口碑。泗洪县界集D医院的好几个孕产妇家属都表示,选生孩子的医院首要条件是离家得比较近,然后就是口碑、服务态度了,都是口口相传的名声。


泗洪县K医院有位患癌症的老奶奶,是在泗洪县R医院确诊的,后续的治疗却选在离家更近的K医院做,因为“R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高,收费也高”,而“K医院不收挂号费,不用排队,服务态度好”。


在泗洪县D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碰到一个60多岁的老阿姨,是泗洪县本地人,自己住在农村,女儿家在县城有房子,但是出去打工常年不在家,所以阿姨就时常来县城住几天,也顺便照看女儿的房子。阿姨自己常年腰腿疼痛,来这个医院是因为,“上回去县人民医院看的时候,有个等候看病的病友说这家医院看腰腿疼痛效果好,所以就来了。”当时是3月份,这家医院还在试营业,她就免费尝试了一下治疗,效果挺好,刚好4月开业,就住了进来,还一连住了半个月。老阿姨对卫生服务中心非常满意,很感激护士对她的悉心照顾。出院回家,还会想念这儿。最近老毛病犯了,就来“保养保养”。

要说这个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花样还特别多。我们甚至看见有免费理发师,农民进来住院,先理发,打扮成老干部的样子,然后洋气地住院……护士给患者和家属建微信群,像很多私立幼儿园一样,每天把患者吃的饭、用的药都拍成照片发群里。开始挂水发,快挂完了也发,每天干什么,都一直和家属“报告”。看了家属给我们展示的群信息,大家也是服了。

热点推荐

• 别轻言医保买单——从试管婴儿涨价说起

• 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不能让深圳白白踩雷!

• 朱恒鹏:三甲医院改不动也不想改,另谋出路吧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